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2 《速度》 學案2023-2024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2 《速度》 學案2023-2024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含答案)

資源簡介

5.2 《速度》 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概念,能說出速度的物理意義,理解速度的定義和單位.
2.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了解常見物體運動的速度和測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 能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學習過程:
知識梳理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 相同時間比路程:比如觀眾看哪個運動員跑得快,就看哪個跑在最前面.
2. 相同路程比時間:比如裁判員看哪個運動員跑得快,就看哪個時間短.
小實驗: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
按下圖所示剪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其中一個圓紙片裁去的扇形的圓心角比另一個大,再分別將它們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將兩個紙錐從同一個高度同時釋放,會發(fā)現錐角小的紙錐落到地面上時用的時間短,或將它們由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一段時間后錐角小的紙錐距地面的高度小,我們就說錐角小的紙錐下落快.
反思:物體運動快慢可通過兩個因素來考查:一是物體運動的路程;二是物體運動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在一個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另一個因素,有兩種常用方法:一是在相等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運動的路程越長,物體運動得越快;二是在相等路程內看物體運動時間的長短,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快.
【例1】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請借助圖中的短跑比賽來說明這兩種方法:
a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由圖a可以看出:各跑道右邊的秒表指針位置相同,表示所用時間相同,而三個運動員的位置各不相同,說明他們在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不等,跑在最前面的通過的路程最長.表明時間相等時,通過的路程越長,運動得越快.
由圖b可以看出:各跑道的運動員都到達終點,但表的指針不同,表示運動員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不同.表明路程相等時,所用的時間越短,運動越快.
解答:時間相等時,通過的路程越多,運動越快 路程相等時,用的時間越短,運動越快
二、速度v
1.定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義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公式:速度=,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速度的公式為v=.
⑴說明:同學們在理解速度的公式時很容易將該公式理解為: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這種將物理公式看成純數學表達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并不與其運動的路程成正比,也不與運動的時間成反比.速度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物體通過的路程長的速度不一定大,物體運動速度快的通過路程也不一定長.
所以速度公式的正確理解應該為: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與其運動的路程、運動的時間無關,在數量上等于其運動的路程與其運動的時間的比值.
⑵變形公式:s=vt,t=.
說明:公式中的單位要統一,路程的單位用“m”,時間的單位用“s”,速度的單位就用“m/s”.
3.單位:
⑴國際單位:米/秒,讀作米每秒,字母表示為m/s
⑵其他單位:千米/時(km/h),厘米/秒(cm/s)
⑶單位換算:1米/秒=1×10-3千米/1/3600時=3.6千米/時,1 m/s=3.6 km/h,1 km/h= m/s,可見1 m/s>1 km/h,即m/s是大單位,km/h是小單位.
把“原單位”中的路程單位和時間單位用“目標單位”中的路程單位和時間單位進行相應的等量代換即可,例如,15 m/s=________km/h.
步驟:15米/秒=15×10-3千米/1/3600時=54千米/時
同學們記住3.6這個數字是很方便的.將m/s換算成km/h只要乘以3.6即可,將km/h換算成m/s只要除以3.6即可.
⑷常見速度的數量關系:5m/s=18km/h,10m/s=36km/h,15m/s=54km/h,20m/s=72km/h,25m/s=90km/h,30m/s=108km/h.
4.物理意義:1 m/s讀作1米每秒,物理含義為物體在1 s內通過的路程為1 m.
5.測量:
1.方法一:用刻度尺和計時器進行測量.
測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測量原理: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s,用秒表測出物體在這段路程上所用的時間t,運用公式v=求出物體運動的速度.
2.方法二:速度計.
有一些交通工具(汽車、火車)上有直接測量速度大小的儀表——速度計,其測量原理是通過車輪運動的路程和時間來計算速度的.
【例2】 下面四種說法是某位同學學完速度后對速度的理解,其中認識錯誤的是(  ).
A. 物體的速度越大,通過一定路程所用的時間就越少
B.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也越大
C. 速度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體長
D. 通過的路程較大,所用的時間也較多,其速度不一定就小
精析:選項A采用的是相等路程來比較時間,時間越少,速度越大.選項B采用的是相等時間來比較路程,路程越長,速度越大.選項C中速度大的物體如果時間很短,其通過的路程不一定就比速度小的物體用很長時間通過的路程多.在選項D中要搞清楚:物體的速度等于運動的路程與其時間的比值,就理解“速度不一定就小”是對的,因為選項D沒有控制路程或時間的其中一個變量.
