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節 體溫的控制-體溫調節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節 體溫的控制-體溫調節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體溫調節
一.產熱和散熱
1.恒溫動物:具有恒定的體溫,能適應各種復雜的環境的動物,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屬于是恒溫動物
2.變溫動物: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體溫因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的動物,也叫冷血動物。例如,魚類、兩棲類、爬行類
(1)低等動物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構,它們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稱為變溫動物。
(2)人的體溫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3)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絕對不變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
(4)保持正常的體溫是恒溫動物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因此恒定的體溫對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3.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體溫。
4.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這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正常情況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精神狀態等情況的不同,在一定范圍內變動。
如:一般傍晚體溫略高于早晨的體溫。女性的體溫略高于男性。小孩的體溫略高于成人。
5.人體的體溫:體溫的測量可在直腸、口腔、腋窩等處進行,不同的部位測得的體溫有所不同。
腋窩溫度 口腔溫度 直腸溫度
36.7 ℃ 37.2 ℃ 37.7 ℃
【例題精講】
例1.建筑工人在戶外工作汗流浹背,關于人體的散熱與產熱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 B. 散熱大于產熱
C. 產熱與散熱不受大腦神經的控制 D. 散熱小于產熱
【答案】A
例2.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更具有生存優勢的原因在于(  )
A.恒溫動物的個體更能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
B.恒溫動物消耗氧氣少
C.恒溫動物需要的生存空間小
D.恒溫動物需要的食物少
【答案】:A
例3.下列動物中,體溫恒定的動物是(  )
①鯨 ②青蛙 ③丹頂鶴 ④白鰭豚 ⑤大鯢 ⑧揚子鱷 ⑦鯽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⑤⑥⑦ D.①③⑥
【答案】:A
例4.如圖表示在不同氣溫下甲動物體溫的變化情況,則圖中的甲動物最有可能的是(  )
【答案】:D
例5.下列脊椎動物中,體溫恒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A
例6.鳥是  溫動物,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是  溫動物。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  能力,擴大了動物的  范圍。
【答案】:恒;變;適應;分布范圍
【鞏固練習】
1.生活在北方的蛇和野兔,到了冬季,蛇要冬眠,野兔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
A.蛇的身體表面的鱗片不能保溫 B.野兔善于奔跑,體溫升高快
C.野兔體表有毛 D.蛇是變溫動物,野兔是恒溫動物
【答案】:D
2.下列屬于恒溫動物的是(  )
A.鳥類和哺乳類 B.鳥類和爬行類
C.魚類和哺乳類 D.魚類和爬行類
【答案】:A
3.魚類、爬行動物等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動物。鳥類、哺乳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動物。
【答案】:變溫;恒溫
神經系統和激素調節人體的方式
1.在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下,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而對環境的變化作出適應反應,從而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例如體溫調節。
當溫度下降時,人體通過溫度感覺把環境溫度和體溫下降(低于37℃)的信息傳送到腦內溫度調節中樞經過中樞整合后,通過三條途徑反射性地引起:
(1)皮膚血管收縮和汗腺分泌減少;
(2)骨骼肌緊張性收縮增強,出現打寒戰(顫抖);
(3)甲狀腺和腎上腺分泌增加,代謝率上升。總的效應是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使體溫不因氣溫的下降。
3.人體是怎樣通過調節機制來維持體溫恒定的呢?
