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年中考物理一輪單元復習學思講測全攻略學案(人教版全國通用)單元03 物態變化1.能描述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并列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態的物質及其應用。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3.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4.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節約用水和保護。通過完成填空的自主學習方式深化對考點知識的理解考點1.溫度及其測量1.溫度(1)定義:表示物體_____程度。(2)攝氏溫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_____的溫度規定為100℃。2.溫度計(1)原理:根據液體_____的性質制成的。(2)使用方法:①估:估計被側物體的溫度。②選:據估測溫度選擇合適量程的溫度計。③看: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_____。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不要接觸容器底或側壁。⑤讀:待示數穩定后讀取,讀數時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⑥記:正確記錄測量的溫度,不要漏掉單位。考點2.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體從固態變成_____叫熔化。物體熔化時需要吸熱。2.凝固:物體從液態變成_____叫凝固。物體凝固時需要放熱。3.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 體 非 晶 體熔點和凝固點 有 沒有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物質先變稀,最后成為液體。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凝固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放出熱量熔化圖像凝固圖像舉 例 海波、水晶、食鹽、各種金屬 瀝青、玻璃、松香、石蠟考點3. 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體從液態變為_____的過程叫汽化。物體汽化需要吸熱。(1)汽化的方式:蒸發和_____。(2)蒸發和沸騰的比較:異同點 蒸 發 沸 騰不同點 只在液體表面進行 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任何溫度下都可以進行 必須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緩慢的汽化現象 劇烈的汽化現象溫度降低 溫度保持不變相同點 1.都是汽化現象。2.都使液體變為氣體。3.都要吸收熱量。2.液化。 物質從氣態變為_____的過程叫液化。氣體液化后體積會大大地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 液化的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或二者兼用。總結:液體沸騰的_____叫沸點。通常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都隨氣壓減小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液體沸騰時溫度要達到沸點并且還要繼續吸熱。考點4.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_____的過程叫升華。升華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丸、鎢等。如用久的白熾燈燈絲變細,就是由于燈絲升華的緣故。2.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_____的過程叫凝華。凝華過程放熱。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一、解決物態變化問題思維方法對涉及物態變化的6個概念理解的情況下,解決物態變化問題思維方法和技巧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構思:第一步,寫出物態變化圖(一般的問題只涉及兩種物態,只畫出部分);第二步,畫出前面是什么狀態,后面是什么狀態;第三步,根據物態變化圖說明是什么現象以及吸熱、放熱情況。二、固體熔化時規律實驗問題思路與方法【實驗裝置】注意:器材的作用①實驗測量儀器:溫度計、停表分別用于測量溫度和加熱時間。②攪拌器:通過攪拌使固體受熱均勻。③石棉網: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探究方法】實驗法,歸納法。【探究過程】1.安裝實驗裝置順序:自下而上安裝好實驗裝置。2.分別將碎冰和石蠟放入兩支試管中,按照如圖所示裝置分別加熱碎冰和石蠟,并用攪拌器不斷不斷攪拌。3.觀察溫度計讀數和石蠟的狀態變化,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4. 完成碎冰和石蠟熔化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實驗圖像】【實驗結論】1.冰(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1)溫度保持不變;(2)繼續吸收熱量。2.石蠟(非晶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1)溫度不斷升高;(2)繼續吸收熱量。【注意事項】1.實驗器材組裝順序:自下而上。2.選用較小固體顆粒:易均勻受熱。3.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使固體均勻受熱。4.燒杯中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加熱時間過長,浸沒試管中固體即可。5.溫度計插入的位置:不能接觸到燒杯底部和側壁。6.燒杯中水沸騰之后繼續加熱,試管中的水不沸騰:燒杯中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試管內外水沒有溫度差,試管內的水不在吸熱,故試管中的水不會繼續吸熱。7.冰熔化的溫度低于0℃:冰中含有雜質。三、探究“水的沸騰"實驗需要把握的問題(1)安裝裝置時,應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2)甲乙兩個小組同時做此實驗,結果甲組隊員發現所用時間比乙組長,請你提出改進意見。(3)減少水的質量 b提升水的初溫 c加蓋子(4)水沸騰前,燒杯內上升的氣泡是由大變小的;水沸騰時,燒杯內上升的氣泡由小變大,因為上升過程中,水對氣泡壓強變小。(5)在水沸騰過程中,水持續吸熱,但溫度不變。內能增加(此處和晶體熔化過程相同)(6)按圖所示的裝置給水加熱至沸騰。實驗記錄的數據如表格所示。例如:A.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點是_100℃B.若第6分鐘末移去酒精燈,立即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將會看到溫度計的示數不變。(C.燒杯的紙蓋上留有兩個小孔,穿過溫度計的那個孔作用:固定溫度計。另外一個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氣壓強與外界相同,使水的沸點測量值更準確;若不留小孔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是如果沒有小孔,會使里面氣壓增大,測出的水的沸點偏高。(7)如果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碰到容器底,會導致測量值偏大。(8)石棉網的作用:時燒杯受熱均勻。(9)撤去酒精燈,水依然沸騰原因是:石棉網溫度較高,水會繼續吸熱。(10)沸點不是100℃的原因:1、當地大氣壓低于一標準大氣壓。2、杯口的蓋封閉較嚴,導致氣壓大于一標準大氣壓。考點1. 溫度及其測量【例題1】(2023甘肅金昌)如圖所示,圖甲中木條的長度為_____cm;圖乙中溫度計讀數為____°C。【例題2】(2023重慶A)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實際的是( )A. 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500NB. 水分子的直徑約為10mC. 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約為36VD.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考點2.熔化和凝固【例題3】(2023北京) 將某種金屬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屬勺沒有熔化;將該金屬勺放入45℃的水中,發現金屬勺逐漸熔化。該金屬的熔點可能是( )A. 10℃ B. 30℃ C. 50℃ D. 60℃【例題4】(2023湖南岳陽)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形,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銅料化為銅液需要放熱 B. 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C. 銅液冷卻成形需要吸熱 D. 銅液冷卻成形是凝華【例題5】為確保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行,需要進行人工造雪。造雪機在工作時,不斷將水吸入,并持續從前方噴出“白霧”,在“白霧”下方沉積成一層“白雪”,如圖所示。造雪機在造雪過程中,水發生的最主要物態變化是( )A.凝華 B.凝固 C.升華 D.液化【例題6】圖甲是小麗同學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1)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 (不需要估讀)。(2)安裝實驗器材時,小麗應按照______ 的順序進行(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3)她將冰熔化的過程繪制成如圖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數據可知,冰是______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分析圖丙可知,該物質在時刻的內能______ 時刻的內能;CD段加熱時間是AB段加熱時間的2倍,則冰的比熱容______ 水的比熱容(兩空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當試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繼續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 沸騰(選填“能”或“不能”)。121212考點3.