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汽化和液化 學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汽化和液化 學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汽化和液化
【學習目標】
1.知道汽化和液化現象;
2.知道汽化的兩種方式和使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液體沸騰時的特點;
4.理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5.掌握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的應用。
【知識點梳理】
一、汽化
1、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包括沸騰和蒸發(fā)兩種方式。
2、沸騰:
(1)沸騰: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xù)吸收熱量。
(3)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4)水沸騰時的現象:劇烈的汽化現象,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氣散發(fā)到空氣中。雖繼續(xù)加熱,它的溫度不變。
3、蒸發(fā):  
(1)蒸發(fā)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較緩慢的汽化現象。 
(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3)液體蒸發(fā)吸熱,有致冷作用。
4、蒸發(fā)和沸騰的異同:
汽化方式 異同點 蒸發(fā) 沸騰
不同點 發(fā)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fā)生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只在沸點時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相同點 都屬于汽化現象,都是吸熱過程
二、液化
1、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現象,生活中看到的白氣、白霧都是液態(tài)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氣,它的形成過程都是液化。
2、液化的方法:
(1)降低溫度(所有氣體都可液化)
(2)壓縮體積
3、液化的好處: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
4、液化放熱:水蒸氣的燙傷往往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的時候要放出部分熱。
5、汽化與液化的聯系:汽化與液化互為逆過程,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三、探究水沸騰的實驗
1、實驗注意事項:
① 燒杯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且燒杯加蓋;
② 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③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④ 為縮短加熱時間,可用溫水加熱或減少水的質量(水要適量)。
水沸騰前 水沸騰時 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2、沸騰現象:水沸騰前,氣泡少,上升時變小;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
3、沸騰規(guī)律:
①沸騰圖像: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②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③液體沸騰必要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
④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4、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實驗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影響因素:
①液體自身的溫度。
②液體蒸發(fā)的表面積。
③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典型例題】
【例1】下列現象,屬于汽化的是(  )
A.燒水時,壺嘴冒出“白氣”
B.夏天,灑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
D.冰箱冷凍室內壁結霜
【答案】B
【例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fā)減慢的是(  )
A.給濕頭發(fā)吹熱風
B.把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
D.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
【答案】C
【例3】在物態(tài)變化中,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只有溫度足夠高時,液體才可以汽化
B.在溫度足夠低時,所有氣體都可以液化
C.在一定溫度下,液體才可以汽化
D.在常溫下,通過壓縮體積可以使所有氣體液化
【答案】B
【例4】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現象一,剝開棒冰紙時,棒冰周圍冒“白氣”,現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以上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分別是(  )
A.棒冰局部升華,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B.棒冰局部升華,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C.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D.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答案】C
【例5】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火焰,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如圖),你會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沸騰起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B.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C.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
D.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
【答案】B
【例6】醫(yī)生搶救中暑病人時,通常在病人的額頭和身上擦酒精。這種方法稱為“物理療法”這種療法的依據是:酒精   (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時。會   (吸收/放出)熱量。
【答案】汽化;吸收