解答:C
【例3】 下面是一位警察將一輛小汽車攔住后跟司機說的一段對話.
警察:你開車的速度已達60 km/h!
司機:這不可能,我只開了8 min,怎么可能達到60 km/h呢?
警察:我是說照你這樣開下去,1 h就要跑60 km了.
司機:我不會開1 h的,再開2 min就到家了.
警察:換個說法吧,照你這樣開,1 s就要跑16.7 m了.
司機:對,但是交通法規(guī)只是不允許在這個地段每小時跑60 km,并沒規(guī)定不允許每秒跑16.7 m呀!
警察:這是一回事,沒有必要贅述了!
請你回答他們倆誰說得對.
精析:第一:司機將速度與時間這兩個概念混淆了,60 km/h的速度并不是一定要開1 h的車,如果只開1刻鐘(15 min),那小汽車行駛的路程將達到15 km,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第二:司機將不同的速度單位混淆了,60 km/h經過換算就等于16.7 m/s.
解答:警察說得對.
解后反思:本題考查兩個知識點:對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的單位換算.
【例4】小明所在的活動小組為了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做了如下實驗:取兩張16開紙,其中一張對折一次,另一張對折兩次,并把它們兩端向上疊起一部分,讓兩張紙在不同高度下落,用卷尺測出下落的高度,用秒表測出下落的時間,有關數據記錄如下表:
物理量    對折一次的紙 對折兩次的紙
高度/m 5 8
時間/s 8 10
(1)從表中數據可知,哪張紙片下落快?
(2)如果用s表示物體運動路程,t表示時間,v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由此你能否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
精析:(1)兩張紙下落的高度、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要比較它們下落的快慢,一般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計算得到對折一次的紙速度為=0.625 m/s,對折兩次的紙速度為=0.8 m/s,所以對折兩次的紙下落快;(2)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間的關系:v=.
解答:(1)對折兩次的紙下落快.(2)v=.
三、速度的計算
1.靈活運用三個公式:v=,s=vt,t=.
2.步驟:
(1)認真審題,搞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
(2)找出題目給出的已知量,寫出已知條件,在已知條件中要注意進行單位換算,將各物理量統一單位,多余條件要舍去,不足條件要去探索(隱含條件).
(3)明確要求的量.
(4)具體解答,先寫出所依據的公式,然后代入數據(數值和單位),最后計算出結果(數值和單位).
(5)按題所提問寫出完整的答案.
3.利用表格、圖像獲取信息進行計算
⑴在表格、圖像中準確找到v、s、t三者之間的關系或者數值;
⑵能夠看懂列車時刻表的時間和路程以及相關的交通標志的含義;
⑶理解s t圖像、ν t圖像.對于s t圖像、ν t圖像,關鍵是弄清楚橫坐標、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物理量,分別表示哪個物體的路程、時間、速度.
【例5】 坐在行駛汽車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測前方隧道的長度,在進、出隧道口時分別看了一下手表,時間如圖甲所示.汽車通過隧道前后司機座位前面的速度計的指針如圖乙所示.假設汽車勻速運動,則此隧道的長度為多少千米?
甲 乙
精析:根據速度計指示和表盤上速度的單位可知汽車的速度為50 km/h,進、出隧道口時手表的指示的時間分別為1點20分和1點25分,汽車在隧道中行駛了5 min= h,只要根據速度公式的變形式s=vt就可以方便地求出該隧道的長度.
解答:s=vt=50 km/h× h=4.17 km.
【例6】 某列高鐵的時刻表如表所示。從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時間為 h,全程平均速度是 km/h。
車站 到達時間 發(fā)車時間 里程
上海 — 09:00 0
南京 10:00 10:15 295
濟南 12:15 12:30 912
北京 13:30 — 1350
精析:(1)發(fā)車時間是9點,到達時間是13點半,全程時間為t=13:30-09:00=4.5 h,
(2)平均速度為總路程除以總時間,v==1350kn/4.5h=300 km/h.
