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 神經調節-體溫調節及動物行為一、神經調節1. 人體對刺激的反應(1)人對刺激的反應是由神經系統完成的;不同的人對刺激反應的快慢是不一樣的。(2)神經系統調節的特點:快速而短暫。(3)反應過程:是一個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傳導信息→做出反應的連續的過程,是許多器官協同作用的結果。2. 信息的接受和傳導(1)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2)神經元結構:是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的。在神經元的突起中,將沖動傳向細胞體的是樹突,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的是軸突。①樹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至細胞體。②軸突的外面包著髓鞘,能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3)神經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和產生并傳導興奮功能。3. 神經系統的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1)中樞神經系統:是由腦和脊髓組成,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功能是接收并處理各種信息,決定和啟動相應的反應。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 腦(高級神經中樞) 功能:接收并處理各種信息,決定和啟動相應的反應。脊髓(低級神經中樞、一般受大腦控制)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共12對),來自腦,主要支配頭部和頸部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功能:負責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通訊。脊神經(共31對),來自脊髓,主要支配身體的頸部、四肢及內臟的感覺和運動。4. 腦(1)組成:是人的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它主要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2)各部分功能a大腦:大腦是人體中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①作用:大腦特別發達,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②大腦的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或裂,溝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和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大腦皮層是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許多控制人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如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等。b小腦:①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②作用: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體平衡。c腦干:①位于:大腦的下面。②作用: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無需任何意識的干預就能保持生命活動功能的正常進行。5. 脊髓(1)位于:脊柱的椎管內,是腦干的延續。(2)形狀:呈扁圓柱形。(3)組成:脊髓是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有許多軀體和內臟反射的低級神經中樞,能完成一些軀體和內臟的反射活動。在正常情況下,脊髓的反射活動總是在大腦控制下進行的。(4)功能: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分,具有反射和傳導功能。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重要信息的傳遞通道。二、反射1.反射與反射弧(1)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不同反射的反射弧不同。(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4)反射弧與反射的區別和聯系①區別: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它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②聯系: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但是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沒有體內或體外的刺激引起神經沖動,也是不會產生反射活動的。(5)縮手反射縮手反射是對刺激的一種自動應答,它發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腦接收并作出解釋之前。這樣就縮短了作出反應的時間。因此縮手反射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覺的反應。2.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各個中樞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訓練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不會因長期不用而減弱或消失:縮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反射活動,通過后天學習而得到的較為復雜的反射,需要不斷強化,否則會減弱甚至消失。條件反射能使人和動物更好地適應環境。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區別 實例 吃酸杏,分泌唾液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形成時間 生來就有 出生后學習后獲得反射弧 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腦干和脊髓) 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所受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須是該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原先無關的刺激都可以變為條件反射的刺激神經聯系 永久、固定 暫時、不固定意義 適應范圍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適應范圍廣,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聯系 非條件反射是形成條件反射的基礎三、動物行為1.動物的行為(1)概念:動物的行為是指人們觀察到的動物的活動狀態和對環境作出的各種反應。(2)表現:不僅包括動物的各種活動,還包括身體的姿態、鳴叫、散發出來的氣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識別的變化。(3)動物的行為是通過一系列神經系統的反射活動和激素分泌活動共同協調后完成的。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1)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也稱為本能。(2)特點:①與生俱來的行為;②不需要后天的訓練;③是一種低級的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完成;④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并經遺傳固定下來的,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的行為。(3)舉例: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很多,如:繁殖行為(如求偶行為、筑巢行為、育雛行為)、攝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爭奪食物、配偶、領域)、防御行為、節律行為(遷徙、洄游)、社會行為(集群合作、分工、等級)等。3.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1)概念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2)特點 ①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②通過后天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③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④是人和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反應方式。