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汽化和液化》導學案項目組成員: 主備人:班級: 姓名 :學習目標:1.知識與目標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沸騰的條件;知道蒸發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以及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知道 蒸發可以致冷。2.過程與方法 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學重難點重點:液化的兩種方式和液體汽化的兩種方法難點:蒸發和沸騰的特點及其區別預習案前置補償1、 指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 指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兩個過程.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時的溫度叫 , 變成 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 態變成 態的過程叫凝固,熔化要 熱,凝固要 熱,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時的溫度叫3、晶體熔化的條件是溫度必須達到 ,且要 熱;凝固條件是溫度必須降到 ,且要 熱二、想一想3、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灑在地上的水過一會就不見了,晾在太陽下的濕衣服不久后也干了,地上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4、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方式有哪幾種?5、生活中經常看見的霧是怎樣形成的?三、填一填1、物質從 變成 叫做汽化。2、從 變為 叫做液。探究案 活動1通過教材58頁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實驗現象:將塑料袋沉入熱水中,塑料袋鼓起來了,酒精變少了。拿出來涼一會兒,看到塑料袋癟了,有小液滴出現,小液滴是酒精,因為水沒進去。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態酒精受熱后變成了氣態酒精,物質從 變成 叫做汽化。降溫后氣態酒精又變成了液態酒精。從 變為 叫做液化。活動2閱讀教材 “蒸發”有關內容并聯系實際生活,總結是怎樣曬衣服的速度最快?從而討論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要素。② ③活動3根據教材59頁,實驗探究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總結沸騰時的特點及條件。沸騰時的特點:沸騰時的條件:活動4通過觀察液化演示實驗總結物體液化時所需溫度條件:訓練案人被100℃的水蒸汽燙傷要比100 ℃的開水燙傷歷害,為什么?2.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會“出汗”。下列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發形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內一面的玻璃上D.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3.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調的窗戶玻璃表面,有時都會出現小水珠,那么關于這種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C.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D.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4.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國聞名,蒸包子的籠一般都有好多層,通常都是最上層的包子先熟,對于這種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上面的包子個頭小B.水蒸氣上升過程溫度變高C.上面的蒸籠保溫效果好D.水蒸氣到達最上面蒸籠后會液化放熱5. 小明發現瓶底還有些水的密閉礦泉水瓶靜置幾天后,內壁上布滿了小水珠.瓶內的水變成小水珠經歷的物態變化過程有:先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后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6、冬季汽車擋風玻璃內側容易起霧,影響司機的視線,這是因為車內空氣中較 溫度的 遇到較 的玻璃窗從而 的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