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10年10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2.時空觀念:從單元思維導圖上把握近代經濟的發展和近代教育文化事業、近代社會生活的關系,了解歷史的時序和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近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和特點。4.家國情懷:分析近代經濟發展的特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內容要點】兩條主線 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兩種經濟形式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自然經濟。四大變化 交通通信、飲食服飾、傳媒娛樂、風俗習慣。知識點1:張謇興辦實業;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萌芽時期:(1)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2)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3)狀元實業家張謇(jiǎn)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2、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3、“短暫的春天”(“黃金時代”——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4、民族工業的挫折(20世紀20到30年代):(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2)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三座大山”)。(3)著名企業家: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5、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1)總體評價: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特點: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輕工業多、重工業少。(3)地區分布特點:不平衡,沿海、沿江多,內地少。 二、社會生活的變化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①剪發辮、易服飾 ②禁纏足 ③廢跪拜、改稱謂3、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知識點2: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文學藝術的成就一、新式教育的發展(一)創辦新式學校:1、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2、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3、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二)廢除科舉制:★★★★★必考1、1902年清政府廢除八股文。2、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三)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二、近代新聞業的發展★★★★★必考(一)報紙:1、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二)刊物: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三、近代出版業的發展(一)商務印刷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二)新華書店:中共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三、文學藝術(一)文學藝術:謳歌光明、鞭笞黑暗的文學家、藝術家類別 姓名 代表作文學家 魯迅 《狂人日記》《阿Q正傳》郭沫若 《女神》茅盾 《子夜》曹禺 《雷雨》巴金 《家》老舍 《駱駝祥子》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 《暴風驟雨》藝 術 家 美術 大師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齊白石 擅繪花鳥草蟲人民音 樂家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文藝方針的提出:毛澤東,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趙樹理《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大型歌劇:《白毛女》(二)、照相、電影: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電影傳人中國。(1)第一部無聲電影:1905年京劇《定軍山》。(2)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歌女紅牡丹》。(3)經典影片《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4)近代著名電影明星:趙丹、周璇【易混易錯】1.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發展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2.張謇創辦民族企業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不是洋務運動時期。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是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3.1905年廢除科舉制,1898年戊戌變法廢除八股文。4.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商務印書館。5.揭開中國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它是北京大學前身。【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與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的比較項目 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 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不同點 根本目的 發展民族經濟,實業救國 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性質 近代資本主義企業 官督商辦、官辦,帶有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企業管理方式 近代先進的資本主義管理 封建衙門式相同點 目的 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 阻礙 都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 作用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唯物史觀】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落后原因及啟示。(1)發展特點:曲折發展。(2)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落后的直接原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3)啟示:民族獨立是民族工業發展的前提。2.影響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1)有利因素: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清末、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2)不利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環境惡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局動蕩(戰爭不斷)。3. 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及其成因。(1)特征:一是變化有限,如輪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現;鐵路很少;電影、報紙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二是在社會習俗方面,傳統的習慣、習俗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的。(2)成因:①它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客觀產物。歐美工業國家的入侵不僅沖擊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舊制度,也引起了當地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生活的變革。②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如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維新變法運動等表明,中國人在引進西方技術和機器生產活動中,能夠接觸新事物、感受新生活并逐漸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方式。③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創新,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陋習(勸禁婦女纏足等)、改穿中山裝等。4.為什么說科舉制度的創立和廢除都是歷史的進步?(1)科舉制的創立和廢除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隋朝創立科舉制,適應了南北朝以來士族衰弱和庶族興起的趨勢,為庶族地主參政開辟了途徑,擴大了地主階級政權的政治基礎。(2)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此,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由強調門第到注重學識,由追求功名到重視實踐,它反映了中國社會人才觀念的巨大變化和思想觀念不斷解放的歷史發展趨勢。(3)因此,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無論是科舉制度的創立還是科舉制度的廢除,都是歷史進步的產物。1.(2023·廣州)下圖反映了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態勢。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創造的有利條件 B.五四運動范圍的擴大C.《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D.