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東專版】2024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下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學案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東專版】2024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下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學案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下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 1991年至今)(10年10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解析,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2.時空觀念: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解析,知道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史料實證、唯物史觀:通過閱讀教材和與生活實際聯系 ,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
4.通過世界多極化,了解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知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
【內容要點】
一個時代主題 和平與發展。
兩大世界支柱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兩大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
三大焦點問題 網絡安全問題、生態問題、人口問題。
知識點1:聯合國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計算機網絡
一、聯合國(UN)與國際安全:
1.成立時間:1945年10月 2.總部:美國紐約
3.主要機構:①聯合國大會;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簡稱安理會),擔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③聯合國秘書處。
4.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5.作用: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
二、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WTO):
1.經濟全球化:
(1)原因:①生產力的大幅提高(根本原因); ②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③冷戰結束后,世界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④高速發展的科技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時空距離。
表現:①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②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
③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明顯; ④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2.世界貿易組織:
(1)成立時間:1995年1月1日(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
(2)宗旨:以非歧視性 、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3)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4)作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三、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1、冷戰結束后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2、冷戰結束后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活動。
3、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表現:
①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
②2003年,美國未經過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 伊拉克 。
四、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1、原因: 歐盟、日本和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表現:(了解即可)
①歐盟成立后,歐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地位進一步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日本也在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③中國通過 改革開放 ,經濟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④俄羅斯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致力于國家復興,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⑤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
1.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后)至今
2.重要標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
3.成果:①電子計算機、手機、互聯網 ②原子能、航天技術、生物工程
六、計算機網絡
1、信息時代: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標志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2、影響:積極: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消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知識點2: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
1、表現:①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2.中國態度:①中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 、包容互鑒 、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②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③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知識點3:婦女地位的提高;生態與人口問題
一、婦女地位的提高
1.選舉權: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②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的婦女都有了選舉權
2.就業權: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行業中,都活躍著女性的身影,女性就業率持續增長
3.平等權: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切形式歧視公約》
二、生態與人口問題
1、生態問題:溫室效應加劇、臭氧層被破壞、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嚴重、熱帶雨林大片消失等
2、人口問題:人口過快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凸顯,并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帶來新的挑戰。
3.發展中國家問題:人們的衛生和健康狀況難以得到迅速改善,耕地和水資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經常導致普遍的饑荒。
4.應對:
①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全球治理
【易混易錯】
1.世界貿易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又被稱為經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為經濟全球化的交往與合作提供了規范的平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2.經濟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對發展中國家無利。( )
經濟 全球化 促進了生產的專業化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因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常處于不利局面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核心素養】
1.20世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與認識
2.科技新時代
3.人類社會的時代演進
4.“化”時代的到來
【歷史解釋】
1.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①高速發展的科技大縮短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時間、空間距離:
②冷戰結束后,世界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③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2.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應該如何以應對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把握機遇,一方面努力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另一方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科技成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迎接挑戰。同時,對國際競爭中潛在的風險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趨利避害,建立健全應對危機的安全機制。
3.中國主張建立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基本原則: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
4.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因素。
(1)直接原因: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2)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是政治多極化的根本原因。
(3)多個大國的崛起推動了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5.中國對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和對策是什么?
(1)主張:①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②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
(2)對策:①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②同時,中國還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6.為什么說環境惡化也是經濟和社會問題
原因:人類為了快速發展經濟,開采大量自然資源,加速了環境惡化。環境惡化不僅會破壞地球生態,也給人類的經濟、生活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7.當今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及應對方法
(1)共同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人們關心的共同問題也越來越多,如戰爭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恐怖主義問題、資源短缺、人口問題、毒品蔓延、核武器擴散、重大自然災害、疾病。
(2)應對方法: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開發新能源;各國加強反恐合作,加大反恐力度;采用協商和對話的手段解決矛盾沖突;發揮聯合國的積極作用;加強和平力量的聯合,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促進共同發展;加快科技發展,提高應對重大自然災難的能力。
【時空觀念】
1.三次技術革命與三個時代演變
2.冷戰結束后,多極化趨勢。
3.國際秩序的變化:
【唯物史觀】
1.經濟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對發展中國家無利。這種說法對不對?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促進了生產的專業化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發展中國家因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常處于不利局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分析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有何利弊?