當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膚里的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器發出的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產熱中樞興奮和散熱中樞抑制,從而反射性地引起皮膚血管收縮,使皮膚散熱量減少;同時,皮膚的立毛肌收縮,骨骼肌也產生不自主地戰栗,使產熱量增加。這樣,人體通過對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的反饋調節,在寒冷環境中 維持正常的體溫。相反,在炎熱的環境中,皮膚里的熱覺感受器受刺激后所發出的興奮傳入體溫調節中樞,引起散熱中樞興奮和產熱中樞抑制,從而使肌肉松弛,皮膚血管擴張,汗液分泌增多,這樣散熱增多,產熱減少,維持體溫恒定
【例題精講】
例1.下表是在不同水平切除兔腦的各級部位后,某些生理機能改變的狀況(“√”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根據表格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體溫調節中樞在 。
(2)去掉兔腦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這一事實說明了 。
【答案】(1)間腦(2)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脊髓(意思相同即可)
例2.人的體溫一般都為37攝氏度左右,這是人體通過_____調節和激素調節控制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的結果。當氣溫下降時,人體將體溫下降的信息傳到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經過整合后,通過戰栗、皮膚血管收縮、_____(選填“甲狀腺激素”或“胰島素”)分泌增加等途徑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
【答案】神經;甲狀腺激素
例3 .某人在環境和進食相同的條件下,測定其在完全休息和運動的情況下,通過不同途徑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汗液 尿液 糞便 呼出氣體
休息(一天) 100 1800 200 300
運動(另一天) 2000 500 200 600
(1)人在運動時,通過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時,主要有利于體內______散失。
(2)人體由休息狀態變為運動狀態,體內水分通過尿液散失的量明顯減少,而通過汗液和呼吸散失的量明顯增多,這種生理變化是在什么的調節實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運動時,汗液的分泌量明顯增加,說明皮膚內的汗腺活動旺盛。汗腺與腎上腺相比在結構上汗腺的主要特點是有______.
【答案】(1)熱量
(2)神經系統和激素調節
(3)導管
例4、在寒冷的環境里,人體內的產熱量會明顯增加,與此關系最密切的調節因素是( )
A.胰島素增多 B.生長激素增多 C.性激素增多 D.甲狀腺激素增多
【答案】 D
【解析】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所以,當甲狀腺激素增加時,有氧呼吸加快,產熱增加。
例5、體溫調節中樞和體溫感覺中樞分別在( )
A.大腦皮層和下丘腦 B.下丘腦和大腦皮層
C.下丘腦和下丘腦 D.大腦皮層和大腦皮層
【答案】 B
【解析】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而體溫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機體通過感受器感覺到寒冷或炎熱,通過神經系統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皮層,感覺到寒冷或炎熱,然后大腦下達指令使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等,從而調節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使機體通過產熱減少排汗或增加排汗等來調節體溫。所以調節中樞為下丘腦,感覺中樞為大腦皮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鞏固練習】
1.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對缺水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如圖呈現的是駱駝在兩種不同情況下的體溫晝夜變化,通過兩種情況比較可知,駱駝是通過__________ 的方式來適應缺水環境的;這種對體溫的調節是通過__________ (填“大腦”或“腦干”)中的神經中樞實現的。
【答案】增加體溫既幅度|腦干
2.如圖是主要的人體體溫調節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能夠維持體溫穩定,是因為機體的____________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2)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戰栗(俗稱“打冷戰”)是人體對寒冷刺激的反應,此反射屬于________,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屬于_________;
(4)實際上,圖中虛線未列出的腎上腺也參與了體溫調節過程,腎上腺的分泌物能夠控制血管舒張,這屬于__________調節。
【答案】(1)產熱和散熱;(2)腦干;(3)神經;效應器;(4)激素;
3.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寒顫(或戰栗)”.此反應的效應器及其生理效應是( )
A. 皮膚的血管;血管急劇收縮,減少散熱量 B. 骨骼肌;骨骼肌收縮,減少散熱量
C. 皮膚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劇收縮,增加產熱量 D. 骨骼肌;骨骼肌收縮,增加產熱量
【答案】:D
4.小強為了鍛煉身體,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跑步20分鐘,跑得滿頭大汗。此時,你認為他主要的產熱器官是__________,主要散熱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骨骼肌 汗液蒸發散熱
【知識梳理】
1.產熱
①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
