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六講 碳及碳的氧化物答案ACBCAADCCDCA(1)固體藥品熔化后會流到試管口;冷凝水會倒流到試管底,造成試管破裂; (2)①除去草酸蒸氣,防止對二氧化碳的檢驗產生干擾;收集未反應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氣污染;②B裝置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裝置中黑色固體變紅; (3)一氧化碳沒有全部與氧化銅反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1) 可以 在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實驗時間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或答因為中學化學實驗并不是精密實驗,只是定性實驗;或答用排水法既可以觀察集氣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純度(2) 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法收集15、(1)CaO+CO2CaCO3(2)鹽酸 ; 有氣泡產生 (3)AB(4)1:1 ;BC(5)滅火或制碳酸飲料 ;溫室效應或全球氣候變暖16、[實驗分析](2)SO2; (3)SO2; (4)Ca(OH)2+CO2=CaCO3↓+H2O;[實驗結論](1)SO2 CO2;(2)C+2H2SO4(濃)CO2↑+2SO2↑+2H2O.17、(1)石油 (2)D (3)①2H2O22H2O+O2↑ ②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或達到了燃燒的條件) ③下層 密度大于空氣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④H2CO3(碳酸) Ca(OH)2+CO2=CaCO3↓+H2O18、(1)Ⅱ (2)燒杯內壁出現水珠 裝置B和C之間的;D (3)Ⅰ (4)除去氣體中的二氧化碳19、實驗探究:HCl. 檢驗是否有水生成. CO2+Ca(OH)2=CaCO3↓+H2O.實驗結論:① ①白色污染 ②如果將B、C位置交換,氣體經過C裝置時,會帶出水,無法檢驗反應是否有水生成了.20、Na2CO3;(1)A;(2)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3)D。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六講 碳及碳的氧化物易錯知識點:二氧化碳和氧氣在制取方法、收集方法上都有區別,須結合相關性質加以理解記憶。知道怎么做和為什么這樣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可以結合氧氣、氫氣的性質進行對比理解記憶。中考規律盤點及預測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因此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以及這方面的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是中考的重點內容。關于碳的氧化物的知識,要注意復習:(1)、有關CO2的各種性質的研究課題;(2)溫室效應的知識及擴展;(3)運用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象。易錯題訓練1、二氧化碳和氫氣可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OH),反應如下:CO2+3H2CH3OH+H2O.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CO2的利用創造了一種新途徑 B.釕-磷鉻合物的質量在反應前后發生了變化 C.氫原子數在反應前后發生了改變 D.屬于置換反應 2、“低碳生活”是指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要求減少生活作息時間所消耗的能量,從而 減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短時間不使用電腦,將其轉為休眠模式 B.減少使用私家車次數,多乘公交或騎自行車 C.講衛生,盡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 D.用傳統發條式鬧鐘代替電子鐘 3、科學家成功地利用精密儀器從石墨中分離出單層的石墨片,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 如圖所示.下列有關石墨片說法錯誤的是( ) A.石墨片是一種單質 B.石墨片與C60是同種物質,具有導電性 C.在一定條件下,石墨片可還原氧化銅 D.石墨片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CO2 3、2013年3月,浙江大學實驗室里誕生了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碳海綿”.“碳海綿”具備高彈 性和疏松多孔的結構,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下列關于“碳海綿”說法 錯誤的是( ) A.具有吸附性 B.常溫下化學性質活潑 C.在一定條件下可還原氧化銅 D.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CO2 4、化學家創造出一種物質“干水”, 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干水和冰是同一種物質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D.通常情況下,干水為液態。5、某無色混合氣體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幾種氣體組成。將此混合氣體通過過量的 澄清石灰水,未見變渾濁,但混合氣體的總體積減小,把剩余氣體導出后,在O2中能夠點燃,燃燒產 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變藍色。則原混合氣體的成份是( ) A.HCl和COB.HCl、H2和CO2C.CH4和H2 D.CO和CO2D.CO和CO26、自然界中有幾千萬種含碳物質,并循環轉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碳循環B.森林的減少對碳的循環沒有影響C.金剛石中碳原子間沒有間隔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靜止不動的7、在實驗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題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驗滿”.下圖是他的主要實驗步驟, 其中操作有誤的是( ) A.B.C.D.8、下列有關物質的檢驗方法和結論都合理的是( ) A.加入稀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的物質中一定含有碳酸鹽B.用燃著的木條伸入某氣體中,火焰熄滅,則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C.經點燃,產生藍色火焰的氣體不一定是一氧化碳D.嘗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體一定是食鹽9、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會“節能、環保、低碳”理念的是( ) A.“陽光谷”上采陽光、下蓄雨水,可給世博園區提供照明用電和生活用水B.主題館的東、西兩墻種植大面積的生態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C.用煤發電,以保證充足的電力供應D.在交通、建筑、生活設施等方面廣泛應用新能源技術,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0、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發現石墨烯的開創性研究者。以石墨為原料,先制備氧化石墨, 再經過 熱還原制備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導電性能好,有韌性,可彎曲。下列關于金剛石、石墨、C60和石 墨烯四種單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將石墨變成石墨烯發生了化學變化B.四種物質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種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的有機物 11、“歸納與比較”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下列關于CO2與CO的不同點比較錯誤的是( ) 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B.性質: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難溶于水,但能燃燒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滅火等;CO可作氣體燃料,還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會造成“溫室效應”;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12、科學研究發現:金星大氣層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實驗證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學性質 與一氧化碳相似.下列關于三氧化二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C2O3在O2中充分燃燒的產物為CO2C.C2O3在一定條件下能還原氧化鐵D.C2O3中碳的化合價為+3價 13、某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樣品分解產物,并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 。已知:濃硫酸可作為干燥劑;草酸晶體(H2C2O4·2H2O )的性質見下表: 熔點沸點熱穩定性其他101℃~102℃150℃~160℃升華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與 Ca(OH)2反應產生白色沉淀(CaC2O4)圖 1 是加熱裝置。最適宜的加熱分解草酸晶體裝置是C。