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資;
(2)帶來實用技術、管理經驗;
(3)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4)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化和金融深化;
(5)有利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轉型。
弊端:
(1)容易造成債務負擔;
(2)對民族資本和民族工業沖擊較大;
(3)使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
(4)增大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度;
(5)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
提示:①積極影響: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的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②負面影響:導致世界貧富分化現象更加嚴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
1.(2023·深圳)2023年6月23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北約將在日本建立聯絡處。這將是北約在亞洲建立的第一個聯絡處。北約的舉動體現了(  )
A.遏制蘇聯的需要 B.冷戰思維的延續
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D.多極化的強化
【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答題關鍵信息“2023年6月23日”“…北約將在日本建立聯絡處。這將是北約在亞洲建立的第一個聯絡處…”,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不合題干時間信息,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約是美國同蘇聯進行冷戰的重要工具之一,冷戰結束后,北約在日本建立聯絡處,意圖是遏制中國,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故B項正確;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政治和軍事,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國利用北約為工具,實行霸權主義擴張,不合題干信息,排除D;
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基礎性測試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冷戰結束后美國的霸權強權擴張,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識記與題干材料分析能力,解題關鍵要掌握北約與冷戰思維的相關史實。
2.(2023·廣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  )
A.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 B.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
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 D.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
【答案】C
【知識點】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可知,反映了冷戰結束后,美國妄圖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加緊了地區擴張、干涉他國事務,推進霸權強權,造成了世界局勢的動蕩與不安,故C項正確;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殖民體系的崩潰,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瓦解,排除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球化發展的原因很多,材料中美國的行徑不利于全球化,排除D。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是基礎性知識試題,主要考查了冷戰后美國的霸權強權,注重了學生的歷史識記與材料理解能力的檢測,解題關鍵要掌握冷戰結束后美國的霸權主義史實,以此分析理解材料。
3.(2022·深圳)有學者指出,世界正迎來非西方大國和非西方世界的“群體性崛起”和美國主導的世界 秩序“失序”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此觀點認為(  )
A.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衰落 B.西方國家已無法影響世界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非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秩序
【答案】C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根據題干“世界正迎來非西方大國和非西方世界的‘群體性崛起’和美國主導的世界 秩序‘失序’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結合所學可知, 美國影響力下降,中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很多力量影響力上升,體現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C符合題意;
美國的綜合國力相對而不是迅速衰落,排除A;
西方國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世界,排除B;
非西方國家影響世界秩序的變化但不能主導世界,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世界多極化趨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需要準確理解。
4.(2020·常德)2019年11月13日美軍車隊在敘利亞東北部的多個油田停留。美國國防部長曾表示,美國將維護敘利亞的油田,如果有人試圖占領,美方將作出強有力回應。俄羅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揚斯基在安理會會議上稱,美國應把油田還給敘利亞,美國政府的舉動“看起來就像搶劫”。材料表明(  )
A.美俄雙方對峙局面形成 B.俄羅斯意欲控制敘利亞
C.安理會決議是唯一可行準則 D.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答案】D
【知識點】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解析】霸權主義是指大國、強國憑借軍事和經濟實力,強行干涉、控制小國、弱國的內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區稱霸的政策和行為。根據所學可知,美國占領主權國家敘利亞的油田,這是侵犯他國主權的行徑,勢必威脅世界和平,故D符合題意;
俄羅斯敦促美國歸還敘利亞油田,這是維護國際正義,故AB不符合題意;
安理會決議常被霸權主義踐踏,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
5.(2019·廣東)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多次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2019年5月美國宣布,將進口自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
A.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宗旨 B.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C.阻礙了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D.背離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答案】A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是非歧視和市場準入原則,美國提高關稅的做法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A選項符合題意。
美國的做法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B選項排除。
多極化是一種趨勢,C選項排除。
聯合國憲章主要是維護世界和平,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6.(2022·深圳)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臺采用光影投屏技術,形成巨大冰面視效, 每一秒地屏畫面都會隨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出獨特美學。2008 年奧運會開幕式也曾計劃采用這種方式,但技術尚不成熟。如今技術成熟得益于(  )
A.信息技術的進步 B.電影拍攝技術的提高
C.空間技術的發展 D.快速制冰技術的出現
【答案】A
【知識點】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解析】根據題干“ 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臺采用光影投屏技術,形成巨大冰面視效, 每一秒地屏畫面都會隨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出獨特美學。2008 年 奧運會開幕式也曾計劃采用這種方式,但技術尚不成熟。 ”結合所學可知, 光影投屏技術屬于信息技術,A符合題意;
電影拍攝技術的提高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
空間技術的發展,題干未涉及,排除C;
快速制冰技術與題干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信息技術的發展。難度適中,理解材料,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不難作答。
7.(2022·廣州)當今,互聯網通達世界,信息獲取更加便捷,浩繁的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有些人甚至將剪剪貼貼當作一種新形式的文學活動。這反映了互聯網(  )
A.阻礙全球經濟一體化 B.推動文學藝術創新
C.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D.引發生態環境危機
【答案】C
【知識點】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解析】根據“浩繁的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有些人甚至將剪剪貼貼當作一種新形式的文學活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材料強調互聯網存在著知識碎片化等問題,也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使文學形式變味等,C項正確,
材料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無關,排除A項;
推動文學藝術創新與材料表達思想不符,排除B項;