②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寒冷時,骨骼肌顫抖,能使熱量成倍增加。
③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影響產熱。(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量)
2.散熱。
①散熱有直接散熱和蒸發散熱兩種方式。
②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溫度差。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皮膚的溫度又可通過血管中的血流量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量減少;溫度高時,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散熱量增加。
③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比較少。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3.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產熱多,而散熱困難,會出現中暑現象。中暑的表現是:體溫高、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昏厥,嚴重時危及生命
體溫調節中樞在腦干中的下丘腦。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如37℃)時,血液溫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主要通過戰栗產熱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溫度。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如37℃)時,血液溫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溫度。
【例題精講】
例1.下圖甲為正常溫度的環境中皮膚血管的示意圖,當外界高溫時,人體皮膚血管的口徑應更類似于下圖中的( )
【答案】D
例2.下圖是皮膚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溫度下口徑的示意圖,試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安靜聽課時,產熱主要來自于 ,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 散發出去的。
(2)上述三種情況中,環境溫度最低的是 ,此時人們可以通過骨骼肌的顫抖使人體產生熱量。
【答案】(1)內臟;皮膚;(2)A;
例3.嘉善一中于2019年9月29日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秋季運動會,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會開幕式的當天早上,公孫勝同學覺得天氣較冷,則此時小他的血管狀況應為如圖中的 (填A、B或C)。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2)當戴宗同學一聽到發令槍響時,立即起跑。這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
(3)完成從聽到槍聲到起跑這一過程要依賴的神經結構叫 ,其中骨骼肌代表這一結構的哪個部分? 。
(4)戴宗在賽跑時,產熱的主要器官(或組織)是 。天氣較冷,班級同學卻熱情高漲地為他吶喊加油,他們的主要散熱方式是 。
【答案】(1)A;產熱和散熱;(2)條件反射;(3)反射弧;效應器;(4)骨胳肌;(皮膚)直接散熱
例4.春節期間某人因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而發燒,住院隔離治療。醫務人員為其測量體溫,發現該病人在24小時內的體溫均在39℃左右波動。則該病人在這24小時內產熱和散熱的關系
A. 產熱等于散熱 B. 產熱小于散熱
C. 產熱大于散熱 D. 產熱與散熱沒有關系
【答案】D
【鞏固練習】
1.在寒冷環境中,人體會不自主戰栗,此反應的效應器及產生的生理效應分別是
A. 骨骼肌、增加產熱量 B. 心肌、增加產熱量
C. 皮膚血管、減少產熱量 D. 皮膚的冷敏小體、減少散熱量
【答案】A
2.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
A.下丘腦 B.小腦 C.皮膚 D.大腦皮層
【答案】 A
3.人體運動時,產熱部位主要是
A. 內臟 B. 骨骼肌 C. 肺和內臟 D. 心臟和肝臟
【答案】B
4.人體能保持體溫恒定,是因為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 )
A.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產熱和內臟產熱保持平衡
C.直接散熱和蒸發散熱保持平衡 D.以上說法都對
【答案】 A
課堂檢測
1.鳥類、哺乳動物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是  動物。
【答案】 :恒溫
2.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T—E—N—F—A途徑表示________過程(選填“激素調節”或“神經調節”)。
(2)(N)體溫調節中樞位于腦結構中的________。
(3)經測量,某患者體溫在24 h內都處于39.5 ℃,若A、B、C、D都表示熱量,則此人這24 h內的A+B________C+D。(選填“>”、“<”或“=”)。
(4)從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可得出什么結論?(寫出一種即可)
【答案】 :(1)神經調節(2)腦干(3)=
(4)人體體溫調節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人體體溫調節行為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
3.下表所示人處于安靜和活動情況下體內不同器官的產熱量的百分比,請回答:
產熱量/%
安靜 勞動或運動時
腦 16 1
內臟 56 8
肌肉與皮膚 18 90
其他 10 1
(1)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狀態下的主要產熱器官是________。
(2)人體的體溫之所以能維持穩定,主要是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這個動態平衡的調節過程受人體腦干中的________控制。
(3)在炎熱、潮濕、無風的環境中,人體容易出現“中暑”現象,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內臟(2)體溫調節中樞