汽化和液化【例題7】(2023湖南衡陽)自然現象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霧凇結成【例題8】(2023新疆)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需要的實驗器材除燒杯、水、酒精燈、鐵架臺、秒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_;水沸騰后,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______(填“升高”或“不變”),氣泡上升過程中,由于水不斷_____(填“汽化”或“液化”),氣泡內的水蒸氣增多,同時氣泡上升時壓強減小,所以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考點4.升華和凝華【例題9】 如圖所示的幾種物態變化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A. 烘干濕手 B. 哈出白氣 C. 霜打枝頭 D. 湖面結冰【例題10】(2023陜西)“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偉大成就之一。古人通過觀測天體運行,總結出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的規律,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詩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氣溫變化。下列對詩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 露和霜都是固體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物態變化》單元綜合素養精準達標模擬檢測試卷(答題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2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 (2023廣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態變化中的( )A. 凝華 B. 升華 C. 熔化 D. 凝固2. (2023黑龍江牡丹江)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的是( )A.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草葉上的露珠 C. 鐵絲網上的霜 D. 潔白的霧凇3. (2023湖北天門)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D.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4. (2023遼寧本溪等)小明幫媽媽從冰箱中取出一塊結滿霜的凍肉,在肉上撒了一些鹽,肉很快就“解凍”了,同時觀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現了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肉表面結霜是凝固現象 B. 凍肉熔化需要吸收熱量C. 撒鹽可以提高冰的熔點 D. 水珠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5. (2023重慶A)如圖所示,國畫描繪的美景中蘊含了豐富的物態變化知識。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圖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層是升華形成的B. 圖乙,荷葉上晶瑩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C. 圖丙,山林間的縷縷薄霧是液化形成的D. 圖丁,枝頭上的奇景霧凇是熔化形成的6.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如圖所示的幾種做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7.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加快的是( )A.將水果放在低溫冷藏柜中B.將新鮮的蔬菜封裝在保鮮袋中C.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D.將新采摘的辣椒攤開晾曬在陽光下8. 以下描述中“變多”、“變少”的過程,吸熱的是( )① 金屬盤下水滴變多 ② 燒杯中冰變少③ 推動活塞液態乙醚變多 ④ 碘錘中碘顆粒變少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在“探究蠟燭的熔化特點”和“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兩個活動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 )A. 都是為了受熱均勻B. 都是為了控制溫度C. 前者是為了受熱均勻,后者是為了控制溫度D. 前者是為了控制溫度,后者是為了受熱均勻10. “寒露”和“霜降”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節氣,下列關于露和霜的形成說法正確的是( )A.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熔化形成的C.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升華形成的11.(2023山東濱州)如圖所示是某小組“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及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水不斷冒出“白氣”是沸騰現象B. 水沸騰時,水中上升的氣泡由大變小C. 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不需要吸熱D. 該實驗地點的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12.對甲、乙兩種物資同時持續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沸點一定是 80℃B.乙物質的熔點一定是 60℃C.甲物質在 4-6min 內一定持續吸收熱量D.乙物質在 6-10min 內一定是固液共存態二、填空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空1分,共24分)1.(2023北京) 小強在小瓶里裝滿帶顏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進一根細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這就做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小強將簡易溫度計分別放入溫度不同的水中,觀察到細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圖乙、丙所示,則圖________所反映的是放入溫度較低的水中的情況。2.(2023廣東省)如題圖所示,小明在某次觀察晶體升華現象時,用酒精燈加熱裝有某晶體顆粒的錐形瓶,發現錐形瓶內出現有色氣體玻璃板瓶內底部還出現少量液體。氣體形成的過程需要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該晶體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3. (2023重慶A)小帥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安裝燒杯和溫度計時應先確定兩者中__________的位置;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______℃;圖乙是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____。4.(2023廣西) 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溫度計示數保持不變,如圖所示,說明水沸騰時,溫度______,沸點是______℃。5. 把一些冰塊放在杯中,過一段時間后,冰變成了水,這是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需要_____熱量.杯外壁出現一層水珠,這是__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6. 水的物態變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霧、霜、雪等千姿百態的奇觀。霜的形成是 現象(填物態變化的名稱),這過程中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7.某市出現了首例“H7N9”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學校每天對學生進行晨檢、晚檢,并報告檢查情況,其中就用到了體溫計。如圖所示是人們常用的體溫計,這種體溫計是根據液體的 規律制成的,它的量程是 ℃,它的最小刻度為 ℃.圖中體溫計的讀數是 ℃。8. 新冠疫情期間重慶一中同學們通過網絡在家學習,田田正學習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如圖甲,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讀取示數時正確的讀數方法是_______ (選填“A”、“B”或“C”)。圖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由圖可知加熱到第15min時物質處于______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9.將內部盛有少量碘顆粒的密閉玻璃容器放置在電吹風機的出風口處,如圖所示。用電吹風機向玻璃容器吹 (選填“冷”或“熱”)風,不久可觀察到容器內固態碘減少且出現紫色的碘蒸氣,此物態變化過程需要 熱量;撤去電吹風機,過一會兒還可以觀察到容器側壁上附有少量細小的碘晶體,這是 現象。10. 北京冬奧會賽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機將液態的水粉碎成霧狀的小水滴,當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氣 _______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從而_______成微小的冰晶,這些冰晶聚集起來變成雪花飄落大地。(填寫物態變化名稱)三、分析簡答題(共13分)1. (5分)炎熱的夏天,小明從冰箱中拿出冰棒,發現冰棒“冒”“白氣”,如圖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飄還是向下落?為什么?2. (8分)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小聰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腳站在池邊的水泥臺上感覺燙腳,而進入水中卻感覺水是涼爽的。上岸后,風一吹,感覺有些涼。請你解釋:(1)為什么小聰感覺水泥臺是燙腳的,而水是涼爽的?(2)為什么小聰上岸后,風一吹感覺有些涼?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4道小題,共計25分)1.(7分)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實驗中:(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測溫液體_________的規律制成的。(2)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觀察它的_______和________。