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3.2 比大小2023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s01知識技能情感三會認識符號“>”、“<”、“=”,并了解其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體驗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的過程,學會用符號比較數字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培養(yǎng)與人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能力。ABC核心素養(yǎng)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夠通過簡單的類比,發(fā)現一些初步的結論。認識符號“>”、“<”、“=”,會用符號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理解“>”、“<”、“=”的含義,會區(qū)分“>”、“<”。知識鏈接Knowledge Links02只只只數一數,寫一寫。在( )里填上“同樣多”、“多”或“少”。和 ( )。比 ( )。比 ( )。同樣多多少探究新知Explore new knowledge033只小猴子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共進午餐。說一說圖中都有什么?有幾個?3324如果每只小猴子吃1個桃、1根香蕉和1個梨,這些水果夠分嗎?=和 同樣多等號…探究桃夠不夠分33………讀作:3等于3每只猴子剛好可以分得一個桃,所以桃夠分。>比 多大于號…32……探究香蕉夠不夠分開口朝左讀作:3大于2有1只猴子沒有分到香蕉,所以香蕉不夠分。比 少<小于號…4開口朝右………3讀作:3小于4每只猴子分一個梨,多出1個梨,所以梨夠分。探究梨夠不夠分等 于大 于小 于“>”“<”和“=”的書寫><=開口朝大數,尖頭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兩邊相等用等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識記“>”“<”和“=”的方法。比較兩種事物數量的多少時,可以先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再用“>”“<”或“=”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小結課堂檢測Classroom testing0422=23<54>1.(教材P17“做一做”)2.(教材P17“做一做”)3 54 35 2>5 54 1<>=>3.涂 一 涂,比 一 比。(教材P19第6題)和 同樣多 4 = 4比 多比 少5>43<4(1)(2)4=4<454.數一數,比一比。足球:籃球:排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籃球比足球少②排球比足球多③排球比籃球多②5.想 一 想,選 一 選。(1)5> , 遮住的數可能是_______________。(2) <3, 遮住的數可能是_______________。(3) =2, 遮住的數是_________。1、2、3、41、226.按 要 求 填 一 填。總結評價Summary evaluation05點擊輸入標題點此輸入內容或者復制您的內容在這里,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點此輸入內容或者復制您的內容在這里,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點擊此處輸入標題小組交流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少時,可以先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再用“>”“<”或“=”來表示比較的結果。點擊輸入標題點此輸入內容或者復制您的內容在這里,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點此輸入內容或者復制您的內容在這里,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點擊此處輸入標題自我評價點擊此處輸入標題小組互評課后作業(yè)Assign homework0601補充《導學案》中未完成部分。02完成《分層作業(yè)》中對應練習。03預習下一節(jié)內容。感謝聆聽2023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3秋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分層作業(yè)3.2 比大小【基礎導學】知識點:能知道誰比誰多,誰比誰少。1.比一比。特別提醒:在比較數量多少的時候,一定要數對數,并且理解這幾個的大小關系,這樣比較起來,就得心應手。明確“>”是大于號,“<”是小于號,“=”是等于號。【變式運用】2.看圖,說一說,寫一寫。(1) (2) (3)比( ) 比( )(4)3.看圖寫數。( ) ( ) ( ) ( )4.數一數,比一比。> >5.比一比,填一填。(1)( ) (2)( ) (3)( )【拓展提升】6.在括號里填上“>”“<”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比一比,想一想,填一填。(1)( ) ( )( )>( )(2)( ) ( )( )<( )8.按要求畫一畫。(1) <<(2) >>(3) <<(4) >>(5) >>9.想一想,填一填。(1)4 2 4>2 ( )<( )(2)4 5 ( )>( ) ( )<( )(3)3 1 ( )>( ) ( )<( )(4)2=( ) (5)3( )1 ( )<( )參考答案:1.4>22.(1)少;1<3(2)多;3>2(3)3<5(4)4>33. 3 4 2 14.3<5;4>3;2<3;3>1;4>3;3>25. = > <6. < > = < > > < < < = = > > = < <7. 5 3 5 3 3 4 3 48.9. 