(3)汗液蒸發困難,不能及時散熱,導致人體體溫過高,從而出現“中暑”現象
4.人體有恒定的體溫,主要是機體的產熱和散熱能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在某狀況下的產熱統計圖(黑柱表示產熱量),據圖表判斷他們所處的狀況 ( )
A. 甲處在安靜狀態,乙是運動狀態 B. 甲、乙都處在安靜狀態
C. 甲處在運動狀態,乙是安靜狀態 D. 甲、乙都處在運動狀態
【答案】 : A
課后鞏固
1.人體散熱主要通過皮膚里的( )
A. 血管和汗腺 B. 血管和皮脂腺 C. 汗腺和皮脂腺 D. 汗腺和毛孔
【答案】A
2.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 )
A. 因為怕冷 B. 食物不足 C. 氣候干燥 D. 體溫不恒定
【答案】D
3.小明在100米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A. 散熱和產熱不平衡,產熱大于散熱
B. 散熱和產熱不平衡,產熱小于散熱
C. 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
D. 散熱的主要方式是皮膚直接散熱
【答案】C
4.騎行作為一種健康自然的運動旅游方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騎行者腳蹬各種品牌的自行車,奮力向前,汗流浹背,滿臉通紅,這些表現體現了皮膚的哪些功能(  )
①排泄 ②調節體溫 ③保護 ④感受外界刺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5.直接散熱的多少取決于
A. 人體內與皮膚表面的溫度差
B. 人體內與環境的溫度差
C. 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程度
D. 人體皮膚表面與環境的溫度差
【答案】D
6. 如圖表示某人的體溫變化曲線,導致ab段和bc段體溫變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 環境溫度提高和寒顫 B. 劇烈運動和出汗增加
C. 寒顫和出汗減少 D. 發熱和寒顫
【答案】B
7.下圖是人體體溫調節的曲線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當環境溫度為25℃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
B. 當環境溫度從25℃下降到10℃時,從時間t1到時間t2,散熱量增加是由于人體體溫與 環境溫度的溫差加大造成的
C. 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
D. 時間t3以后,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答案】D
8.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H7N9病毒而發燒,住院隔離治療。醫務人員為其測量體溫,發現該病人在24小時內的體溫均在39℃左右波動。則該病人在這24小時內產熱和散熱的關系
A. 產熱等于散熱 B. 產熱小于散熱
C. 產熱大于散熱 D. 產熱與散熱沒有關系
【答案】A
9.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小白鼠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腦干中的下丘腦,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兩只健康的、性別與生理狀況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標記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壞甲鼠的下丘腦,乙鼠不做處理;
③把甲、乙兩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室內溫度調為2℃,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
(1)本實驗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鼠。
(2)若甲鼠體溫________,乙鼠體溫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有關;若甲、乙兩鼠體溫均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無關。
(3)以上實驗步驟中還存在兩點缺陷,這兩點缺陷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2)體溫明顯下降(3)實驗前未測定甲、乙鼠的體溫;未重復實驗,且僅用兩只小白鼠進行實驗有一定的偶然性
10.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等情況而改變。那體溫會隨運動強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嗎?曉東在家里利用體溫計、跑步機等器材進行了下述實驗:
Ⅰ.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走10分鐘后,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37.2℃;
Ⅱ.休息30分鐘后,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跑10分鐘,再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37.5℃;
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曉東得出:人的體溫變化受運動強度的影響,隨著運動強度的增
大而增加。
(1)曉東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帶到學校里和老師及同學分享,大家發現曉東的實驗有一個明顯的不足,請幫曉東改進: ________;
(2)進行劇烈運動后,曉東臉變得通紅,這個原因是由于運動時人體的________產生大量的熱,臉部皮膚中的血管處于下圖中________(填字母)狀態,導致皮膚中血流量的改變,從而出現滿臉通紅的情況。這一情況可幫助人體散熱。
(3)人體的體溫調節是在神經系統和________協調工作下完成的,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實驗后曉東上網查閱資料發現:運動中散熱過程落后于產熱過程,所以體溫會逐漸升高。長跑之后,人的體溫可能升高到38.5℃,更劇烈的運動時,直腸溫度甚至會超過40℃,肌肉溫度可達41℃。而42℃在人體里是個臨界值,超過這個溫度組織會因為蛋白質凝固壞死的!
