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5《顯微鏡和望遠鏡》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構造,掌握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2.了解我們看到的物體大小與視角的關系。3.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請回顧以前學的知識、閱讀課文并結合生活實際,完成下列學習問題:1.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 ,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 。物鏡的作用相當于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 。2.望遠鏡也有兩組凸透鏡, 的凸透鏡叫目鏡, 的凸透鏡叫物鏡。二、合作探究階段: (各組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進行探究)探究一、顯微鏡1.基本構造:2.成像光路分析:3.常見的顯微鏡:4.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探究二、望遠鏡1.基本構造:2.成像光路分析:3.常見的顯微鏡:4.自制簡易望遠鏡:探究三、視角1.定義:2.視角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四、探索宇宙三、展示對抗階段四、檢查反饋階段1.如圖所示,有一種望遠鏡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做物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縮小的實像,它相當于一個 ( )A.幻燈機 B.投影儀 C.放大鏡 D.照相機2.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目鏡和物鏡所成像的情況為 ( )A.目鏡成放大的實像,物鏡成放大的虛像B.目鏡成放大的虛像,物鏡成放大的實像C.目鏡成放大的實像,物鏡成放大的實像D.目鏡成放大的虛像,物鏡成放大的虛像3.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天文望遠鏡,其物鏡到目鏡的距離是 ( )A.物鏡的焦距與目鏡的焦距之和 B.物鏡與目鏡的焦距之差C.物鏡的焦距 D.任意距離4.下列情況下,人感到最長的物體是 ( )A.20m遠的1.7m高的欄桿 B.40m遠的1.7m高的人C.20m遠的1.6m高的小樹 D.40m遠的1.5m高的竹竿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個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體,這時水滴相當于一個________鏡;拿一個放大鏡置于水滴上方,慢慢調節放大鏡與水滴之間的距離,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體,這時它們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填“望遠鏡”或“顯微鏡”)。6.小明身高1.64 m,位于平面鏡前3 m遠處,像與小明的距離是_____m,如果小明向鏡面前進1 m,小明覺得像變大了,原因是____________。自我評價:___________小組評價:_________________教師評價: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