2 4 5 4 4 5 3 1 1 3 2 > 1 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3秋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2 比大小課題 比大小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個內容,教材先呈現三只猴子和一些隨意擺放的水果,再將三只猴子與三種水果對應排列,用學生能接受的象形統(tǒng)計圖呈現,學生通過分析,獲得了“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梨少”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教材將實物抽象成數。接著,教材用符號“>”“<”表達數學信息,并在表達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這兩個符號表示式子兩邊數的大小關系。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比較的知識,只不過還不是那么具體,也還缺少符號感。在這三種關系符號中,“=”容易理解,而“〉”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很容易混淆。教學目標 1.認識符號“>”、“<”、“=”,并了解其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體驗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的過程,學會用符號比較數字的大小。 3.初步建立數感,培養(yǎng)與人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 能夠通過簡單的類比,發(fā)現一些初步的結論。重點 認識符號“>”、“<”、“=”,會用符號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難點 理解“>”、“<”、“=”的含義,會區(qū)分“>”、“<”。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導學案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知識鏈接 1.數一數,寫一寫 2.在( )里填上“同樣多”、“多”或“少”。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奠定基礎。探究新知 1.學習“=”。 (課件出示課本第17頁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圖中都有些什么? 預設:有3只小猴,2根香蕉,3個桃,4個梨。 師:1只小猴吃一個桃,桃夠分嗎? 預設:有3只小猴,3個桃,夠分。 師:請你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排一排,讓別人一眼就看出小猴的數量和桃一樣多。 (學生操作。) 師:同學們擺得都非常認真,擺得也很清晰。現在,看看老師的方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呢? (課件演示。) 師:3只猴,3個桃都可以用數字“3”表示。一一對應后,可以看見猴和桃一樣多。 師:3和3同樣多,還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誰知道? 預設:部分同學知道是等于號。 (課件出示“=”。) 師:“=”是等于號,表示兩個數相等。 (師帶領學生讀幾遍:3等于3。) 2.學習“>”。 師:1只小猴吃1根香蕉,香蕉夠分嗎? 預設: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不夠分。 師:請你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排一排,讓別人一眼就看出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學生操作,師課件演示。) 師:3只猴可以用數字3表示,2根香蕉可以用數字“2”表示。一一對應后,可以看見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師:3比2大,也可以用符號表示,誰知道用什么符號? 預設:只有個別同學知道大于號。 (課件出示“>”。) 師:“>”是大于號。(師帶領學生讀幾遍:3大于2。) 師:仔細觀察,大于號有什么特點? 預設:開口朝左,對著大一點的數,尖尖朝右,對著小一點的數。 3.學習“<”。 師:1只小猴吃1個梨,梨夠分嗎? 預設:小猴比梨少,梨比小猴多,夠分。 (課件演示。) 師:3只猴可以用數字3表示,4個梨可以用數字“4”表示。一一對應后,可以看見梨比小猴多,小猴比梨少。 師:3比4小,也可以用符號表示,誰知道用什么符號? 預設1:4>3。 (學生如果說出用4>3表示,師就可以引導學生,4大于3,反過來說就是3小于4,可以表示為3<4,“<”是小于號,讀作:3小于4。) 預設2:個別同學知道小于號。 (課件出示“<”。) 師:“<”是小于號。(師帶領學生讀幾遍:3小于4。) 師:仔細觀察,小于號有什么特點? 預設:尖尖朝左,對著小一點的數,開口朝右,對著大一點的數。 4.區(qū)分“>”和“<”。 師:“>”和“<”很相似,你有什么好辦法區(qū)分它們嗎? 預設1:“>”開口向左,“<”開口向右。 預設2:“>”和“<”開口都對著大數。 小結:大數在前用大于號,小數在前用小于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對著大數笑。 5.學習寫“=”、“>”、“<”。 師:會用還要會寫,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如何寫這幾個符號吧。 (課件演示書寫方法,師板書示范,學生在書上描紅。) 利用數一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數數能力,為后面比較多少做準備。 引導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初步感受兩個數量之間 關系,理解“同樣多”的意義。 