(3)舉例:人的學習行為、黑猩猩的模仿學習行為等。(4)人的學習行為更復雜。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4.先天性行為與后天學習行為的區別與聯系先天性行為 后天學習行為概念 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實例 蜜蜂采蜜 馬戲團動物的表演行為方式 簡單 復雜適應性 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 適應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時間性 常伴隨動物一生 暫時性,可建立或消退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四、體溫調節1.體溫的恒定(1)恒溫動物:除了人類,只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具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絕對不變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恒溫的原因: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2)變溫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2.體溫(1)概念:是指人體內部的溫度,而不是體表的溫度。(2)測量處:人的直腸、口腔及腋窩。(3)影響因素: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精神狀態和體力活動等情況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3.產熱和散熱(1)產熱:人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骨骼肌顫抖使熱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影響產熱。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的熱量。(2)散熱: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散熱兩種方式①直接散熱:通過熱傳遞進行,散熱的多少取決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溫度差。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皮膚的溫度又可以通過血管中的血流量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減少;溫度高時,血管擴張(或舒張),血流量增加,散熱增加。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②蒸發散熱: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皮膚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散熱方式。4.中暑(1)概念: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從而產熱多而散熱困難,造成中暑。(2)癥狀:體溫升高,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昏厥等,嚴重會危及生命。5.體溫受腦控制(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①低溫環境下: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戰栗、血管收縮→增加熱量和減少散熱→回到正常體溫。②高溫環境下:皮膚熱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增加汗的分泌、血管舒張→增加散熱→回到正常體溫。(2)在不同溫度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特別是人為了保溫或降溫所采取的措施,如增減衣服等,對體溫調節也有一定的作用。(3)在神經系統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四、典型例題(一)考點:神經調節【例1】(21·22上·紹興·期中)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兩部分組成B.小腦能夠協調運動和維持軀體平衡C.大腦皮層之所以稱為生命中樞是因為存在呼吸中樞、心血管中樞D.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答案】B【例2】(22·23上·臺州·期末)在東京奧運會上,平衡木選手管晨辰頂住壓力獲得冠軍。如圖是她在完成比賽動作,其中協調動作并維持人體平衡的器官是( ?。?br/>A.肌肉 B.小腦 C.脊髓 D.大腦【答案】B【例3】下列關于信息在神經元中傳輸的方向,正確的是( )軸突→細胞體→樹突 B. 樹突→細胞體→軸突C. 細胞體→樹突 D. 樹突→細胞體【答案】B【例4】(20·21下·浙江·專題練習)如下是神經系統的組成概念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 B.②是大腦C.③能調節呼吸、血壓等生命活動 D.④是反射的結構基礎【答案】A(二)考點:反射【例1】(20·21下·浙江·專題練習)“中風”的病人四肢沒有任何損傷,都出現了一側肢體不能活動的癥狀,是因為哪個結構受損傷( ?。?br/>A.肌肉 B.血管 C.大腦 D.脊髓【答案】C【例2】(22·23·浙江·一模)某同學在校園生物角修剪月季時,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縮手。對這一反射活動(如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參與該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B.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⑤④③②①C.該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參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D.如果患者的②損傷,則該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覺【答案】A【例3】(22·23·臺州·中考真題)會自動駕駛的汽車通過安裝在車內的行車電腦,分析傳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處理信息后,輸出到機械裝置,實現自動駕駛。行車電腦相當于人體反射弧的( ?。?br/>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傳出神經【答案】C【例4】(2023·浙江·一模)我國外科專家首創“跟腱—脊髓中樞—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術,解決了脊髓損傷導致的膀胱功能障礙難題。具體做法是:分別剪斷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傳出神經,然后將二者進行顯微手術縫合,如圖所示?;颊咄ㄟ^敲擊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則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B.人體在②中產生尿意的感覺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經中樞位于①D.患者敲擊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屬于條件反射【答案】 C【例5】(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如圖為縮手反射的示意圖,若用麻醉劑阻斷圖示中的某一個位點,表現出能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則麻醉劑阻斷的位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A【例6】(21·22·溫州·中考真題)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br/>A.傳入神經B.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效應器【答案】 D【例7】(22·23上·麗水·期末)在接種新冠疫苗時,小科做出反應的神經系統模式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針刺手,人在未感覺到痛就馬上縮回,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①→②→⑤→③→④B.打針時,針刺手而手不縮,說明大腦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動C.打針時,小科感覺到的疼痛是在⑧處形成D.