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星座》實驗記錄單組別:第 小組 記錄時間: 年 月 日探究目標 了解星座的相關知識,建一個星座模型按照視頻總結的方法制作北斗七星星座模型,并從四個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觀察并記錄影子圖像。探究過程 ① ②③ ④( ) 的圖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狀最接近。我的發現3.4《認識星座》微課教學設計授課教師姓名 微課名稱 認識星座知識點來源 學科:科學 年級:六年級 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屬章節: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錄制工具和方法設計思路 “星座”這個詞匯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很多學生對星座都有一定的了解,充滿好奇。但大多數學生對星座的認識是很片面的,甚至將自然科學的星座概念和“占星學”里的星座混為一談。對于星座的含義、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如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是本課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建立北斗七星模型的過程中,要注意滲透理性思維、合理分析等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體會科學認知來源于實踐。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科學思維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釋。探究實踐學會建立星座模型。態度責任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多。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星座觀,能夠認識到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難點: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 談話:未來某一天星際旅行可能成為現實,在星際旅行過程中會遇到什么趣事呢?播放視頻;星際旅行中北斗七星消失了。 視頻導入,迅速激發學習興趣,以“尋找消失的北斗七星”為主線問題,貫穿課堂。聚焦 1.談話:在夜晚觀星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太陽那樣的恒星,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星座。2.揭示課題:認識星座(板書) 通過談話讓問題聚焦于星座,揭示學習主線。探索 活動一 初步認識星座談話:為了方便認識,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的不同區域就成為星座。觀察全天星座圖:尋找熟悉的星座,觀察星座的圖形。觀察十二星座圖形:根據圖片尋找你自己的星座。活動二:建一個星座模型教師談話:通過學習,我們對星座已經有了基本認識,北斗七星位于哪個星座呢?提問:你對北斗七星有哪些認識呢?北斗七星位于北方,由七顆亮星組成,形似古代舀酒的斗,故稱北斗七星。布置任務:今天我們建議一個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以此尋找消失的北斗七星。播放實驗指導視頻總結實驗步驟尖頭對齊,做標記;量長度;搓小球;組裝找墻壁,轉紙板,畫圖形。小組分組實驗 觀察全天星座圖,了解各種星座,知道星座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從他們熟悉的十二星座入手,加深對星座的科學認識。建立北斗七星模型,了解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明白組成北斗七星的天體離我們有緣有近,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宇宙中其他不同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形狀也會不相同。進一步建立星座的概念。研討 我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相同嗎?為什么會不同呢?不相同。因為模型中星星的遠近不同、位置不同,從不同角度照射模型,產生的投影也不同,所以畫下來的星座圖像也不相同。哪一個圖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 我們發現只有光從模型的正面照射時,才會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勺子形,也就是北斗七星。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動給了我們什么啟發?你能解釋消失的北斗七星去哪里了嗎?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看到的圖像不同。目前的星座是從地球這個角度所看到的圖像,如果從宇宙中其他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它們的圖像也會不相同。 對核心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建立模型得到的結果推理論證。拓展 播放北斗七星介紹視頻,進一步認識北斗七星與地球的距離。 拓寬學生對北斗七星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認識星空》實驗記錄單.docx 《認識星空》微課.mp4 《認識星空》教學設計.doc 星際旅行.mp4 認識星空.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