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中考道法熱點:世界中國學大會【事件回顧】2023年11月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希望各國專家學者當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背景】世界中國學論壇論壇于2004年創辦,每兩年舉辦一屆,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中外學者研究中國學的精品平臺。上海自2004年舉辦第一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以來,已經成功舉辦9屆主論壇、5次專題論壇,與會中外專家學者總計2741人次,其中近半數為海外代表,覆蓋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推動在中國學研究場域內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并為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區、不同代際關心中國問題的人士提供平等的發聲渠道,促進世界中國學研究的正向發展。命題視角: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中國夢【命題示例】1、2023年11月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 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結合以上材料,回答問題。(1)結合材料,說說中華文化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價值和意義?為什么?)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②中華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 神家園。③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④中華 文化增添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和自豪,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2)從文化角度談談“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申遺成功的積極影響。(意義)①有利于保護茶文化遺產,傳承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②有利于增強中華兒女對中華文 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③有利于保護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的交流互鑒。④有利于 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我國應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我國應如何建設文化強國?)①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薪火相傳。②與時俱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 發展。③繼承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4)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談談青少年如何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①認同中華文化,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②學習中華文化,提高自己文化素養,不斷增強自己的文 化自信。③積極與世界文化交流,宣傳中華文化。④講好中國故事,敢于同破壞中華優秀文化的行 為作斗爭。(5)為什么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 鑒而豐富。③文明交流互鑒不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進步。④文明交流互 鑒有助于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問題,有利于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姿。(6)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說明了什么?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獨特魅力。②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世 界文明的瑰寶。③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④我國堅持開放發展理念, 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7)我國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義?(從文化角度,分析……)①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形成和發展。②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 的國際影響力。③有利于借鑒各國優秀文化成果,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④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 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和發展。(8)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①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尊重各國民族文化的差異和價值,和而不同。②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 兼收并蓄。③通過文明的交流互鑒,領略文明蘊含的人文精神。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維護世界 文化的多樣性。2、出生石門的紅軍優秀指揮員、革命烈士王爾琢給父母的家書中寫道:“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決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你能從中收獲的力量是( )①孝敬父母,報答養育恩澤 ②不忘初心,厚植家國情懷③牢記使命,凝聚復興力量 ④重溫家書,追尋革命足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3、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4月28日,懷化市某校開展“書香校園”系列活動之朗誦比賽和文藝匯演。讀千古美文與歷史相許,誦詩歌經典與圣賢同行。該校舉辦這一活動有利于增強( )A.制度自信 B.理論自信 C.文化自信 D.道路自信【答案】C4、湖南地方文化常識:中國傳統節日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下列與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的中國傳統節日是( )A.元宵節 B.清明節 C.端午節 D.中秋節【答案】C5、岳陽是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是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大市。你認為下列適合作為岳陽古城保護宣傳標語的是( )①擦亮岳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增強市民文化自信②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與遺產,必須原封不動地保持和傳承③促進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推動岳陽文旅與經濟融合發展④大力建造人工仿古文化旅游景點,弘揚岳陽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 )①近年來,國際上出現“漢語熱”,這說明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②“蘇武牧羊”的故事,體現了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于擔當的可貴品質。③教育部發文表示,各校必須保障中小學生的正常睡眠時間。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政府保護。④我國5G 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說明我國經濟已經轉向高速發展階段。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7、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采用“二十四節氣”進行倒計時,獨具巧思,驚艷世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 年,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請說說下面的詩詞分別體現了哪一節氣。( 2 分)(1)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一一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___________。(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一唐·杜甫《月夜憶舍弟》___________。【答案】(1)清明。(2)白露。8、山西博物院不僅可以逛,還能“吃”。很多游客舉著“鳥尊”冰棍與省博來一張同框的合影。游客表示冰棍雖然有點貴,但造型獨特,“咱吃的不是冰棍,是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價格高更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B.文化創意產品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C.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經濟價值D.科技創新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答案】B【核心考點】1、中華文化的產生 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互助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中華文化的構成: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3、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怎樣的價值和作用(重要性)?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②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5、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6、新時代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求)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7、為什么要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8、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的來源 不僅來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來自于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的優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9、怎樣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既要夯實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②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還要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10、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 ①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②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③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11、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12、青少年應怎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①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13、為什么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14、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15、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與時俱進。16、中國人民具有偉大民族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17、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表現?①表現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表現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表現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18、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1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①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22、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②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路實做人。23、怎樣正確認識中國夢 ①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執著追求實現小康的社會夢想;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③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④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 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24、中國夢的含義: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5、怎樣實現中國夢 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即:科學發展理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即:“五位一體”),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即:“四個全面”)。②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④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26、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是什么?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黨的領導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27、怎樣做自信的中國人 自信的中國人的表現?①對國家有認同;②對文化有底氣;③對發展有信心;④自信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態;⑤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個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