材料沒有涉及到生態問題,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21·廣東)1990年,《紐約時報》一篇關于美國中西部工業的文章說:“有些工廠中發生了好像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變化,裝配生產線在全速運轉,并裁減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見(  )
A.美蘇兩國冷戰達到新高潮 B.美國推進西部大開發
C.計算機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D.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答案】C
【知識點】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到20世紀,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導致了有些企業大量操作工人下崗,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90年”“有些工廠中發生了好像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變化,裝配生產線在全速運轉,并裁減了大部分操作工人”并結合所學,這是計算機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結果。ABD在材料中沒有提及,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90年”“有些工廠中發生了好像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變化,裝配生產線在全速運轉,并裁減了大部分操作工人”。
1.(2023·東莞模擬)發達國家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帶來的主要是經濟上的負面影響,而對發展中國家大大有利”。而發展中國家學者表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利益為發達國家所獲得,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上述不同觀點折射出經濟全球化(  )
A.沒有真正的受益者 B.遭遇了困境和挑戰
C.違背歷史發展趨勢 D.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發達國家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帶來的主要是經濟上的負面影響,而對發展中國家大大有利。而發展中國家學者表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利益為發達國家所獲得,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可知,上述不同觀點折射出經濟全球化遭遇了困境和挑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認為經濟全球化對自己不利,有利于對方,B項正確;
題干材料未涉及沒有真正的受益者,排除A項;
題干材料未涉及違背歷史發展趨勢,排除C項;
題干材料未涉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3·廣東模擬)世界貿易組織(WTO)負責實施管理的貿易協定與協議強調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條款。它要求成員方通過談判,以實現經濟自由化為目的,互相承諾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如配額限制、進口許可或環保條件等)上述規定順應了(  )
A.美國美元霸權的需要 B.歐洲聯合一體化發展
C.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 D.發展中國家獨立發展。
【答案】C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世界貿易組織(WTO)負責實施管理的貿易協定與協議強調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條款。它要求成員方通過談判,以實現經濟自由化為目的,互相承諾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可知,世界貿易組織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它的成立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C項正確;
題干材料不能體現美國美元霸權的需要,排除A項;
題干材料不能體現歐洲聯合一體化發展,排除B項;
題干材料不能體現發展中國家獨立發展,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23·天河二模)據統計,在一戰爆發前,全世界僅有不到50個國際政府組織,到90年代初則已達到400余個。1994年聯合國公布,全球有3.7萬家跨國公司,在全世界擁有20萬家子公司。這表明(  )
A.和平是二十世紀時代主題 B.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已崩潰
C.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
【答案】C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94年聯合國公布,全球有3.7萬家跨國公司,在全世界擁有20萬家子公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的特征,跨國公司促進國家之間的聯系,C項正確;
和平是二十世紀時代主題,與材料反映經濟全球化無關,排除A項;
1990年3月,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非洲民族解放運動歷史使命的完成及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歷史的結束,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崩潰,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
全球各國致力于打造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
4.(2023·潮南模擬)新華社報道:“俄烏沖突升級后,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對國際糧食價格、能源價格造成巨大沖擊,令全球供應鏈‘梗阻’越發嚴重,給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設置更多障礙。”據此可知(  )
A.俄烏沖突沖擊著兩極格局 B.發達國家掌控全球經濟
C.經濟全球化受到了沖擊和阻礙 D.世界多極化趨勢在不斷加強
【答案】C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根據“俄烏沖突升級后,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對國際糧食價格、能源價格造成巨大沖擊,令全球供應鏈‘梗阻’越發嚴重,給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設置更多障礙”并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材料說明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行為違背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是逆全球化的行為,阻礙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說明經濟全球化受到了沖擊和阻礙,故C項正確;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俄烏沖突沖擊著兩極格局,排除A項;
題干信息只是反映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沒有體現發達國家掌控全球經濟,排除B項;
材料信息與政治多極化趨勢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2023·普寧模擬)學習歷史需要關注章節標題,以便把握內容的主旨。根據下面提供的關鍵詞,為其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單元標題(  )
關鍵詞: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A.聯合國與世界的發展 B.一戰后初期的世界
C.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D.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答案】C
【知識點】聯合國與“安理會”;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冷戰后的世界格局”“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并結合所學可知,可以選擇最恰當的單元標題應該是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聯合國、冷戰后的世界格局、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做出正確答案。
6.(2023·惠城一模)隨著中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國家聯盟的實力不斷增強,目前世界正處于“群雄競起”的時代。下列對“群雄競起”解讀正確的是(  )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社會主義力量的不斷壯大
C.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D.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答案】D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據所學可知,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隨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但隨著中國、俄羅斯、印度、歐盟等國家和國際聯盟實力的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的主要力量,世界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出現了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所以D項符合題意;
題干“群雄競起”字面意思是很多英雄涌現,這里指多國的崛起,因此,時代主題和經濟全球化與“群雄競起”不符,排除AC項;
在題干所列國家中,只有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不能反映出社會主義力量的不斷壯大,排除B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樹立專題意識,以20世紀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為切入點整合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7.(2023·鹽田二模)列寧說過,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美國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并用導彈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2003年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近年來又肆意轟炸敘利亞。由此可見(  )
A.美國為了維護人權不惜發動戰爭
B.美國等積極推動北約向世界各地擴張