解答:4.5;300
【例7】 南京玄武湖湖底隧道開通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隧道設計全長1 965 m,雙向6車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 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標志牌如圖所示,交通標志牌上數字的含義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一輛小車通過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精析:在日常生活中,交通標志牌上的示數通常是以常用單位“km/h”為單位的,它是限速標志牌,指在該路段汽車的最大時速,所以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汽車的最大速度為40 km/h,將速度公式變形得到時間的計算式,求出時間的大小.
解答:v=40 km/h=11.11m/s,t==550 m/11.11m/s=49.5s
【例8】 一輛小汽車和一輛大卡車在狹窄的胡同里相遇,沒辦法互相讓道,必須有一輛車退至胡同口,另一輛車才能通過,小汽車需要倒退的距離是大卡車的3倍,小汽車前進的速度是大卡車的2倍,兩車倒退的速度分別是前進速度的,為盡快使兩車穿過胡同,哪輛車倒退讓路較快?
精析:先根據題目給的條件,列出兩車速度關系、路程關系,計算出小車先退,兩車通過的時間t;卡車先退,兩車通過的時間t′;再比較t、t′的大小,得出結論.
設大卡車進入胡同的距離為s,則小汽車進入胡同的距離為3s,則整個胡同的距離為4s.大卡車前進的速度為v,則倒退的速度為,小汽車的速度為2v,倒退的速度為v.若讓小汽車倒退出胡同的時間應為t1===4.5t,同時大卡車也隨著向前開出胡同,此時小汽車穿過胡同的時間應為t2===2t,所以大卡車和小汽車穿出胡同的時間應為t總=4.5t+2t=6.5t.若讓大卡車先倒退出胡同,它倒退出胡同的時間應為t1′==3t,在這段時間內小汽車也隨著向前開出胡同,大卡車穿出胡同的時間為t2′==4t,因此大卡車和小汽車一起穿出胡同的時間為t總′=3t+4t=7t.因為t總<t總′,所以小汽車倒退出胡同較好.
解答:小汽車倒退讓路較快.
【例9】 Z85次和Z86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
車次 運行區(qū)段 北京—蘇州 蘇州—北京 運行距離
Z85/86次 北京—蘇州 Z85次19:35開次日6:55到 Z86次19:28開次日6:51到 1 379 km
根據上述列車時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車從北京到蘇州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h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約等于________km/h.
精析:當天火車運行的時間為19:35~24:00等于4 h 25 min,次日火車運行了6 h 55 min,兩時間相加就是北京到蘇州的運行時間.在此時間內火車一共運行了1 379 km,運用速度公式,就可以求出火車運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11 20 122
解后反思:通過火車時刻表提供的信息,準確求出時間是關鍵.
【例10】“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駕車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學的運動學知識幫助他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1)經過某交通標志牌時,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標志如圖所示.小明想了想,馬上就明白了這兩個數據的含義:從交通標志牌到上橋距離為18 km,通過這段公路時,汽車的行駛速度不能超過40 km/h.若小明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30 min,則汽車的速度為多少千米/時?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試計算從標志牌到上橋最快要用幾分鐘?
(2)當汽車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處時,小明注意到這段高速公路全長180 km,行駛速度要求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時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訴爸爸要跑完這段路程,必須在哪一段時間到達高速公路出口才不會違規(guī).請你通過計算,說明小明告訴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時間?
精析:這是一道聯系生活實際的應用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看懂交通標志牌所表示的物理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1)汽車的速度v1===36 km/h.
最快所用的時間t1min===0.45 h=27 min.
(2)以最低限速到達出口所用時間t2max===3 h,到達出口的時刻為13:00.
以最高限速到達出口所用時間t2min===1.5 h,到達出口的時刻為11:30.
因此,在11:30~13:00這段時間內到達高速公路出口處才不會違規(guī).
【例11】如圖,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象,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B.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
C.甲、乙兩車經過5s一定相遇 D.甲車速度越來越大,乙車速度不變
精析:運用圖象法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①明確圖象中橫縱坐標表示的物理量分別是什么;②注意認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數值大小和單位;③明確圖象所表示的物理意義;④根據圖象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得到結論.
解答:A、由圖可知,甲車是由靜止開始運動,乙車開始計時時的速度為2m/s,不是從靜止開始運動.故A錯誤;B、小車甲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漸的變大,所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v甲===2m/s;
小車乙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乙的速度不變,所以乙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故B正確;C、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所以,如果兩車反向運動,則5s可能相遇;如果兩車同向運動,則兩車不能相遇.故C錯誤;D、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速度均不變.故D錯誤.故選B.
