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彈力,認識彈力的特點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原理教學重點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教學難點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實際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會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一)、結合學習目標,閱讀教材P108-P109。(二)、導學練習(再結合文本獨立完成下列練習)1.生活體驗:將一彈簧拉長不同的長度感覺一下有什么不同2.溫故知新:力的三要素有力的 , 和 . 力的國際單位是 ,用 表示二、探究合作學習1、彈力例題、下列結果是由彈力產生的是( )手中的石塊釋放后會下降B、裝有彈簧的門被推開,放手后會自動關上C、玩具手槍將“子彈”射出去D、將磁鐵靠近鐵釘,鐵釘被吸過來練習關于彈力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也會產生彈力B.拉力不屬于彈力C.壓縮的彈簧能產生彈力D.物體在形變時產生的力叫彈力2、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例題、如圖所示,圖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 N。練習如圖所示,此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它的一大格表示 N,每一小格表示 N,調零后,如果在掛鉤上施加向下的2.6N的拉力,試在圖中畫出測力計指針的位置。(三)學習小結:1.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最好來回輕輕拉動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幾次。這樣做可以檢驗是否靈活,減小摩擦,以減小誤差。2.物體在力作用下發生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任何物體受到任意小的力都要發生形變,不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在力的作用下發生形變的物體,其除去力后能夠恢復原狀的性質,叫做彈性。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時,它就對使它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彈力產生在直接接觸并發生形變的物體之間,彈力的方向總是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支持力、壓力、拉力、張力等,是從力產生的效果而加以區分的,從實質上說,它們都是由于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所以都是彈力。三、達標檢測1.落在球案上的乒乓球能跳起來,這是由于乒乓球與球案接觸時,球案發生了 ,因而對乒乓球產生 力的結果。同時乒乓球也發生 ,對球案產生 力。2.彈簧測力計的主要部分有 、 、 等。它的原理是 。3.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1)使用前要使指針對準 ,觀察彈簧測力計的 和 。(2)使用過程中所測力的方向必須與 在同一條直線上。(3)彈簧測力計所測力的大小不得超過 。(4)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來測量力的大小,需要 。若直接測力,所測力的結果比實際值偏 (填“大”或“小”)。4.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所測量的力不能超過量程B.使用前輕輕拉動掛鉤來回運動幾次C.使用前應校零D.使用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拉著5.測一個約6N的力,應選用最恰當的彈簧測力計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15N,分度值0.5ND.以上三個彈簧測力計都可以用6.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它的一大格表示 N,每一小格表示 N。經過調零后測量,從圖中指針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力是 N。如果使用時物體掛在拉環上,用手拉稱鉤,即將彈簧測力計倒過來使用,則讀數和所測量的力相比將 。(填“偏大”、“偏小”、“相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