【例7】小娟利用實驗研究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兩塊玻璃板上分別滴上等量的、表面積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燈加熱B玻璃板,如圖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后,她觀察到    玻璃板上的水變干的更快,于是她得到實驗結論: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有關。你認為小娟通過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結論,請寫出你的理由:   。
【答案】B;不能;應在A、B兩玻璃板上滴等量的、表面積大小相同的水滴
【例8】為了適應環(huán)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規(guī)律。北方生長大量的針葉林,針葉林葉子細小可減小    ,減慢水分蒸發(fā),以適應干燥的環(huán)境;南方生長大量的闊葉林,闊葉林葉子寬大,可    (選填“加快”或“減慢”)水分蒸發(fā),蒸發(fā)時會    (選填“吸熱”或“放熱”),以適應高溫的環(huán)境。
【答案】液體的表面積;加快;吸熱
【例9】探究蒸發(fā)快慢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圖所示。
(1)選擇A、B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以探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的   是否有關。
(2)選擇   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以探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的溫度是否有關。
(3)通過A、D兩圖的對比,可以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水表面的空氣流速是否有關,實驗中如果利用電吹風來改變空氣流速,   (應該/不應該)使用熱風。
(4)以上實驗體現了   法。(填物理實驗方法)
(5)某同學猜想水蒸發(fā)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xù)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huán)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結果發(fā)現甲圖中水先蒸發(fā)完,他依據“誰先蒸發(fā)完,誰蒸發(fā)的快”,得出結論:“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量有關,水越少蒸發(fā)越快”。他的依據和結論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答案】(1)表面積 (2)AC (3)不應該 (4)控制變量 (5)不正確
【例10】小華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的沸騰特點。
(1)安裝實驗器材時,如圖甲,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請指出圖甲中的操作錯誤:   。
(2)實驗中,小華觀察到水在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乙a,b所示。表示沸騰時氣泡上升情況的是圖    。
(3)為了說明水的沸騰過程是否需要吸熱,應    ,觀察水是否沸騰。
(4)小華完成了實驗,并根據實驗數據,并作出了如丙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他發(fā)現溫度計示數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整個過程酒精燈火焰忽大忽小,放熱不均勻
B.開始加熱時有紙蓋減少了熱量的損失
C.開始要加熱石棉網和燒杯,后來水溫較高時散熱變快
【答案】(1)自下而上;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壁 (2)b
(3)撤掉酒精燈 (4)C
【例11】如圖所示是電冰箱的工作原理圖,制冷劑在電動壓縮機的驅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內循環(huán)流動,將冰箱內的熱量帶到冰箱外,達到制冷的目的。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冷劑會在冷凝器里發(fā)生    ,在冷凍室里發(fā)生    ,達到搬運熱量的目的。(均選填一種物態(tài)變化名稱)
(2)制冷物質在冷凝器里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通過    方法實現的,這一過程要    熱。
【答案】(1)液化;汽化
(2)壓縮體積;放
【鞏固練習】
1.下列現象中屬于汽化現象的是(  )
A.夏天灑在地上的水會很快變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結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現冰花
D.夏天從冰箱拿出的冰凍飲料一會兒瓶身會出現水珠
2.下列實例中,為了加快蒸發(fā)的是(  )
A.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B.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
C.給盛有酒精的瓶子加蓋
D.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
3.人們在高溫的天氣里大汗淋漓,是人體自我保護的生理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溫度高,不利于汗液的蒸發(fā)
B.汗液蒸發(fā)時放熱,使人的體表溫度升高
C.汗液蒸發(fā)吸熱,對體表有降溫作用
D.汗液蒸發(fā)時吸熱,使汗液本身溫度升高
4.室溫恒定不變的情況下,有兩支示數相同、規(guī)格相同且完好無損的溫度計甲、乙。溫度計甲保持表面干燥,將溫度計乙的玻璃泡用浸透水的濕潤棉花包裹(濕潤棉花的溫度與室溫相同),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計甲、乙的示數會一直相同
B.包裹溫度計乙的濕潤棉花中的水蒸發(fā)降溫致冷,需要放熱
C.溫度計乙的示數會減小,原因是棉花中的水蒸發(fā),需要吸熱
D.如果用扇子扇溫度計甲,只要有風,沒有液體蒸發(fā),它的示數也會下降
5.小明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要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溫度的關系,應選擇(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
6.汽車開了空調后,前擋風玻璃表面有時會出現“水霧”(  )
A.無論冬夏,水霧是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無論冬夏,水霧是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
D.夏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冬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
8.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 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