(3)請指出如圖甲所示的操作錯誤之處: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4)第一小組同學在測量溫水的溫度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應記為_______℃。(5)第二小組同學在測量溫水的溫度后,又用溫度計測量了從冰箱中取出的冰的溫度,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應記為_______℃。2. (7分)(2023陜西)如圖-1,是一個探究酒精蒸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方案示意圖,具體實驗步驟略。(1)小華對圖-1(b)的實驗設計提出質疑:酒精燈外焰溫度高于500℃,酒精沸點約為78℃,實驗時,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發的同時,還可能發生______現象,影響對實驗的觀測;(2)小華做出如圖-2的改進,用熱水改變酒精的溫度。在保溫杯內加滿70℃的熱水,用薄片蓋在保溫杯上且與水面充分接觸,將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記錄酒精完全蒸發所用的時間。保持其他條件相同,換用70℃以下不同溫度的熱水多次實驗。為了讓酒精溫度快速達到相對應的水溫,他可選擇_____(選填“塑料”或“鋁”)薄片進行實驗,理由是________;(3)小華根據“在氣候濕潤的地方,或陰雨天氣的時候,空氣濕度大,濕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液體蒸發快慢還可能與空氣濕度有關。他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在密閉的房間內,用智能加濕器調節房間內的空氣濕度到一定數值;②用10g水將1張全棉柔巾全部浸濕,然后完全展開,用細繩和吸管將其懸掛在電子秤下端,如圖-3所示,記錄此時電子秤示數;1小時后,再次記錄電子秤示數;③改變房間內的空氣濕度,換用規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復以上步驟,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表1所示。(實驗過程中,房間內溫度及空氣流動變化忽略不計。)表1空氣濕度 40% 45% 50% 60% 70%11.8 11.8 11.8 11.8 11.86.4 6.6 6.9 7.5 7.8表2物質 密度 沸點 比熱容水 100酒精 約78食用油 約250 約分析表1中的數據,當空氣濕度為60%時,1小時內,蒸發了的水的質量為______g;由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當水溫、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情況等條件均相同時,空氣濕度越______,水蒸發得越快;(4)請你參考表2中的數據信息(在標準大氣壓下),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一個新猜想,并簡單陳述事實依據。猜想:液體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液體的___________有關,事實依據:________________。3.(6分) (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小蘭和小偉用相同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進行了實驗。(1)圖甲裝置中給燒杯加蓋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2)觀察氣泡可判斷圖甲中水處于________(選填“沸騰前”或“沸騰時”)的狀態。(3)小蘭和小偉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如圖乙中A、B所示。由圖像可知,小蘭和小偉所用水的質量大小關系是________。4. (5分) (2023湖北荊州)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某物質的熔化規律。(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______(選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質受熱均勻的是______;A.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B.通過水給試管加熱C.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物質中(3)加熱到某一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其溫度為______℃;(4)根據實驗數據繪出該物質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丙所示,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5)另一小組同學用相同物質進行實驗,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像中沒有出現明顯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寫出一種即可)五、綜合素質題(14分)1.(4分)閱讀短文,然后回答文后問題手工制茶,指尖上的傳承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沙以北有一條貫穿了9個鄉鎮的“百里茶廊”,2017年清明節,小天在幾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的帶領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廠體驗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記錄如下:萎凋:將采摘回來的茶葉攤晾于無直射陽光的通風干燥處,鮮葉水分降到65%左右.殺青:將萎凋以后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把電炒鍋調至高溫檔,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搖青:把茶葉置于搖青器具中,通過搖動,茶葉與茶葉摩擦,造成葉細胞損傷,促進茶葉氧化,誘發香氣,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揉捻: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樣子,使其成線成條,從而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于茶湯,提高浸出率.烘焙:使揉捻成條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用手翻炒,蒸發葉內多余水分,定型、產香.復焙:打開電炒鍋的低溫檔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發茶葉內多余的水分.(1)平整的茶葉被揉捻卷曲成線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2)在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說明分子在做 運動;(3)從文中找出加快茶葉水分蒸發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發的方法.工序: ;加快蒸發的方法: .2.(4分)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有少量碘顆粒,將玻璃泡浸在開水里如圖甲,觀察到玻璃泡內固態碘逐漸消失,變成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玻璃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說明該同學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 。(3)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老師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如圖乙,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內部氣泡是 (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或“空氣”);“白霧”產生原因是 。3.(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雪的形成雪是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在水蒸氣彌漫的云層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顆微塵粒子形狀存在,叫做晶核,通常會在低于零下10℃的環境下形成,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分子在冷空氣作用下,圍著晶核開始凝華,使晶核逐漸變大,成為雪晶。當雪晶增大到能夠克服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水蒸氣的多少和溫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狀的差異。降雪要滿足三個氣象條件:一是云層中含有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層下面氣溫低于0℃,接近地面的氣溫一般不能低于4℃.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并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4日鹽城迎來了2018年首場降雪。為了應對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交警和路政部門提前布局,第一時間向路面撒鹽除雪,并出動鏟雪車進行鏟雪作業。(1)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圍繞晶核 (填物態變化名稱)使晶核長大成雪晶,該過程中水蒸氣需要 (吸熱/放熱)。(2)下列不屬于雪的形成條件的是 。A.云層中氣溫較低B.云層水氣充足C.云層中有較冷的晶核D.云層下氣溫較高(3)向路面撒鹽除雪的原理是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高/低)。(4)收集一定量的干凈雪置于室溫下,觀察雪的熔化現象,測量并作出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能反映雪熔化規律的圖象是 。(5)1月4日凌晨我市大部分地區下的是雨夾雪,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每個困難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開爾文的思想很豐富,數學能力很強,在物理學的各個方面都開辟了許多新的道路。他在當時科學界享有極高的名望,受到英國本國和歐美各國科學家的推崇。他在1904年出版的《巴爾的摩講演集》的序言上關于如何對待困難有這幾句話:“我們都感到,對困難必須正視,不能回避;應當把它放在心里,希望能夠解決它。無論如何,每個困難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雖然我們可能一生也可能沒找到。”開爾文終生不懈地致力于科學事業,他不怕失敗,永遠保持著樂觀的戰斗精神。