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十三講 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易錯知識點氧化物和水發生反應的規律:除SiO2以外,絕大多數酸性氧化物能與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多數堿性氧化物(主要是難溶性堿對應的堿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只有對應的堿是可溶的,堿性氧化物才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堿。難溶性堿加熱分解,可溶性堿受熱時只熔化而不分解。金屬單質與酸和鹽的置換反應:金屬必須是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氫之前,酸必須是非氧化性酸。只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屬,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鹽必須是可溶于水的。運用酸堿鹽之間復分解反應的規律時,要熟記物質的化學性質、溶解性規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制取某物質的可能方法選擇:應以物質的性質、物質間相互轉化的關系及物質反應時的規律作為前提。在實際制取時,不僅需要從理論上考慮是否可行,還要從操作上、成本、利用率、環保上等多方面加以考慮。中考規律盤點及預測物質轉化和循環是化學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之一,一般考查該講內容以綜合分析題的形式出現為主,也會以物質轉變的推斷題的形式出現。此類題目出現時常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題目文字量大、信息量大,在審題時要仔細尋找關鍵的句子。易錯題訓練1、某科學興趣小組要在實驗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學們分別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種反應物,其中不能通過與稀硫酸反應制得MgSO4的是( )A.Mg B.MgO C.Mg(OH)2 D.MgCl22、圖中箭頭表示能量、物質的轉化或流向.其中正確的是( )A.B.C.D.3、我們可以利用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制造出新的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CuCl2→Cu B.Ba(OH)2→NaOH C.H2SO4→HCl D.NaNO3→NaCl4、為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下列操作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 項 物質(雜質) 操作方式A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B CO(O2) 緩慢通過灼熱銅網C NaCl溶液(Na2CO3) 加鹽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泡為止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5、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質是( )①鐵粉 ②四氧化三鐵 ③氧化鐵 ④氧化亞鐵 ⑤氫氧化亞鐵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6、下列有關物質的檢驗、鑒別以及分離、提純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A.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銹漬可將其投入過量的鹽酸中B.可用水鑒別其氫氧化鈉和硝酸銨兩種白色固體C.用碘化鉀溶液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D.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將其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 7、下列各組轉化中,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化學變化多姿多彩,美麗如花.如圖中甲、乙、丙、X分別是Fe2O3、C、CO、鹽酸中的某一種,甲、乙、丙均能與X發生化學反應,則X是( )A.C B.Fe2O3 C.CO D.鹽酸9、如圖是實驗室里一瓶標簽破損的白色粉末狀固體.小明同學取出少量該固體放入一潔凈試管中,加水振蕩后固體溶解,形成無色透明溶液,繼續加入少一鹽酸,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該固體可能是(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10、現有氧化鐵、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和碳酸鉀溶液五種物質,在常溫下它們兩兩相互發生的化學反應有( )A、4個 B、5個 C、6個 D、7個11、用下列方法鑒別各組無色溶液,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待鑒別溶液 試劑(均為溶液)A HNO3和KNO3 酚酞B Ca(OH)2和NaOH Na2CO3C AgNO3和Na2SO4 BaCl2D HCl和NaCl AgNO312、有一混合物是由鹽酸、碳酸鈉、硝酸鉀、硫酸和氯化銅中的兩種溶液混合而成.向該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溶液體積的變化與生成沉淀質量的關系如右圖所示,那么,這兩種溶液是( )A.鹽酸、硫酸 B.碳酸鈉、硝酸鉀C.硝酸鉀、鹽酸 D.鹽酸、氯化銅13、下列是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次活動設計的4個實驗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選項 A B C D實驗目的 證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檢驗氯離子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酸鈉 檢驗長期露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方案一 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是否變紅 先加硝酸銀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過濾 加稀鹽酸方案二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pH 先加硝酸銀溶液,再滴加稀鹽酸 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 加澄清石灰水14、如右圖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別是氧化銅、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種.圖中相連的兩圓表示相應物質能發生反應,已知甲和丁反應有氣泡出現.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與丙反應屬于中和反應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C.