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一上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6.做一個測量紙帶 課件+單元教學規劃+課時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一上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6.做一個測量紙帶 課件+單元教學規劃+課時教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單元(或主題)名稱 《比較與測量》
單元主題 “測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常常會比較一些物體,所以學校為了讓大家掌握多種測量方法去準確地比較物體,要求每班組織一次以“百變測量 我來探究”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科科所在的一年級(1)班也組織了一次這樣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跟著科科去參觀一下吧!
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技術、工程與社會 學習內容: 12.1技術與工程創造了人造物,技術的核心是發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年級):應用身邊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簡單的手工作品。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1-2年級):舉例說出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快捷和舒適。 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1-2年級):初步體驗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進行觀察與測量。 學業要求: (1)能描述常見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2)能應用身邊常見的材料和簡單工具制作簡單的作品。 (3)能借助工具進行科學觀察并進行交流。 (4)具有動手操作的興趣。
教材分析 比較與測量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技能。當科學家觀察和實驗時,他們離不開比較和測量。通過使用數字和標準的測量單位,他們可以確定和描述物體諸如長度、體積、重量和溫度等屬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學生們自然地進行著比較,也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事實上,比較和測量是學生們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他們將觀察事物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重演標準尺的產生過程,體會比較和測量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比較與測量》單元是讓孩子們經歷一把尺子的產生過程。單元的定位是這樣的:一是認識常見工具,了解其功能;二是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三是描述肉眼觀察和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第一課《在觀察中比較》是單元起始課。第二課《起點和終點》,引導學生明白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第三課《用手來測量》讓學生明白人體也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第四課《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將選用回形針、小棒等固定長度的物體作為測量工具,為第5課奠定基礎。第五課《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體驗統一使用標準物測量帶來的公平與方便。第六課《做一個測量紙帶》是制作一種便攜式、可以彎曲的、能測量更大物體、方便計數的測量工具——測量紙帶。第七課《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是單元的最后一課,將引發學生對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討論和交流。 本單元中,各課雖然有側重,但是都圍繞“比較和測量”這個概念展開的,體現了單元學習的連貫性、綜合性,以及方法與探究協調發展的特點。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集中注意時間短,合作意識和紀律意識較弱。他們表象性的生活經驗是豐富的,對未知科學探索也是好奇的,通過第一單元對植物的觀察,也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科學觀察方法和能力,但在精準比較和描述結果時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應該通過有結構的活動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梳理出正確比較與測量的步驟,習得正確的比較、測量的方法。通過對《比較與測量》單元的學習,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有所提升,但是知識的系統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還需提升,漸進提升簡單的語言表達與歸納能力。