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 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
8.許多房間都有如圖所示的玻璃窗。在悶熱的夏天開著空調的甲房間和寒冷的冬天開著暖氣的乙房間,玻璃窗上都會出現“水霧”。下列關于“水霧”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房間的“水霧”都在內表面
B.甲、乙兩房間的“水霧”都在外表面
C.甲房間的“水霧”在外表面,乙房間的“水霧”在內表面
D.甲房間的“水霧”在內表面,乙房間的“水霧”在外表面
9.缺電地方的人們發(fā)明了一種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內外罐之間填有沙子,如圖,盛夏季節(jié)里,有利于給“冰箱”中食物降溫的做法是(  )
A.換用鐵質材料制作內外罐
B.經常給兩罐間的沙子澆水
C.把“冰箱”放在密閉房間內
D.把“冰箱”放在濕熱環(huán)境中
10.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騰時的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氣泡的情形,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他可以選用量程為﹣80﹣60℃的酒精溫度計
B.圖甲是水沸騰前的現象
C.水沸騰時,燒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D.小明撤去酒精燈后發(fā)現水繼續(xù)沸騰了一段時間,所以水的沸騰有時候不需要吸收熱量
11.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  )
A.槽內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
B.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
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
12.關于水的沸騰,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我們是通過觀察水的表面和內部是否有大量的氣泡產生來判斷水是否沸騰的
B.水沸騰前,氣泡上升過程中變小,是因為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并且氣泡收縮
C.水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中變大,是因為氣泡中的水蒸氣遇熱膨脹,所受水壓變大
D.水沸騰過程中,需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13.夏天人吹電風扇會感覺比較涼快,是因為人體汗液    ,若將顯示為36.8℃的體溫計也放到電風扇前吹風,溫度計的示數將    (選填“變大”“不變”“變小”)。
14.小明同學幾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車上學。
(1)善于觀察的他發(fā)現,無論盛夏還是嚴冬,在裝有空調的公交車玻璃窗上,都會有小水滴附著在上面,這都屬于   現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那么,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   。(選填“內表面”或“外表面”);
(2)他還發(fā)現車上備有二氧化碳滅火器,這種滅火器是在常溫下利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體液化裝入鋼瓶里的。使用時需要手先握住鋼瓶的木柄,然后再打開螺帽,否則會因液態(tài)二氧化碳在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時,要   (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15.“燉湯”時把湯料和水置于燉盅內,而燉盅則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如圖所示。灶具用的燃料是液化石油氣,這是利用   的方法使石油氣液化的。若湯的沸點與水的沸點相同,當煲中的水沸騰后,盅內的湯水   (能/不能)沸騰,原因是   。
16.如圖為熱映影片《長津湖》宣傳照,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寒冷天氣中端槍對敵,體現了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戰(zhàn)士們在冰天雪地里說話會出現“白氣”,這是    現象(填物態(tài)變化),這個物態(tài)變化過程是    (“吸熱”或“放熱”),發(fā)生該物態(tài)變化的另外一種方式是    (選填“壓縮體積”或“降低溫度”)。
17.同學們同時在實驗室分別利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套實驗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組裝實驗器材時,他們應根據   來確定鐵圈的高度,水沸騰后,用甲、乙兩套裝置測出的水沸騰時的溫度并不相同,你認為此時水的沸點應該更接近   ℃.停止加熱后,甲圖燒杯和乙圖燒瓶內的水并不會立即停止沸騰,原因是   。
18.小蘇與小州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為了減少熱量損失,小蘇給燒杯準備了三種紙蓋(如圖乙所示),若考慮氣壓對沸點的影響,他應該選擇圖   (填序號)最合理。小州對實驗裝置進行了適當改變,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裝有一些水,如丙圖所示放置。用酒精燈給容器中的水加熱,在容器中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的過程中,   (選填“A杯”“B杯”或“A、B兩杯”)中的水不能沸騰。
19.如圖所示,是小明和小華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的情景,通過酒精燈對水加熱,使水沸騰,他們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溫/℃ …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在組裝過程中需要先調整的是    (選填“A”或“B”);實驗中除了需要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繼續(xù)實驗,觀察到水沸騰時的現象如圖乙中的    (選填“a”或“b”),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    (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為    ℃。
(3)根據記錄在圖丙中畫出水的沸騰圖像。(在原題圖上作圖,先描點后連線)
(4)實驗中發(fā)現,水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寫一種原因)
(5)小華學習了這個實驗后,對書本練習的第3題感到疑問,于是她回家動手實驗,如圖丁所示將紙做的小鍋放在酒精燈上燒開水,發(fā)現水燒開了可紙鍋卻沒有燒著。關于紙鍋沒有燒著,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A.紙的著火點高于火焰溫度B.紙的著火點低于水的沸點
C.水的沸點高于火焰溫度D.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
20.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小華認為這是因為100℃的水蒸氣和100℃的開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會放出熱量。對此,小華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