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答題關鍵信息“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態勢”,據此分析:A項:根據題干圖片,1912-1920年,工礦數量、資本總數、工人數量都呈現大幅增長,由此說明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得到進一步發展,主要原因之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民國政府鼓勵發展民族工業,故選A項。B項: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物質基礎,排除B項。C項:根據所學可知,1947年,中共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排除C項。D項:根據所學可知,1926年,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排除D項。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點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2.(2023·深圳)19世紀80年代,《點石齋畫報》記載了北京的風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卻受到了批判,《北京畫報》里記載“七月十五是鬼節,燒法船……這種有礙風化的事情,警廳應當管一管”。這一變化說明( )A.時人崇洋媚外 B.地區發展有差異C.不記得了 D.科學思想的傳播【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答題信息“19世紀80年代,《點石齋畫報》記載了北京的風俗,比如《超度孤魂》…”反映了迷信鬼神,“20年之后卻受到了批判,《北京畫報》里記載‘七月十五是鬼節,燒法船……這種有礙風化的事情,警廳應當管一管’”反映了批判鬼節,抨擊舊風俗,據此分析: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由迷信鬼神到批判鬼節,體現了思想觀念的進步,不是時人崇洋媚外,排除A項;B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北京風俗,不能體現地區發展有差異,排除B項;C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北京風俗,不是不記得了,排除C項;D項:根據所知識學可知,隨著近代教育的發展和思想的逐步解放,科學思想的不斷傳播,保守落后變迷信思想受到沖擊,促使了國民思想的進步,故D項正確;所以,D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分析解讀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基礎識記與材料分析運用能力,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科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思想的解放與進步,解題關鍵要熟悉了解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進程,掌握近代中國文化風俗的變化,以此分析解讀材料信息。3.(2022·廣州)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這反映了張謇( )A.變法圖強的理念 B.“實業救國”的思想C.民主共和的觀念 D.“扶清滅洋”的主張【答案】B【知識點】張謇興辦實業【解析】根據題干“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張謇“實業救國”的思想。民族企業家張謇是1894年科舉考試的狀元,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大生紗廠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一家較大規模的棉紡織企業。B項正確;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思想,排除A項;民主共和的觀念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排除C項;“扶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主張,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張謇的成就。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4.(2021·廣東)1894年外國在華產業資本約為0.54億元,為中國產業資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約為20億元,以高出數倍的絕對優勢對中國資本形成巨大的壓力。由此可見( )A.中國經濟命脈被列強控制 B.民族資本主義舉步維艱C.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清朝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由材料“到1911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約為20億元,以高出數倍的絕對優勢對中國資本形成巨大的壓力”可以看出,外國資本的迅速增長,對中國資本形成巨大的壓力,這使民族資本主義舉步維艱。ACD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選:B。【點評】 本題考查外國資本的發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5.(2019·廣東)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A.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國留學生的分布呈現由東南沿海向長江流域的發展趨勢,這主要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有關,B選項符合題意。科舉制的廢除是在1905年清末新政,A選項排除。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C選項排除。列強的侵略是造成中國半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主要原因,D選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準確把握,中國留學生的分布呈現由東南沿海向長江流域的發展趨勢,這主要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有關。6.(2023·廣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發表文章說,從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學校”已經開學,這個大學沒有圍墻,學生至少也有四萬萬,學校功課只有一門,叫“民族解放教學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舉行畢業典禮。這表明,陶行知意在( )A.改變傳統社會習俗 B.鼓勵興辦新式學校C.號召全體國民積極抗日 D.呼吁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從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學校’已經開學,這個大學沒有圍墻,學生至少也有四萬萬,學校功課只有一門,叫‘民族解放教學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舉行畢業典禮”,結合所學可知,1935年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為時代主題,所以陶行知意在號召全體國民積極抗日,故選C項。根據題干可知,材料反映陶行知意在號召國民積極抗,與改變傳統社會習俗無關,排除A項。根據題干可知,材料反映陶行知意在號召國民積極抗,并不是鼓勵興辦新式學校,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1946年,召開重慶政治協商會議,與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D項。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日戰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7.(2022·深圳)《兒童畫報》是面向兒童的一種刊物,發行于 1902 至 1904 年間。據著名報人薩空了回 憶,他在七八歲時最喜歡《兒童畫報》的合訂版,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例 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這說明該刊物( )A.否定了傳統文化 B.傳播了科學知識C.成為了學校教材 D.宣傳了革命思想【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根據題干“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 例 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 "可得出該刊物傳播了科學知識,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否定了傳統文化的信息,排除A;材料中沒有信息可以得知畫報成為學校教材,排除C;材料主要反映畫報傳播科學知識,沒有提及革命思想,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情況。難度適中,理解材料,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2020·廣東)題16圖是徐悲鴻1940年前后創作的鴻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寫實主義技法表現勞動者形象,氣勢磅礴。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幅作品旨在彰顯( )A.遠古傳說的神秘氣息 B.鄉村社會的純樸民風C.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 D.農耕時代的家庭生活【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1940年”我國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徐悲鴻1940年前后創作的鴻篇巨作《愚公移山》,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幅作品旨在彰顯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抗日戰爭時期,徐悲鴻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堅定抗戰必勝的著名繪畫《愚公移山》,借一個寓言故事表達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堅韌不拔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堅定信念。ABD三項都不是題干作品旨在彰顯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是題干作品旨在彰顯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徐悲鴻創作的鴻篇巨作《愚公移山》的內涵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信息的有效獲取能力。