【答案】(1)未測量安靜狀態時的體溫(2)骨骼肌;B(3)激素(內分泌系統)
11.如圖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手臂皮膚血管內血液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變化。在50min時,室內溫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這個溫度維持了50min,然后在100min時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續至150min時。
(1)在50min到100min期間,血液流量增大,皮膚血管________(填“收縮”或“舒張”)。
(2)在100min時,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內臟,此時產熱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
(3)血液屬于________組織,其功能主要是運輸養料和廢物。
【答案】(1)舒張(2)等于(3)結締
12.人的體溫在正常情況下會產生一些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新生兒和兒童的體溫略低于成年人
B. 女性體溫略低于男性
C. 同一個人體溫的晝夜差別不超過1℃
D. 人是變溫動物
【答案】C體溫調節
一.產熱和散熱
1.恒溫動物:具有恒定的體溫,能適應各種復雜的環境的動物,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屬于是恒溫動物
2.變溫動物: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體溫因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的動物,也叫冷血動物。例如,魚類、兩棲類、爬行類
(1)低等動物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構,它們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稱為變溫動物。
(2)人的體溫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3)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絕對不變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
(4)保持正常的體溫是恒溫動物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因此恒定的體溫對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3.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體溫。
4.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這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正常情況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精神狀態等情況的不同,在一定范圍內變動。
如:一般傍晚體溫略高于早晨的體溫。女性的體溫略高于男性。小孩的體溫略高于成人。
5.人體的體溫:體溫的測量可在直腸、口腔、腋窩等處進行,不同的部位測得的體溫有所不同。
腋窩溫度 口腔溫度 直腸溫度
36.7 ℃ 37.2 ℃ 37.7 ℃
【例題精講】
例1.建筑工人在戶外工作汗流浹背,關于人體的散熱與產熱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 B. 散熱大于產熱
C. 產熱與散熱不受大腦神經的控制 D. 散熱小于產熱
例2.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更具有生存優勢的原因在于(  )
A.恒溫動物的個體更能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
B.恒溫動物消耗氧氣少
C.恒溫動物需要的生存空間小
D.恒溫動物需要的食物少
例3.下列動物中,體溫恒定的動物是(  )
①鯨 ②青蛙 ③丹頂鶴 ④白鰭豚 ⑤大鯢 ⑧揚子鱷 ⑦鯽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⑤⑥⑦ D.①③⑥
例4.如圖表示在不同氣溫下甲動物體溫的變化情況,則圖中的甲動物最有可能的是(  )
例5.下列脊椎動物中,體溫恒定的是(  )
A. B. C. D.
例6.鳥是  溫動物,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是  溫動物。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  能力,擴大了動物的  范圍。
【鞏固練習】
1.生活在北方的蛇和野兔,到了冬季,蛇要冬眠,野兔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
A.蛇的身體表面的鱗片不能保溫 B.野兔善于奔跑,體溫升高快
C.野兔體表有毛 D.蛇是變溫動物,野兔是恒溫動物
2.下列屬于恒溫動物的是(  )
A.鳥類和哺乳類 B.鳥類和爬行類
C.魚類和哺乳類 D.魚類和爬行類
3.魚類、爬行動物等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動物。鳥類、哺乳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動物。
神經系統和激素調節人體的方式
1.在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下,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而對環境的變化作出適應反應,從而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例如體溫調節。
當溫度下降時,人體通過溫度感覺把環境溫度和體溫下降(低于37℃)的信息傳送到腦內溫度調節中樞經過中樞整合后,通過三條途徑反射性地引起:
(1)皮膚血管收縮和汗腺分泌減少;
(2)骨骼肌緊張性收縮增強,出現打寒戰(顫抖);
(3)甲狀腺和腎上腺分泌增加,代謝率上升。總的效應是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使體溫不因氣溫的下降。
3.人體是怎樣通過調節機制來維持體溫恒定的呢?