反射弧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答案】 D(三)考點:動物行為【例1】(22·23上·浙江·期中)孫阿姨收養了一只流浪狗,為了居家的清潔衛生,于是訓練這只狗入廁大小便。狗入廁的這種行為屬于( ?。?br/>A.社會行為 B.后天學習行為C.先天性行為 D.防御行為【答案】B【例2】(21·22下·金華·階段練習)下列詩句中,不包含生殖行為的是( ?。?br/>A.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C.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D.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答案】B【例3】(22·23上·臺州·期末)2021年,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野象集體北遷事件備受全民關注。關于大象的行為敘述錯誤的是( ?。?br/>A.亞洲野象的遷徙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亞洲野象的后天學習行為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C.亞洲野象的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D.亞洲野象經訓練后會做精彩表演的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永遠不會忘【答案】D【例4】(20·21下·寧波·期末)自然界中的動物復雜多樣的行為使動物能更好的適應環境。與動物行為相對應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熊貓偏愛嫩竹——覓食行為B.竹節蟲的體態和顏色好像樹枝——防御行為C.雄海象為爭奪雌海象和生活地盤而決斗——繁殖行為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飛——遷徙行為【答案】 C【例5】(2023紹興期末)有下列現象:①植物在單側光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②草履蟲攝食;③聽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應;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計劃著假期去旅行。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答案】 ④⑤ ③⑥(四)考點:體溫調節【例1】(2023杭州期中)在剛結束的我校五十四屆運動會上,小陳在1500米長跑比賽后,大汗淋漓,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小陳跑步這一-生理活動是在神經、激素調節下共同完成的B.小陳跑步過程中,產熱主要來自骨骼肌,皮膚血管舒張以增加體表散熱C.在悶熱的天氣里劇烈運動后容易中暑,原因是無法通過汗液蒸發散熱D.小陳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大腦皮層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答案】D【例2】(22·23·浙江·一模)去年底,許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間,有些“小羊人”的體溫忽高忽低,在此過程中,人體會有一個調節過程:體溫過低→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效應器→調節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合理的是( ?。?br/>A.皮膚血管舒張 B.汗液分泌增加 C.渾身肌肉顫抖 D.皮膚發熱發紅【答案】C【例3】(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如圖所示,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E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B.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E和F散熱C.人體體溫只依靠神經調節來完成D.人生病體溫處于上升階段時,其產熱小于散熱【答案】B【例4】(22·23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2021年8月5日在奧運會男子1000米雙人皮艇決賽中,金華浦江的小伙王叢康與隊友以3分19秒612的成績,獲得了第八名。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生理上不會出現的變化是( )A.變成以內臟產熱為主 B.散熱量仍然等于產熱量C.呼吸頻率變得更快 D.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 A【例5】(21·22下·寧波·期末)2022年4月30日,我國11名登山者順利從珠峰北坡登頂,成為今年登頂珠峰的首支隊伍。(1)珠峰上的氣溫是零下25℃,登山隊員的體溫始終保持37℃左右。在整個登山過程中,登山隊員的產熱 散熱。(2)調節人體體溫的神經中樞位于 。(3)隊員在登山過程中生理上出現的適應性變化有 。(填字母)A.骨骼肌收縮增強 B.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膚血管舒張【答案】 等于 下丘腦 A五、學力訓練A組 夯實基礎1.(20·21下·金華·二模)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B.縮手反射屬于復雜反射,鸚鵡學舌屬于簡單反射C.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必須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D.針刺手感到疼痛,痛覺是在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產生的【答案】C2.(22·23上·紹興·期末)下列有關人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人腦是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B.溝和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C.小腦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D.大腦是記憶、思維活動的高級中樞【答案】C3.(21·22下·全國·二模)籃球是深受中學生喜愛的運動。如圖為一名正在打籃球的中學生的神經元(a)及神經系統組成(b)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牽動它所附著的骨繞關節轉動B.結構③有利于神經沖動的傳導C.打籃球時,起調節軀體平衡、控制動作姿勢和協調作用的主要結構是④D.該中學生起跳投籃,這一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答案】C4.(22·23上·杭州·期中)小唐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 會來不及思考迅速松開,下面關于 該縮手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是非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D.是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答案】A5.(18·19上·麗水·期末)人體各器官產熱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正常人在運動情況下主要的產熱器官是( )A.腦 B.內臟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答案】CB組 強化提高1.(22·23·浙江·一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理解和學習人類語言時,ChatGPT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br/>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答案】C2.(21·22·舟山·一模)關于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是由腦和脊髓兩部分組成的 B.神經元有著與其他人體細胞相同的結構和功能C.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復雜反射 D.幼年時甲狀腺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侏儒癥【答案】C3.(22·23·浙江·一模)你正在參加2023年九年級科學適應性考試,當你聽到開考鈴聲后,便提筆答題,在此反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該反射活動中,聽覺在耳朵形成B.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完成提筆答題這個動作要依賴多個系統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發揮了傳導的功能【答案】A4.