理解并識記徐悲鴻創作的鴻篇巨作《愚公移山》的內涵的相關史實。“1940年前后創作”是解題的關鍵。1.(2023·禪城二模)范旭東說:“大時代不容任何人茍安,我等有負起擔子之必要。力所能及,不可放松,要爭氣,就趁這個時候,辦工業振興我們的民族。”這說明范旭東主張( )A.“自強求富” B.“實業救國”C.“變法圖強” D.“三民主義”【答案】B【知識點】張謇興辦實業【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大時代不容任何人茍安,我等有負起擔子之必要。力所能及,不可放松,要爭氣,就趁這個時候,辦工業振興我們的民族”可知,范旭東主張發展工業拯救我們的民族,體現的是“實業救國”的思想,B項正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排除A項;“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主張,排除C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實業救國”思想。2.(2023·惠東二模)1917至1921這五年期間,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共獲利560多萬兩,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國加緊向中國傾銷商品和輸入資本,剛剛建起的大生各紡織廠受到嚴重打擊,1923年,大生一廠因無款而停工,1925 年,各大銀行接管大生各廠。上述材料說明近代中國( )A.官僚資本與外國資本相互勾結 B.輕重工業的比例嚴重失調C.民族工業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艱辛【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據材料“1917至1921這五年期間,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共獲利560多萬兩,……剛剛建起的大生各紡織廠受到嚴重打擊,1923年,大生一廠因無款而停工,1925年,各大銀行接管大生各廠。”可知,體現了大生紗廠艱辛的發展歷程,說明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具有艱難曲折的特點,故D正確;A.材料未體現官僚資本與外國資本相互勾結的信息,排除A;B.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國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的信息,排除B;C.材料體現不出民族工業地區分布極不平衡的信息,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相關史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3.(2023·天河二模)晚清時期,戲園中的二樓“官坐”專為官宦士紳所設,一樓“散座”“池座”為普通百姓所設;清末民初,部分戲園開始實行提前售票、對號入座、男女合座。這反映了近代中國( )A.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B.掀起發展實業熱潮C.出現平等的新風尚 D.封建禮教徹底消亡【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清末民初,部分戲園開始實行提前售票、對號入座、男女合座”反映了近代中國出現平等的新風尚,體現了男女平等,人人平等,C項正確;北宋時期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實業熱潮等現象,排除B項;“徹底消亡”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等相關史實。4.(2023·濠江一模)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1914年8月前中國注冊工業公司146家,資本總額41148205元,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冊272家,資本額117434500元。這表明,這期間( )A.民族工業快速發展 B.工業體系進一步完善C.自然經濟徹底瓦解 D.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A、根據題干材料可知 1914年8月-1920年 新注冊的公司及資本總額都大幅增加,結合所學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無暇東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短暫的春天”,A正確;B、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有了發展但總體相對落后,B錯誤;C、材料中并未涉及到自然經濟,C錯誤;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不能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在一戰期間迎來了“短暫的春天”,結合材料所給信息判斷。5.(2023八下·電白期末)據研究,民國時期的《百美圖》中的女性不再像傳統那樣居于室內,而是出現在街道、茶室、公園、溜冰場、電影院等公共場合中。同樣,暢銷上海的雜志《禮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禮變成了自然活潑、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變化反映了( )A.自由平等成為社會的新風尚 B.女性個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C.人性化、個性化的時代特征 D.女性的社會地位的顯著提高【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解題關鍵信息“民國時期的《百美圖》中的女性不再像傳統那樣居于室內,而是出現在街道、茶室、公園、溜冰場、電影院等公共場合中。同樣,暢銷上海的雜志《禮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禮變成了自然活潑、自信松弛”,據此分析: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并不能說明“自由平等成為社會的新風尚”,故排除A;B項: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辛亥革命后社會風俗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女性主體意識覺醒,體現女性個體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故B項正確;C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女性個性有一定解放,但材料沒有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的具體內容,故排除C;D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女性個性有一定解放,但不能說明女性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排除D項;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材料分析解讀試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民國時期生活風俗的變化,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基礎記憶與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要掌握好近代中社會生活風俗的演變的相關史實。6.(2023·深圳模擬)歐戰前后我國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見下表)所呈現的歷史現象( )時間 注冊的工業公司數量(個) 資本總額(元)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A.推動民族工業實現獨立 B.有利于工業全面發展C.保證共和政治順利實施 D.為社會變革積蓄力量【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從表格可以看出,1914年8月前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總額為117434500元。這說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迅速,為社會變革積蓄力量。D符合題意;民族工業沒有實現獨立,排除A;材料不能體現有利于工業全面發展,排除B;材料不能體現保證共和政治順利實施,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7.(2023·懷集一模)下圖是建成于1910年的京城一家現代化的自來水廠——來水亭,該亭修建時還運用了糯米灌漿、磨磚對縫等中國傳統手法。這反映出中國近代社會( )A.新舊文化、沖突激烈 B.中西結合、新舊并呈C.新舊交替、民主平等 D.政治改良、革除陋習【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來水亭”采取西方的建筑結構,但是修建時采取了中國傳統手法,這反映出中國近代社會中西結合、新舊并呈,故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新舊文化的相關內容,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中國近代社會民主平等的內容,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政治改良、革除陋習的內容,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近代社會呈現中西結合、新舊并呈的特點。8.(2023·德慶模擬)一位同學繪制了以下示意圖。它反映出( )A.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B.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發展C.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D.徹底改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面貌【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運動時期興辦的企業,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始;大生紗廠是19世紀末張謇創辦的民族工業;在一戰時期,我國的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受挫。所以示意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發展的過程,故A符合題意;B項示意圖中沒有體現,故B不符合題意;CD項說法錯誤,故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后的,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而且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9.