1896年,在紀念他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50年的會上,他說過:“我在過去55年里所極力追求的科學進展,可以用‘失敗’這個詞來標志。我現在不比50年以前當我開始擔任教授時知道更多關于電和磁的力,或者關于以太、電與有重量的物體之間的關系,或者關于化學親合的性質。在失敗中必有一些悲傷;但是追求科學本身,所付出的必要努力,帶來了很多愉快的爭論,這就使科學家避免了苦悶,而且或許還會使他在日常工作中相當快樂。”開爾文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對自己的科學生涯的總結。課標要求自學考點思維方法考點例題講析單元模擬檢測中考加油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年中考物理一輪單元復習學思講測全攻略學案(人教版全國通用)單元03 物態變化1.能描述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并列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態的物質及其應用。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3.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4.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節約用水和保護。通過完成填空的自主學習方式深化對考點知識的理解考點1.溫度及其測量1.溫度(1)定義:表示物體冷熱程度。(2)攝氏溫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2.溫度計(1)原理: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使用方法:①估:估計被側物體的溫度。②選:據估測溫度選擇合適量程的溫度計。③看: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不要接觸容器底或側壁。⑤讀:待示數穩定后讀取,讀數時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⑥記:正確記錄測量的溫度,不要漏掉單位。考點2.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體熔化時需要吸熱。2.凝固:物體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物體凝固時需要放熱。3.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 體 非 晶 體熔點和凝固點 有 沒有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物質先變稀,最后成為液體。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凝固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放出熱量熔化圖像凝固圖像舉 例 海波、水晶、食鹽、各種金屬 瀝青、玻璃、松香、石蠟考點3. 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體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體汽化需要吸熱。(1)汽化的方式:蒸發和沸騰。(2)蒸發和沸騰的比較:異同點 蒸 發 沸 騰不同點 只在液體表面進行 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任何溫度下都可以進行 必須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緩慢的汽化現象 劇烈的汽化現象溫度降低 溫度保持不變相同點 1.都是汽化現象。2.都使液體變為氣體。3.都要吸收熱量。2.液化。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氣體液化后體積會大大地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 液化的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或二者兼用。總結: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通常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都隨氣壓減小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液體沸騰時溫度要達到沸點并且還要繼續吸熱。考點4.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丸、鎢等。如用久的白熾燈燈絲變細,就是由于燈絲升華的緣故。2.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過程放熱。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一、解決物態變化問題思維方法對涉及物態變化的6個概念理解的情況下,解決物態變化問題思維方法和技巧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構思:第一步,寫出物態變化圖(一般的問題只涉及兩種物態,只畫出部分);第二步,畫出前面是什么狀態,后面是什么狀態;第三步,根據物態變化圖說明是什么現象以及吸熱、放熱情況。二、固體熔化時規律實驗問題思路與方法【實驗裝置】注意:器材的作用①實驗測量儀器:溫度計、停表分別用于測量溫度和加熱時間。②攪拌器:通過攪拌使固體受熱均勻。③石棉網: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探究方法】實驗法,歸納法。【探究過程】1.安裝實驗裝置順序:自下而上安裝好實驗裝置。2.分別將碎冰和石蠟放入兩支試管中,按照如圖所示裝置分別加熱碎冰和石蠟,并用攪拌器不斷不斷攪拌。3.觀察溫度計讀數和石蠟的狀態變化,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4. 完成碎冰和石蠟熔化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實驗圖像】【實驗結論】1.冰(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1)溫度保持不變;(2)繼續吸收熱量。2.石蠟(非晶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1)溫度不斷升高;(2)繼續吸收熱量。【注意事項】1.實驗器材組裝順序:自下而上。2.選用較小固體顆粒:易均勻受熱。3.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使固體均勻受熱。4.燒杯中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加熱時間過長,浸沒試管中固體即可。5.溫度計插入的位置:不能接觸到燒杯底部和側壁。6.燒杯中水沸騰之后繼續加熱,試管中的水不沸騰:燒杯中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試管內外水沒有溫度差,試管內的水不在吸熱,故試管中的水不會繼續吸熱。7.冰熔化的溫度低于0℃:冰中含有雜質。三、探究“水的沸騰"實驗需要把握的問題(1)安裝裝置時,應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2)甲乙兩個小組同時做此實驗,結果甲組隊員發現所用時間比乙組長,請你提出改進意見。(3)減少水的質量 b提升水的初溫 c加蓋子(4)水沸騰前,燒杯內上升的氣泡是由大變小的;水沸騰時,燒杯內上升的氣泡由小變大,因為上升過程中,水對氣泡壓強變小。(5)在水沸騰過程中,水持續吸熱,但溫度不變。內能增加(此處和晶體熔化過程相同)(6)按圖所示的裝置給水加熱至沸騰。實驗記錄的數據如表格所示。例如:A.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點是_100℃B.若第6分鐘末移去酒精燈,立即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將會看到溫度計的示數不變。(C.燒杯的紙蓋上留有兩個小孔,穿過溫度計的那個孔作用:固定溫度計。另外一個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氣壓強與外界相同,使水的沸點測量值更準確;若不留小孔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是如果沒有小孔,會使里面氣壓增大,測出的水的沸點偏高。(7)如果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碰到容器底,會導致測量值偏大。(8)石棉網的作用:時燒杯受熱均勻。(9)撤去酒精燈,水依然沸騰原因是:石棉網溫度較高,水會繼續吸熱。(10)沸點不是100℃的原因:1、當地大氣壓低于一標準大氣壓。2、杯口的蓋封閉較嚴,導致氣壓大于一標準大氣壓。考點1. 溫度及其測量【例題1】(2023甘肅金昌)如圖所示,圖甲中木條的長度為_____cm;圖乙中溫度計讀數為____°C。【答案】 2.65 29【解析】由圖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木條的左端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木條的右端與2.65cm刻度線對齊,故木條的長度為2.65cm。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故溫度計讀數為29℃。【例題2】(2023重慶A)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實際的是( )A. 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500NB. 水分子的直徑約為10mC. 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約為36VD.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答案】D【解析】A.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1N,故A不符合題意;B.水分子的直徑約為10-10m,故B不符合題意;C.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為220V,故C不符合題意;D.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約為37℃左右,人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在25℃左右,故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2.熔化和凝固【例題3】(2023北京) 將某種金屬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屬勺沒有熔化;將該金屬勺放入45℃的水中,發現金屬勺逐漸熔化。該金屬的熔點可能是( )A. 10℃ B. 30℃ C. 50℃ D. 60℃【答案】B【解析】金屬屬于晶體,其溫度達到熔點并且繼續吸熱時,金屬就會熔化。根據題目表述此金屬的熔點在15℃到45℃之間,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題4】(2023湖南岳陽)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形,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銅料化為銅液需要放熱 B. 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C. 