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常見的堿 任務一:完成表格填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稱 化學式 俗稱 氫氧化鈣 氫氧化鈉 Ca(OH)2 NaOH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火堿、燒堿、苛性鈉 任務二:完成化學迷宮 “燒堿同學”要穿過迷宮,從進口順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應的物質才能通過,如圖所示,請用“連續線”畫出燒堿應走的路線,并寫出不能通過的關卡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uCl2 = Cu(OH)2↓ +2NaCl NaOH+HCI = NaCI+H2O 2NaOH+H2SO4 =Na2SO4+2H2O NaOH+NH4CI = NaCI+NH3↑+H2O NaOH還會跟什么物質發生反應? 任務三:堿的通性 1.根據任務二總結堿的化學性質; 2.仿照“金屬+酸→鹽+氫氣”的形式,再次總結堿的化學性質; (1)堿+酸堿指示劑→有色物質 (2)堿+酸性氧化物→鹽+水 (3)堿+酸→鹽+水 (4)堿+鹽→新堿+新鹽 酸性氧化物指CO2、SO2、SO3、氮的氧化物,不包括CO 反應物中的堿和鹽都要求為溶液,且滿足復分解的條件,該反應才能進行 堿要求形成堿溶液,該反應才能進行 任務四:區分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實驗室里有兩瓶白色固體,已知分別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固體,但是由于標簽模糊,已經分不清楚哪瓶是哪瓶,你有哪些辦法區分它們并說明理由呢? (1)看形狀 NaOH Ca(OH)2 (2)取適量固體,加適量水,固體全部溶解的是NaOH,部分溶解的是Ca(OH)2 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氫氧化鈣微溶于水 (4)取適量固體,分別放在兩個表面皿中,過一段時間,固體表面變潮濕的是NaOH,無明顯現象的是Ca(OH)2 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在空氣中易潮解 (3)取適量固體,加適量水,水溫升高更明顯的是NaOH 氫氧化鈉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 (5)分別溶于水,制成溶液,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的是Ca(OH)2 2NaOH+CO2=Na2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6)分別溶于水,制成溶液,通入Na2CO3溶液,溶液變渾濁的是Ca(OH)2 Na2CO3+Ca(OH)2=CaCO3 ↓+2NaOH 1.下列四種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與其它三種物質發生反應的是( ) A.H2SO4 B.NaOH C.CO2 D.CuCl2 分析:A、根據硫酸不會與氯化銅反應進行分析; B、根據氫氧化鈉會與其余三種物質反應進行分析; C、根據二氧化碳不會與硫酸反應進行分析; D、根據氯化銅不會與硫酸反應進行分析. 解答:解:A、硫酸不會與二氧化碳和氯化銅反應,不滿足要求,故A錯誤; B、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硅酸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滿足要求,故B正確; C、二氧化碳不會與硫酸和氯化銅反應,不滿足要求,故C錯誤; D、氯化銅不會與硫酸和二氧化碳反應,不滿足要求,故D錯誤; 故選:B. 2.已知氧氧化鉀(KOH)可溶于水,其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下列對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敘述錯誤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C. 能與稀鹽酸反應 D. 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A 【分析】因為氫氧化鉀(KOH)可溶于水,其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所以氫氧化鉀(KOH)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能與稀硫酸反應、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3.如圖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實驗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B. 該實驗說明在蒸餾水中加入微量的酸或堿,溶液的pH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C. C點時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D. A點時的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 【答案】C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 由圖中信息可知,反應中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漸減小至小于7,故該實驗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正確;B. pH為7的前后溶液的pH變化特顯著,說明在蒸餾水中加入微量的酸或堿,溶液的pH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正確;C. C點時,酸過量,溶液的溶質是氯化鈉和氯化氫,溶液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錯誤;D. A點時,酸不足,氫氧化鈉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質有生成氯化鈉和剩余的氫氧化鈉兩種物質,正確。故選C。 4.為驗證 Ba(OH)2的化學性質做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 (1) 實驗一中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 。 (2) 實驗二、三驗證了 Ba(OH)2能和某些 (填物質類別)發生化學反應。 (3) 實驗四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 將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溶液 A。取一定量溶液 A,加入少量 Ba(OH)2溶液,振蕩后只得到無色溶液。綜上分析,溶液A 中除酚酞外,一定還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溶液由無色變紅;鹽;Ba(OH)2+2HCl=BaCl2+2H2O;NaCl、HCl和MgCl2 【解析】 (1)氫氧化鋇是堿性溶液,故能使酚酞溶液由無色變紅; (2)由題可知,實驗2、3都是氫氧化鋇與鹽發生的反應; (3)實驗4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反應方程式為Ba(OH)2+2HCl=BaCl2+2H2O; (4)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氫氧化鋇,得到無色溶液,而混合溶液中有酚酞,說明溶液A中一定有稀鹽酸與氫氧化鋇發生了反應而導致溶液沒有變紅,溶液A中有稀鹽酸,則溶液中一定不可能有氫氧化鋇,則一定會與實驗3中生成的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與實驗2中的生成的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加入氫氧化鋇后沒有沉淀生成,說明溶液A中一定沒有硫酸鈉,故溶液A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Cl、HCl和MgCl2 5.(嘉興)復方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的抗酸劑藥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用于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等癥狀。復方碳酸氫鈉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參與反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做了以下實驗:先將復方碳酸氫鈉片制成粉末,取 10 克分多次放入盛有 100 克稀鹽酸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出加入的粉末質量和反應后的溶液質量,兩者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實驗后,興趣小組又往燒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觀察到______________,說明上述實驗結束時稀鹽酸過量。 (2)計算復方碳酸氫鈉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 (3)計算 10 克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后所得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 0.1%) 【考點】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溶質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相結合的計算. 【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和圖象分析、計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2)根據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分析回答; (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計算碳酸氫鈉的含量、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再計算復方碳酸氫鈉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計算。 3.常見的鹽 任務一:完成表格填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稱 化學式 俗稱 氯化鈉 碳酸鈉 碳酸氫鈉 碳酸鈣 NaCl Na2CO3 食鹽 純堿、蘇打 NaHCO3 CaCO3 小蘇打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任務二:用化學方程式解決問題 1. 不能用鐵桶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含有硫酸銅); 2. 泡沫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原材料是鹽酸和碳酸鈉); 3. 工業上用熟石灰和純堿反應制取燒堿; 4. 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1.Fe+CuSO4=FeSO4+Cu 2.Na2CO3+2HCl=2NaCl+CO2↑+H2O 3.Na2CO3+Ca(OH)2=CaCO3 ↓+2NaOH 4.CuSO4+BaCl2=BaSO4↓+CuCl2 任務三:鹽的性質 1.根據任務二總結鹽的化學性質; 2.仿照“酸+堿→鹽+水”的形式,再次總結堿的化學性質; (1)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2)鹽+酸→新鹽+新酸 (3)鹽+堿→新鹽+新堿 (4)鹽+鹽→新鹽1+新鹽2 3.在你總結的鹽的性質中,說明每一條性質的注意事項; 任務四:復分解反應 1.觀察任務二中的四條化學方程式,其中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有哪些? 2. 總結復分解反應的通式和發生條件; 3.根據總結的復分解反應條件,判斷下列物質間是否能發生反應,并簡單說明理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H2SO4 BaCl2 NaOH Na2CO3 H2SO4 × BaCl2 × NaOH × Na2CO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