(2023·潮南模擬)據如下表可知,當時中國( )1867年和1894年部分進口商品統計表 1867年 1894年數量 貨值(海關兩) 數量 貨值(海關兩)鐵 113441(擔) 264503 1185411(擔) 2467590錫 33502(擔) 582146 97008(擔) 2046897火柴 79263(蘿) 71384 6615327(蘿) 1638931煤 113430(噸) 992649 486295(噸) 321343糖 186176(擔) 754609 1823890(擔) 9507153A.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B.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民族工業出現較快發展 D.海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據所學可知,政治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與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有關,故A項錯誤;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推動民族工業獲得較快發展,而甲午戰爭結束于1895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C項錯誤;從材料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結合所學,1861年,總理衙門建立,列強逐漸把持中國海關,所以,材料說明海關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及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的相關史實。10.(2023·清遠一模)“財政部擬定的《商業銀行條例》,鼓勵民間私人資本開辦銀行。1912年孫中山還親自籌設中華實業銀行,自任名譽總董。”上述措施直接推動了( )A.三民主義的提出 B.君主專制的終結C.發展實業的熱潮 D.社會生活的變化【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據“財政部擬定的《商業銀行條例》,鼓勵民間私人資本開辦銀行。1912年孫中山還親自籌設中華實業銀行,自任名譽總董。”可知,這些措施直接推動了發展實業的熱潮,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興辦實業的相關史實。11.(2023·廣州模擬)在外國人辦的報刊中,由中國人主執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1872年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停刊。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和標志。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關于這份報紙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中國出現的最早報紙 B.是由中國人創辦的報紙C.全面報道了中國的歷史 D.利于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A:我國最早的報紙是“邸報”。邸報是封建宮廷發布消息的政府機關報,A項不符合題意;B:1872年英商美查同伍華特、普萊亞、麥洛基合資創辦《申報》,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報紙,B項不符合題意;C:全面報道了中國的歷史,說法過于絕對,C項不符合題意;D:根據所學可知,1872年4月30日《申報》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它前后總計經營了77年,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申報》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2.(2023·湛江二模)1898年,梁啟超等百余人聯合上書,請廢除八股取士。當時會試舉人聞之此舉,如不共戴天之仇,擬毆打上書人。《辛丑條約》規定停止科舉考試5年,沒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師幾個省都會,通洋文能翻譯的人身價倍增,“昔之想望科舉者,今皆改而從事此途”。這一變化體現了( )A.民族抵抗意識徹底喪失 B.科舉制度受到嚴重挑戰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D.政府統治基礎嚴重動搖【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廢除科舉制由遭到抵抗再到無人反抗,體現出學子們已經對清政府徹底失望,不再寄希望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說明清政府統治基礎嚴重動搖,故選項D符合題意;A. 民族抵抗意識徹底喪失 ,題干中沒有涉及,不符合題意;B. 科舉制度受到嚴重挑戰 ,題干中沒有涉及,不符合題意;C.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題干中沒有涉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變化,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回答。13.(2023·梅州模擬)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C.見證了全國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D.反映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曲折歷程【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并結合所學知,1937年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戰時期的文藝作品的相關史實。14.(2023·大埔模擬)據貓眼專業版統計,2022年2月4日21時05分,2022春節檔新片總票房( 含預售)破45億。其中票房前三分別為《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奇跡·笨小孩》。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電影傳入中國,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A.《十字街頭》 B.《漁光曲》C.《馬路天使》 D.《定軍山》【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根據所學知識,近代以來,西方發明的照相機和電影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我們可以從保留至今的老電影、老照片中,了解過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舞臺片《定軍山》,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藝術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15.(2023·普寧模擬)1908年11月16日,《申報》發布光緒帝駕崩的電訊:“上病大漸,今日西正二刻升遐。”這條電訊附一按語:“此電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確,未錄昨報。”這說明《申報》( )A.注重新聞的真實性 B.以贏利為主要目的C.反對封建君主專制 D.專門發表政論文章【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題干材料“此電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確,未錄昨報”說明《申報》注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申報記錄了從清末到民國近八十年間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A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體現《申報》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排除B項;題干材料只是說明《申報》報道光緒帝駕崩的電訊,并不能看出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排除C項;《申報》是近代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記錄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情況,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記憶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6.(2023·佛山模擬)圖為1939年《黃河大合唱》手稿。周恩來稱贊該作品是“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新聲”。這表明該作品( )A.鼓舞了民眾抗戰的信心 B.適應了大眾審美的需求C.標志著戰略反攻的到來 D.推動了國共合作的形成【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根據材料“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新聲”可知《黃河大合唱》鼓舞了民眾抗戰的信心,A符合題意;適應了大眾審美的需求與材料主旨不符,B不符合題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標志著戰略反攻的到來,C不符合題意;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黃河大合唱》,難度一般,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17.(2023·東莞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收集的材料。據此判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中國經濟工業化的發展 B.中國社會近代化縮影C.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D.中國思想自由的展現【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據收集的材料“1862年、京師同文館建立;1865年、江南制造總局在上海成立;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1898年、光緒帝在變法中開放言論;1911年、武昌新軍打響反清起義第一槍”可知,這與洋務運動、中國近代生活的變遷、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有關,故題干中他們研究的主題是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縮影。中國近代化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經歷了由學習西方的器物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過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社會近代化縮影是他們研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相關史實,識讀圖片是解題的關鍵。