C.美國瘋狂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
D.美國天生就是一個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答案】C
【知識點】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解析】根據材料“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可知,美國是以“人權”為借口,實質是推行強權霸權,排除A;
依據材料和所學,美國以北約為工具,制造地區事端,推行霸權主義,排除B;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冷戰結束后,美國到處扇風點火,制造事端,干涉他國內政,推行霸權主義擴張,妄圖建立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由此C項正確;
從材料信息中無法得出“美國天生就是一個富有侵略性的國家”,排除D;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是考查兩極瓦解后,美國推行單邊主義霸權強權政策,解題關鍵是在識記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材料結合所學,分析理解,得出答案。
8.(2023·德慶模擬)如圖反映了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初美、日、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的變化,對此圖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
A.西歐經濟得到持續發展 B.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C.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形成 D.日本工業發展增速顯著
【答案】C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根據題干圖示可知,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初,日本工業發展發展增速顯著,速度超過美國;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西歐經濟得到持續發展。故ABD不符合題意;
世界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出現了多極化趨勢,C解讀錯誤,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多極化趨勢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現在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趨勢,政治呈現多極化趨勢。
9.(2023·清遠一模)根據白宮統計,1990-1991年期間,美國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有42處提到“世界新秩序”,即世界所展示的機遇,使美國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一種新的國際體系”。由此可知(  )
A.國際局勢動蕩不安 B.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蔓延
C.美國謀求領導世界 D.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
【答案】C
【知識點】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解析】依據材料“1990﹣1991年期間”可知,當時兩極格局瓦解;依據材料“世界所展示的機遇,使美國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一種新的國際體系’”可以看出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謀求領導世界,建立單級世界,C項正確;
材料不能體現“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排除A項;
當時兩極格局已經瓦解,而且材料反映的是美國謀求領導世界,而非遏制共產主義,排除B項;
材料沒有涉及多個政治中心,不能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2023·佛山二模)2017年2月1日(當地時間),英國議會下議:投票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授權首相特雷莎 梅啟動“脫歐”程序。2017年3月29日英國政府正式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英國“脫歐”由此邁出標志性一步。“脫歐”問題實質上反映了(  )
A.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矛盾激化
B.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中斷
C.主權讓渡與國家利益的沖突
D.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增強
【答案】C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A項,題干信息反映的英國脫歐進程,并沒有體現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矛盾斗爭問題,排除A;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雖然脫歐,但歐盟依然運轉,歐洲一體化進程并未英國脫歐而中斷,排除B;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國家普遍衰落,受蘇聯威脅、美國控制,為重振歐洲,提升歐洲國際影響力,歐洲國家開始抱團取暖,逐漸走向聯合圖強,歐洲一體化不斷加速,但有得必有失,聯合的歐洲,使得成員國必須遵守聯合規則,必定會犧牲部分國家利益,作出一定的主權讓度,英國脫歐正是這種矛盾與利益沖突下的產物,C項正確;
D項,美蘇兩極冷戰的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增強,D項與材料主旨信息不相符合,排除;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歐洲一體化形勢下,英國脫離歐盟的相關知識,解題要掌握歐洲一體化的相關知識信息,結合英國脫歐背景,透過脫歐現象,認識其本質問題。
11.(2023·佛山模擬)蘇聯解體后,美國一直將北約作為控制歐洲、遏制競爭對手和制造全球動蕩的工具,并試圖通過北約擴張提升戰略競爭優勢、搶占“后蘇聯空間”。這表明(  )
A.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B.美國在兩極格局中處于優勢
C.西方放棄傳統物權思維 D.國際政治秩序陷入無序混亂
【答案】A
【知識點】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解析】蘇聯解體,兩極瓦解,國際力量失衡,美國妄圖憑己身實力建立單極世界霸權,利用北約作為工具,插手地區事務,干涉他國內政,嚴重地威脅著世界和平與安全,故A正確;
材料信息表明是蘇聯解體后,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宣告結束,B項表述錯誤,排除B;
蘇聯解體,兩極政治雖然結束,但美西方國家對外強權霸權嘴臉并未改變,排除C;
兩極瓦解后,國際政治經濟力量重組演化,新興國家不斷崛起,整個國際形勢是局部動蕩,主流是和平與發展,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展,D項“國際政治秩序陷入無序混亂”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
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蘇聯解體,兩極瓦解后的國際形勢變化,世界總體趨勢是和平與發展,局部動蕩不安,這與美國到處干涉他國事務有關,解題一要識記兩極瓦解后的國際形勢特點,二要結合材料理解。
12.(2023·南海模擬)“網絡把我們本來肉體直接感知意義上的那個“附近”,轉化為一個數據化的“附近',好像一切東西沒有距離了。”材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特征之一是 (  )
A.世界多極化 B.文化多樣化 C.社會信息化 D.區域集團化
【答案】C
【知識點】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網絡……好像一切東西沒有距離了”,材料表明網絡把人們拉得越來越近,說明,網絡帶來了更加便捷的聯系,體現了社會的信息化加強,故選取C項。
根據所學可知,世界多極化是冷戰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趨勢,形成“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加強,不合題意,排除A項。
根據所學可知, 文化多樣性指的是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使世界文化呈現多姿多彩,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
根據所學可知,區域集團化是指區域國家為了共同的經濟發展,彼此聯系加強,聯合圖強, 是經濟全球化下的產物,增強了世界經濟的活力,不合題意,排除D項。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信息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社會信息化的相關史實。
13.(2023·廣東模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七屆會議,致力于將各國重新團結起來,落實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為人類和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落實《巴黎協定》
的關鍵是解決(  )
A.溫室效應問題 B.網絡安全問題
C.飲水衛生問題 D.恐怖襲擊問題
【答案】A
【知識點】現代社會的生態與人口問題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協定》是關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定,落實《巴黎協定》的關鍵是解決溫室效應問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A項正確;
題干與網絡安全無關,排除B項;
題干與飲水衛生無關,排除C項;
題干與恐怖襲擊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落實《巴黎協定》的關鍵是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14.(2023·惠城一模)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它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ChatGPT的推出有賴于(  )
A.生物技術的進步 B.“新經濟”的出現
C.信息技術的發展 D.航天技術的進步
【答案】C
【知識點】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解析】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技術使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C項正確;
生物技術與ChatGPT無關,排除A項;
“新經濟”的出現與ChatGPT無關,排除B項;
