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聲現象復習一 復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2.聲音的特征──響度、音調、音色3.聲的利用4. 噪聲的危害、來源和防治(2)過程與方法1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團體間的合作、交流意識。二、復習重點:聲音的產生、傳播、特征,各種聲音的特征及應用。三、復習難點:音調與音色的應用,聲知識的拓展。四、知識梳理1、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可以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振動一定會發聲,但不一定能聽見。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作為聲的傳播介質。 真空是不能傳播聲音的。聲的傳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3、聲速:(1)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溫度:一般情況下,物體溫度越高,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介質的種類: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快,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傳播慢。(2)聲音在15℃的空氣中速度340 m/s3、音調:聲音的高低。影響因素:物體振動得快,音調就高;反之,音調就低。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物體在1秒內振動100次,頻率就是100Hz。超聲波:大于20000Hz次聲波:小于20Hz4、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影響因素:振動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反之,響度越小。距發聲體越遠,響度越小;反之,響度越大。5、音色:反映了每個物體發出的聲音特有的品質。決定因素:發聲體的材料、結構。6、噪聲:噪聲的兩種定義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的振動時發出的聲音(2)環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控制噪音的方法:防止噪音產生、阻斷噪音的傳播、防止噪音進入人耳。減弱噪聲的三種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五 回顧練習1.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___ 產生的,__________ 停止,發聲停止。 2.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能傳播聲音。3.聲音是以__________ 的形式傳播的 。4.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__________. 在__________ 中最快,__________次之,__________ 最慢。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還與__________有關6.15 ℃ 時空氣中的聲速是__________6.音調表示聲音的________,它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所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_____________。人們能感知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到__________ 。把低于20的聲音叫做__________,把高于20000的聲音叫做__________。7.響度表示聲音的__________。它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________,響度越________。8、樂音除了音調、響度兩個特征外,還有第三個特征叫___________。 六、專題講解例1、以下幾個實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放在真空玻璃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弱。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們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C、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不相同。D、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 例2、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則甲同學聽到的聲音情況是( )A、響了一下,聲音是從鐵管中傳來的B、響了一下,聲音是從空氣中傳來的。C、響了兩下,先聽到從空氣中傳來的聲音。D、響了兩下,先聽到從鐵管中傳來的聲音。例3.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震耳欲聾”主要是指聲音的音調高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D.聲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傳播最快例4、利用超聲波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4后收到回波.此海底有多深 例5.下列關于噪聲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發生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噪聲;B、妨礙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C、在中考期間考場附近機動車禁鳴喇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在校園內植樹可以減弱校外傳來的噪聲。例6.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某市規定二環路以內機動車禁止鳴笛,下列減弱噪聲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A、在學校或住宅區種植花草樹木;B、在高噪聲廠房工作的人員要戴上耳罩;C、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D、在錄音棚內安裝隔音設備。七、真題體驗1、為不忘國恥,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南京淪陷日,組織防空警報演練。市民聽到的警報聲是由警報器的發聲體___________發出的。 2、教室內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老師的聲帶__________ 產生的,并通過________傳播到學生的耳朵.3、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后,小明同學做了以下小結.請你在橫線上為小明填上空缺.(1)悠揚的笛聲是空氣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2)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星期天,小明要試試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發聲效果,需要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琴聲的__________(填“響度” “音調”或“音色”)。正在這時,有位同學在樓下叫他去打球,他一聽是小剛,馬上答應了。他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_ 判斷是小剛在喊他。5.不看電視畫面,我們能從聲音判斷出是朱軍還是李詠,是因為他們的_______不同。周濤的聲音比李詠的聲音尖細,是因為周濤的_______高。6.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號角的回聲能判斷行船與懸崖的距離,這是利用聲音來傳遞_______;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的結石,這是利用聲音傳遞_________。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D、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8.發生地震災害時,被困在建筑物廢墟中的遇險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種好方法是敲擊就近的鐵制管道,這種做法主要是利用鐵制管道能夠( ) A、傳聲;B、傳熱;C、導電;D、通風。9.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不是噪聲B.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C.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D.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便停止傳播10. 觀眾能區別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 )A. 響度 B. 音色 C. 音調 D. 三者皆有11.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關于聲音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音是一種波,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我們能夠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D、我們常說聲音“震耳欲聾”,是指它的音調很高。12.關于聲的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課堂上聽到老師的講話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B.利用超聲波清洗鐘表,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通常我們根據音色辨別不同人說話的聲音13.關于聲現象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振動停止后,聲音不會立即消失B.醫生用聽診器檢查病人身體,是因為聽診器能放大聲音C.人們聽不到次聲,是因為次聲的振動幅度太小D.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大14. 噪聲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已成為社會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減弱噪聲的是( ) A.機動車輛在市內嚴禁鳴笛B.學校將高音喇叭換成許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環境整潔D.在城市街道兩旁種草植樹15. 在操場上上體育課,體育老師發出的口令,近處的學生聽到了,而遠處的學生沒有聽清楚,其原因是( )A.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響度小 B.老師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好 C.老師發出的聲音頻率低 D.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振動幅度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