18.(2023·深圳模擬)如圖是1902年與1912年中國新式學校數量數據圖,促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數據來源: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A.清廷救亡圖存發展近代教育 B.科舉制廢除促進近代教育發展C.洋務運動推動近代教育轉型 D.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根據題干圖示“中國新式學校數量”可知,1902年共有近代學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中國新式學校數量大增,促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1905年科舉制的廢除,推動了1902至1912年間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故B項正確;1901年的清朝政府已經淪為洋人的朝廷,“救亡圖存”的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西方思想的廣泛傳播是在新文化運動期間,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理解并識記1902年與1912年中國新式學校數量增加的原因。19.(2023八上·紫金期末)“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冼星海發出中華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代中國人心扉的代表作是( )A.《義勇軍進行曲》 B.《賣報歌》C.《黃河大合唱》 D.《畢業歌》【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它以氣勢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發出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國人的心扉,對中華民族抗日斗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C項正確;ABD都與冼星海無關,排除A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冼星海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20.(2023八下·汕頭開學考)《黃河大合唱》1939年在延安首次公演后迅速傳播,那時,幾乎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能聽到“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這首歌在當時廣泛傳唱主要是因為( )A.學校音樂教育的迅速發展 B.日本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C.民眾豐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延安是當時中國文化中心【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根據材料“《黃河大合唱》1939年在延安首次公演后迅速傳播,那時,幾乎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能聽到“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聶耳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由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B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抗戰的表現。材料分析題21.(2023·海珠一模)廣州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常常引領風尚、建樹豐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5月,中共領導下的香港新民主出版社開始廣州新華書店的籌備工作。10月14日廣州解放后,新民主出版社接管了國民黨留下的出版發行機構,并從香港、武漢等地緊急調運大批新書,為創辦廣州新華書店準備了充足的貨源。11月7日,廣州新華書店隆重開業。當天,新華書店人潮洶涌,門額上方懸掛的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新華書店”格外顯眼。——摘編自金炳亮、劉暉《廣東出版70年》等材料二階段 廣州購書中心發展大事記發端 1991年8月,第四屆全國書市在廣州開幕,書市的盛況轟動全國。書市閉幕后,廣州人的購書熱情如何釋放?這個問題引發了業界、媒體和市民的熱議。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廣州市新華書店新建一座現代化的書城。開業 1994年11月,廣州購書中心隆重開業。它是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圖書品種豐富,人流如云,被譽為“神州第一書城”。重裝 開業 2004年,廣州購書中心開通網上書店;2014年,以“城市文化生活中心”為定位,在全國率先進行轉型升級。重裝開業的廣州購書中心,形成多元文化業態融合、線上線下多渠道運營的嶄新格局。——摘編自嶺南風華70年編寫組編《嶺南風華70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廣州新華書店在廣州解放后迅速開業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的相關史實簡要說明廣州購書中心的發展歷程。(3)除圖書文化領域外,請你為廣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打造一張名片。(要求:明確指出名片的名稱,并說明理由)【答案】(1)①中國共產黨的重視;②準備工作充分;③對舊出版發行機構的接管;④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高漲(2)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改善,精神需求進一步增長/廣州出現購書熱,廣州購書中心的建設被提上日程。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企開展股份制改革成為時代趨勢,廣州購書中心是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③進入21世紀,我國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2004年廣州購書中心開通網上書店,2014年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運營的嶄新格局。(3)名片:革命文化名城。理由:廣州是一座富有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都與廣州密不可分,紅色遺跡遺址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共領導下做了一系列努力概括 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重視 ;根據材料一“ 新民主出版社接管了國民黨留下的出版發行機構 ”概括原因有 對舊出版發行機構的接管 ;根據材料一中 “ 并從香港、武漢等地緊急調運大批新書,為創辦廣州新華書店準備了充足的貨源 ”說明原因有準備充分;根據材一中“ 新華書店人潮洶涌 ”得出原因: 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高漲 。(2)根據材料二中“ 1991年8月,第四屆全國書市在廣州開幕,書市的盛況轟動全國。書市閉幕后,廣州人的購書熱情如何釋放?這個問題引發了業界、媒體和市民的熱議。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廣州市新華書店新建一座現代化的書城。 ”可知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改善,精神需求進一步增長/廣州出現購書熱,廣州購書中心的建設被提上日程;根據材料二中“ 1994年11月,廣州購書中心隆重開業。它是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可知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企開展股份制改革成為時代趨勢,廣州購書中心是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材料二中“2004年,廣州購書中心開通網上書店;2014年,以“城市文化生活中心”為定位,在全國率先進行轉型升級”可知 進入21世紀,我國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2004年廣州購書中心開通網上書店,2014年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運營的嶄新格局。(3)本題是開放性題目,所寫內容要與廣州相符,可通過回顧課本想想哪些事情發生在廣州的,以此作為突破點進行作答。如通過虎門銷煙可以得出名片:近代反侵略第一城。理由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點評】本題以表格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廣州新華書店在廣州解放后迅速開業額原因、廣州購書中心的發展歷程等知識,學生分析、總結何應用知識的能力。22.(2023·東莞模擬)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代以來,我國教育在探索中不斷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要,洋務派興辦了一批實務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職業學校。下表為洋務派所辦學堂簡表(部分)。類別 年份(年) 學校名稱 地點 創辦人外語學校 1862 京師同文館 北京 奕1863 上海廣方言館 上海 李鴻章軍事學校 1886 廣州魚雷學堂 廣州 張之洞1889 威海水師學堂 威海 丁汝昌技術學校 1876 福州電氣學塾 福州 丁日昌1894 招商局駕駛學堂 上海 盛宣懷——摘編自王哲《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興起與中國近代化》材料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廣狀況年代 小學堂 中等以上學堂 女學堂1900年以前 3 7 11900-1905年 34 13 31906-1911年 120 16 14(注:創辦年代不詳者除外)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民族存亡之際,聯大師生賡續文化,弦歌不輟……在這里,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832名從軍的英雄……無論是投筆從戎走上抗戰前線,還是在校園繼續刻苦學習,都是一種愛。——中國教育報《西南聯大:抗戰烽火中的不輟弦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洋務派創辦的職業學校的特征。(2)根據二指出,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的發展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時上海教育出現這一發展趨勢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南聯合大學成立的背景及其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你從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什么認識?