單元目標 1.科學觀念: 通過對兩種物體觀察和比較,知道它們在長度、高度方面的不同。認識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也是不同的。 通過紙蛙跳遠比賽,認識到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其中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 知道測量是可以用來量化比較結果的,把人體的一些器官作為一種測量工具,便捷快速;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的長度;知道用“拃”可以量化測量、比較結果。 2.科學思維: 能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物體的長度、高度等特征。對探究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 在實踐體驗中能意識到觀察、比較和測量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通過用手測量的活動,將科學觀念與事實建立聯系,意識到用拃測量時首尾相連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學習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 認識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解決問題。 3.探究實踐: 能用做標記的方法記錄物體長、寬、高等特征;并能基于自己的記錄用排序的方法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果。 能用多種感官和簡單的方法觀察和描述物體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能根據高度和長度給物體排序。 能以討論、畫畫、書寫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 嘗試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進行總結反思,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態度責任: 在探究活動中激發對常見物體的特征研究興趣;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的態度;通過合作建立起善于表達、傾聽的習慣。 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測量數據和探究依據。 認同客觀地記錄紙蛙跳遠距離比獲得比賽勝利更重要。 認識到人們總是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工具,從而拓展和增強人的能力。
單元結構化活動 本單元的主題是比較與測量,共有7個課題,共7課時。
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對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的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比較和測量,如何使用測量工具。
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 (一般1-2個)達成評價1觀察課在觀察中比較通過對兩種物體觀察和比較,知道物體的特征。認識到由于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也是不同的。 用做標記的方法記錄物體的特征。用做標記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 把自己的觀察結果善于表達出來,并傾聽別人的。1操作課起點和終點1.認識到起點和終點的確定是測量距離的基本要素。 2.知道用紙帶測量可以精準地比較距離。1.青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什么來確定? 2.如何用紙帶測量跳遠的距離。1.在兩兩比較、組間比較中分析青蛙跳遠的遠近。 2.掌握在紙帶上畫出跳遠距離的方法。1操作課用手來測量知道把人體的一些器官作為測量工具,便捷快速。 意識到用拃測量時要首尾相連。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的長度。 知道拃可以量化測量、比較結果。體驗用拃來量化比較結果,并能標記測量過程。1實驗課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通過用不同的物體測量其他物體的活動,知道固定長度的物體可以作為標準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在測量物體時,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標準單位作為測量標準。能用標準單位物體首尾相連測量物體長度。并用數字記錄測量結果。1實驗課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通過測量實驗,知道使用標準單位比非標準單位測量得到的數據更準確。在測量活動中選擇標準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會使用小立方體組合成的工具測量物體。 對測量過程提出簡單的改進方法并加以實施。1操作課做一個測量紙帶能依照步驟制作完成一條測量紙帶,并能利用測量紙帶測量一些物體。知道測量紙帶具有方便攜帶和測量等特點。 2.如何用測量紙帶進行測量。1.用比較的方法,理解科學標記能增加測量的準確性。 2.用測量紙帶進行物體周長的測量。1觀察課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通過觀察測量紙帶和尺子,能區分兩者的異同,認識到統一標準對結果很重要。用比較的方法,感知尺子在測量中的優點。 正確使用尺子測量、記錄物體的長度。能在實踐對比操作中,用語言或文字來描述、記錄測量紙帶和尺子的異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課時《做一個測量紙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測量紙帶具有更方便攜帶、測量和計數等特點,可以替代小立方體進行測量。
科學思維:
能夠理解測量的概念,知道如何使用測量紙帶進行長度測量。
探究實踐:
1.在老師的指導下,依照制作測量紙帶的步驟進行制作。
2.學會利用測量紙帶測量一些物體的周長。
3.會記錄測量結果。
態度責任: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針對測量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2.樂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步驟制作測量紙帶。
難點:體會測量工具的改進為人類測量帶來的便利。
三、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
1.根據預習的內容,達到不同的評價標準。
小組評價量表
目標 評價標準 星等
1.如何測量出小桶一圈的長度?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辦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星的獎勵。 ( )★