【實驗過程】(實驗中的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
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
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fā)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fā)現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fā)生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的結果。
(2)小忠認為僅憑“t2高于t1”的現象還不足以證明小華的觀點,因為:   。
(3)小忠的改進步驟如下,請補充完整: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直至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t3,若    ,則可以驗證小華的結論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夏天灑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變干了,是汽化中的蒸發(fā)現象。故A符合題意;冬天水面結冰,水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固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現的冰花,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固態(tài)小冰晶。故C不符合題意;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過一會兒,瓶外壁會出現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飲料瓶發(fā)生的液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答案】A
【解析】把新鮮的櫻桃裝入保鮮袋、給盛有飲料的瓶子加蓋、用地膜覆蓋農田,都是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故減慢了蒸發(fā),故選項B、C、D不符合題意。而把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既加快了液體上方空氣流動,又提高了液體的溫度,故加快了蒸發(fā),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3. 【答案】C
【解析】液體溫度高有利于蒸發(fā),所以A選項不符合題意;蒸發(fā)具有吸熱致冷的作用,所以B選項不符合題意,C選項符合題意;汗液蒸發(fā)時吸熱,使汗液本身溫度降低,所以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4. 【答案】C
【解析】溫度計乙的玻璃泡用浸透水的濕潤棉花包裹,由于蒸發(fā)吸熱,使溫度計的示數降低。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
5.【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知,要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溫度的關系,應控制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相同,只改變水的溫度,則圖中甲、丙符合要求。故選:B。
6.【答案】C
【解析】夏天汽車使用空調,車內溫度低于車外溫度,車玻璃比車外空氣溫度低,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為小水珠凝結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調,車內溫度高于車外溫度,車玻璃比車內溫度低,車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結在玻璃的內表面。故選:C。
7.【答案】C
【解析】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白氣”已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壺嘴處溫度較高,因此不會發(fā)生液化現象,也就不會出現“白氣”,所以a處較濃。故選:C。
8.【答案】C
【解析】“水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著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開著空調的甲房間溫度低,屋外的水蒸氣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開著暖氣的乙房間溫度高,是屋內的水蒸氣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內表面,故C正確;故選:C。
9.【答案】B
【解析】鐵的導熱能力更強,不利用罐內溫度的保持,不合題意;經常給兩罐間的沙子澆水,有足夠的水進行蒸發(fā),符合題意;把“冰箱”放在密閉房間內,抑制了空氣流通,不利于水的蒸發(fā),不合題意;把“冰箱”放在濕熱環(huán)境中,空氣潮濕、悶熱,不利于水的蒸發(fā),不合題意。故選:B。
10.【答案】B
【解析】酒精溫度計的量程為﹣80℃~60℃;而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故A錯誤;甲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情況,故B正確;“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氣,故C錯誤;水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并繼續(xù)吸熱,故D錯誤;故選:B。
11.【答案】D
【解析】因為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100℃,所以槽中水沸騰時溫度是100℃,并保持不變。甲瓶中水從槽內水中吸熱,溫度升高直到100℃,這樣甲瓶中的水溫也能達到沸點,不過甲瓶中的水一旦與槽內的水溫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無法吸熱,當然不能沸騰。
雖然乙瓶中水溫同樣可達到100℃,但乙瓶上端封閉,瓶內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因為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氣壓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瓶中水的沸點高于100℃.這樣乙瓶中水溫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故選:D。
12.【答案】C
【解析】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水的表面和內部是否有大量的氣泡產生來判斷水是否沸騰的,故A正確;水沸騰前,燒杯底部水的溫度高,上方水的溫度低,氣泡是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到上方的溫度低的水會液化成小水滴,所以氣泡的體積變小,故B正確;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的水溫相同,氣泡上升,水壓變小,氣泡變大,故C錯誤;水沸騰過程中,需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故D正確。故選:C。