【答案】(1)應用性強;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培育技術人才為主(2)①趨勢:各學段的新式學堂數量增多;女子教育逐步得到重視。②原因:民族危機加劇;戊戌變法興辦新式學堂的推動作用;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并進行教育體制改革(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傳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①背景:當時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國家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②作用:培養了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為抗戰輸送了兵源;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4)認識: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發展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政府應該重視教育,根據時代需求進行合適的教育改革,才能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知識點】洋務運動;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1)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創辦職業學校的特征。根據材料一“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要,洋務派興辦了一批實務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職業學校”可知,洋務派創辦的職業學校應用性強;根據材料一“洋務派所辦學堂簡表”可知,洋務派創辦的職業學校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培育技術人才為主。(2)本題考查近代教育的發展等相關史實。根據材料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廣狀況”可知,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各學段的新式學堂數量增多;女子教育逐步得到重視。聯系所學,上海教育出現這一發展趨勢的原因有民族危機加劇;戊戌變法興辦新式學堂的推動作用;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并進行教育體制改革(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傳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等。(3)本題考查西南聯合大學創立的背景及其作用。根據材料三“在民族存亡之際,聯大師生賡續文化,弦歌不輟……”西南聯合大學成立的背景是當時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國家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的成立培養了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為抗戰輸送了兵源;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側重考查對教育發展歷程的認識,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應用性強;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培育技術人才為主。(2)①趨勢:各學段的新式學堂數量增多;女子教育逐步得到重視。②原因:民族危機加劇;戊戌變法興辦新式學堂的推動作用;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并進行教育體制改革(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傳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①背景:當時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國家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②作用:培養了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為抗戰輸送了兵源;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4)認識: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發展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政府應該重視教育,根據時代需求進行合適的教育改革,才能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近代教育的發展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近代教育的發展等相關史實。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10年10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2.時空觀念:從單元思維導圖上把握近代經濟的發展和近代教育文化事業、近代社會生活的關系,了解歷史的時序和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近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和特點。4.家國情懷:分析近代經濟發展的特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內容要點】兩條主線 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兩種經濟形式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自然經濟。四大變化 交通通信、飲食服飾、傳媒娛樂、風俗習慣。知識點1:張謇興辦實業;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萌芽時期:(1)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2)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3)狀元實業家張謇(jiǎn)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2、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3、“短暫的春天”(“黃金時代”——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4、民族工業的挫折(20世紀20到30年代):(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2)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三座大山”)。(3)著名企業家: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5、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1)總體評價: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特點: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輕工業多、重工業少。(3)地區分布特點:不平衡,沿海、沿江多,內地少。 二、社會生活的變化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①剪發辮、易服飾 ②禁纏足 ③廢跪拜、改稱謂3、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知識點2: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文學藝術的成就一、新式教育的發展(一)創辦新式學校:1、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2、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3、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二)廢除科舉制:★★★★★必考1、1902年清政府廢除八股文。2、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三)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二、近代新聞業的發展★★★★★必考(一)報紙:1、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二)刊物: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三、近代出版業的發展(一)商務印刷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二)新華書店:中共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三、文學藝術(一)文學藝術:謳歌光明、鞭笞黑暗的文學家、藝術家類別 姓名 代表作文學家 魯迅 《狂人日記》《阿Q正傳》郭沫若 《女神》茅盾 《子夜》曹禺 《雷雨》巴金 《家》老舍 《駱駝祥子》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 《暴風驟雨》藝 術 家 美術 大師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齊白石 擅繪花鳥草蟲人民音 樂家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文藝方針的提出:毛澤東,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趙樹理《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大型歌劇:《白毛女》(二)、照相、電影: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電影傳人中國。(1)第一部無聲電影:1905年京劇《定軍山》。(2)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歌女紅牡丹》。(3)經典影片《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4)近代著名電影明星:趙丹、周璇【易混易錯】1.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發展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2.張謇創辦民族企業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不是洋務運動時期。