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復習學案+過關檢測(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復習學案+過關檢測(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第5課時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一、三國與西晉
1.三國鼎立時期
政權 建立 都城
魏 220年,    稱帝,國號魏,東漢滅亡 洛陽
蜀 221年,劉備稱帝,仍用漢的國號,史稱蜀漢 成都
吳 229年,孫權稱帝 建業
2.西晉時期
(1)266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    。
(2)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316年,西晉被內遷匈奴貴族滅亡。
3.五族內遷: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到西晉,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動在長城一帶的鮮卑。
二、東晉與南朝
1.東晉的建立與士族的形成
(1)東晉建立:317年,西晉宗室    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
(2)士族的形成: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特權,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    。
2.南朝的政權更替:420年,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宋。此后170年間,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合稱南朝,四個王朝均定都建康。
3.江南開發
(1)條件:從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
(2)表現: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手工業有明顯進步。
三、十六國與北朝
1.西晉末年到東晉時期,北方先后出現了15個主要的割據政權,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合稱“    ”,其中大部分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
2.前秦統一北方與淝水之戰: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被擊敗于淝水。由于內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統治基礎脆弱,前秦政權戰敗后迅速崩潰。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時間:5世紀后期,北魏    拓跋宏大力推動民族交融。
(2)改革措施
①遷都洛陽。
②穿漢服,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
③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
(3)意義: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    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4.北朝的政權更迭: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上述五個王朝合稱北朝。
第6課時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一、隋朝興亡
1.隋朝的建立與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完成統一。
2.隋的統治:廣設倉庫;興建洛陽城;開通的    ,貫通南北。
3.隋的滅亡:618年,隋煬帝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1.唐朝的繁榮
(1)唐朝的建立與統一: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隨后,唐朝統一全國。
(2)“貞觀之治”:李世民繼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    ”。
(3)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廢唐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當權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4)“開元盛世”:    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制,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唐朝時的民族交融
(1)突厥:貞觀初年,唐軍擊敗并俘獲東突厥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    ”。
(2)西域:唐朝中央政權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與    ,統轄天山南北。
(3)吐蕃:唐太宗時,    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蕃和親。9世紀前期,吐蕃與唐會盟。
(4)靺鞨:唐玄宗封東北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
1.安史之亂: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歷時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盛轉衰;逐漸形成了    的局面。
2.黃巢起義:875年,黃巢起義爆發,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
3.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
4.五代十國
(1)五代: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王朝,合稱“五代”。
(2)十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
第7課時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一、選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概況 選官方式 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
選官標準 選官標準從初創時期的重視家世、道德和才能,演變為西晉時期主要看重   
影響 后期逐漸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
2.科舉制