航天技術與ChatGPT所依賴的技術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信息技術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15.(2023·濠江一模)20世紀后,世界難民問題日益突出,二戰后的難民主要產生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難民在收留國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艱難。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際社會應該(  )
A.關注各國貿易交流 B.倡導環境保護意識
C.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D.實行相同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識點】現代社會的生態與人口問題
【解析】C、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解決世界難民問題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努力,C正確;
A、各國貿易交流與題干"解決世界難民問題”沒有直接關系,A錯誤;
B、環境保護意識與題干“解決世界難民問題”沒有直接聯系,B錯誤;
D、實行相同政治制度與史實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現代人類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關鍵信息“難民在收留國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艱難”。
16.(2023·海珠一模)2021年4月,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上百萬噸核污染水經處理并稀釋后通過海底隧道排放入海,引發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面對這樣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  )
A.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B.聯合反對霸權主義
C.關注和重視網絡安全問題 D.優先發展本國經濟
【答案】A
【知識點】現代社會的生態與人口問題
【解析】A、面對題干中這種全球性問題,需要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問題,A正確;
BCD、面對全球性問題需要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而不是反對霸權主義、關注和重視網絡安全問題、優先發展本國經濟,BC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現代社會面臨的生態等全球性問題該如何去處理,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
17.(2023八下·大埔期末)2022年3月,印度氣溫飆升至1901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個月,導致印度小麥作物在關鍵的生長期枯萎,這不僅使得該國小麥產量下降,也破壞了其出口預期。而近年來,此類問題頻發。這表明人類在發展中面臨著(  )
A.恐怖主義問題 B.貧富分化問題
C.環境惡化問題 D.毒品泛濫問題
【答案】C
【知識點】現代社會的生態與人口問題
【解析】2022年3月,印度氣溫飆升至1901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個月,導致印度小麥作物在關鍵的生長期枯萎,這不僅使得該國小麥產量下降,也破壞了其出口預期。近年來,此類問題頻發。這表明人類在發展中面臨著環境惡化問題。隨著全球范圍內工業化的推進,生態環境惡化成為嚴重的問題。人類使用煤炭、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C符合題意;
材料沒有體現恐怖主義問題,排除A;
材料沒有體現貧富分化問題,排除B;
材料沒有體現毒品泛濫問題,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材料分析題
18. 根據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
1947年 23個國家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等貿易壁壘
1964年 77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發表《七十七國聯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
1967年 歐共體成立,后發展為歐洲聯盟
1989年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
1991年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93年 歐洲聯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各成員國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999年 美國、中國等國發起成立了二十國集團
2008年 金融危機發生后,二十國集團開始召開領導人峰會
2014年 在北京召開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圍繞“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達成共識。
(1) 根據材料,概括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2) 選擇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史實加以說明。(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觀點一 觀點二 觀點三
區域經濟組織促進經濟合作與發展 中國融入了全球經濟體系并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
【答案】(1)趨勢: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
(2)觀點三: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
論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活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世貿組織的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世貿組織的職能主要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世貿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成立至今,世貿組織已經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作為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1)根據材料“歐洲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圍繞‘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達成共識”等信息可知,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
(2)選擇一個自己想論述的觀點,結合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即可,如:示例:觀點三: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論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活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世貿組織的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世貿組織的職能主要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世貿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成立至今,世貿組織已經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作為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故答案為:
(1)趨勢: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答到“經濟全球化”即可)
(2)示例:觀點三: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論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活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世貿組織的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世貿組織的職能主要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世貿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成立至今,世貿組織已經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作為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困難,考查學生對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
19.(2023·惠陽一模)20世紀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動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9年,戰勝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凡爾賽和會,考慮重畫歐洲地圖的時候,已經把蘇俄視為敵人。——《地獄之行:1914—1949) 在戰時外交的賽局里,哪個玩家在戰場上投入最多部隊作戰,講話自然就最大聲。由于紅軍節節勝利,因此斯大林在雅爾塔的地位特別重要。——《雅爾塔: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在戰后世界出現兩極格局的同時,多極化的潛流一直在涌動。對兩極格局的挑戰既來自戰后通過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產生的新興獨立國家,也來自兩大陣營中的離心和分化傾向。——《大國戰略與世界秩序》
材料三 當今世界,“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并存,西方社會“治理赤字“發展赤字”“民主赤字”此起彼伏……中國給世界提供的真誠良方是:打造開放共贏合作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即獨立自主搞好“自轉”,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轉”。——摘編自《讓中國夢與世界夢在共同命運中交相輝映》
(1)材料一中,蘇俄(蘇聯)在兩次國際會議中的地位有何變化?分析這種變化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二戰后“世界出現兩極格局的同時,多極化的潛流一直在涌動”。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針對當今世界形勢,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意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作了哪些努力?