銅液冷卻成形需要吸熱 D. 銅液冷卻成形是凝華【答案】B【解析】AB.熔化是固態變成液態,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現象,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故A錯誤,B正確;CD.凝固是液態變成固態,銅液冷卻成形是凝固現象,凝固過程需要放熱,故CD錯誤。故選B。【例題5】為確保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行,需要進行人工造雪。造雪機在工作時,不斷將水吸入,并持續從前方噴出“白霧”,在“白霧”下方沉積成一層“白雪”,如圖所示。造雪機在造雪過程中,水發生的最主要物態變化是( )A.凝華 B.凝固 C.升華 D.液化【答案】B【解析】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現象,本題中的雪是由水造出來的,據此分析。人工造雪機在造雪時,吸入大量的水而產生雪,因此這個“雪”是由“水”變化來的,是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屬于凝固現象。【例題6】圖甲是小麗同學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1)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 (不需要估讀)。(2)安裝實驗器材時,小麗應按照______ 的順序進行(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3)她將冰熔化的過程繪制成如圖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數據可知,冰是______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分析圖丙可知,該物質在時刻的內能______ 時刻的內能;CD段加熱時間是AB段加熱時間的2倍,則冰的比熱容______ 水的比熱容(兩空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當試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繼續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 沸騰(選填“能”或“不能”)。【答案】(1)-4℃ (2)從下到上 (3)晶體 (4)小于 小于 (5)不能【解析】(1)觀察溫度計刻度盤,從下到上示數變小,說明是零下,則從0刻度處向下數為4格,則讀數為-4℃ ;(2)組裝實驗儀器的原則: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酒精燈加熱時用外焰加熱,要先放酒精燈,根據外焰的高度確定石棉網的高度;再放燒杯,確定試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溫度計,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3)由丙圖可知,在t1-t2這段時間內,溫度不變,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說明冰是晶體;(4)t1-t2表示冰在熔化,熔化過程中,要持續吸熱,內能增加,但是溫度不變,所以t1時刻的內能小于t2時刻的內能;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處于不同狀態時,升高相同的溫度,加熱時間越長,說明吸收的熱量越多,比熱容越大,所以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5)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不再升高,試管中的水溫能達到沸騰的溫度,但不能繼續吸熱,所以不能沸騰。考點3.汽化和液化【例題7】(2023湖南衡陽)自然現象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霧凇結成【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是熔化現象,不屬于液化,故A不符合題意;B.露珠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珠形成的,屬于液化現象,故B符合題意;C.滴水成冰是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是凝固現象,不屬于液化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是凝華現象,不屬于液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題8】(2023新疆)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需要的實驗器材除燒杯、水、酒精燈、鐵架臺、秒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_;水沸騰后,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______(填“升高”或“不變”),氣泡上升過程中,由于水不斷_____(填“汽化”或“液化”),氣泡內的水蒸氣增多,同時氣泡上升時壓強減小,所以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答案】 溫度計 不變 汽化【解析】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還需要測量水溫的測量工具——溫度計。由液體沸騰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可知,水沸騰時,持續吸熱,而水的溫度保持沸點不變。水沸騰的現象是: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內是水蒸氣,是水發生汽化現象形成的,且氣泡在上升過程中受到水的壓強變小,因此上升時體積逐漸變大,升至水面破裂,水蒸氣散發到空氣當中。考點4.升華和凝華【例題9】 如圖所示的幾種物態變化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A. 烘干濕手 B. 哈出白氣 C. 霜打枝頭 D. 湖面結冰【答案】 C【解析】考點是凝華及凝華放熱。 物體由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放熱,結合選項分析求解即可。A.烘干濕手,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故是汽化,A不符合題意;B.哈出的白氣是液態的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題意;C.霜水蒸氣氣態變為固態形成的,故是凝華現象,C符合題意;D.湖面結冰是凝固現象,D不符合題意。【例題10】(2023陜西)“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偉大成就之一。古人通過觀測天體運行,總結出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的規律,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詩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氣溫變化。下列對詩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 露和霜都是固體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答案】D【解析】A.露是液體的小水珠,霜是固態的小冰晶,故A錯誤;B.露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珠,故B錯誤;CD.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C錯誤,D正確。故選D。《物態變化》單元綜合素養精準達標模擬檢測試卷(答題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2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 (2023廣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態變化中的( )A. 凝華 B. 升華 C. 熔化 D. 凝固【答案】D【解析】“滴水成冰”意思是由于溫度較低,下落的水滴放熱變成了冰,從液態變成固態,這個過程叫凝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 (2023黑龍江牡丹江)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的是( )A.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草葉上的露珠 C. 鐵絲網上的霜 D. 潔白的霧凇【答案】B【解析】A.冰消融,冰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故B符合題意;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冰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 (2023湖北天門)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D.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答案】A【解析】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確;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故B錯誤;C.雪是云層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故C錯誤;D.冰是液態的水凝固形成的固體,故D錯誤。4. (2023遼寧本溪等)小明幫媽媽從冰箱中取出一塊結滿霜的凍肉,在肉上撒了一些鹽,肉很快就“解凍”了,同時觀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現了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肉表面結霜是凝固現象 B. 凍肉熔化需要吸收熱量C. 撒鹽可以提高冰的熔點 D. 水珠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A.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肉表面結的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A錯誤;B.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熔化吸熱,所以凍肉熔化需要吸收熱量,故B正確;C.在肉上撒了一些鹽,肉很快就“解凍”了,說明撒鹽可以降低冰熔點,故C錯誤;D.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B。5. (2023重慶A)如圖所示,國畫描繪的美景中蘊含了豐富的物態變化知識。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圖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層是升華形成的B. 圖乙,荷葉上晶瑩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C. 圖丙,山林間的縷縷薄霧是液化形成的D. 