解后反思:首先要弄清圖象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物理量,其次認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數值大小和單位,還有原點的含義.
當堂訓練
1. 關于速度,以下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運動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 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時間內,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D. 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越長,速度越大
2. 下列四個成語中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最明確的是(  ).
A. 離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姍姍來遲 D. 風馳電掣
3. 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36 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 km.則(  ).
A. 小張速度最大 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樣大
4.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從家到學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學要走的路程是(  )
A.1080m B.108m C.18km D.0.3km
5. 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
A B C D
6. 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同向運動,它們的s 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經過3 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v乙,P、Q間的距離為s,則(  ).
A. v甲>v乙,s=8 m B. v甲<v乙,s=8 m
C. v甲>v乙,s=4 m D. v甲<v乙,s=4 m
7. 如圖甲所示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我國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橋正式通車,該橋全長36 km.某車剛行駛到橋面時,車內顯示速度的表盤示數如圖乙,那么該車此時的運動速度為________km/h=________m/s,車輛勻速通過整個大橋需________h.
8. 自動扶梯總長度為12 m,若站在扶梯上不動,24 s把人送上樓,若此人用1 m/s的速度沿這個向上運動的扶梯走上樓,需要的時間為________.若此人在此向上運動的扶梯上以1 m/s的速度沿扶梯走下樓,則需用時間為________.
9. 在“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
(1)如圖甲所示,把兩個等大的圓紙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如果要測量兩個紙錐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將兩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時,應該選擇__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開始釋放,通過比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還可以比較同一時刻紙錐下落的________來比較下落的快慢.
(3)實驗中發(fā)現時間較難測量,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該在圖乙中選擇紙錐________(填“A”或“B”)進行實驗較好.
(4)小芳所在的興趣小組用閃光照相機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 s曝光一次.興趣小組拍下的照片如圖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斷此紙錐下落的速度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填“不變”“先變大后不變”或“一直變大”).若測得紙錐在A、B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6.40 cm,則A、B兩位置間紙錐的速度為________ m/s.
(5)小芳又猜想紙錐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與紙錐的錐角、紙錐的重量有關,并打算繼續(xù)用乙圖中的這兩個紙錐研究紙錐下落快慢與錐角的關系,小明認為這樣做不科學.你認為不科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堂訓練》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D 6. D 7. 80 22.22 0.45 8. 8 s 24 s
9. (1)秒表(計時器) 皮尺(卷尺) (2)乙 時間 距離(高度) (3)A (4)先變大后不變 0.16 (5)兩個紙錐的重量不同
解析:(1)根據v=可知,實驗需要用秒表(計時器)測量紙錐下落的時間,用皮尺(卷尺)測量紙錐下落的距離(高度).(2)紙錐下落到地面時,錐尖接觸地面時計時,所以將兩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時,應該使錐尖在同一高度.通過比較下落至地面的時間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即相同距離比時間;比較同一時刻紙錐下落的距離(高度)來比較下落的快慢,即相同時間比距離.(3)錐角越大,下落時受到空氣的阻力越大,下落的速度就慢,便于測量時間.(4)紙錐豎直下落的過程中,剛開始相同時間下落的距離越來越大,即下落速度越來越大;后來,相同時間下落的距離相等,即下落速度相同.所以,紙錐下落的速度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A、B兩位置間紙錐的速度v===16 cm/s=0.16 m/s.(5)研究紙錐下落快慢與錐角的關系,應控制兩個紙錐的重量相同,而乙圖中的這兩個紙錐的重量不同,所以小芳的實驗方法不科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天全县| 罗山县| 巨野县| 西城区| 罗江县| 灵寿县| 宣威市| 彭州市| 云梦县| 庆元县| 合作市| 汉源县| 林甸县| 柳州市| 北票市| 遂平县| 高平市| 随州市| 峨山| 陈巴尔虎旗| 大连市| 阳信县| 灵山县| 布拖县| 屯昌县| 华宁县| 醴陵市| 杭州市| 铜川市| 麻城市| 武清区| 富锦市| 色达县| 珲春市| 黔西县| 平湖市| 日照市| 河源市| 赫章县|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