(4)綜上所述,你認為世界格局的變動與國家發展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答案】(1)變化:在巴黎和會上被歐洲國家視為敵人,在雅爾塔會議上成為主導國。
原因:一戰后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敵視;二戰中,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蘇軍在歐洲戰場牽制德軍,扭轉戰局。
(2)①二戰后,亞非拉國家倡導不結盟運動,成為推動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②資本主義陣營中,歐洲走向聯合成立歐共體、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③社會主義陣營中,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綜合國力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④蘇東國家改革失利,導致國內政局不穩等。
(3)意義:有利于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等。
努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促進經濟發展;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面臨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言之有理即可)
(4)關系:國家綜合國力的變化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動;世界格局的變動見證國家實力的消長,為國家發展提供機遇。
【知識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美國的冷戰政策;“北約”與“華約”的對峙;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1)變化:根據材料一中“1919年,巴黎召開凡爾賽和會……已經把蘇俄視為敵人”,由此可知,在巴黎和會上蘇俄被歐洲國家視為敵人;根據材料一中“……由于紅軍節節勝利,因此斯大林在雅爾塔的地位特別重要”,由此可知,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成為主導國。
原因:根據所學可知,一戰后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敵視;二戰中,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蘇軍在歐洲戰場牽制德軍,扭轉戰局。
(2)說明:根據材料二中“對兩極格局的挑戰既來自戰后通過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產生的新興獨立國家”,結合所學可知,①二戰后,亞非拉國家倡導不結盟運動,成為推動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根據材料二中“……來自兩大陣營中的離心和分化傾向”,結合所學可知, ②資本主義陣營中,歐洲走向聯合成立歐共體、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③社會主義陣營中,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綜合國力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④蘇東國家改革失利,導致國內政局不穩等。
(3)意義:根據材料三中“……中國給世界提供的真誠良方是:打造開放共贏合作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所學可知,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利于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等。
努力:根據所學可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促進經濟發展;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面臨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言之有理即可)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此題要緊扣“世界格局的變動與國家發展”這一主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闡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國家綜合國力的變化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動;世界格局的變動見證國家實力的消長,為國家發展提供機遇。
故答案為:(1)變化:在巴黎和會上被歐洲國家視為敵人,在雅爾塔會議上成為主導國。
原因:一戰后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敵視;二戰中,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蘇軍在歐洲戰場牽制德軍,扭轉戰局。
(2)①二戰后,亞非拉國家倡導不結盟運動,成為推動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②資本主義陣營中,歐洲走向聯合成立歐共體、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③社會主義陣營中,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綜合國力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④蘇東國家改革失利,導致國內政局不穩等。
(3)意義:有利于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等。
努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促進經濟發展;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面臨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言之有理即可)
(4)關系:國家綜合國力的變化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動;世界格局的變動見證國家實力的消長,為國家發展提供機遇。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蘇俄(蘇聯)的國際地位變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十月革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格局的變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世界格局變化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歷史知識。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此題要緊扣“世界格局的變動與國家發展”這一主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闡述,言之有理即可。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下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 1991年至今)(10年10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解析,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2.時空觀念: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解析,知道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史料實證、唯物史觀:通過閱讀教材和與生活實際聯系 ,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
4.通過世界多極化,了解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知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
【內容要點】
一個時代主題 和平與發展。
兩大世界支柱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兩大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
三大焦點問題 網絡安全問題、生態問題、人口問題。
知識點1:聯合國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計算機網絡
一、聯合國(UN)與國際安全:
1.成立時間:1945年10月 2.總部:美國紐約
3.主要機構:①聯合國大會;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簡稱安理會),擔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③聯合國秘書處。
4.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5.作用: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
二、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WTO):
1.經濟全球化:
(1)原因:①生產力的大幅提高(根本原因); ②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③冷戰結束后,世界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④高速發展的科技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時空距離。
表現:①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②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
③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明顯; ④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2.世界貿易組織:
(1)成立時間:1995年1月1日(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
(2)宗旨:以非歧視性 、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3)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4)作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三、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1、冷戰結束后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2、冷戰結束后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活動。
3、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表現:
①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
②2003年,美國未經過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 伊拉克 。
四、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1、原因: 歐盟、日本和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表現:(了解即可)
①歐盟成立后,歐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地位進一步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日本也在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③中國通過 改革開放 ,經濟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④俄羅斯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致力于國家復興,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⑤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
1.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后)至今
2.重要標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
3.成果:①電子計算機、手機、互聯網 ②原子能、航天技術、生物工程
六、計算機網絡
1、信息時代: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標志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2、影響:積極: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消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知識點2: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
1、表現:①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2.中國態度:①中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 、包容互鑒 、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②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③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知識點3:婦女地位的提高;生態與人口問題
一、婦女地位的提高
1.選舉權: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②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的婦女都有了選舉權
2.就業權: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行業中,都活躍著女性的身影,女性就業率持續增長
3.平等權: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切形式歧視公約》
二、生態與人口問題
1、生態問題:溫室效應加劇、臭氧層被破壞、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嚴重、熱帶雨林大片消失等
2、人口問題:人口過快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凸顯,并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帶來新的挑戰。
3.發展中國家問題:人們的衛生和健康狀況難以得到迅速改善,耕地和水資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經常導致普遍的饑荒。
4.應對:
①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全球治理
【易混易錯】
1.世界貿易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又被稱為經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為經濟全球化的交往與合作提供了規范的平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2.經濟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對發展中國家無利。( )
經濟 全球化 促進了生產的專業化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因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常處于不利局面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核心素養】
1.20世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與認識
2.科技新時代
3.人類社會的時代演進
4.“化”時代的到來
【歷史解釋】
1.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①高速發展的科技大縮短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時間、空間距離:
②冷戰結束后,世界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③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2.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應該如何以應對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把握機遇,一方面努力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另一方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科技成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迎接挑戰。同時,對國際競爭中潛在的風險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趨利避害,建立健全應對危機的安全機制。
3.中國主張建立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基本原則: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
4.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因素。
(1)直接原因: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2)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是政治多極化的根本原因。
(3)多個大國的崛起推動了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5.中國對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和對策是什么?