當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膚里的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器發出的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產熱中樞興奮和散熱中樞抑制,從而反射性地引起皮膚血管收縮,使皮膚散熱量減少;同時,皮膚的立毛肌收縮,骨骼肌也產生不自主地戰栗,使產熱量增加。這樣,人體通過對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的反饋調節,在寒冷環境中 維持正常的體溫。相反,在炎熱的環境中,皮膚里的熱覺感受器受刺激后所發出的興奮傳入體溫調節中樞,引起散熱中樞興奮和產熱中樞抑制,從而使肌肉松弛,皮膚血管擴張,汗液分泌增多,這樣散熱增多,產熱減少,維持體溫恒定
【例題精講】
例1.下表是在不同水平切除兔腦的各級部位后,某些生理機能改變的狀況(“√”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根據表格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體溫調節中樞在 。
(2)去掉兔腦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這一事實說明了 。
例2.人的體溫一般都為37攝氏度左右,這是人體通過_____調節和激素調節控制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的結果。當氣溫下降時,人體將體溫下降的信息傳到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經過整合后,通過戰栗、皮膚血管收縮、_____(選填“甲狀腺激素”或“胰島素”)分泌增加等途徑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
例3 .某人在環境和進食相同的條件下,測定其在完全休息和運動的情況下,通過不同途徑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汗液 尿液 糞便 呼出氣體
休息(一天) 100 1800 200 300
運動(另一天) 2000 500 200 600
(1)人在運動時,通過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時,主要有利于體內______散失。
(2)人體由休息狀態變為運動狀態,體內水分通過尿液散失的量明顯減少,而通過汗液和呼吸散失的量明顯增多,這種生理變化是在什么的調節實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運動時,汗液的分泌量明顯增加,說明皮膚內的汗腺活動旺盛。汗腺與腎上腺相比在結構上汗腺的主要特點是有______.
例4、在寒冷的環境里,人體內的產熱量會明顯增加,與此關系最密切的調節因素是( )
A.胰島素增多 B.生長激素增多 C.性激素增多 D.甲狀腺激素增多
例5、體溫調節中樞和體溫感覺中樞分別在( )
A.大腦皮層和下丘腦 B.下丘腦和大腦皮層
C.下丘腦和下丘腦 D.大腦皮層和大腦皮層
【鞏固練習】
1.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對缺水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如圖呈現的是駱駝在兩種不同情況下的體溫晝夜變化,通過兩種情況比較可知,駱駝是通過__________ 的方式來適應缺水環境的;這種對體溫的調節是通過__________ (填“大腦”或“腦干”)中的神經中樞實現的。
2.如圖是主要的人體體溫調節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能夠維持體溫穩定,是因為機體的____________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2)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戰栗(俗稱“打冷戰”)是人體對寒冷刺激的反應,此反射屬于________,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屬于_________;
(4)實際上,圖中虛線未列出的腎上腺也參與了體溫調節過程,腎上腺的分泌物能夠控制血管舒張,這屬于__________調節。
3.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寒顫(或戰栗)”.此反應的效應器及其生理效應是( )
A. 皮膚的血管;血管急劇收縮,減少散熱量
B. 骨骼肌;骨骼肌收縮,減少散熱量
C. 皮膚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劇收縮,增加產熱量
D. 骨骼肌;骨骼肌收縮,增加產熱量
4.小強為了鍛煉身體,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跑步20分鐘,跑得滿頭大汗。此時,你認為他主要的產熱器官是__________,主要散熱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梳理】
1.產熱
①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
②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寒冷時,骨骼肌顫抖,能使熱量成倍增加。
③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影響產熱。(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量)
2.散熱。
①散熱有直接散熱和蒸發散熱兩種方式。
②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溫度差。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皮膚的溫度又可通過血管中的血流量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量減少;溫度高時,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散熱量增加。
③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比較少。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3.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產熱多,而散熱困難,會出現中暑現象。中暑的表現是:體溫高、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昏厥,嚴重時危及生命