(22·23上·湖州·期末)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現象和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A.侏儒癥——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B.望梅止渴——是人生來就有的簡單的反射C.手指被針扎到,感覺疼痛但肌肉無收縮反應——反射弧的傳入神經受損D.醉酒后,步態不穩——酒精麻醉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受影響【答案】D5.(22·23·浙江·期中)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A.脊髓 B.大腦 C.腦干 D.小腦【答案】 A6.(22·23下·浙江·開學考試)下列現象與科學知識相對應的是( ?。?br/>A.呆小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B.感染新冠后人持續高燒不退——產熱大于散熱C.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就進入教室——非條件反射D.人醉酒后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腦【答案】D7.(21·22下·寧波·期末)蛙是我們熟悉的動物,科學研究發現,即使去除蛙的腦部,其他部位均保持完好,在其腹部貼上浸有硫酸的紙片,蛙仍會用四肢將其扒去,其這一反射活動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是 。【答案】 非條件 反射弧8.(21·22下·寧波·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全國第14個防震減災日,寧波各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了消防演習。在逃生演習中同學作出的部分反應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圖中X表示反射弧中 。(2)圖中存在 條反射弧。(3)若傳出神經②受損,則肌肉 (填“能”或“不能”)收縮。【答案】 感受器 2 能9.(22·23上·舟山·期末)2021年5月22日,在甘肅白銀舉辦的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發生意外。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參賽人員隨即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資料卡:人體的核心溫度低于35°C,使心肺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就是醫學上的失溫)。從維持體溫恒定的角度看,出現“失溫”是由于人體的產熱 散熱(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的,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在 。【答案】 小于 下丘腦10.(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科學研究發現:人體睡眠時有很多激素共同參與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是由腦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有助于人體進入深度睡眠,夜間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睡眠的質量。(1)褪黑素分泌受到光照條件的影響。其分泌過程的神經調節大致如下:從反射弧結構分析,腦松果體屬于 。(2)有專家建議,晚上睡眠時間不宜超過23時。請根據圖甲分析專家建議的依據是: 。(3)據報道2021年中國大約有29.5%的網民購買褪黑素類藥品來改善睡眠質量。安全用藥事關人的身體健康,對于褪黑素類藥品的服用一度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資料1:圖乙是人體分泌的褪黑素隨年齡變化的趨勢圖。資料2:長期服用褪黑素類藥品會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會導致生物鐘紊亂,可能影響人體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且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和耐藥性。資料3: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焦慮、激素失調、工作生活壓力等。據此你是否支持失眠的人使用褪黑素類藥品來解決自身的睡眠障礙問題,并說明理由: 。【答案】 效應器 褪黑素在23時之后的分泌量顯著增加 不支持,因為長期服用‘褪黑素’,這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吃‘褪黑素’不能解決失眠障礙,只能暫時性使用于調節睡眠節律問題,如倒時差等。C組 瞄準中考1.(21·22上·紹興·期末)2021年11月24日,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能云推出了首個AI手語主播,手語主播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始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服務。AI手語主播其實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智能機器主要通過機器內部的芯片控制機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其中的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br/>A.神經中樞 B.傳出神經 C.傳入神經 D.效應器【答案】A2.(21·22上·杭州·階段練習)如圖是一位寧波市某人民醫院接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確診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燒,乏力,肌肉酸痛。經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身體恢復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肌肉處形成的B.此時圖片中患者的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其體內的散熱大于產熱D.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是受神經系統和激素共同調節引起【答案】D3.(21·22下·浙江·二模)下圖為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圖,、、、、分別代表反射弧的五個部分。請據圖回答:(1)的名稱是 。(2)代表手部皮膚內的感受器,則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3)已知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下段。某人脊髓上段受損,手被針扎后沒有痛感,該人縮手反射能否發生 。(選填“能”或“不能”)。(4)人手遇到燙的東西會立即縮手然后感覺燙,這種反射方式對人體的意義是 。【答案】 神經中樞 能 縮手反射由脊髓控制,并沒有經過大腦皮層,反應速度快,減輕了傷害程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對人體十分重要4.(19·20上·浙江·單元測試)實驗人員想了解一下孵化的鳥類是怎樣獲得對它們母親的情感的。他們選擇了六只剛孵化的小鴨。小鴨A、B、C剛孵化出來就從它們的出生地被移走了,使得它們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小鴨D、E、F和它們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實驗人員給小鴨A、B、C展示了一個小球,同時放母鴨叫的錄音,經過若干天后,實驗人員發現小鴨A、B、C模仿母鴨的叫聲并時刻跟隨在小球左右。請選擇:(1)小鴨A、B、C的行為發展過程是( )A.先天性行為 B.條件反射C.本能 D.后天學習行為(2)小鴨D、E、F為( )A.實驗模型 B.對照組C.實驗組 D.一個變量(3)如果不是把小鴨A、B、C放在小球周圍并放母鴨叫的錄音,而是將它們放在一只貓的周圍并放母鴨叫的錄音,則小鴨A、B、C可能會( )A.嚇唬其他鴨子B.失去繁殖能力C.發出類似貓的聲音D.認為貓是它們的母親【答案】 D B D5.(18·19·浙江·期中)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等情況而改變。那體溫會隨運動強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嗎?曉東在家里利用體溫計、跑步機等器材進行了下述實驗:(1)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走10分鐘后,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2)休息30分鐘后,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跑10分鐘,再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曉東得出:人的體溫變化受運動強度的影響,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而增加。