若選裝置 a 可能會造成的后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選裝置B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2)圖 2 是驗證熱分解產物中含 CO 、 CO2的裝置。① 裝置 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證明存在 CO2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證明存在 CO 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3)為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設計如下方案:稱取一定量樣品,用上述裝置進行 實驗,稱量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由此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值偏低,排除儀器和操作 因素,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下面我們就實驗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收集問題做如下討論.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它可溶于水也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 空氣集氣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嗎? 資料一:文獻表明1體積水要完全溶解于1體積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約7天左右的時間.如果是1天 時間,則1體積水大約只能溶解體積左右的二氧化碳. 資料二:對任何氣體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這樣既可以觀察集氣的 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氣體的純度. 資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1)你認為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 ,你的觀點是 . (2)要使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達到最優化,你是否還有更好的建議 。 15、科學家設想利用太陽能加熱器“捕捉CO2”、“釋放CO2”,實現碳循環.(1)步驟1的化學方程式為 .(2)為確定步驟2中的碳酸鈣是否完全分解,設計的實驗步驟為: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過量 溶液,若觀察到試管內 .則分解不完全.(3)上述設想的優點有 (填字母序號).A.原料易得且可循環利用 B.充分利用太陽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4)CO2是寶貴的碳氧資源.CO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應中CO2與H2 的分子個數比為 ,若要檢驗1%甲酸水溶液是否顯酸性,能選用的有 (填字母序號).A.無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試紙(5)請列舉CO2的另一種用途 它含量過高還容易引起的環境問題 . 16、某天化學興趣小組聽老師講:“濃硫酸加衣服等于洞洞眼眼,還有刺激性氣味產生”.興趣小 組結合濃硫酸的性質思考,難道濃硫酸能與碳單質反應?若反應,會生成什么呢?[查閱資料]:①S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SO2=CaSO3+H2O;②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用于檢驗SO2存在;③SO2能與溴水反應而被吸收 SO2+Br2+2H2O=H2SO4+2HBr.[提出猜想]:從物質組成元素看,可能生成H2、CO2、CO、SO2氣體及H2O;[實驗步驟]: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步驟:(1)按上述圖示安裝好儀器; (2)檢查氣密性;(3)加入對應藥品,并將濃H2SO4放入燒杯中; (4)加熱A,加熱H;(5)停止加熱.[實驗分析]:(1)B處,固體由白色變藍色,說明有H2O生成;(2)C處,品紅溶液褪色,說明有 (填化學式)生成;(3)E處,品紅溶液不褪色,說明 (填化學式)已被除盡;(4)F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產生渾濁的化學方程式為 ;(5)H、I處無現象,說明無CO、H2生成.[實驗結論]:(1)氣體中有H2O和 生成,無CO、H2生成;(2)濃硫酸能與碳單質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 17、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13年中國主題為“同呼吸共奮斗”。(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 和天然氣等。(2)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氧氣(3)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如下組合實驗,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驗證。當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現大量氣泡,B中白磷燃燒,C中液面下降,稀鹽酸逐漸進入D中。E處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F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①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B中白磷能夠燃燒的原因是 。③G燒杯中 (填“上層”或“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④E處使紫色石蕊變成紅色的物質是 ;寫出F處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 . 18、一男孩在排污井蓋上燃放鞭炮,點燃了排污井內的氣體,井蓋被炸飛,男孩被井蓋擊傷.【提出問題】排污井內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查閱資料】排污井內的有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發酵產生了氣體,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提出猜想】某興趣小組同學對排污井內氣體含有上述氣體中最少2種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Ⅰ: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有CO、CO2、CH4【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下圖所示的裝置并經行探究.【問題討論】(1)裝置A出現渾濁,證明猜想 不正確.(2)小明通過裝置C處 的現象,證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對此提出了疑義,小芳認為要在 位置,再增加一個上圖中 (填序號)裝置,才能證明猜想Ⅲ不成立.(3)為了進一步確認氣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將裝置C處氣體完全燃燒后的產物依次通過裝置D、E,經實驗測定裝置D增重1.8g,裝置E增重2.2g,由此證明猜想 成立.(4)小明認為要證明排污井內氣體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裝置B,小芳則認為需要使用裝置B,你認為裝置B的作用是 .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鳳對包裝食品的塑料袋進行探究,以驗證其成分.作出猜想:①該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該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查閱資料:聚乙烯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氫;無水硫酸銅是白色粉末,遇水變為藍色.實驗探究:小鳳將裝置按A、B、C、D順序連接好后,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B、D產生明顯現象,C無明顯現象,說明塑料袋沒有 氣體生成(填化學式).B裝置的作用是 ;D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證明,猜想 是正確的.交流反思:①從化學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會導致 .②連接實驗儀器時,能否 (填“能“或“不能”)將B、C位置進行交換,理由是 . 20、已知,過氧化鈉(化學式為Na2O2)是一種淺黃色固體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劑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放出氧氣,供給人的正常生命活動,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 +O2(在橫線上填寫化學式)。某同學利用該反應原理制取氧氣,設計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1)裝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種:若用加熱NaHCO3固體制取CO2,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選填下圖字母)(2)裝置③中盛裝的試劑為 ,作用是 。(3)④為O2的收集裝置,可選用裝置 (選填上圖字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六講 碳循環.docx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六講 碳循環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