體溫調節中樞在腦干中的下丘腦。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如37℃)時,血液溫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主要通過戰栗產熱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溫度。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如37℃)時,血液溫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溫度。
【例題精講】
例1.下圖甲為正常溫度的環境中皮膚血管的示意圖,當外界高溫時,人體皮膚血管的口徑應更類似于下圖中的( )
例2.下圖是皮膚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溫度下口徑的示意圖,試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安靜聽課時,產熱主要來自于 ,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 散發出去的。
(2)上述三種情況中,環境溫度最低的是 ,此時人們可以通過骨骼肌的顫抖使人體產生熱量。
例3.嘉善一中于2019年9月29日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秋季運動會,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會開幕式的當天早上,公孫勝同學覺得天氣較冷,則此時小他的血管狀況應為如圖中的 (填A、B或C)。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2)當戴宗同學一聽到發令槍響時,立即起跑。這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
(3)完成從聽到槍聲到起跑這一過程要依賴的神經結構叫 ,其中骨骼肌代表這一結構的哪個部分? 。
(4)戴宗在賽跑時,產熱的主要器官(或組織)是 。天氣較冷,班級同學卻熱情高漲地為他吶喊加油,他們的主要散熱方式是 。
例4.春節期間某人因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而發燒,住院隔離治療。醫務人員為其測量體溫,發現該病人在24小時內的體溫均在39℃左右波動。則該病人在這24小時內產熱和散熱的關系
A. 產熱等于散熱 B. 產熱小于散熱
C. 產熱大于散熱 D. 產熱與散熱沒有關系
【鞏固練習】
1.在寒冷環境中,人體會不自主戰栗,此反應的效應器及產生的生理效應分別是
A. 骨骼肌、增加產熱量 B. 心肌、增加產熱量
C. 皮膚血管、減少產熱量 D. 皮膚的冷敏小體、減少散熱量
2.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
A.下丘腦 B.小腦 C.皮膚 D.大腦皮層
3.人體運動時,產熱部位主要是
A. 內臟 B. 骨骼肌 C. 肺和內臟 D. 心臟和肝臟
4.人體能保持體溫恒定,是因為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 )
A.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產熱和內臟產熱保持平衡
C.直接散熱和蒸發散熱保持平衡 D.以上說法都對
課堂檢測
1.鳥類、哺乳動物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是  動物。
2.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T—E—N—F—A途徑表示________過程(選填“激素調節”或“神經調節”)。
(2)(N)體溫調節中樞位于腦結構中的________。
(3)經測量,某患者體溫在24 h內都處于39.5 ℃,若A、B、C、D都表示熱量,則此人這24 h內的A+B________C+D。(選填“>”、“<”或“=”)。
(4)從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可得出什么結論?(寫出一種即可)
3.下表所示人處于安靜和活動情況下體內不同器官的產熱量的百分比,請回答:
產熱量/%
安靜 勞動或運動時
腦 16 1
內臟 56 8
肌肉與皮膚 18 90
其他 10 1
(1)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狀態下的主要產熱器官是________。
(2)人體的體溫之所以能維持穩定,主要是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這個動態平衡的調節過程受人體腦干中的________控制。
(3)在炎熱、潮濕、無風的環境中,人體容易出現“中暑”現象,原因是________。
4.人體有恒定的體溫,主要是機體的產熱和散熱能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在某狀況下的產熱統計圖(黑柱表示產熱量),據圖表判斷他們所處的狀況 ( )
A. 甲處在安靜狀態,乙是運動狀態 B. 甲、乙都處在安靜狀態
C. 甲處在運動狀態,乙是安靜狀態 D. 甲、乙都處在運動狀態
課后鞏固
1.人體散熱主要通過皮膚里的( )
A. 血管和汗腺 B. 血管和皮脂腺 C. 汗腺和皮脂腺 D. 汗腺和毛孔
2.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 )
A. 因為怕冷 B. 食物不足 C. 氣候干燥 D. 體溫不恒定
3.小明在100米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A. 散熱和產熱不平衡,產熱大于散熱
B. 散熱和產熱不平衡,產熱小于散熱
C. 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
D. 散熱的主要方式是皮膚直接散熱
4.騎行作為一種健康自然的運動旅游方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騎行者腳蹬各種品牌的自行車,奮力向前,汗流浹背,滿臉通紅,這些表現體現了皮膚的哪些功能(  )
①排泄 ②調節體溫 ③保護 ④感受外界刺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直接散熱的多少取決于
A. 人體內與皮膚表面的溫度差
B. 人體內與環境的溫度差
