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四講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四講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知識點

資源簡介

第四講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知識點一 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
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 明朝 在中央, 明太祖 (朱元璋)廢除①丞相制度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設立特務機構②錦衣衛,專門監視官民言行;加強思想文化控制,實行③八股取士制度
明成祖:增設特務機構④東廠。“廠衛”等機構成為明朝專制皇權的可靠支柱
清朝 雍正帝設立⑤軍機處, 以加強皇權, 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執行,標志著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大興“⑥文字獄”,壓制獨立思想, 加強君主專制, 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知識點二 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鄭和 下西洋 背景 明朝初年,社會安定,國力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
目的 明成祖為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 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
過程 1405—1433年,鄭和的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航行于①太平洋和②印度洋之間,最遠到達③非洲東海岸和④紅海沿岸
鄭和 下西洋 意義 時間之長, 規模之大, 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增進了中國與⑤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戚繼光抗倭 時間 明朝中后期
過程 明朝中期, 明朝國力減弱, 海防松懈, ⑥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侵犯東南沿海地區。戚繼光組建作戰勇敢的⑦“戚家軍”,先后蕩平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區的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意義 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⑧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知識點三 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一) 明長城
1. 目的:為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2. 構成: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
3. 作用:軍事防御體系;北方游牧地區與南方農耕地區的連接線;附近建農牧貿易場所,是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二) 北京城
1. 構成: 宮城(即紫禁城, 今稱故宮)、皇城、 內城、外城。
2. 地位: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識點四 了解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知道滿族入主中原
(一) 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 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 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2. 直接原因: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 官府催征如故。
3. 過程。
(1) ②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③均田免賦” 的口號, 制定嚴明軍紀。
(2) 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內, 明朝末帝④崇禎自縊, 明朝滅亡。
(二) 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1. 滿洲興起。
(1) 1616 年, ⑤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建立政權, 國號⑥大金,史稱后金。
(2) 1635年, 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⑦清。
2. 清軍入關: 明朝滅亡后, 明將⑧吳三桂降清, 引清兵入關, 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 最后失敗。
鄭成功 收復臺灣 時間 清朝初期
過程 明朝末期,①荷蘭殖民者侵占了臺灣。1662年,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 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結果 1684年, 清朝設②臺灣府, 隸屬福建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
西藏 順治帝 冊封“③達賴喇嘛”
康熙帝 冊封“④班禪額爾德尼”
雍正帝 1727年,雍正帝設立⑤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乾隆帝 1793年, 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 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達賴、班禪的繼承, 必須報請朝廷批準 (“⑥金瓶掣簽”制度)。這些措施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西北邊疆 乾隆帝平定新疆回部⑦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設置⑧伊犁將軍, 管轄新疆地區。1771 年,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東北 兩次反擊沙俄(雅克薩之戰), 簽訂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知識點六 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 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
(一) 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 原因。
(1) 明末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清初統治者認識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
(2) 清朝初期諸位帝王重視農業生產,推行①墾荒政策。
2. 概況。
(1) 耕地面積增加。
(2) 大力興修水利工程。
(3) 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4) 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
3. 作用。
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產品品種和產量的增加,也對②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二) 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 手工業發展。
(1) 清朝前期,絲織業、棉織業、印染業、制瓷業等手工業都有很大的發展。
(2) 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③手工業工場。
2. 商業發展。
(1) 北京、江寧、揚州、杭州、廣州、蘇州等大城市商業繁榮。
(2) 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④商幫, 如山西的晉商、江南徽州的徽商。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 人口的增長
1. 增長:清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⑤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
2. 問題。
(1) 人口密度加大,⑥人地矛盾逐漸突出。
(2) 開荒墾田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生態破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 龐大的人口也造成⑦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知識點八 通過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
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閉關鎖國 政策的主 要表現及 其歷史 影響 原因 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清朝統治者擔心西方殖民者向東擴展勢力,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 (1) 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①海上貿易(并非完全斷絕往來)。 (2) 1757年,乾隆下令關閉其他港口, 只開放②廣州一處作為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 ”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影響 (1) 積極方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③自衛作用 (2) 消極方面: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④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博罗县| 沙河市| 临高县| 潍坊市| 保康县| 昭通市| 寿光市| 延长县| 枝江市| 海阳市| 会理县| 鸡东县| 南溪县| 靖州| 肃北| 台安县| 霞浦县| 吉木萨尔县| 闽清县| 松滋市| 长丰县| 南京市| 敦化市| 犍为县| 漠河县| 高陵县| 招远市| 门头沟区| 霍林郭勒市| 贵溪市| 松滋市| 雷山县| 平山县| 汉阴县| 水城县| 三明市| 明星| 航空| 台东县|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