2.如何制作測量紙帶。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說出自己的制作過程,老師結合課本的描述給予星的獎勵。越接近得到的星越多。 ( )★
3.測量紙帶和小立方體相比,有哪些好處? 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說得越多,越準確的同學得到的星越多,同時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評價。 ( )★
2.基于所學知識,學會以小立方體為標準單位,制作一種便攜、可彎曲、能測量更大物體、方便計數的測量工具——測量紙帶。
四、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 師問:你喜歡玩掰手腕的游戲嗎? 課件出示圖片 師:小明和他的同學正在玩掰手腕的游戲,你來當當裁判,看看他倆誰會贏呢? 生1:小明贏,因為他在用力。 生2:同學贏,因為同學胖。 生3:同學贏,因為同學看著很省勁。 …… 師:你知道嗎?掰手腕時,手腕的力量很重要,所以手腕太細的人手腕部的力量相對來說就小一些。那我們怎樣判斷手腕的粗細呢?眼睛看?還是測量?如果測量用什么工具呢?用我們上節課的小立方體可以嗎? 課件出示 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今天的學習。 揭示主題:做一個測量紙帶 師過渡:測量紙帶,我們之前已經認識了,通過測量紙帶,我們可以測量出講臺的長度,課桌的高度,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測量紙帶能完成我們的任務嗎? 通過掰手腕的情境游戲導入,可以調動大家的學習情趣,同時引入話題,怎樣比較手腕的粗細。 通過讓大家思考小立方體可以嗎?讓大家去探索測量手腕粗細用什么工具合適。 和前面的學習相呼應。 教師觀察學生的活動參與程度及回答情況,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調動大家興趣。 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比較手腕粗細的方法,從而感受到小立方體的不合適,引出新的測量工具。 了解本節課的主題
(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一、復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工具,看看是什么? 出示小桶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如何測量出這個小桶一圈的長度,用上節課學到的小立方體組能實現嗎? 師問:如何利用小立方體組測量塑料桶的邊緣長度呢?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預設:1、可以,但是由于小立方體不能彎曲,所以拐彎的地方測量不準確;2、不可以,讓學生說說不可以的原因,小立方體是硬的,不能彎曲,而小桶的邊緣是圓的,所以不能測出邊緣長度。 課件出示 師問:那如果我們想測出小桶一圈的長度,有什么辦法呢? 生舉手回答 生1:尺子 生2:繩子 生3:紙帶 師小結:小立方體組不合適了,但我們學過紙帶,紙帶是可以彎曲的,所以 課件出示: 方法一:制作一條紙帶,然后鋪平用小立方體組測量。 方法二:在紙帶上畫出小立方體,再圍繞小桶一圈,這樣可以直接測出來。 師:下面我們就來探討如何制作一個測量紙帶。 制作紙帶 1、認識材料 課件出示測量紙帶的圖片 師:這是老師提前準備好的一個測量紙帶。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的紙帶,找找紙帶里都藏了什么?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生1:里面有數字 生2:里面有很多小格子 生3:很長 ……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那我們要怎樣做一個測量紙帶呢?先來認識一下制作材料。 課件出示 師根據圖示進行簡單講解 師:我們還需要 課件出示 2、制作過程 師:怎樣用小立方體做測量紙帶呢? 課件出示制作步驟: 第一步:用小立方體畫出第一個格子。 第二步:用同樣的辦法接著畫出第2個、第3個…… 第三步:沿著兩條小方格中間的虛線剪下,留出做標記的空白位置。 第四步:紙帶一端對齊方格邊緣剪下,一端留下粘貼位置。 第五步:在方格下面做標記。 方法一:10個數字一循環,0——10——10。 方法二:數字不斷增加, 0——10——20。 師解釋:一般情況下,我們用數字不斷增加的方法做記錄。怎么樣,你學會了嗎?如果讓你自己制作,可以嗎? 3.小組合作制作紙帶 老師觀看小組合作,同時提示:先明確要求,再動手制作。 學生先分工,再制作,老師巡視指導。 先做好的同學,整理工具,把器材裝進塑料袋中。 學生匯報展示 對比同學們制作測量紙帶的方法,強化“首尾相連”和“做標記”的意識。 評價活動二:用紙帶測量物體 師過渡:測量紙帶,我們已經做好了,想不想實際測試一下呀。(想)好,那我們一起來測測這個小桶的周長吧。 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記錄數據結果 課件出示 師問:用測量紙帶測量小桶周長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師小結 課件出示 1、起點和終點。 2、測量紙帶在圍繞小桶轉一圈時不能折疊。 3、做記號。 師問:測量紙帶繞小桶一圈后,重疊區有很多數字,哪一個才是小桶的周長呢? 生舉手回答,老師給予評價 師總結:紙帶的起點“0”所對應的數字才是小桶的周長。 活動三:討論 師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小立方體可以測量,如書本,課桌長度。今天我們又通過測量紙帶,學習了如何測量小桶的周長,那請大家討論一下,測量紙帶與小立方體比,有哪些優點?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總結:1、可以測量圓的物體。 2、更輕,方便攜帶。 3、能快速讀出測量數據,不用數小立方體的個數。 4、測量更準確。 活動一: 根據老師的問題,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初步了解測量小桶邊緣長度的兩種方法,為后面學習制作紙帶做鋪墊。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前面學到的用小立方體組測量物體,喚醒學生已有的測量經驗,再通過問題的引入,使學生發現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用小立方體組就不合適了,從而為更簡便的測量工具的探索奠定基礎。 通過學生的觀察和討論,既可以讓學生明白紙帶里有什么,同時也為后面自己的制作作提示。 