(1)隋朝:隋朝建立后,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始建    ,科舉制度形成。
(2)唐朝: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擴大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武舉和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
(3)影響:科舉制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    。
二、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時,中央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時期,三省職權分工明確,    負責草擬皇帝的詔令;    負責審核詔令;    負責執行,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三、賦稅制度
1.魏晉時期:租調制。
(1)按戶征收糧和絹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頒布    ,受田農民承擔定額租調。
2.唐初:租庸調制,以庸代役保證農民有較充分的生產時間,政府的賦稅收入也有了保障。
3.唐朝后期:兩稅法。
(1)時間: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
(2)內容: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秋兩次納稅。
(3)意義:兩稅法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    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第8課時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
1.儒學的發展
(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開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主張以    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中期:佛教和道教的發展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以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治地位。
2.道教的發展
(1)東漢末年:在中國本土興起。
(2)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民間廣為傳播。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的發展
(1)兩漢之際:傳入中國。
(2)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盛行;南朝無神論思想家范縝對佛教進行抨擊。
(3)唐朝:武則天時,佛教在社會上也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禪宗對后世影響最大。
4.反佛斗爭
(1)概況
①南朝范縝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對佛教進行抨擊。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統治者幾度滅佛。
(2)影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文學藝術
1.魏晉南北朝文學:出現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    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學形式。
2.唐朝詩歌: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    、    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他們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圣”。
3.書法: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東晉大書法家    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隋唐時期,顏真卿的顏體和柳公權的柳體最為有名。
4.繪畫:東晉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唐朝的    被尊為“畫圣”。
5.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    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都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三、科技
1.數學:南朝    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間。
2.農學:北朝賈思勰著述的《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3.地理學:西晉杰出地圖學家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
4.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5.印刷術、火藥、天文學: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測算出了地球子午線長度。
6.醫藥學:醫學家孫思邈完成醫學名著《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東晉法顯西行天竺取經;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
2.中國佛教的發展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唐朝高僧    六次東渡,歷盡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
3.新羅、日本兩國文化受到唐朝巨大影響。
(2021·江蘇合格考)公元9世紀,朝鮮人崔致遠“那堪顏氏巷,得接孟家鄰。守道惟稽古,交情豈憚貧”的詩句,體現了對孔孟儒學的仰慕之情。詩句所言儒學的核心指向是(  )
A.涵養道德  B.順應自然  C.強化法制  D.空談仁義
一、單項選擇題
1.(2022·連云港合格考模擬)《魏書》高度評價北魏孝文帝深厚的漢文化修養以及他改革的意義。其中,北魏孝文帝對民族關系發展的貢獻是(  )
A.促進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B.推動了經濟文化的復蘇
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礎  D.鞏固了北魏的政治統治
2.(2023·南京六校聯合體調研)下圖為某一歷史書籍的部分目錄,據此判斷此歷史書籍敘述的歷史時期是(  )