①曉東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帶到學校里和老師及同學分享,大家發現曉東的實驗有一個明顯的不足,請幫曉東改進: 。②進行劇烈運動后,曉東臉變得通紅,這個原因是由于運動時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 ,臉部皮膚中的血管處于圖中 (填字母)狀態,導致皮膚中血流量的改變,從而出現滿臉通紅的情況,可幫助人體散熱。(如圖中B為正常狀態)【答案】 未測量安靜狀態時的體溫 骨骼肌 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 神經調節-體溫調節及動物行為一、神經調節1. 人體對刺激的反應(1)人對刺激的反應是由神經系統完成的;不同的人對刺激反應的快慢是不一樣的。(2)神經系統調節的特點:快速而短暫。(3)反應過程:是一個接受信息→ → → →做出反應的連續的過程,是許多 作用的結果。2. 信息的接受和傳導(1)神經細胞:又叫 ,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2)神經元結構:是由 和 兩部分組成的。在神經元的突起中,將沖動傳向細胞體的是 ,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的是 。①樹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至細胞體。②軸突的外面包著髓鞘,能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3)神經元的功能:具有 和 功能。3. 神經系統的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1)中樞神經系統:是由 和 組成,是神經系統的最 部分。功能是接收并處理各種信息,決定和啟動相應的反應。神經系統 . . 功能:接收并處理各種信息,決定和啟動相應的反應。.. (共12對),來自腦,主要支配頭部和頸部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功能:負責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通訊。(共31對),來自脊髓,主要支配身體的頸部、四肢及內臟的感覺和運動。4. 腦(1)組成:是人的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它主要由 、 和 三部分組成。(2)各部分功能a大腦:大腦是人體中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①作用:大腦特別發達,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②大腦的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或裂,溝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和回使 的面積大大增加。大腦皮層是 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許多控制人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如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等。b小腦:①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②作用: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體平衡。c腦干:①位于:大腦的下面。②作用:主要控制 系統、 系統的活動,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無需任何意識的干預就能保持生命活動功能的正常進行。5. 脊髓(1)位于:脊柱的椎管內,是 的延續。(2)形狀:呈 形。(3)組成:脊髓是由許多 組成的,有許多軀體和內臟反射的低級神經中樞,能完成一些軀體和內臟的反射活動。在正常情況下,脊髓的反射活動總是在 控制下進行的。(4)功能: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分,具有 和 功能。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重要信息的傳遞通道。二、反射1.反射與反射弧(1)反射:人體通過 對各種刺激作出 的過程。反射是神經調節的 。(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動的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不同反射的反射弧 。(3)反射弧包括: → → → → 五個部分。(4)反射弧與反射的區別和聯系①區別: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它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②聯系: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 才能實現。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但是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沒有體內或體外的刺激引起神經沖動,也是不會產生反射活動的。(5)縮手反射縮手反射是對刺激的一種自動應答,它發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腦接收并作出解釋之前。這樣就縮短了作出反應的時間。因此縮手反射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覺的反應。2.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反射活動由 以下的各個中樞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 后天訓練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 因長期不用而減弱或消失:縮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條件反射:需要 參與的反射活動,通過后天學習而得到的較為復雜的反射,需要不斷 ,否則會 甚至 。條件反射能使人和動物更好地適應環境。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區別 實例 吃酸杏,分泌唾液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形成時間 生來就有 出生后學習后獲得反射弧 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腦干和脊髓) 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所受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須是該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原先無關的刺激都可以變為條件反射的刺激神經聯系 永久、固定 暫時、不固定意義 適應范圍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適應范圍廣,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聯系 非條件反射是形成條件反射的基礎三、動物行為1.動物的行為(1)概念:動物的行為是指人們觀察到的動物的活動狀態和對環境作出的各種反應。(2)表現:不僅包括動物的各種活動,還包括身體的姿態、鳴叫、散發出來的氣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識別的變化。(3)動物的行為是通過一系列 的反射活動和 分泌活動共同協調后完成的。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1)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 所決定的,也稱為 。(2)特點:①與生俱來的行為;②不需要后天的訓練;③是一種 的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完成;④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并經 固定下來的,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的行為。(3)舉例: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很多,如:繁殖行為(如求偶行為、筑巢行為、育雛行為)、攝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爭奪食物、配偶、領域)、防御行為、節律行為(遷徙、洄游)、社會行為(集群合作、分工、等級)等。3.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1)概念 在 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2)特點 ①在 中逐步形成的;②通過后天的 獲得的行為;③需要 的參與, 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④是人和動物 的一種重要反應方式。