通過觀察、研討確定制作測量紙帶的制作步驟和注意事項,讓學生感受科學的嚴謹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紙帶,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認識到人們總是在解決問題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工具,從而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 提醒大家,在測量之前不要忘記先要進行預測,小桶一圈的長度是多少。 活動三: 通過學生弧線研討,感受測量紙帶的好處,體會測量工具的進步給人類帶來的便攜。 活動一:教師統計學生的回答,評估學生對如何測量小桶邊緣長度的方法的認識,從而做出及時的引導。 回答問題,發現前面學到的小立方體組不適合,從而激發使用新測量工具的興趣。 認真觀察老師的紙帶,發現紙帶里有什么,從而調動自己制作紙帶的興趣。 師生共同完成,學生通過觀看老師的制作過程,跟著回答制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老師給予糾正和引導。 小組成員先分工再合作。老師巡視指導,給予適當的提示和糾正。 學生匯報展示,邊展示邊說出自己的制作過程,其他同學認真聆聽,并說說自己從中發現的問題。 活動二: 同學們用做好的紙帶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小組討論,測量紙帶測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際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學習如何正確讀數,同時檢查自己的測量結果是否正確。 活動三: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感受測量紙帶的優點。
(三)拓展延伸 師:大家知道自己的身高嗎?我們平時都會讓別人幫我們測量身高,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的哦。大家可以試一試,做一個身高的測量紙帶。 師引導大家做身高測量紙帶。 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感受測量紙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自己給自己做一個身高測量紙帶,測測自己的身高。
(四)知識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再次優化了測量工具,制作的測量紙帶,不僅可以測量規則的物體,還能測量一些曲面的和不規則的物體的長度。 生活中的很多物體也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改進的。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教師考查學生本節課的收獲,及時給予評價。
四、成果集成
學生可以通過對制作測量紙帶過程的操作,感受用測量紙帶測量物體和用小立方體的不同,同時了解測量紙帶可以測量曲面和不規則的物體。
五、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一、選擇題
1.在制作測量紙帶時,不需要下列哪個工具。( )
A.剪刀 B.膠棒 C.繩子
2.測量一棵大樹有多粗,用下列哪種工具合適?( )
A. B. C.
3.用紙帶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讀書時看紙帶的起點和終點
B.紙帶緊貼小桶
C.紙帶的起點必須是0
二、填空題
1.粘貼紙帶要( )相連。
2.測試紙帶上的小格子( )相同的。(填“是”或“不是”)
3.用測量紙帶可以測量( )、( )等長度。
4.要想測量水杯一圈的長度,選擇( )(長方體、正方體、紙帶)。
判斷題
1.測量紙帶不能測量不規則的物體。( )
2.利用小立方體也能測出小桶邊沿的長度。( )
3.測量紙帶可以測量身高。( )
【綜合實踐類作業】
利用自制的測量紙帶測量身邊的不規則物體的長度,填寫記錄單。
例如:礦泉水瓶的粗細、電飯鍋的粗細,足球(籃球)等。
注意:1、先預測,再測量
選擇適當長度的測量紙帶。
記錄單
名稱 預測(個) 實際(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答案:
【知識技能類作業】
一、選擇題
1.C 2.C 3.A
二、填空題
1.首尾
2.是
3.書本 小桶(身高等,答案不唯一)
4.紙帶
三、判斷題
1.× 2.× 3.√
板書設計
6.做一個測量紙帶 認識材料 制作過程 注意:首尾相連、做標記 用紙帶測量物體:小桶一圈的長度
七、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合作的發展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制作測量紙帶”、“用測量紙帶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的合作性任務,給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
做一個測量紙帶
教科版一年級上冊
內容總覽
目錄
單元主題
01
教學目標
02
新知導入
03
新知講解
04
生活應用
05
課堂練習
06
課堂總結
07
板書設計
08
作業布置
09
單元主題
“測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常常會比較一些物體,所以學校為了讓大家掌握多種測量方法去準確地比較物體,要求每班組織一次以“百變測量 我來探究”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科科所在的一年級(1)班也組織了一次這樣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跟著科科去參觀一下吧!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測量紙帶具有更方便攜帶、測量和計數等特點,可以替代
小立方體進行測量。
科學思維:能夠理解測量的概念,知道如何使用測量紙帶進行長度測量。
探究實踐:1.在老師的指導下,依照制作測量紙帶的步驟進行制作。
2.學會利用測量紙帶測量一些物體的周長。
3.會記錄測量結果。
態度責任:1.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測量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2.樂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做一個測量紙帶》
新知導入
怎樣測量手腕的粗細呢?
