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4.1 土壤的成分土壤(soil)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那么,你是否仔細觀察過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除了你能觀察到的那些動物,土壤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等。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稱為土壤生物。真菌細菌微生物:顯微鏡下的放線菌土壤中的生物有:土壤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所有土壤中含有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是為什么呢?環境特點是影響生物分布的一個重要因素土壤的濕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溫度光照植物生長狀況土壤環境特點表示方法 土壤濕度 濕潤 比較濕潤 比較干旱 干旱土壤疏松程度 非常疏松 疏松 比較疏松 不疏松土壤溫度 (溫度計測定 不同深處的溫度, 取平均值) 20cm處 30cm處 35cm處光照強度 強 一般 弱植物生長狀況 良好 一般 較差觀察時間 2020.3.12 天氣狀況 晴觀察地點 浙江省溫嶺市松門 環境特點 土壤溫度為25.3℃,比較疏松和濕潤,光照強度一般,植物生長良好的土壤 土壤生物 小老鼠1只,蚯蚓34條,蝸牛20只,蜘蛛3只、蜈蚣1條 簡要分析 某8年級科學興趣小組在探究土壤生物的活動中,完成了下列調查表格:蚯蚓、蝸牛喜歡生活在溫暖、濕潤、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同時,它們的活動又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有哪些?空氣?水分?有機物?無機鹽?……探究一:土壤中有空氣嗎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當向盛有土壤的燒杯內加水時,會看到土壤塊表面產生了許多 ,說明土壤中含有 。空氣氣泡實驗: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原理:利用水具流動性,能滲入土壤間隙,所以土壤中空氣的體積等于加入水后減少的水的體積。思路:1、選取一規則幾何體狀(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土壤樣本,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寬、高,計算出土壤體積記為V;2、在土壤樣本中注水,記為V1;3、再在鐵塊樣本中注水,記為 V2。4、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V1-V2)V15%~30%測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應該控制的實驗條件有哪些?控制的相同實驗條件:(1)土塊和鐵塊的長、寬、高相等。(2)兩只燒杯應完全相同。(3)使用同一只量筒加水。相同體積的鐵塊和土壤,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金屬是致密的,而土壤是疏松的,水能進入土壤的空隙,即土壤中空氣的體積。探究二:土壤中有水分嗎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原理:用加熱法判斷水分的存在。取少許土壤,放入試管中,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到試管內出現 ,試管口冒出 ,說明土壤中含有 。小水珠白霧水分觀察了驗證土壤中存在水的實驗過程,你認為操作時應注意那些事項?試管夾應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離管口1/3處,加熱時大拇指不準按在短柄上;酒精燈加熱用外焰;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底于試管底部。土壤中水分對植物生長有何作用?土壤中的水小部分供給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供植物蒸騰作用等。給你一只坩堝、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燈和一臺精確度足夠的天平,你有辦法測量土壤中水分所占的體積分數嗎?實驗:測量土壤水分的體積分數。思路:(1)挖取一長方形土塊,用刻度尺量出長、寬、高,算出土壤體積數V 。(2)用天平稱取土塊質量M1 。(3)再將土壤搗碎,放在坩堝內用酒精燈加熱,讓其水分充分汽化和散失,冷卻后再稱量M2 。(4)通過計算獲得水的質量 ,然后換算出水的體積(V水=(M1-M2) ρ水) ,將水的體積除以土塊的體積即可得水的體積分數。探究三:土壤中有有機物嗎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有機物的特點:1、種類繁多。2、易溶于有機溶劑,難溶于水。3、大多數熱穩定性差,易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原理:用燃燒法驗證有機物的存在。1、稱取充分干燥的土壤50-100克,然后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你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待土壤冷卻后,再用天平稱量,土壤的質量將會 ,原因是 。土壤變黑,有焦味減小有機物炭化分解對本實驗所取土壤有何要求?應充分干燥,且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土壤中的有機物來自哪里?有什么作用?主要來源: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習慣稱土壤腐殖質。作用: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為植物提供養分,增強土壤肥力。探究四:土壤中有無機鹽嗎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原理:用溶解、結晶法判斷無機鹽的存在。將土壤浸出液過濾后,蒸發,發現蒸發皿中有 ,說明土壤中含有 。晶體析出無機鹽土壤中存在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有何作用?植物生長需無機鹽,需大量從土壤吸收含N、P、K等礦物元素的無機鹽。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燒的物質是無機鹽,它們和植物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有人在土壤中還發現了塑料、泡沫等,你認為這也是土壤的組成嗎?對生活中出現的這一現象,你有何感悟?土壤非生命物質的組成及狀態是怎樣的?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有固、液、氣三態。土壤固體主要由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組成,其中礦物質占固體部分95%左右。探究結果: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質有空氣 水分 有機物 無機鹽土壤中非生命物質氣態液態固態空氣有機物無機鹽水植物根呼吸氧氣的來源植物生長必要的條件為植物提供養分土壤是怎樣形成的?最初,地球外層的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并沒有土壤。巖石的風化水流的作用冷熱的交替作用冰能裂石生物的作用地表巖石風化有機物的積累土壤的形成巖石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顆粒。生活在地表的動物、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在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并貯存在土壤中成為腐殖質。1. 蚯蚓生活在潮濕土壤中,以有機物為食,體表的黏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鉆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動又使土壤變得疏松、肥沃。下列關于土壤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土壤是很多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B. 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C. 生物的活動可以改變土壤的結構D. 構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氣和有機物D課后練習2. 取兩份相同的土壤,將其中的一份加強熱。然后用兩只花盆分別裝入這兩份土壤,再在兩份土壤中放入一些相同的植物枯葉,種上相同的植物,每天澆適量的水,再用塑料膜將其覆蓋好,觀察比較兩株植物的生長情況。該實驗研究的是什么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A. 土壤溫度 B. 土壤中的腐殖質C. 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動物 D. 土壤的水分C課后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