圖丁,枝頭上的奇景霧凇是熔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A.冰是水在低溫下凝固形成的,故A錯誤;B.露珠是水蒸氣放熱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C.霧是小水珠,是水蒸氣放熱液化形成的,故C正確;D.霧凇是水蒸氣放熱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D錯誤。故選C。6.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如圖所示的幾種做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底部。此選項錯誤;B、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壁。此選項錯誤;C、溫度計的玻璃泡與液體接觸的太少。此選項錯誤;D、溫度計的玻璃泡與液體充分接觸。此選項正確。故選:D。7.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加快的是( )A.將水果放在低溫冷藏柜中B.將新鮮的蔬菜封裝在保鮮袋中C.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D.將新采摘的辣椒攤開晾曬在陽光下【答案】D【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情況;要想加快蒸發,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同時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情況。A.將水果放在低溫冷藏柜中,降低了溫度,減慢了蒸發,故A不合題意;B.把新鮮的蘋果裝入塑料袋,是控制了蒸發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故減慢了蒸發,故B不合題意;C.用地膜覆蓋農田,是控制了蒸發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故減慢了蒸發,故C不合題意;D.將新采摘的辣椒攤開晾曬在陽光下,是通過增大表面積、提高溫度來加快蒸發的,故D符合題意。【點評】液體蒸發的快慢是經常考查到的一個知識點,有時還以實驗題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在此實驗中同時也考查到了控制變量法的使用。8. 以下描述中“變多”、“變少”的過程,吸熱的是( )① 金屬盤下水滴變多 ② 燒杯中冰變少③ 推動活塞液態乙醚變多 ④ 碘錘中碘顆粒變少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金屬盤中水滴變多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①不符合題意;燒杯中的冰變少是熔化現象,熔化吸熱,故②符合題意;推動活塞液態乙醚變多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③不符合題意;碘錘中的碘顆粒變少是升華現象,升華吸熱,故④符合題意。9.在“探究蠟燭的熔化特點”和“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兩個活動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 )A. 都是為了受熱均勻B. 都是為了控制溫度C. 前者是為了受熱均勻,后者是為了控制溫度D. 前者是為了控制溫度,后者是為了受熱均勻【答案】C【解析】探究蠟燭的熔化特點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加熱是為了受熱均勻,使用水浴法對碘錘加熱目的是使碘的溫度不高于其熔點,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10. “寒露”和“霜降”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節氣,下列關于露和霜的形成說法正確的是( )A.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熔化形成的C.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升華形成的【答案】C【解析】AB.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B錯誤;CD.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故D錯誤。11.(2023山東濱州)如圖所示是某小組“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及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水不斷冒出“白氣”是沸騰現象B. 水沸騰時,水中上升的氣泡由大變小C. 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不需要吸熱D. 該實驗地點的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答案】D【解析】A.杯口不斷地冒出大量“白氣”,這是由于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錯誤;B.液體的沸騰是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時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內,使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故B錯誤;C.水在加熱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C錯誤;D.由表格數據知,水在4min開始沸騰,沸騰時水不斷吸收熱量,水保持98℃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水的沸點,所以此時水的沸點是98℃,該實驗地點的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故D正確。故選D。12.對甲、乙兩種物資同時持續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沸點一定是 80℃B.乙物質的熔點一定是 60℃C.甲物質在 4-6min 內一定持續吸收熱量D.乙物質在 6-10min 內一定是固液共存態【答案】C【解析】A、B、D選項中甲乙兩種物質不能確定本身狀態,不知道是沸點還是熔點,是錯誤的;由圖知甲物質在 4-6min 內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是持續吸收熱量的結果,選項C是正確的。故本題正確選項是C。二、填空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空1分,共24分)1.(2023北京) 小強在小瓶里裝滿帶顏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進一根細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這就做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小強將簡易溫度計分別放入溫度不同的水中,觀察到細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圖乙、丙所示,則圖________所反映的是放入溫度較低的水中的情況。【答案】丙【解析】小強自制的簡易溫度計是利用小瓶內水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工作的。當將此溫度計放入溫度較低的水中時,小瓶中的水因受冷而收縮,細管中的水柱下降,則細管中的液面比甲低,故圖丙是放入溫度較低的水中的情況。2.(2023廣東省)如題圖所示,小明在某次觀察晶體升華現象時,用酒精燈加熱裝有某晶體顆粒的錐形瓶,發現錐形瓶內出現有色氣體玻璃板瓶內底部還出現少量液體。氣體形成的過程需要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該晶體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 吸熱 晶體的升華點和熔點很接近【解析】由于用酒精燈加熱晶體顆粒,說明氣體形成的過程需要吸熱。玻璃板瓶內底部還出現少量液體,該晶體熔化的原因是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晶體的熔點。3. (2023重慶A)小帥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安裝燒杯和溫度計時應先確定兩者中__________的位置;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______℃;圖乙是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____。【答案】 燒杯 94 不變【解析】物理實驗器材的組裝過程中,若為豎直方向的實驗裝置,需要從下往上逐步組裝,因此應先確定燒杯。圖甲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因此讀數為94℃。由圖乙圖像分析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4.(2023廣西) 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溫度計示數保持不變,如圖所示,說明水沸騰時,溫度______,沸點是______℃。【答案】 不變 99【解析】由圖可知,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越往上越大,說明水正在沸騰,溫度計示數保持不變,說明水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溫度計讀數為99℃,即水的沸點是99℃。5. 把一些冰塊放在杯中,過一段時間后,冰變成了水,這是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需要_____熱量.杯外壁出現一層水珠,這是__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熔化 吸收 液化【解析】六種物態變化中,熔化、汽化、升華是吸熱的.凝固、液化、凝華是放熱的.冰化成水,是液態變成固態,屬于熔化現象,物體熔化是吸熱的.杯外壁出現一層水珠是空氣遇冷凝結成的,這是氣態變成液態,屬于液化現象.6. 水的物態變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霧、霜、雪等千姿百態的奇觀。霜的形成是 現象(填物態變化的名稱),這過程中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答案】凝華;放出【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態變化凝華現象。分析物態變化現象時,主要看物體由什么狀態變為了什么狀態,從而根據物態變化的知識來判斷。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自然界中霜,是因為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成小冰晶,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7.某市出現了首例“H7N9”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學校每天對學生進行晨檢、晚檢,并報告檢查情況,其中就用到了體溫計。