新知導入
還可以用小立方體直接測量嗎?
新知導入
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想出好辦法嗎?
標注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如何利用小立方體組測量塑料桶的邊緣長度呢?
小立方體不能彎曲,用小立方體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不方便并且不準確。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標注
方法一:制作一條紙帶,然后鋪平用小立方體組測量。
方法二:在紙帶上畫出小立方體,再圍繞小桶一圈,這樣可以直接測出來。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觀察老師的紙帶,找找紙帶里都藏了什么?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有小格和數字
測量紙帶
立方體組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塑料袋(試驗完成,器材還要裝進去)
立方體
空白紙袋
認識材料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1卷透明膠帶
1把剪刀
認識材料
1支記號筆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怎樣用小立方體做測量紙帶呢?
第一步:用小立方體畫出第一個格子。
第二步:用同樣的辦法接著畫出第2個、第3個……
制作過程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第三步:沿著兩條小方格中間的虛線剪下,留出做標記的空白位置。
第四步:紙帶一端對齊方格邊緣剪下,一端留下粘貼位置。
紙帶要粘在一條線上。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第五步:在方格下面做標記。
方法一:10個數字一循環,0——10——10。
方法二:數字不斷增加,
0——10——20。
新知講解
活動一:做測量紙帶
首尾相連
做標記
新知講解
活動二:用紙帶測量物體
用測量紙帶來測量 日期: 小桶一周的長度 我的預測(個) 測量結果(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40
39
40
40
新知講解
活動二:用紙帶測量物體
1、起點和終點。
用紙帶測量小桶周長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測量紙帶在圍繞小桶轉一圈時不能折疊。
3、做記號。
新知講解
活動二:用紙帶測量物體
測量紙帶繞小桶一圈后,重疊區有很多數字,哪一個才是小桶的周長呢?
紙帶的起點“0”所對應的數字才是小桶的周長。
新知講解
活動三:討論
測量紙帶與小立方體比,有哪些優點?
1、可以測量圓的物體。
2、更輕,方便攜帶。
3、能快速讀出測量數據,不用數小立方體的個數。
4、測量更準確。
拓展延伸
你可以用測量紙帶測測自己的身高嗎?
一、選擇題
1.在制作測量紙帶時,不需要下列哪個工具。( )
A.剪刀 B.膠棒 C.繩子
2.測量一棵大樹有多粗,用下列哪種工具合適?( )
A. B. C.
3.用紙帶測量小桶一圈的長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讀數時看紙帶的起點和終點
B.紙帶緊貼小桶
C.紙帶的起點必須是0
課堂練習
C
A
C
課堂練習
二、填空題
1.粘貼紙帶要( )相連。
2.測試紙帶上的小格子( )相同的。(填“是”或“不是”)
3.用測量紙帶可以測量( )、( )等長度。
4.要想測量水杯一圈的長度,選擇( )(長方體、正方體、紙帶)。
首尾

小桶
書本
紙帶
課堂練習
三、判斷題
1.測量紙帶不能測量不規則的物體。( )
2.利用小立方體也能測出小桶邊沿的長度。( )
3.測量紙帶可以測量身高。( )
×
×

課堂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再次優化了測量工具,制作的測量紙帶,不僅可以測量規則的物體,還能測量一些曲面的和不規則的物體的長度。
生活中的很多物體也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改進的。
板書設計
做一個測量紙帶
認識材料
制作過程
注意:首尾相連、做標記
用紙帶測量物體:小桶一圈的長度
作業布置
想一想,測量紙帶還可以測什么?請你制作一個表格記錄下來。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左权县| 高青县| 遵义市| 富锦市| 元谋县| 通州市| 麦盖提县| 边坝县| 桃园县| 巍山| 兴宁市| 沛县| 北海市| 翁牛特旗| 夏津县| 麟游县| 黔南| 洪洞县| 安顺市| 庆阳市| 蒙阴县| 岳阳县| 罗山县| 海盐县| 德惠市| 东丽区| 伊吾县| 小金县| 高安市| 凤城市| 古浪县| 阿勒泰市| 临桂县| 麦盖提县| 海城市| 汕尾市| 康马县| 石泉县| 石泉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