C. 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程度
D. 人體皮膚表面與環境的溫度差
6. 如圖表示某人的體溫變化曲線,導致ab段和bc段體溫變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 環境溫度提高和寒顫 B. 劇烈運動和出汗增加
C. 寒顫和出汗減少 D. 發熱和寒顫
7.下圖是人體體溫調節的曲線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當環境溫度為25℃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
B. 當環境溫度從25℃下降到10℃時,從時間t1到時間t2,散熱量增加是由于人體體溫與 環境溫度的溫差加大造成的
C. 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的結果
D. 時間t3以后,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8.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H7N9病毒而發燒,住院隔離治療。醫務人員為其測量體溫,發現該病人在24小時內的體溫均在39℃左右波動。則該病人在這24小時內產熱和散熱的關系
A. 產熱等于散熱 B. 產熱小于散熱
C. 產熱大于散熱 D. 產熱與散熱沒有關系
9.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小白鼠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腦干中的下丘腦,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兩只健康的、性別與生理狀況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標記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壞甲鼠的下丘腦,乙鼠不做處理;
③把甲、乙兩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室內溫度調為2℃,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
(1)本實驗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鼠。
(2)若甲鼠體溫________,乙鼠體溫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有關;若甲、乙兩鼠體溫均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無關。
(3)以上實驗步驟中還存在兩點缺陷,這兩點缺陷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等情況而改變。那體溫會隨運動強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嗎?曉東在家里利用體溫計、跑步機等器材進行了下述實驗:
Ⅰ.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走10分鐘后,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37.2℃;
Ⅱ.休息30分鐘后,曉東在跑步機上快跑10分鐘,再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37.5℃;
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曉東得出:人的體溫變化受運動強度的影響,隨著運動強度的增
大而增加。
(1)曉東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帶到學校里和老師及同學分享,大家發現曉東的實驗有一個明顯的不足,請幫曉東改進: ________;
(2)進行劇烈運動后,曉東臉變得通紅,這個原因是由于運動時人體的________產生大量的熱,臉部皮膚中的血管處于下圖中________(填字母)狀態,導致皮膚中血流量的改變,從而出現滿臉通紅的情況。這一情況可幫助人體散熱。
(3)人體的體溫調節是在神經系統和________協調工作下完成的,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實驗后曉東上網查閱資料發現:運動中散熱過程落后于產熱過程,所以體溫會逐漸升高。長跑之后,人的體溫可能升高到38.5℃,更劇烈的運動時,直腸溫度甚至會超過40℃,肌肉溫度可達41℃。而42℃在人體里是個臨界值,超過這個溫度組織會因為蛋白質凝固壞死的!
11.如圖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手臂皮膚血管內血液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變化。在50min時,室內溫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這個溫度維持了50min,然后在100min時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續至150min時。
(1)在50min到100min期間,血液流量增大,皮膚血管________(填“收縮”或“舒張”)。
(2)在100min時,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內臟,此時產熱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
(3)血液屬于________組織,其功能主要是運輸養料和廢物。
12.人的體溫在正常情況下會產生一些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新生兒和兒童的體溫略低于成年人
B. 女性體溫略低于男性
C. 同一個人體溫的晝夜差別不超過1℃
D. 人是變溫動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大渡口区| 横峰县| 庆阳市| 北宁市| 香河县| 洪洞县| 开封市| 鄂州市| 弥渡县| 奉新县| 黔西| 会同县| 临夏市| 沅陵县| 东乡族自治县| 诸暨市| 沙洋县| 旬邑县| 安国市| 四子王旗| 鱼台县| 台中市| 乾安县| 额济纳旗| 汪清县| 合川市| 含山县| 武安市| 县级市| 武山县| 瑞昌市| 三河市| 津市市| 廊坊市| 象山县| 南京市| 乌拉特前旗| 和静县| 镇原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