學生已經明確了比較的方法,所以完全放手交給學生自主比較,不僅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學生“>”的基礎上探究新知,感受兩種符號的聯系,加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與規(guī)律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通過書寫符號,加強學生的規(guī)范書寫,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堂檢測 1.教材P17“做一做”第1題。 2.教材P17“做一做”第2題。 3.教材P19“練習三”第6題。 4.拓展練習 在練習階段,通過有層次的練習,重視思維訓練和思考方法的有機滲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總結評價 1.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 2. 教師課堂知識點總結。 3. 學生課堂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總結本課所學內容,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板書設計 比大小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課后作業(yè) 1. 完成《導學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筆記。 2. 完成《分層作業(yè)》中對應練習。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jié)課教學讓學生運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先讓學生在擺一擺、排一排的過程中學會比較,再向學生介紹比較大小的符號,豐富課堂學習。 不足之處: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低,在動手操作中不能完全自我控制,導致課堂學習氛圍不足。 教學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產生學習需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3秋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導學案3.2 比大小【核心素養(yǎng)】能夠通過簡單的類比,發(fā)現一些初步的結論。【學習目標】1.認識符號“>”、“<”、“=”,并了解其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2.體驗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的過程,學會用符號比較數字的大小。3.初步建立數感,培養(yǎng)與人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習重點】認識符號“>”、“<”、“=”,會用符號來描述5以內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學習難點】理解“>”、“<”、“=”的含義,會區(qū)分“>”、“<”。【課前預習】自學教材P17的內容,用多色筆勾畫出疑惑點;使用導學單獨立思考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導學部分的學習,完成課后檢測部分習題鞏固學習成果。1.找出數量相同的連一連。2.在( )里填上“同樣多”、“多”或“少”。【課堂導學】1.從圖中你能發(fā)現那些數字寶寶?圖中有( )只小猴,( )個桃子,( )根香蕉,( )個梨。2.認識“=”(1)如果一只小猴分一個桃子,夠嗎?我發(fā)現:一只小猴分一個桃子,都沒有( ),所以小猴和桃子( )。小猴和桃子( ),那么3和3也( ),可以用“( )”。3 ( ) 3↓( )號讀作:3( )3。3.認識“>”(1)一只小猴分一根香蕉,夠嗎?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我發(fā)現:一只猴子對應一根香蕉,小猴還剩( )只,說明小猴比香蕉( ),( )了。(2)用什么符號表示這小猴與香蕉之間的關系呢?小猴的數量3比香蕉的數量2( ),可以用“( )”來表示。3 ( ) 2↓( )號讀作:3( )24.認識“<”(1)一只小猴分一個梨呢?拿出學具擺一擺。我發(fā)現:一只小猴分一個梨,梨還有( ),說明小猴比梨( ),( )了。(2)猴子的數量3比梨的數量4( ),可以用“( )”來表示。3 ( ) 4↓( )號讀作:3( )45.書寫“=”、“>”和“<”(1)注意:由于等號表示的是兩邊的數量相等,所以寫的時候要把兩條線畫得均勻而且一樣長。(2)嘗試寫一寫。(3)大于號和小于號長得非常像,怎么區(qū)分它倆呢?比較兩數大和小,要用( )于( )于號,尖尖腦袋對( )數,開口望著( )數哭。【課后測試】1.填一填。有( )個,有( )個。比( ),比( )。( )<( ) ( )>( )2.數一數,填一填。( )○( ) ( )○( )3.在○里填上“>”、“<”或“=”。5○5 1○2 4○3 2○5 3○2每人坐一把椅子,夠嗎?【部分答案】1.3 5 少 多 3 5 5 32.5>4(或4<5) 3=33.= < > < >4.5=5 夠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 比大小(分層作業(yè))-(素養(yǎng)達標)一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docx 3.2 比大小(導學案)-(素養(yǎng)達標)一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docx 3.2 比大小(教學設計)-(素養(yǎng)達標)一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docx 3.2 比大小(教學課件)-(素養(yǎng)達標)一年級上冊小數人教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