丙與丁反應會生成白色沉淀D.丁和戊反應屬于化合反應15、下面是對四個實驗繪制的圖形,其中實驗結果與圖形對應準確的是( )A.圖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釋 B.圖②是用適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熱制O2 C.圖③是向一定量的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D.圖④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鐵粉至過量16、有限的元素可組成種類繁多的物質,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均由下表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 ) 元素名稱氫氧氯錳鐵元素符號HOClMnFe(1)甲溶液在黑色固體乙的作用下生成無色氣體丙,丙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甲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用化學式表示).(2)為了進一步探究物質間的相互反應,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固體丁放入過量戊溶液中,得到淺綠色溶液和無色氣體.②向所得淺綠色溶液中加入適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鐵和水,則該反應的反應物是______.17、根據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特性,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鑒別某些物質.有3包白色粉末,它們分別是碳酸鈉、氯化鈉、氧化鈣中的一種,先用實驗的方法將它們一一區分.(1)取少量3種粉末,分別裝入編號為甲、乙、丙的三支試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試管壁明顯變熱,由此可知甲試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2)取甲試管中的溶液分別滴入另兩支試管中,乙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丙試管中無明顯現象.請寫出乙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18、某無色溶液中可能有Na+、Mg2+、Fe3+、Cl-、OH-、SO42-等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經pH試紙測定,該溶液的pH為11.由此可知,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陰離子有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有______.19、物質王國舉行一場趣味籃球賽.某隊由鐵、二氧化碳、硫酸、氫氧化鈣、氯化銅五名“隊員”組成,比賽中,由氯化銅“隊員”發球,“隊員”間傳球,最后由D位置“隊員”投籃進球完成一次有效進攻.場上“隊員”位置及傳球路線如圖所示.(1)已知D位置上投籃的“隊員”是個滅火“能手”,則D位置“隊員”代表的物質是______;(2)B位置“隊員”所代表物質的一種用途是______;(3)寫出連線④代表的物質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連線①代表的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反應.20、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以蒸發除去水分得到粗鹽。粗鹽中含有難溶性雜質(泥沙等)和多種可溶性雜質(氯化鎂、氯化鈣等)。[提出問題]如何才能將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氯化鎂、氯化鈣)除去,從而獲得較純的食鹽晶體?[資料準備]20℃時,一些物質的溶解度 OH- CO32-Na+ 溶 溶Ca2+ 微 不Mg2+ 不 微 [實驗方案]某同學為了提純粗鹽,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交流與表達](1)實驗步驟①和②的目的是 ;實驗步驟③和④的目的是 。(2)實驗操作X的名稱是 ,該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3)實驗步驟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判斷氫氧化鈉溶液已過量的方法是 。(4)實驗步驟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5)實驗步驟⑤用蒸發溶劑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獲取食鹽晶體,原因是 ;在蒸發食鹽溶液的過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反思與評價](6)有同學認為只需要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中任意一種試劑就能將兩種可溶性雜質出去,你認為這種方法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7)有同學認為原實驗方案不完善,做出這種評價的依據是 。[實驗方案設計](8)為了完善原實驗發難,你設計的實驗是 (僅寫出補充部分的實驗操作和現象)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十三講 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答案DCDBABDBCBBDDBC(1)H2O2.(2)FeCl2、H2O2、HCl;氧化鈣;Ca(OH)2+Na2CO3=CaCO3↓+2NaOH.OH-;Mg2+、Fe3+.(1)二氧化碳;(2)金屬除銹;(3)CO2+Ca(OH)2═CaCO3↓+H2O,置換反應.20、(1)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1分)除去粗鹽中的易溶性雜質cacl2、mgcl2(1分)(2)過濾(1分) 漏斗(1分)(3)mgcl2+2naoh====mg(oh)2↓+2nacl(1分) 不再繼續產生沉淀(4)碳酸鈣(或caco3)(1分)(5)氯化鈉的溶解度收溫度影響較小(1分)攪拌溶液,避免因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1分)(6)不可行(1分) mgco3、ca(oh)2均為微溶物,只用任意一種試劑就會有一種雜質生成微溶物而不能全部除去(1分)(7)在除去mgcl2和cacl2的同時,又引入了新的雜質naoh和na2co3(或在除去ca2+和mg2+的同時又引入了新的雜質離子oh—和co32—)(1分)(8)向溶液c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1分)(1)渾濁液體經操作x分成了固體和液體,即操作x應該是將固體和液體進行分離的方法。所以操作x為過濾。過濾除去的是不溶于水的固體,因此實驗步驟①和②是將粗鹽中的不溶于水的固體除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十三講 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docx 中考易錯題系列化學部分第十三講 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