(1)主張:①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②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
(2)對策:①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②同時,中國還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6.為什么說環境惡化也是經濟和社會問題
原因:人類為了快速發展經濟,開采大量自然資源,加速了環境惡化。環境惡化不僅會破壞地球生態,也給人類的經濟、生活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7.當今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及應對方法
(1)共同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人們關心的共同問題也越來越多,如戰爭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恐怖主義問題、資源短缺、人口問題、毒品蔓延、核武器擴散、重大自然災害、疾病。
(2)應對方法: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開發新能源;各國加強反恐合作,加大反恐力度;采用協商和對話的手段解決矛盾沖突;發揮聯合國的積極作用;加強和平力量的聯合,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促進共同發展;加快科技發展,提高應對重大自然災難的能力。
【時空觀念】
1.三次技術革命與三個時代演變
2.冷戰結束后,多極化趨勢。
3.國際秩序的變化:
【唯物史觀】
1.經濟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對發展中國家無利。這種說法對不對?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促進了生產的專業化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發展中國家因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常處于不利局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分析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有何利弊?
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資;
(2)帶來實用技術、管理經驗;
(3)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4)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化和金融深化;
(5)有利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轉型。
弊端:
(1)容易造成債務負擔;
(2)對民族資本和民族工業沖擊較大;
(3)使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
(4)增大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度;
(5)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
提示:①積極影響: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的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②負面影響:導致世界貧富分化現象更加嚴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
1.(2023·深圳)2023年6月23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北約將在日本建立聯絡處。這將是北約在亞洲建立的第一個聯絡處。北約的舉動體現了(  )
A.遏制蘇聯的需要 B.冷戰思維的延續
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D.多極化的強化
2.(2023·廣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  )
A.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 B.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
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 D.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
3.(2022·深圳)有學者指出,世界正迎來非西方大國和非西方世界的“群體性崛起”和美國主導的世界 秩序“失序”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此觀點認為(  )
A.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衰落 B.西方國家已無法影響世界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非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秩序
4.(2020·常德)2019年11月13日美軍車隊在敘利亞東北部的多個油田停留。美國國防部長曾表示,美國將維護敘利亞的油田,如果有人試圖占領,美方將作出強有力回應。俄羅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揚斯基在安理會會議上稱,美國應把油田還給敘利亞,美國政府的舉動“看起來就像搶劫”。材料表明(  )
A.美俄雙方對峙局面形成 B.俄羅斯意欲控制敘利亞
C.安理會決議是唯一可行準則 D.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5.(2019·廣東)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多次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2019年5月美國宣布,將進口自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
A.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宗旨 B.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C.阻礙了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D.背離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6.(2022·深圳)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臺采用光影投屏技術,形成巨大冰面視效, 每一秒地屏畫面都會隨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出獨特美學。2008 年奧運會開幕式也曾計劃采用這種方式,但技術尚不成熟。如今技術成熟得益于(  )
A.信息技術的進步 B.電影拍攝技術的提高
C.空間技術的發展 D.快速制冰技術的出現
7.(2022·廣州)當今,互聯網通達世界,信息獲取更加便捷,浩繁的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有些人甚至將剪剪貼貼當作一種新形式的文學活動。這反映了互聯網(  )
A.阻礙全球經濟一體化 B.推動文學藝術創新
C.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D.引發生態環境危機
8.(2021·廣東)1990年,《紐約時報》一篇關于美國中西部工業的文章說:“有些工廠中發生了好像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變化,裝配生產線在全速運轉,并裁減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見(  )
A.美蘇兩國冷戰達到新高潮 B.美國推進西部大開發
C.計算機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D.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1.(2023·東莞模擬)發達國家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帶來的主要是經濟上的負面影響,而對發展中國家大大有利”。而發展中國家學者表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利益為發達國家所獲得,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上述不同觀點折射出經濟全球化(  )
A.沒有真正的受益者 B.遭遇了困境和挑戰
C.違背歷史發展趨勢 D.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2.(2023·廣東模擬)世界貿易組織(WTO)負責實施管理的貿易協定與協議強調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條款。它要求成員方通過談判,以實現經濟自由化為目的,互相承諾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如配額限制、進口許可或環保條件等)上述規定順應了(  )
A.美國美元霸權的需要 B.歐洲聯合一體化發展
C.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 D.發展中國家獨立發展。
3.(2023·天河二模)據統計,在一戰爆發前,全世界僅有不到50個國際政府組織,到90年代初則已達到400余個。1994年聯合國公布,全球有3.7萬家跨國公司,在全世界擁有20萬家子公司。這表明(  )
A.和平是二十世紀時代主題 B.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已崩潰
C.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
4.(2023·潮南模擬)新華社報道:“俄烏沖突升級后,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對國際糧食價格、能源價格造成巨大沖擊,令全球供應鏈‘梗阻’越發嚴重,給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設置更多障礙。”據此可知(  )
A.俄烏沖突沖擊著兩極格局 B.發達國家掌控全球經濟
C.經濟全球化受到了沖擊和阻礙 D.世界多極化趨勢在不斷加強
5.(2023·普寧模擬)學習歷史需要關注章節標題,以便把握內容的主旨。根據下面提供的關鍵詞,為其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單元標題(  )
關鍵詞: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A.聯合國與世界的發展 B.一戰后初期的世界
C.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D.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6.(2023·惠城一模)隨著中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國家聯盟的實力不斷增強,目前世界正處于“群雄競起”的時代。下列對“群雄競起”解讀正確的是(  )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社會主義力量的不斷壯大