A.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B.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C.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D.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
3.(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試模擬)三國時期,孫吳立國江東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個年號,如黃龍、赤烏、神鳳、天冊、天璽、天紀等,而曹魏和蜀漢此類符瑞年號較少。據此可知,孫吳政權(  )
A.推崇天人感應思想  B.權力更迭導致年號更換頻繁
C.借助年號宣揚正統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導地位
4.(2023·徐州銅山合格性考試模擬二)河西走廊地區墓中有魏晉時期的壁畫《采桑護桑圖》。壁畫中一位女子提籃采桑,一位鮮卑族男子拉弓射箭保護桑林。這反映出當時(  )
A.男耕女織的產生  B.民族交融的趨勢
C.農產品的商品化  D.民族隔閡的消失
5.(2023·淮安高中校協作體高二期中)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被后人譽為“詩圣”。下列選項與杜甫創作風格最相似的是(  )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B.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C.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D.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6.(2022·常熟高級中學合格考模擬)下圖為我國某一歷史階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朝代是(  )
A.北魏、西晉、北周  B.西晉、前秦、后周
C.西晉、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晉
7.(2023·江蘇合格性考試仿真模擬A)唐制,中書省設中書舍人六員,負責起草詔書。草詔時如認為旨意有不妥,可將其封還,拒絕為其“撰詞”。門下省設給事中四人,負責封駁中書省起草的詔敕,不妥則封還或“涂歸”。這兩個職務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強皇帝權力  B.強化中央集權  C.提高行政效率  D.減少決策失誤
8.(2023·揚州合格性考試模擬一)宋人葉適在評價北魏孝文帝遷都時說:“孝文遷洛,不止慕古人居中原,蓋欲身在近地,經營江左耳。”他認為孝文帝遷都旨在(  )
A.南征統一全國  B.學習漢族文化
C.促進民族交融  D.維持南北對峙
9.(2023·沛縣合格性考試模擬)北朝時期,內遷的少數民族貴族醉心于高冠博帶的漢族章服制度;緊身、便于勞作的北方游牧民族服裝在漢族勞動人民中廣泛流行,并影響著漢族傳統的服飾。這種現象體現了(  )
A.科技進步  B.政權對峙  C.民族交融  D.經濟繁榮
10.(2022·鹽城合格考模擬)有學者指出,□□□□□,其影響既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現在我國中央政府的部門仍然叫部,日本的則仍然叫省。這里的“□□□□□”應該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1.(2022·揚州合格考模擬二)實物史料往往能真實生動地再現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面貌。下圖是考古發掘出土的“胡人耙田壁畫磚”和“北齊仰覆蓮六系青瓷尊”,它們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北方經濟的發展  B.江南地區的開發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南北差距的擴大
12.(2023·南通石港中學合格性考試模擬一)隋朝盛極一時,雖短命而亡,但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與此相關的有(  )
①結束南北長期分裂局面  ②廣設倉庫,積儲豐富
③開通大運河,貫通南北  ④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22·鹽城中學合格考模擬)以下盛世局面,按時序排列第三的是(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光武中興  D.開元盛世
14.(2022·姜堰中學合格考模擬)有學者說,魏碑書法,“筆畫嚴謹”“字形規整”,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據此判斷魏碑字體屬于(  )
A.小篆  B.草書  C.楷書  D.行書
15.(2023·漣水一中合格性考試模擬)唐朝科舉制形成以后,逐漸傳到了高麗、日本和越南,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東亞文化圈。這反映出(  )
A.中外文化互相借鑒  B.文化交流豐富社會生活
C.唐朝文化影響力大  D.科舉制適用于任何地區
16.(2022·徐州合格考模擬)某朝代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和政治遺產,比如大運河、科舉制等,則直到明清兩代都讓人受用無窮。這一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晉  C.隋朝  D.唐朝
17.(2023·江蘇合格性考試仿真模擬A)《集古錄·唐顏魯公二十二字帖》中評價顏真卿寫道:“斯人忠義出于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與這一評價相符的書法作品是(  )
A
B
C
D
18.(2022·鹽城中學合格考模擬)“隋大業中,始設進士科,至唐為盛。”材料所反映的選官方式(  )
A.主要依據軍功選拔人才  B.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C.郡國每年向中央推薦人才  D.世家子弟依靠門第即可做官
19.(2022·徐州合格性考試模擬)唐中期出現了“恣行吞并,莫懼章程”和“口分永業(國家授予的田地),違法買賣”的現象。面對這種現實,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唐政府實行了(  )
A.租庸調制  B.兩稅法  C.募役法  D.方田均稅法
20.(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試模擬)下圖為陜西長安縣韋洞墓出土的彩繪打馬球俑。馬球運動源于波斯,唐初經西域傳入中國,李唐王室因“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而大力倡導,馬球運動風靡全國。據此可知唐代(  )
A.豪邁進取開放的時代風貌
B.市民階層娛樂活動豐富
C.外來文化已成為社會主流
D.皇室喜好決定社會風尚
二、非選擇題