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是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3.1905年廢除科舉制,1898年戊戌變法廢除八股文。4.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商務印書館。5.揭開中國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它是北京大學前身。【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與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的比較項目 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 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不同點 根本目的 發展民族經濟,實業救國 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性質 近代資本主義企業 官督商辦、官辦,帶有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企業管理方式 近代先進的資本主義管理 封建衙門式相同點 目的 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 阻礙 都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 作用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唯物史觀】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落后原因及啟示。(1)發展特點:曲折發展。(2)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落后的直接原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3)啟示:民族獨立是民族工業發展的前提。2.影響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1)有利因素: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清末、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2)不利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環境惡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局動蕩(戰爭不斷)。3. 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及其成因。(1)特征:一是變化有限,如輪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現;鐵路很少;電影、報紙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二是在社會習俗方面,傳統的習慣、習俗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的。(2)成因:①它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客觀產物。歐美工業國家的入侵不僅沖擊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舊制度,也引起了當地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生活的變革。②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如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維新變法運動等表明,中國人在引進西方技術和機器生產活動中,能夠接觸新事物、感受新生活并逐漸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方式。③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創新,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陋習(勸禁婦女纏足等)、改穿中山裝等。4.為什么說科舉制度的創立和廢除都是歷史的進步?(1)科舉制的創立和廢除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隋朝創立科舉制,適應了南北朝以來士族衰弱和庶族興起的趨勢,為庶族地主參政開辟了途徑,擴大了地主階級政權的政治基礎。(2)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此,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由強調門第到注重學識,由追求功名到重視實踐,它反映了中國社會人才觀念的巨大變化和思想觀念不斷解放的歷史發展趨勢。(3)因此,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無論是科舉制度的創立還是科舉制度的廢除,都是歷史進步的產物。1.(2023·廣州)下圖反映了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態勢。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創造的有利條件 B.五四運動范圍的擴大C.《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D.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2.(2023·深圳)19世紀80年代,《點石齋畫報》記載了北京的風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卻受到了批判,《北京畫報》里記載“七月十五是鬼節,燒法船……這種有礙風化的事情,警廳應當管一管”。這一變化說明( )A.時人崇洋媚外 B.地區發展有差異C.不記得了 D.科學思想的傳播3.(2022·廣州)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這反映了張謇( )A.變法圖強的理念 B.“實業救國”的思想C.民主共和的觀念 D.“扶清滅洋”的主張4.(2021·廣東)1894年外國在華產業資本約為0.54億元,為中國產業資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約為20億元,以高出數倍的絕對優勢對中國資本形成巨大的壓力。由此可見( )A.中國經濟命脈被列強控制 B.民族資本主義舉步維艱C.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清朝對外貿易發展迅速5.(2019·廣東)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A.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6.(2023·廣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發表文章說,從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學校”已經開學,這個大學沒有圍墻,學生至少也有四萬萬,學校功課只有一門,叫“民族解放教學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舉行畢業典禮。這表明,陶行知意在( )A.改變傳統社會習俗 B.鼓勵興辦新式學校C.號召全體國民積極抗日 D.呼吁召開政治協商會議7.(2022·深圳)《兒童畫報》是面向兒童的一種刊物,發行于 1902 至 1904 年間。據著名報人薩空了回 憶,他在七八歲時最喜歡《兒童畫報》的合訂版,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例 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這說明該刊物( )A.否定了傳統文化 B.傳播了科學知識C.成為了學校教材 D.宣傳了革命思想8.(2020·廣東)題16圖是徐悲鴻1940年前后創作的鴻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寫實主義技法表現勞動者形象,氣勢磅礴。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幅作品旨在彰顯( )A.遠古傳說的神秘氣息 B.鄉村社會的純樸民風C.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 D.農耕時代的家庭生活1.(2023·禪城二模)范旭東說:“大時代不容任何人茍安,我等有負起擔子之必要。力所能及,不可放松,要爭氣,就趁這個時候,辦工業振興我們的民族。”這說明范旭東主張( )A.“自強求富” B.“實業救國”C.“變法圖強” D.“三民主義”2.(2023·惠東二模)1917至1921這五年期間,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共獲利560多萬兩,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國加緊向中國傾銷商品和輸入資本,剛剛建起的大生各紡織廠受到嚴重打擊,1923年,大生一廠因無款而停工,1925 年,各大銀行接管大生各廠。上述材料說明近代中國( )A.官僚資本與外國資本相互勾結 B.輕重工業的比例嚴重失調C.民族工業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艱辛3.(2023·天河二模)晚清時期,戲園中的二樓“官坐”專為官宦士紳所設,一樓“散座”“池座”為普通百姓所設;清末民初,部分戲園開始實行提前售票、對號入座、男女合座。這反映了近代中國( )A.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B.掀起發展實業熱潮C.出現平等的新風尚 D.封建禮教徹底消亡4.(2023·濠江一模)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1914年8月前中國注冊工業公司146家,資本總額41148205元,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冊272家,資本額117434500元。這表明,這期間( )A.民族工業快速發展 B.工業體系進一步完善C.自然經濟徹底瓦解 D.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5.(2023八下·電白期末)據研究,民國時期的《百美圖》中的女性不再像傳統那樣居于室內,而是出現在街道、茶室、公園、溜冰場、電影院等公共場合中。同樣,暢銷上海的雜志《禮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禮變成了自然活潑、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變化反映了( )A.自由平等成為社會的新風尚 B.女性個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C.人性化、個性化的時代特征 D.女性的社會地位的顯著提高6.(2023·深圳模擬)歐戰前后我國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見下表)所呈現的歷史現象( )時間 注冊的工業公司數量(個) 資本總額(元)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A.推動民族工業實現獨立 B.有利于工業全面發展C.保證共和政治順利實施 D.為社會變革積蓄力量7.(2023·懷集一模)下圖是建成于1910年的京城一家現代化的自來水廠——來水亭,該亭修建時還運用了糯米灌漿、磨磚對縫等中國傳統手法。