(3)舉例:人的學習行為、黑猩猩的模仿學習行為等。(4)人的學習行為更復雜。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4.先天性行為與后天學習行為的區別與聯系先天性行為 后天學習行為概念 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實例 蜜蜂采蜜 馬戲團動物的表演行為方式 簡單 復雜適應性 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 適應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時間性 常伴隨動物一生 暫時性,可建立或消退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四、體溫調節1.體溫的恒定(1)恒溫動物:除了人類,只有 類和 類動物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具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在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恒溫的原因: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機體的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 的結果。(2)變溫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2.體溫(1)概念:是指人體 的溫度,而不是體表的溫度。(2)測量處:人的直腸、口腔及 。(3)影響因素: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精神狀態和體力活動等情況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3.產熱和散熱(1)產熱:人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 使熱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影響產熱。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的熱量。(2)散熱:有 和 兩種方式①直接散熱:通過熱傳遞進行,散熱的多少取決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皮膚的溫度又可以通過血管中的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血管 ,血流量 ,散熱減少;溫度高時,血管 ,血流量 ,散熱增加。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②蒸發散熱: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皮膚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 成了主要散熱方式。4.中暑(1)概念: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從而產熱多而 困難,造成中暑。(2)癥狀:體溫升高,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出冷汗、面色蒼白 等,嚴重會危及生命。5.體溫受腦控制(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下丘腦中的 來調節和控制的。①低溫環境下: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刺激→ →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 →骨骼肌戰栗、血管收縮→ →回到正常體溫。②高溫環境下:皮膚熱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 →傳出神經→ →增加散熱→回到正常體溫。(2)在不同溫度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特別是人為了保溫或降溫所采取的措施,如增減衣服等,對體溫調節也有一定的作用。(3)在神經系統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四、典型例題(一)考點:神經調節【例1】(21·22上·紹興·期中)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兩部分組成B.小腦能夠協調運動和維持軀體平衡C.大腦皮層之所以稱為生命中樞是因為存在呼吸中樞、心血管中樞D.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例2】(22·23上·臺州·期末)在東京奧運會上,平衡木選手管晨辰頂住壓力獲得冠軍。如圖是她在完成比賽動作,其中協調動作并維持人體平衡的器官是( ?。?br/>A.肌肉 B.小腦 C.脊髓 D.大腦【例3】下列關于信息在神經元中傳輸的方向,正確的是( )軸突→細胞體→樹突 B. 樹突→細胞體→軸突C. 細胞體→樹突 D. 樹突→細胞體【例4】(20·21下·浙江·專題練習)如下是神經系統的組成概念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 B.②是大腦C.③能調節呼吸、血壓等生命活動 D.④是反射的結構基礎(二)考點:反射【例1】(20·21下·浙江·專題練習)“中風”的病人四肢沒有任何損傷,都出現了一側肢體不能活動的癥狀,是因為哪個結構受損傷( ?。?br/>A.肌肉 B.血管 C.大腦 D.脊髓【例2】(22·23·浙江·一模)某同學在校園生物角修剪月季時,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縮手。對這一反射活動(如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參與該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B.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⑤④③②①C.該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參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D.如果患者的②損傷,則該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覺【例3】(22·23·臺州·中考真題)會自動駕駛的汽車通過安裝在車內的行車電腦,分析傳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處理信息后,輸出到機械裝置,實現自動駕駛。行車電腦相當于人體反射弧的( ?。?br/>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傳出神經【例4】(2023·浙江·一模)我國外科專家首創“跟腱—脊髓中樞—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術,解決了脊髓損傷導致的膀胱功能障礙難題。具體做法是:分別剪斷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傳出神經,然后將二者進行顯微手術縫合,如圖所示。患者通過敲擊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則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B.人體在②中產生尿意的感覺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經中樞位于①D.患者敲擊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屬于條件反射【例5】(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如圖為縮手反射的示意圖,若用麻醉劑阻斷圖示中的某一個位點,表現出能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則麻醉劑阻斷的位點是( ?。?br/>A.甲 B.乙 C.丙 D.丁【例6】(21·22·溫州·中考真題)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A.傳入神經B.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效應器【例7】(22·23上·麗水·期末)在接種新冠疫苗時,小科做出反應的神經系統模式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針刺手,人在未感覺到痛就馬上縮回,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①→②→⑤→③→④B.打針時,針刺手而手不縮,說明大腦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動C.打針時,小科感覺到的疼痛是在⑧處形成D.反射弧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三)考點:動物行為【例1】(22·23上·浙江·期中)孫阿姨收養了一只流浪狗,為了居家的清潔衛生,于是訓練這只狗入廁大小便。狗入廁的這種行為屬于( ?。?br/>A.社會行為 B.后天學習行為C.