21.(2023·沛縣合格性考試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吸取隋亡教訓,經前期幾位皇帝勵精圖治,王朝統治逐漸走向全盛。杜甫的《憶昔》一詩生動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李唐王朝對少數民族秉持開明政策,吸引邊地各族慕風向化,紛紛歸附。唐都長安城內寓居的外國使節、商人、留學生人數眾多,在波斯人開的酒肆中,常見胡姬當壚沽酒、招徠顧客的情景,極為繁華熱鬧。
——摘編自王家范《大學中國史》
材料二 唐初統治者在隋制基礎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為唐前期的繁榮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證。隋朝確立的科舉制,在唐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起到了抑制門閥、選拔寒庶的作用,成為唐朝興盛的人事保證。唐初繼續實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扶植自耕農,并在此基礎上推行租庸調制,從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減輕了農民的徭役負擔,促進了唐前期社會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主要表現。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朝前期出現鼎盛局面的原因及啟示。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考點填空】
第5課時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一、1.曹丕 2.(1)西晉
二、1.(1)司馬睿 (2)士族
三、1.十六國 3.(1)孝文帝 (3)隋唐盛世
第6課時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一、2.大運河
二、1.(2)貞觀之治 (4)唐玄宗 2.(1)天可汗 (2)北庭都護府 (3)文成公主
三、1.藩鎮割據
第7課時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一、1.家世 2.(1)進士科 (2)殿試 (3)中央集權
二、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三、1.(2)均田令 3.(3)人丁
第8課時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一、1.(2)儒學
二、1.陶淵明 2.李白 杜甫 3.王羲之 4.吳道子 5.龍門
三、1.祖沖之 2.齊民要術 6.千金方
四、2.鑒真
【典例精析】
A
【過關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助推了北方民族交融,A項正確;B、C、D三項均與民族關系發展無關,排除。
2.B
3.C 【解析】題干中未提及“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排除A項;題干中的18個年號均屬于孫吳政權時期,故B項中“權力更迭”的說法錯誤,排除;題干中的年號帶有“龍”“天”等字眼,表明孫吳政權以正統自居,故C項正確;該現象體現了傳統儒家思想對封建統治的影響,排除D項。
4.B 【解析】A項發生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題干中“女子提籃采桑”“鮮卑族男子拉弓射箭保護桑林”等信息體現了鮮卑民眾對農耕經濟的重視,故B項正確;題干中未提及農產品是否進入市場流通,排除C項;D項中“消失”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5.C
6.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即滅掉魏、蜀、吳的西晉,②為結束十六國局面的北魏,③是代替西魏,滅亡北齊,統一北方的北周,C項正確。
7.D 【解析】由題干中“認為旨意有不妥,可……拒絕為其‘撰詞’”“封駁……詔敕”等信息可知,此舉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故A項錯誤,D項正確;題干中未提及“中央”與“地方”之間關系的變化,排除B項;題干中的“中書省”和“門下省”分別負責詔令的草擬和審核,尚書省負責詔令的執行,排除C項。
8.A 【解析】由題干中的信息“蓋欲身在近地,經營江左耳”可知,孝文帝遷都洛陽旨在控制中原地區,為南征統一中國奠定基礎。
9.C
10.C 【解析】由題干中的“部”“省”可知是三省六部制,C項正確。
11.A 12.D
13.B 【解析】文景之治是西漢時期,貞觀之治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光武中興是東漢時期,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時期,排在第三位的是貞觀之治,B項正確。
14.C 【解析】“筆畫嚴謹”“字形規整”是楷書的特點,C項正確;小篆、草書、行書與題干描述的字體特征不符,排除A、B、D三項。
15.C 【解析】題干中僅提及唐朝科舉制度對高麗、日本和越南等國的影響,故A項中“互相借鑒”、B項中“文化交流”的說法錯誤,排除;這體現了中國的科舉制度對東亞部分國家的深遠影響,故C項正確;D項中“適用于任何地區”的說法過于夸大,排除。
16.C 【解析】隋朝581年建立,618年滅亡,存在30多年,開鑿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對后世影響深遠,故C項正確。
17.C
18.B 【解析】材料信息“隋大業中,始設進士科,至唐為盛”反映的是科舉制。科舉制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B項正確。A項指的是軍功爵制,C項指的是察舉制,D項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19.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中期隨著均田制的破壞,為解決財政困難,政府實行了兩稅法,B項正確。租庸調制是和均田制相配合的賦稅制度,A項錯誤。募役法、方田均稅法都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的內容,C、D兩項不符合題意。
20.A
二、非選擇題
21.(1)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族關系和睦;對外交往活躍;疆域拓展;民眾生活安定(或答“社會穩定”);文化繁榮;社會風氣開放。(任答4點即可)
(2)原因:吸取隋亡教訓;統治者勵精圖治;完善的政治制度;開明的政策;人民辛勤勞動。(任答4點即可)
啟示:重視制度創新;關注民生(或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認識人民群眾的力量”);堅持對外開放。(任答2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射洪县| 陇西县| 拜泉县| 肃北| 汉川市| 楚雄市| 珲春市| 应用必备| 泰州市| 九江县| 讷河市| 阳曲县| 喀什市| 合阳县| 岳阳市| 容城县| 湖南省| 桓台县| 巴塘县| 高清| 绵竹市| 衡水市| 平远县| 弥渡县| 甘谷县| 图们市| 祁门县| 连云港市| 孟津县| 铁力市| 平塘县| 无为县| 古浪县| 长宁区| 贵阳市| 土默特左旗| 葫芦岛市| 绍兴市| 乌拉特前旗|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