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八講 走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知識點一 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時間 ①14世紀中葉—17世紀地點 起源于②意大利,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核心思想 (時代精神) ③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代表人物 (1) 意大利詩人④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他的代表作長詩⑤《神曲》,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 (2) 意大利的達·芬奇學識淵博, 多才多藝, 他的繪畫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3) 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是⑥《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性質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反對教會“⑦神權至上”和提倡⑧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意義 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第一次⑨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為歐洲資本 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⑩思想文化基礎知識點二 從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一) 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1. 11 世紀以后,①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14世紀中葉后,②租地農場產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2. 13至14世紀, 手工業也不斷發展, ③手工工場出現, 體現了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二) 西歐社會的變化1. 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⑤整體面貌。2.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 13、 14 世紀, 歐洲農村的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居民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知識點三 通過哥倫布“發現” 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 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原因 (1)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 易市場。 (2)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 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 (3) 15世紀中期,①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 (1) 1492年,②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所以把當地人稱為“③印第安人”。 (2) 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返回到歐洲, 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意義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④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知識點四 知道“三角貿易”, 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背景 新航路開辟后, 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都先后走上①殖民掠奪的道路,造成美洲勞動 力短缺路線 (以英國為例) 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 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 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被稱為“②三角貿易”影響 (1) 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 推動了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2) 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使非洲喪失了眾多精壯勞動力知識點五至知識點七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一) 英、 美、法資產階級革命名稱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時間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④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 資本主義發展 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 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標志 1640年, 查理一世重開國會 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 1789 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革命領袖 — 華盛頓 —結果 “光榮革命”后逐步形成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贏得⑤民族獨立, 建立美利堅 合眾國, 確立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重要文件 ②《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⑥《人權宣言》歷史影響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③資產階級發展開辟了道路, 并對世界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實現國 家獨立;建立起比較民主的資產 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 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歐洲資產階 級革命和拉美民族獨立戰爭 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 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 具有世界性的影響(二) 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重要歷史文件文件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頒布機構 議會 大陸會議 制憲議會頒布時間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8月內容 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 規定國王不經⑦議會許可,不能 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 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任何天 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 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宣布人人生而⑨平等,享有生命 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 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 統治,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 英國而獨立 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 分權、平等和保護 私有財 產等基本原則意義 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 中的最高地位,逐步形成了⑧君 主立憲制 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 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 被稱為“⑩第一個人權宣言” 體現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等 級制度和君主專制的要求, 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知識點八 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背景 17世紀末, 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 政局穩定, 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外①市場不斷擴大,工業革命興起含義 棉紡織業等生產部門紛紛發明、制造②機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人們把生產領域的這種革命性變化稱為“工 業革命”進程 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 提高了織布速度1765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 命名為“珍妮機”1785年,③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的動力,從此, 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的規模也變得更大。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 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825年,由④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 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 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意義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⑤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現代工廠制度建立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知識點九 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馬克思主義 理論 形成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思想的精華,形成了①馬克思主義理論組成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②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 部分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理論, 從此, 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 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共產黨宣言》 發表 ③1848年, 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④《共產黨宣言》在倫敦 正式出版內容 《共產黨宣言》指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類進入資本主 義時代, 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⑤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 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 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 即共產黨, 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⑥無產階級 革命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⑦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知識點十 知道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一)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 18世紀末19世紀初, 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2. 杰出代表: “南美解放者” ----①玻利瓦爾。(二) 印度民族大起義1. 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加緊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統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2. 領導力量:封建王公。3. 杰出代表:②章西女王。4. 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是19世紀中期亞洲③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