先天性行為 D.防御行為【例2】(21·22下·金華·階段練習)下列詩句中,不包含生殖行為的是( ?。?br/>A.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C.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D.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例3】(22·23上·臺州·期末)2021年,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野象集體北遷事件備受全民關注。關于大象的行為敘述錯誤的是( )A.亞洲野象的遷徙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亞洲野象的后天學習行為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C.亞洲野象的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D.亞洲野象經訓練后會做精彩表演的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永遠不會忘【例4】(20·21下·寧波·期末)自然界中的動物復雜多樣的行為使動物能更好的適應環境。與動物行為相對應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熊貓偏愛嫩竹——覓食行為B.竹節蟲的體態和顏色好像樹枝——防御行為C.雄海象為爭奪雌海象和生活地盤而決斗——繁殖行為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飛——遷徙行為【例5】22·23上·紹興·期末)有下列現象:①植物在單側光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②草履蟲攝食;③聽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應;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計劃著假期去旅行。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四)考點:體溫調節【例1】(22·23上·杭州·期中)在剛結束的我校五十四屆運動會上,小陳在1500米長跑比賽后,大汗淋漓,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小陳跑步這一-生理活動是在神經、激素調節下共同完成的B.小陳跑步過程中,產熱主要來自骨骼肌,皮膚血管舒張以增加體表散熱C.在悶熱的天氣里劇烈運動后容易中暑,原因是無法通過汗液蒸發散熱D.小陳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大腦皮層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例2】(22·23·浙江·一模)去年底,許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間,有些“小羊人”的體溫忽高忽低,在此過程中,人體會有一個調節過程:體溫過低→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效應器→調節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合理的是( ?。?br/>A.皮膚血管舒張 B.汗液分泌增加 C.渾身肌肉顫抖 D.皮膚發熱發紅【例3】(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如圖所示,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E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B.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E和F散熱C.人體體溫只依靠神經調節來完成D.人生病體溫處于上升階段時,其產熱小于散熱【例4】(22·23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2021年8月5日在奧運會男子1000米雙人皮艇決賽中,金華浦江的小伙王叢康與隊友以3分19秒612的成績,獲得了第八名。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生理上不會出現的變化是( ?。?br/>A.變成以內臟產熱為主 B.散熱量仍然等于產熱量C.呼吸頻率變得更快 D.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例5】(21·22下·寧波·期末)2022年4月30日,我國11名登山者順利從珠峰北坡登頂,成為今年登頂珠峰的首支隊伍。(1)珠峰上的氣溫是零下25℃,登山隊員的體溫始終保持37℃左右。在整個登山過程中,登山隊員的產熱 散熱。(2)調節人體體溫的神經中樞位于 。(3)隊員在登山過程中生理上出現的適應性變化有 。(填字母)A.骨骼肌收縮增強 B.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膚血管舒張五、學力訓練A組 夯實基礎1.(20·21下·金華·二模)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B.縮手反射屬于復雜反射,鸚鵡學舌屬于簡單反射C.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必須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D.針刺手感到疼痛,痛覺是在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產生的2.(22·23上·紹興·期末)下列有關人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人腦是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B.溝和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C.小腦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D.大腦是記憶、思維活動的高級中樞3.(21·22下·全國·二模)籃球是深受中學生喜愛的運動。如圖為一名正在打籃球的中學生的神經元(a)及神經系統組成(b)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牽動它所附著的骨繞關節轉動B.結構③有利于神經沖動的傳導C.打籃球時,起調節軀體平衡、控制動作姿勢和協調作用的主要結構是④D.該中學生起跳投籃,這一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4.(22·23上·杭州·期中)小唐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 會來不及思考迅速松開,下面關于 該縮手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是非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D.是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5.(18·19上·麗水·期末)人體各器官產熱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正常人在運動情況下主要的產熱器官是( ?。?br/>A.腦 B.內臟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B組 強化提高1.(22·23·浙江·一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理解和學習人類語言時,ChatGPT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br/>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2.(21·22·舟山·一模)關于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神經系統是由腦和脊髓兩部分組成的 B.神經元有著與其他人體細胞相同的結構和功能C.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復雜反射 D.幼年時甲狀腺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侏儒癥3.(22·23·浙江·一模)你正在參加2023年九年級科學適應性考試,當你聽到開考鈴聲后,便提筆答題,在此反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該反射活動中,聽覺在耳朵形成B.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完成提筆答題這個動作要依賴多個系統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發揮了傳導的功能4.(22·23上·湖州·期末)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現象和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A.侏儒癥——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B.望梅止渴——是人生來就有的簡單的反射C.