這反映出中國近代社會( )A.新舊文化、沖突激烈 B.中西結合、新舊并呈C.新舊交替、民主平等 D.政治改良、革除陋習8.(2023·德慶模擬)一位同學繪制了以下示意圖。它反映出( )A.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B.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發展C.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D.徹底改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面貌9.(2023·潮南模擬)據如下表可知,當時中國( )1867年和1894年部分進口商品統計表 1867年 1894年數量 貨值(海關兩) 數量 貨值(海關兩)鐵 113441(擔) 264503 1185411(擔) 2467590錫 33502(擔) 582146 97008(擔) 2046897火柴 79263(蘿) 71384 6615327(蘿) 1638931煤 113430(噸) 992649 486295(噸) 321343糖 186176(擔) 754609 1823890(擔) 9507153A.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B.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民族工業出現較快發展 D.海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0.(2023·清遠一模)“財政部擬定的《商業銀行條例》,鼓勵民間私人資本開辦銀行。1912年孫中山還親自籌設中華實業銀行,自任名譽總董。”上述措施直接推動了( )A.三民主義的提出 B.君主專制的終結C.發展實業的熱潮 D.社會生活的變化11.(2023·廣州模擬)在外國人辦的報刊中,由中國人主執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1872年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停刊。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和標志。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關于這份報紙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中國出現的最早報紙 B.是由中國人創辦的報紙C.全面報道了中國的歷史 D.利于研究中國近現代史12.(2023·湛江二模)1898年,梁啟超等百余人聯合上書,請廢除八股取士。當時會試舉人聞之此舉,如不共戴天之仇,擬毆打上書人。《辛丑條約》規定停止科舉考試5年,沒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師幾個省都會,通洋文能翻譯的人身價倍增,“昔之想望科舉者,今皆改而從事此途”。這一變化體現了( )A.民族抵抗意識徹底喪失 B.科舉制度受到嚴重挑戰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D.政府統治基礎嚴重動搖13.(2023·梅州模擬)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C.見證了全國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D.反映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曲折歷程14.(2023·大埔模擬)據貓眼專業版統計,2022年2月4日21時05分,2022春節檔新片總票房( 含預售)破45億。其中票房前三分別為《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奇跡·笨小孩》。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電影傳入中國,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A.《十字街頭》 B.《漁光曲》C.《馬路天使》 D.《定軍山》15.(2023·普寧模擬)1908年11月16日,《申報》發布光緒帝駕崩的電訊:“上病大漸,今日西正二刻升遐。”這條電訊附一按語:“此電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確,未錄昨報。”這說明《申報》( )A.注重新聞的真實性 B.以贏利為主要目的C.反對封建君主專制 D.專門發表政論文章16.(2023·佛山模擬)圖為1939年《黃河大合唱》手稿。周恩來稱贊該作品是“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新聲”。這表明該作品( )A.鼓舞了民眾抗戰的信心 B.適應了大眾審美的需求C.標志著戰略反攻的到來 D.推動了國共合作的形成17.(2023·東莞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收集的材料。據此判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中國經濟工業化的發展 B.中國社會近代化縮影C.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D.中國思想自由的展現18.(2023·深圳模擬)如圖是1902年與1912年中國新式學校數量數據圖,促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數據來源: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A.清廷救亡圖存發展近代教育 B.科舉制廢除促進近代教育發展C.洋務運動推動近代教育轉型 D.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19.(2023八上·紫金期末)“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冼星海發出中華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代中國人心扉的代表作是( )A.《義勇軍進行曲》 B.《賣報歌》C.《黃河大合唱》 D.《畢業歌》20.(2023八下·汕頭開學考)《黃河大合唱》1939年在延安首次公演后迅速傳播,那時,幾乎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能聽到“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這首歌在當時廣泛傳唱主要是因為( )A.學校音樂教育的迅速發展 B.日本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C.民眾豐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延安是當時中國文化中心材料分析題21.(2023·海珠一模)廣州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常常引領風尚、建樹豐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5月,中共領導下的香港新民主出版社開始廣州新華書店的籌備工作。10月14日廣州解放后,新民主出版社接管了國民黨留下的出版發行機構,并從香港、武漢等地緊急調運大批新書,為創辦廣州新華書店準備了充足的貨源。11月7日,廣州新華書店隆重開業。當天,新華書店人潮洶涌,門額上方懸掛的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新華書店”格外顯眼。——摘編自金炳亮、劉暉《廣東出版70年》等材料二階段 廣州購書中心發展大事記發端 1991年8月,第四屆全國書市在廣州開幕,書市的盛況轟動全國。書市閉幕后,廣州人的購書熱情如何釋放?這個問題引發了業界、媒體和市民的熱議。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廣州市新華書店新建一座現代化的書城。開業 1994年11月,廣州購書中心隆重開業。它是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圖書品種豐富,人流如云,被譽為“神州第一書城”。重裝 開業 2004年,廣州購書中心開通網上書店;2014年,以“城市文化生活中心”為定位,在全國率先進行轉型升級。重裝開業的廣州購書中心,形成多元文化業態融合、線上線下多渠道運營的嶄新格局。——摘編自嶺南風華70年編寫組編《嶺南風華70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廣州新華書店在廣州解放后迅速開業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的相關史實簡要說明廣州購書中心的發展歷程。(3)除圖書文化領域外,請你為廣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打造一張名片。(要求:明確指出名片的名稱,并說明理由)22.(2023·東莞模擬)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代以來,我國教育在探索中不斷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要,洋務派興辦了一批實務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職業學校。下表為洋務派所辦學堂簡表(部分)。類別 年份(年) 學校名稱 地點 創辦人外語學校 1862 京師同文館 北京 奕1863 上海廣方言館 上海 李鴻章軍事學校 1886 廣州魚雷學堂 廣州 張之洞1889 威海水師學堂 威海 丁汝昌技術學校 1876 福州電氣學塾 福州 丁日昌1894 招商局駕駛學堂 上海 盛宣懷——摘編自王哲《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興起與中國近代化》材料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廣狀況年代 小學堂 中等以上學堂 女學堂1900年以前 3 7 11900-1905年 34 13 31906-1911年 120 16 14(注:創辦年代不詳者除外)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民族存亡之際,聯大師生賡續文化,弦歌不輟……在這里,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832名從軍的英雄……無論是投筆從戎走上抗戰前線,還是在校園繼續刻苦學習,都是一種愛。——中國教育報《西南聯大:抗戰烽火中的不輟弦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洋務派創辦的職業學校的特征。(2)根據二指出,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的發展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時上海教育出現這一發展趨勢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南聯合大學成立的背景及其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你從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什么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上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學案 原卷版.docx 【廣東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上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學案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