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2.1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主要分為陸地和海洋,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可以分為五大類: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我國地形地貌特點:西高東低。西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東部地區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主要地形特點:丘陵:海拔較低,起伏較大,坡度較小山地:海拔較高,起伏很大平原:海拔較低,起伏小,寬廣平坦高原:海拔較高,面積較大,外圍較陡盆地:四周高,中間低2.2地球的結構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漿巖有玄武巖、浮石和花崗巖,它們都是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經過外力作用下地表被侵蝕的碎屑物被搬運到地勢低洼處不斷沉積,日積月累而形成。礫巖、頁巖和石灰巖都屬于沉積巖。變質巖是由巖漿巖和沉積巖在地下經過高溫高壓作用后,巖石重新結晶而形成。大理巖和板巖都是變質巖。地殼在不停運動,地球內部巖漿在不停涌動,有時會通過地震和火山噴發讓我們感受到。地殼的運動常常會使巖層發生彎曲變形。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大多數地震發生在地殼圈層,是由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在模擬地震實驗中,小盒模擬的是板塊,泥土模擬的是巖層。迅速拉開小盒兩半時,泥土會出現裂痕;迅速擠壓小盒的兩半,泥土會向上隆起。地震造成的危害有:破壞建筑物,地面出現裂縫,引起山崩、滑坡、海嘯等。當地震發生時,應盡快跑到空曠的地方,如無法及時離開教室,應躲避在課桌或堅固物體下。2.4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噴發大多數發生在地殼活躍的地帶,是由地球內部的運動引起的。長白山天池是一個火山湖口,由火山噴發形成。模擬火山噴發實驗中,用酒精燈加熱土豆泥是模擬地殼深處處于高溫狀態,土豆泥模擬的是巖層,番茄醬模擬的是巖漿。這個實驗說明了火山噴發是由于地球內部巖漿在高溫作用下在地殼薄弱地帶噴發而出形成的。2.5風的作用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對改變地形發生著緩慢的作用,例如空氣流動形成的風。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和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敦煌地區的雅丹地貌、沙漠地區的“石蘑菇”都是由于風的作用形成的。在模擬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實驗中,用砂紙模擬被風卷起的沙子,用砂紙不停打磨巖石模擬沙子不斷磨蝕巖石。這個實驗說明了風的作用會使巖石表面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2.6水的作用在地表的變化中,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做“雨水如何改變土地的樣貌”模擬實驗中,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降雨量越大,對土地侵蝕更嚴重。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時,河水所攜帶的泥沙會大量堆積下來,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這種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凹岸附近水流速度快,沿岸容易被侵蝕,凸岸附近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堆積。黃河入海口分沙洲是由于河流的搬運與泥沙的沉積作用形成的。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河水帶來的泥沙堆積而成的。為了保護土壤免受侵蝕,人們一般采取以下措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修建梯田、修筑堤壩等,以減少水土流失和風沙的侵蝕。2.7總結我們的認識火山和地震是來自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風和水的作用則是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這種力量對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緩慢的。“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實驗既是一個模擬實驗,又是一個對比實驗。有植物覆蓋的小山丘土壤表面的地形基本無變化,無植物覆蓋的小山丘土壤表面形成一條條細溝,侵蝕較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水流過有植物覆蓋的小山丘時,雨水落到地面的速度會減小,土壤被雨水沖刷的程度小。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叫做侵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