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單元提升課答案速填: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主題整合 明清時期(1368-1840年)是中國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封建制度已喪失了通過自我調節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東方典型模式已經走向衰落:君主專制強化、經濟體制固化、思想輿論僵化、開放走向封閉;同時社會各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現代中國版圖基本奠定、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早期民主思想產生、西學東漸開始,近代科技傳入。圍繞“明清之變”,完成以下問題。主題一 封建社會的衰落[任務驅動]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外政策的角度說明其有何表現。[深度思考](1)政治:(2)經濟:(3)思想文化:(4)對外政策:主題二 封建社會的新動向[任務驅動]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各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角度進行闡釋。[深度思考](1)政治: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奠定①從冊封納貢到直接管理:②從世襲土官到改土歸流: 。③從邊境模糊到劃清國界:④從萬邦來朝到抵御侵犯: 。(2)經濟:(3)思想文化:真題體驗1.(2022·山東等級考)明朝時期,朝廷除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外,還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這些規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證監察規范有效B.限制監察御史權力C.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D.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補償訓練】 (2022·湖北選擇考)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溥上奏:“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象是 ( )A.士子應考投機取巧B.書商刊刻時文牟利C.儒學正統地位動搖D.八股文體日益僵化2.(2022·北京等級考)下圖的封面形式常見于明代刻本書籍,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該圖可以佐證明代 ( )A.開始出現雕版印刷技術B.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C.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擺脫了專制束縛3.(2023·浙江1月選考)明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這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下列項中,對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前所處的經濟狀況,表述正確的是 ( )A.白銀已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過清丈全國土地,土地兼并現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銀的大量流入,解決了明朝府庫空虛問題D.商品經濟已超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優勢地位第四單元 單元提升課答案速填:①設內閣 ②軍機處 ③資本主義萌芽 ④重農抑商 ⑤陽明心學 ⑥西學東漸 ⑦西藏 ⑧上層主題整合 明清時期(1368-1840年)是中國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封建制度已喪失了通過自我調節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東方典型模式已經走向衰落:君主專制強化、經濟體制固化、思想輿論僵化、開放走向封閉;同時社會各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現代中國版圖基本奠定、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早期民主思想產生、西學東漸開始,近代科技傳入。圍繞“明清之變”,完成以下問題。主題一 封建社會的衰落[任務驅動]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外政策的角度說明其有何表現。[深度思考](1)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明朝廢宰相,權分六部,設立內閣,實行廠衛制度,設置司禮監,清朝設立軍機處、實行奏折制度。(2)經濟:經濟體制日益固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據著封建經濟的主導地位,政府厲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3)思想文化:思想漸趨僵化,程朱理學日漸僵化,思想文化專制空前強化,思想界因循守舊。(4)對外政策:對外政策日益保守,統治者實行海禁、閉關自守政策,嚴格限制中外交往。主題二 封建社會的新動向[任務驅動]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各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角度進行闡釋。[深度思考](1)政治: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奠定①從冊封納貢到直接管理: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并接受明朝冊封;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蒙古族地區設盟旗制度,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冊封與直接管理結合的制度。②從世襲土官到改土歸流:在西南地區,由明朝實行土司制度到清朝改土歸流。③從邊境模糊到劃清國界:在東北地區,明朝時期為政權部族界,清朝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④從萬邦來朝到抵御侵犯:在東南海疆,從明朝鄭和下西洋之后的萬邦來朝到明朝抗擊倭寇,歐洲殖民者侵擾中國沿海,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設臺灣府。(2)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3)思想文化:思想界出現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的思想,西學東漸興起,西方科技傳入中國,開闊了國人視野。真題體驗1.(2022·山東等級考)明朝時期,朝廷除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外,還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這些規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證監察規范有效B.限制監察御史權力C.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D.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解析:選A。本題考查明朝的監察制度。根據材料“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可知,明朝加強對御史進行考核和監督,要保證御史規范行使權力并對地方進行有效監察,故選A。對御史的考核監督是為防止御史濫用權力,而非限制其行使監察權,排除B。材料中御史制度設立意在加強對地方監察,而不是強調如何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材料只是敘述對御史的考核監督,沒有列舉其他地方監察方式措施,“拓寬”無法體現,排除D。【補償訓練】 (2022·湖北選擇考)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溥上奏:“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象是 ( )A.士子應考投機取巧B.書商刊刻時文牟利C.儒學正統地位動搖D.八股文體日益僵化解析:選A。本題考查明朝科舉制的弊端。根據材料“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可知,明清時期,士子背誦范文應考,投機取巧,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故選A。奏疏主要針對士子投機取巧,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的行為,不是針對書商牟利,也未涉及八股文體,排除B、D。明清時期,政府實行八股取士,強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排除C。2.(2022·北京等級考)下圖的封面形式常見于明代刻本書籍,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該圖可以佐證明代 ( )A.開始出現雕版印刷技術B.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C.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擺脫了專制束縛解析:選C。本題考查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代刻本書籍的編刻者將自己的畫像刊刻在封面之上,并刻有“更有匯集詩詞歌賦……海內士子買者,一展而知之”等宣傳語,這些做法具有廣告效應,反映出當時文化產品的商業化程度加深,故選C;隋唐之際就出現了雕版印刷技術,排除A;材料內容與戲曲表演藝術無關,排除B;“擺脫”說法過于絕對,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3.(2023·浙江1月選考)明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這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下列項中,對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前所處的經濟狀況,表述正確的是 ( )A.白銀已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過清丈全國土地,土地兼并現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銀的大量流入,解決了明朝府庫空虛問題D.商品經濟已超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優勢地位解析:選A。本題考查一條鞭法。1581年張居正改革處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故選A;土地兼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清丈全國土地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排除B;“解決”說法過于絕對,明朝官商勾結使商業稅極低、皇室宗親的俸祿等導致府庫空虛,排除C;封建社會中,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占據優勢地位,排除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單元提升課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高中歷史 必修上冊.docx 第四單元 單元提升課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高中歷史 必修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