13.【答案】蒸發(fā);不變
【解析】夏天人吹電風扇會感覺比較涼快,是因為電風扇加快了汗液上方的空氣流動,加快了蒸發(fā),蒸發(fā)吸熱;若將顯示為36.8℃的體溫計也放到電風扇前吹風,因為溫度計沒有吸熱蒸發(fā)現象,故溫度計示數不會改變。
14.【答案】(1)液化;外表面;內表面;(2)壓縮體積;汽化;吸收。
【解析】(1)夏天,空調車內溫度低于外部溫度,外部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會發(fā)生液化現象,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調車內溫度高于外部,車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會發(fā)生液化現象,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
(2)滅火器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二氧化碳氣體液化裝入鋼瓶里的。
液態(tài)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會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時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鋼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開螺帽,否則會因液態(tài)二氧化碳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15.【答案】壓縮體積;不能;湯和水的溫度相同時,盅內的湯不能繼續(xù)吸熱。
【解析】(1)液化石油氣是利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石油氣液化的;
(2)液體沸騰需要的條件是液體溫度達到沸點,同時還要繼續(xù)吸熱;
題中將燉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大煲內水由于火的持續(xù)加熱,其溫度達到沸點且繼續(xù)吸熱而沸騰,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傳遞,燉盅中湯的溫度也會達到沸點,這樣燉盅內外溫度相等,沒有溫度差,不會發(fā)生熱傳遞,也就不會繼續(xù)給燉盅中湯加熱,里面的湯只能是達到沸點溫度而不能沸騰起來。
16.【答案】液化;放熱;壓縮體積。
【解析】解:說話會出現“白氣”,這“白氣”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過程放熱;除降低溫度外,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態(tài)液化。
17.【答案】(1)外焰高度;(2)98;(3)鐵圈溫度高于水。
【解析】(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高,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燈,根據外焰高度來確定鐵圈的高度;
(2)由圖知,甲圖水的沸點為98℃;乙圖水的沸點接近100℃,是由于乙圖加蓋引起的,所以此時水的沸點應該更接近98℃;
(3)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后,由于鐵圈溫度高于水,水能從鐵圈(燒杯)上繼續(xù)吸熱,所以燒杯里的水并沒有立即停止沸騰;
18.【答案】(1)③;(2)A、B兩杯。
【解析】(1)燒杯蓋的作用是減少熱量散失,但當水煮沸時,燒杯內氣壓不斷增大,沸點升高,另外燒杯內蒸汽就會將燒杯蓋沖開,發(fā)出巨響,導致危險事故的發(fā)生,故燒杯蓋上要留有小孔來調節(jié)燒杯內外氣壓,故需要選擇圖③;
(2)當容器中的水沸騰后,盡管不斷吸熱,但容器中的水溫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點溫度不變;玻璃杯B中的水從容器中吸熱,溫度達到水的沸點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溫度一樣,就不能從容器中繼續(xù)吸熱,所以B中水溫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xù)吸熱,所以不能沸騰;A中氣壓增大,水的沸點升高,水溫不能達到沸點,所以不能沸騰,所以兩個杯內的水都不會沸騰。
19.【答案】(1)B;秒表;(2)b不變99;(3)圖略;(4)略(合理即可);(5)D
【解析】(1)先安裝下面器材,再安裝上面器材,便于調節(jié)器材間的距離,故在組裝過程中需要先調整的是B.由于水沸騰實驗,需要對水進行加熱,所以,除需要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變化外,還需要用秒表來記錄時間。
(2)水在沸騰前,底層水溫高,上層水溫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又發(fā)生液化,所以越來越小;而水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中會不斷有水汽化成水蒸氣對氣泡進行補充,因此會越來越大。所以圖a是沸騰時的情況,圖b是沸騰前的情況;液體沸騰后吸熱,溫度不變;讀取表中的數據可知,從第7min開始,水溫達到99℃,繼續(xù)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說明水已經達到了沸點,開始沸騰;
(3)利用畫點描線法,得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4)水加熱時間過長可能是水的初溫太低,也可能是水量太多,也可能是酒精燈火焰太小等。
(5)因為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并且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所以紙鍋沒有燃燒。選D。
20.【答案】(1)液化;(2)100℃的水蒸氣和液化后的100℃的水比冷水的溫度高,冷水吸熱;(3)100℃的開水;水面位置到達B位置(等高)處;t3<t2。
【解析】(1)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受冷就會液化,形成水,所以發(fā)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2)水蒸氣在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遇冷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發(fā)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100℃的水蒸氣和液化后的100℃的水比冷水的溫度高,冷水吸熱溫度升高,所以t2高于t1;
(3)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應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3,并與t2比較,t3低于t2,則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兰西县| 通州区| 佛冈县| 天峨县| 大厂| 嵊州市| 上思县| 盐津县| 靖远县| 共和县| 城固县| 渝中区| 宝清县| 武夷山市| 和林格尔县| 商丘市| 寿宁县| 沙河市| 海阳市| 华蓥市| 蒲城县| 呼伦贝尔市| 南乐县| 海南省| 远安县| 靖西县| 洛扎县| 石河子市| 寿阳县| 东光县| 班戈县| 祁阳县| 讷河市| 南和县| 平和县| 新化县| 廉江市| 格尔木市| 龙州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