如圖所示是人們常用的體溫計,這種體溫計是根據液體的 規律制成的,它的量程是 ℃,它的最小刻度為 ℃.圖中體溫計的讀數是 ℃。【答案】熱脹冷縮;35~42;0.1;37.8。【解析】(1)體溫計屬于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體溫計的量程為35℃~42℃,一個大格表示1℃,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0.1℃;體溫計的讀數:37℃+0.8℃=37.8℃。8. 新冠疫情期間重慶一中同學們通過網絡在家學習,田田正學習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如圖甲,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讀取示數時正確的讀數方法是_______ (選填“A”、“B”或“C”)。圖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由圖可知加熱到第15min時物質處于______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答案】B 固液共存【解析】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應和管內液面相平(平視),B的方法是正確的。由丙圖可知,第15min海波正處于熔化過程中,所以它此時的狀態為“固液共存”。9.將內部盛有少量碘顆粒的密閉玻璃容器放置在電吹風機的出風口處,如圖所示。用電吹風機向玻璃容器吹 (選填“冷”或“熱”)風,不久可觀察到容器內固態碘減少且出現紫色的碘蒸氣,此物態變化過程需要 熱量;撤去電吹風機,過一會兒還可以觀察到容器側壁上附有少量細小的碘晶體,這是 現象。【答案】熱;吸收;凝華。【解析】用電吹風機向玻璃容器吹熱風固態碘吸收熱量,直接變成紫色的碘蒸氣,是升華現象;碘蒸氣上升時,撤去電吹風機,熱的碘蒸氣遇到冷的容器側壁直接變成固態碘晶體,是凝華現象。10. 北京冬奧會賽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機將液態的水粉碎成霧狀的小水滴,當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氣 _______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從而_______成微小的冰晶,這些冰晶聚集起來變成雪花飄落大地。(填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凝固 凝華【解析】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人工造雪是液體變成固體,是凝固現象。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自然降雪是水蒸氣直接變成固體,是凝華現象。三、分析簡答題(共13分)1. (5分)炎熱的夏天,小明從冰箱中拿出冰棒,發現冰棒“冒”“白氣”,如圖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飄還是向下落?為什么?【答案】見解析。【解析】冰棒“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故“白氣”會向下落。2. (8分)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小聰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腳站在池邊的水泥臺上感覺燙腳,而進入水中卻感覺水是涼爽的。上岸后,風一吹,感覺有些涼。請你解釋:(1)為什么小聰感覺水泥臺是燙腳的,而水是涼爽的?(2)為什么小聰上岸后,風一吹感覺有些涼?【答案】(1)水的比熱容比水泥的比熱容大,在同樣受熱的條件下,水的溫度變化比水泥的溫度變化小,所以感覺水泥臺燙腳而水是涼爽的。(2)風一吹,加快了皮膚的水分蒸發,蒸發吸熱,所以感到有些涼。【解析】(1)要知道比熱容的物理意義,根據物體質量一定,吸熱一定的情況下,溫度變化與該物體比熱容成反比。(2)要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制冷。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4道小題,共計25分)1.(7分)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實驗中:(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測溫液體_________的規律制成的。(2)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觀察它的_______和________。(3)請指出如圖甲所示的操作錯誤之處: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4)第一小組同學在測量溫水的溫度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應記為_______℃。(5)第二小組同學在測量溫水的溫度后,又用溫度計測量了從冰箱中取出的冰的溫度,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應記為_______℃。【答案】(1)熱脹冷縮;(2)量程; 分度值; (3)①視線未與液柱相平;②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4)16;(5)﹣9。【解析】(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2)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觀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度線位置。(3)由圖知,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的底部,這樣測量結果會出現較大偏差;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上表面相平,甲圖中俯視,會造成讀數偏大;(4)由圖乙可知: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1℃,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最高處在0℃以上,所以顯示的溫度為16℃;(5)由圖乙可知: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1℃,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最高處在0℃以下,所以顯示的溫度低于0℃,為﹣9℃。2. (7分)(2023陜西)如圖-1,是一個探究酒精蒸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方案示意圖,具體實驗步驟略。(1)小華對圖-1(b)的實驗設計提出質疑:酒精燈外焰溫度高于500℃,酒精沸點約為78℃,實驗時,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發的同時,還可能發生______現象,影響對實驗的觀測;(2)小華做出如圖-2的改進,用熱水改變酒精的溫度。在保溫杯內加滿70℃的熱水,用薄片蓋在保溫杯上且與水面充分接觸,將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記錄酒精完全蒸發所用的時間。保持其他條件相同,換用70℃以下不同溫度的熱水多次實驗。為了讓酒精溫度快速達到相對應的水溫,他可選擇_____(選填“塑料”或“鋁”)薄片進行實驗,理由是________;(3)小華根據“在氣候濕潤的地方,或陰雨天氣的時候,空氣濕度大,濕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液體蒸發快慢還可能與空氣濕度有關。他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在密閉的房間內,用智能加濕器調節房間內的空氣濕度到一定數值;②用10g水將1張全棉柔巾全部浸濕,然后完全展開,用細繩和吸管將其懸掛在電子秤下端,如圖-3所示,記錄此時電子秤示數;1小時后,再次記錄電子秤示數;③改變房間內的空氣濕度,換用規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復以上步驟,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表1所示。(實驗過程中,房間內溫度及空氣流動變化忽略不計。)表1空氣濕度 40% 45% 50% 60% 70%11.8 11.8 11.8 11.8 11.86.4 6.6 6.9 7.5 7.8表2物質 密度 沸點 比熱容水 100酒精 約78食用油 約250 約分析表1中的數據,當空氣濕度為60%時,1小時內,蒸發了的水的質量為______g;由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當水溫、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情況等條件均相同時,空氣濕度越______,水蒸發得越快;(4)請你參考表2中的數據信息(在標準大氣壓下),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一個新猜想,并簡單陳述事實依據。猜想:液體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液體的___________有關,事實依據: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沸騰 (2)鋁 鋁的導熱性能比塑料好 (3)4.3 低 (4)沸點 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條件相同時,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解析】(1)酒精沸點約為78℃,而酒精燈外焰溫度高于500℃,因此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發的同時,還可能沸騰,影響實驗現象的觀測。(2)因為鋁的導熱性能比塑料好,因此,為了使酒精溫度快速達到相對應的水溫,應當選擇鋁薄片進行實驗。(3)由表1中的數據可知,當空氣濕度為60%時,1小時內,蒸發了的水的質量為由實驗數據可知,當水溫、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情況等條件均相同時,1h后,空氣濕度越小,棉柔巾的質量越小,即蒸發的水的質量越多,水蒸發的越快。(6)猜想:液體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由表格2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條件相同時,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3.(6分) (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小蘭和小偉用相同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進行了實驗。(1)圖甲裝置中給燒杯加蓋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2)觀察氣泡可判斷圖甲中水處于________(選填“沸騰前”或“沸騰時”)的狀態。(3)小蘭和小偉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如圖乙中A、B所示。由圖像可知,小蘭和小偉所用水的質量大小關系是________。【答案】(1)減少熱量散失,縮短水加熱到沸騰的時間 (2)沸騰時 (3)>(或大于)【解析】(1)燒杯加蓋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縮短實驗時間。