資源簡介 (共27張PPT)航拍的喜馬拉雅山山脈: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山脈海拔——8848.86米結合上節課所學說一說喜馬拉雅山的影城原因是什么?海拔(絕對高度):地面上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甲的絕對高度是 米。乙的絕對高度是 米。甲和乙的相對高度是 米。150050010003.7 地形和地形圖地形的類型地形:是指地表起伏的情況,地球表面是由各種各樣的地形組合而成的。地形的類型包括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根據什么判斷地形?結合課本114頁,在作業本B上總結不同地形類型的特點。高原 丘陵 盆地山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五種地形之間有沒有相同點?平 原高 原山 地丘 陵鞍部山谷峭壁山脊(緩坡)山脊(陡坡)山頂等高線:海拔高度相等的各點的連線。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的地形起伏表示在地圖上?等高線數值小——海拔高海拔低數值大——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模型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繪到白紙上?(如何畫?注意什么?)制作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投影1、確定山峰的固定中心點,再依照輪廓畫,然后一層一層的把下部分去掉。2、原來的位置不變等高線制作注意點:溫馨提示:使用鐵絲注意安全!利用土豆模擬地形制作等高線地形圖為使制作的等高線地圖更加清晰、準確,可以怎樣改進?1、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于_______,關節間的部位相當于_______,手指的背部相當于_______,手指縫相當于_______。在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往下流,說明____________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_____。2、攥緊左手安放于桌面上,用筆在手背上畫等高線,然后松開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觀察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線分布特點,完成導學單。山頂鞍部山脊山谷峭壁山頂A山頂B山腳C山腳D鞍部緩坡陡坡思考:等高線分布的疏密與坡度陡緩有什么關系?結論: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山頂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山谷 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地方鞍部 兩條等高線的凸出部分相對應處峭壁(陡崖) 等高線重疊處陡坡 等高線較密處緩坡 等高線較疏處課本P116教你記憶!等高線,海拔出,山峰之處有標注;陡坡密,緩坡疏,山頂之間是鞍部;低彎脊,高彎谷,峭壁就在相交處4. 甲、乙、丙、丁四個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經過的是? 為什么?3. 若某游客打算從M、N兩條路線登山, 哪條路線更容易 為什么 2. 從地形部位看, 甲是___; 乙是___; 丙是___;丁是____.1. 圖中A點海拔是___米, B點海拔是___米;它們之間相對高度是_____米.M路線較容易。原因是: M處等高線分布稀疏, 山體坡度緩。800400山頂山脊山谷鞍部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屬于集水區域。4001000800400BAMN甲乙丙丁讀下面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如圖是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對圖中地形部位描述正確的是( )A.④處為峭壁 B.①處比②處海拔低C.⑤處是山脊 D.③處為盆地A2、觀察下圖的等高線地形圖,其中E點表示的地形部分是( )A.山頂 B.山脊 C.峭壁 D.鞍部A3、如圖所示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有甲、乙兩隊準備登山。甲隊從B出發,乙隊從C出發,均向山頂A攀登。則:⑴ 隊走過的路程較長;⑵ 隊攀登的山坡較陡;⑶甲隊攀登的高度為 米,乙隊攀登的高度為 米;⑷兩隊選擇的路線各有什么特點?乙甲6040甲隊路程短,但坡度陡;乙隊路程長,但坡度緩1、丙村所在的地區的地形類型是 甲村所在的地區的地形類型是 。2、標出本地最高的山峰,海拔 米。3、甲村和乙村之間修一條公路,經過A處還是B處施工容易?為什么?4、因經濟發展需要,在該地修建一水庫,請畫出大壩的位置,并說明理由。如圖,盆地山谷600B處容易,兩條平行等高線之間穿過,坡度緩,施工容易地形狹窄,修壩工程最小,耗材少,庫容大回顧:1.泥石流是發生在山區溝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環山匯水范圍大的山區溝谷最易發生泥石流,如圖中四個地點最易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B目標檢測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坡度較陡,峰巒高聳,溝谷幽深的地形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2、等高線從低處往高處凸出的地方是(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圖上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繪制平面圖 B.繪制等高線圖C.繪制爭取圖 D.繪制旅游圖CDB目標檢測4、如圖是某地形等高線圖,讀圖并回答問題。(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位置地形名稱: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2)從圖中可知C點的海拔是______,與最高峰的海拔相差______。峭壁(陡崖),山脊,山頂,鞍部900米,200米山區—有利于開發森林資源、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高原—有利于開發礦產資源,不利于農業生產。盆地—內部較平坦,人口較集中,適合發展工農業生產。平原—人口眾多,大城市集中,有利于發展大規模的工農業生產,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丘陵—緩坡上有利于開發梯田,種植經濟作物;可開發水資源、旅游資源;工業也較發達。不同的地形類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你的家鄉主要有哪些主要地形類型?這樣的地形特點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思考山體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脊緩坡陡坡鞍部山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圖為一段等高線地形圖,實線為等高線,虛線為泥石流路線,若此時游客正好位于0點,則其最佳的逃生路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