C.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D.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7.(2023·鹽田二模)列寧說過,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美國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并用導彈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2003年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近年來又肆意轟炸敘利亞。由此可見(  )
A.美國為了維護人權不惜發動戰爭
B.美國等積極推動北約向世界各地擴張
C.美國瘋狂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
D.美國天生就是一個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8.(2023·德慶模擬)如圖反映了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初美、日、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的變化,對此圖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
A.西歐經濟得到持續發展 B.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C.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形成 D.日本工業發展增速顯著
9.(2023·清遠一模)根據白宮統計,1990-1991年期間,美國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有42處提到“世界新秩序”,即世界所展示的機遇,使美國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一種新的國際體系”。由此可知(  )
A.國際局勢動蕩不安 B.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蔓延
C.美國謀求領導世界 D.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
10.(2023·佛山二模)2017年2月1日(當地時間),英國議會下議:投票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授權首相特雷莎 梅啟動“脫歐”程序。2017年3月29日英國政府正式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英國“脫歐”由此邁出標志性一步。“脫歐”問題實質上反映了(  )
A.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矛盾激化
B.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中斷
C.主權讓渡與國家利益的沖突
D.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增強
11.(2023·佛山模擬)蘇聯解體后,美國一直將北約作為控制歐洲、遏制競爭對手和制造全球動蕩的工具,并試圖通過北約擴張提升戰略競爭優勢、搶占“后蘇聯空間”。這表明(  )
A.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B.美國在兩極格局中處于優勢
C.西方放棄傳統物權思維 D.國際政治秩序陷入無序混亂
12.(2023·南海模擬)“網絡把我們本來肉體直接感知意義上的那個“附近”,轉化為一個數據化的“附近',好像一切東西沒有距離了。”材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特征之一是 (  )
A.世界多極化 B.文化多樣化 C.社會信息化 D.區域集團化
13.(2023·廣東模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七屆會議,致力于將各國重新團結起來,落實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為人類和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落實《巴黎協定》
的關鍵是解決(  )
A.溫室效應問題 B.網絡安全問題
C.飲水衛生問題 D.恐怖襲擊問題
14.(2023·惠城一模)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它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ChatGPT的推出有賴于(  )
A.生物技術的進步 B.“新經濟”的出現
C.信息技術的發展 D.航天技術的進步
15.(2023·濠江一模)20世紀后,世界難民問題日益突出,二戰后的難民主要產生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難民在收留國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艱難。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際社會應該(  )
A.關注各國貿易交流 B.倡導環境保護意識
C.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D.實行相同政治制度
16.(2023·海珠一模)2021年4月,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上百萬噸核污染水經處理并稀釋后通過海底隧道排放入海,引發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面對這樣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  )
A.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B.聯合反對霸權主義
C.關注和重視網絡安全問題 D.優先發展本國經濟
17.(2023八下·大埔期末)2022年3月,印度氣溫飆升至1901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個月,導致印度小麥作物在關鍵的生長期枯萎,這不僅使得該國小麥產量下降,也破壞了其出口預期。而近年來,此類問題頻發。這表明人類在發展中面臨著(  )
A.恐怖主義問題 B.貧富分化問題
C.環境惡化問題 D.毒品泛濫問題
材料分析題
18. 根據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
1947年 23個國家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等貿易壁壘
1964年 77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發表《七十七國聯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
1967年 歐共體成立,后發展為歐洲聯盟
1989年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
1991年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93年 歐洲聯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各成員國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999年 美國、中國等國發起成立了二十國集團
2008年 金融危機發生后,二十國集團開始召開領導人峰會
2014年 在北京召開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圍繞“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達成共識。
(1) 根據材料,概括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2) 選擇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史實加以說明。(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觀點一 觀點二 觀點三
區域經濟組織促進經濟合作與發展 中國融入了全球經濟體系并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世界經濟的支柱
19.(2023·惠陽一模)20世紀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動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9年,戰勝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凡爾賽和會,考慮重畫歐洲地圖的時候,已經把蘇俄視為敵人。——《地獄之行:1914—1949) 在戰時外交的賽局里,哪個玩家在戰場上投入最多部隊作戰,講話自然就最大聲。由于紅軍節節勝利,因此斯大林在雅爾塔的地位特別重要。——《雅爾塔: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在戰后世界出現兩極格局的同時,多極化的潛流一直在涌動。對兩極格局的挑戰既來自戰后通過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產生的新興獨立國家,也來自兩大陣營中的離心和分化傾向。 ——《大國戰略與世界秩序》
材料三 當今世界,“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并存,西方社會“治理赤字“發展赤字”“民主赤字”此起彼伏……中國給世界提供的真誠良方是:打造開放共贏合作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即獨立自主搞好“自轉”,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轉”。——摘編自《讓中國夢與世界夢在共同命運中交相輝映》
(1)材料一中,蘇俄(蘇聯)在兩次國際會議中的地位有何變化?分析這種變化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二戰后“世界出現兩極格局的同時,多極化的潛流一直在涌動”。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針對當今世界形勢,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意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作了哪些努力?
(4)綜上所述,你認為世界格局的變動與國家發展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神农架林区| 安仁县| 池州市| 叶城县| 咸宁市| 丹巴县| 大英县| 宣汉县| 山东省| 伊金霍洛旗| 鸡西市| 贵阳市| 乡宁县| 德令哈市| 新郑市| 洛川县| 阜新市| 东莞市| 大姚县| 普洱| 佛坪县| 滦平县| 保康县| 孝昌县| 昌乐县| 南陵县| 北流市| 洞口县| 龙泉市| 平乡县| 清镇市| 霍山县| 吉木乃县| 望谟县| 永年县| 黔西| 平顺县| 万荣县| 喀喇沁旗|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