手指被針扎到,感覺疼痛但肌肉無收縮反應——反射弧的傳入神經受損D.醉酒后,步態不穩——酒精麻醉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受影響5.(22·23·浙江·期中)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br/>A.脊髓 B.大腦 C.腦干 D.小腦6.(22·23下·浙江·開學考試)下列現象與科學知識相對應的是( ?。?br/>A.呆小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B.感染新冠后人持續高燒不退——產熱大于散熱C.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就進入教室——非條件反射D.人醉酒后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腦7.(21·22下·寧波·期末)蛙是我們熟悉的動物,科學研究發現,即使去除蛙的腦部,其他部位均保持完好,在其腹部貼上浸有硫酸的紙片,蛙仍會用四肢將其扒去,其這一反射活動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是 。8.(21·22下·寧波·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全國第14個防震減災日,寧波各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了消防演習。在逃生演習中同學作出的部分反應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X表示反射弧中 。(2)圖中存在 條反射弧。(3)若傳出神經②受損,則肌肉 (填“能”或“不能”)收縮。9.(22·23上·舟山·期末)2021年5月22日,在甘肅白銀舉辦的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發生意外。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參賽人員隨即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資料卡:人體的核心溫度低于35°C,使心肺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就是醫學上的失溫)。從維持體溫恒定的角度看,出現“失溫”是由于人體的產熱 散熱(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的,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在 。10.(22·23上·全國·專題練習)科學研究發現:人體睡眠時有很多激素共同參與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是由腦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有助于人體進入深度睡眠,夜間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睡眠的質量。(1)褪黑素分泌受到光照條件的影響。其分泌過程的神經調節大致如下:從反射弧結構分析,腦松果體屬于 。(2)有專家建議,晚上睡眠時間不宜超過23時。請根據圖甲分析專家建議的依據是: 。(3)據報道2021年中國大約有29.5%的網民購買褪黑素類藥品來改善睡眠質量。安全用藥事關人的身體健康,對于褪黑素類藥品的服用一度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資料1:圖乙是人體分泌的褪黑素隨年齡變化的趨勢圖。資料2:長期服用褪黑素類藥品會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會導致生物鐘紊亂,可能影響人體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且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和耐藥性。資料3: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焦慮、激素失調、工作生活壓力等。據此你是否支持失眠的人使用褪黑素類藥品來解決自身的睡眠障礙問題,并說明理由: 。C組 瞄準中考1.(21·22上·紹興·期末)2021年11月24日,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能云推出了首個AI手語主播,手語主播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始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服務。AI手語主播其實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智能機器主要通過機器內部的芯片控制機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其中的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br/>A.神經中樞 B.傳出神經 C.傳入神經 D.效應器2.(21·22上·杭州·階段練習)如圖是一位寧波市某人民醫院接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確診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燒,乏力,肌肉酸痛。經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身體恢復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肌肉處形成的B.此時圖片中患者的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其體內的散熱大于產熱D.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是受神經系統和激素共同調節引起3.(21·22下·浙江·二模)下圖為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圖,、、、、分別代表反射弧的五個部分。請據圖回答:(1)的名稱是 。(2)代表手部皮膚內的感受器,則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3)已知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下段。某人脊髓上段受損,手被針扎后沒有痛感,該人縮手反射能否發生 。(選填“能”或“不能”)。(4)人手遇到燙的東西會立即縮手然后感覺燙,這種反射方式對人體的意義是 。4.(19·20上·浙江·單元測試)實驗人員想了解一下孵化的鳥類是怎樣獲得對它們母親的情感的。他們選擇了六只剛孵化的小鴨。小鴨A、B、C剛孵化出來就從它們的出生地被移走了,使得它們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小鴨D、E、F和它們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實驗人員給小鴨A、B、C展示了一個小球,同時放母鴨叫的錄音,經過若干天后,實驗人員發現小鴨A、B、C模仿母鴨的叫聲并時刻跟隨在小球左右。請選擇:(1)小鴨A、B、C的行為發展過程是( )A.先天性行為 B.條件反射 C.本能 D.后天學習行為(2)小鴨D、E、F為( )A.實驗模型 B.對照組 C.實驗組 D.一個變量(3)如果不是把小鴨A、B、C放在小球周圍并放母鴨叫的錄音,而是將它們放在一只貓的周圍并放母鴨叫的錄音,則小鴨A、B、C可能會( )A.嚇唬其他鴨子B.失去繁殖能力C.發出類似貓的聲音D.認為貓是它們的母親5.(18·19·浙江·期中)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等情況而改變。那體溫會隨運動強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嗎?曉東在家里利用體溫計、跑步機等器材進行了下述實驗:(1)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走10分鐘后,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2)休息30分鐘后,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跑10分鐘,再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曉東得出:人的體溫變化受運動強度的影響,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而增加。①曉東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帶到學校里和老師及同學分享,大家發現曉東的實驗有一個明顯的不足,請幫曉東改進: 。②進行劇烈運動后,曉東臉變得通紅,這個原因是由于運動時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 ,臉部皮膚中的血管處于圖中 (填字母)狀態,導致皮膚中血流量的改變,從而出現滿臉通紅的情況,可幫助人體散熱。(如圖中B為正常狀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年秋初二科學復習講義——第10講 神經調節、體溫調節及動物行為-學生版.doc 2023年秋初二科學復習講義——第10講 神經調節、體溫調節及動物行為-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