(2)沸騰是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故沸騰時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水蒸氣補充,所以氣泡越來越大,所以圖甲中的水處于沸騰時。(3)因為裝置相同,所以相同時間內水吸收的熱量相同,由圖像可知,A的初溫比B的大,但加熱相同時間后同時沸騰,即A升溫比B慢,說明A的質量大于B的質量。4. (5分) (2023湖北荊州)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某物質的熔化規律。(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______(選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質受熱均勻的是______;A.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B.通過水給試管加熱C.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物質中(3)加熱到某一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其溫度為______℃;(4)根據實驗數據繪出該物質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丙所示,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5)另一小組同學用相同物質進行實驗,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像中沒有出現明顯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寫出一種即可)【答案】 (1) C (2) C (3)38 (4) 晶體 (5)物質受熱不均勻,導致溫度測量不準確【解析】(1)實驗中為了讓酒精燈用外焰加熱,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組裝器材時,要從下到上組裝,則應先固定C。(2)A.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可以使被加熱液體受熱均勻,故A不符合題意;B.通過水給試管加熱,采用水浴加熱,可以使試管受熱均勻,故B不符合題意;C.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物質中,使得測量的溫度準確,不能使物質受熱均勻,故C符合題意。故選C。(3)由圖乙得,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其溫度為38℃。(4)由圖丙可知,BC段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即該物質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該物質由固定的熔點,故該物質是晶體。(5)另一小組同學用相同物質進行實驗,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而實驗時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像中沒有出現明顯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質受熱不均勻,導致溫度測量不準確。五、綜合素質題(14分)1.(4分)閱讀短文,然后回答文后問題手工制茶,指尖上的傳承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沙以北有一條貫穿了9個鄉鎮的“百里茶廊”,2017年清明節,小天在幾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的帶領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廠體驗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記錄如下:萎凋:將采摘回來的茶葉攤晾于無直射陽光的通風干燥處,鮮葉水分降到65%左右.殺青:將萎凋以后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把電炒鍋調至高溫檔,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搖青:把茶葉置于搖青器具中,通過搖動,茶葉與茶葉摩擦,造成葉細胞損傷,促進茶葉氧化,誘發香氣,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揉捻: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樣子,使其成線成條,從而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于茶湯,提高浸出率.烘焙:使揉捻成條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用手翻炒,蒸發葉內多余水分,定型、產香.復焙:打開電炒鍋的低溫檔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發茶葉內多余的水分.(1)平整的茶葉被揉捻卷曲成線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2)在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說明分子在做 運動;(3)從文中找出加快茶葉水分蒸發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發的方法.工序: ;加快蒸發的方法: .【答案】(1)形狀;(2)無規則;(3)萎凋、殺青、烘焙、復焙;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解析】(1)平整的茶葉被揉捻卷曲成線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2)在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是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左無規則運動;(3)加快茶葉水分蒸發的工序有:①萎凋:將采摘回來的茶葉攤晾于無直射陽光的通風干燥處,鮮葉水分降到65%左右,此過程通過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來加快蒸發;②殺青:將萎凋以后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把電炒鍋調至高溫檔,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此過程通過提高液體的溫度來加快蒸發;③烘焙:使揉捻成條的茶葉放入電炒鍋內用手翻炒,蒸發葉內多余水分,定型、產香,此過程通過提高液體的溫度來加快蒸發;④復焙:打開電炒鍋的低溫檔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發茶葉內多余的水分,此過程通過提高液體的溫度來加快蒸發;2.(4分)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有少量碘顆粒,將玻璃泡浸在開水里如圖甲,觀察到玻璃泡內固態碘逐漸消失,變成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玻璃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說明該同學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 。(3)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老師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如圖乙,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內部氣泡是 (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或“空氣”);“白霧”產生原因是 。【答案】(1)升華;(2)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攝氏度,該溫度達不到碘的熔點、沸點。(3)二氧化碳;液化。【解析】(1)碘錘中固態碘逐漸消失,紫色的碘蒸氣充滿碘錘,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升華現象;(2)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因為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攝氏度,該溫度達不到碘的熔點、沸點;故固態的碘不會發生熔化和汽化。(3)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是固態的干冰升華形成的氣態二氧化碳;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白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3.(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雪的形成雪是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在水蒸氣彌漫的云層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顆微塵粒子形狀存在,叫做晶核,通常會在低于零下10℃的環境下形成,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分子在冷空氣作用下,圍著晶核開始凝華,使晶核逐漸變大,成為雪晶。當雪晶增大到能夠克服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水蒸氣的多少和溫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狀的差異。降雪要滿足三個氣象條件:一是云層中含有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層下面氣溫低于0℃,接近地面的氣溫一般不能低于4℃.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并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4日鹽城迎來了2018年首場降雪。為了應對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交警和路政部門提前布局,第一時間向路面撒鹽除雪,并出動鏟雪車進行鏟雪作業。(1)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圍繞晶核 (填物態變化名稱)使晶核長大成雪晶,該過程中水蒸氣需要 (吸熱/放熱)。(2)下列不屬于雪的形成條件的是 。A.云層中氣溫較低B.云層水氣充足C.云層中有較冷的晶核D.云層下氣溫較高(3)向路面撒鹽除雪的原理是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高/低)。(4)收集一定量的干凈雪置于室溫下,觀察雪的熔化現象,測量并作出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能反映雪熔化規律的圖象是 。(5)1月4日凌晨我市大部分地區下的是雨夾雪,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1)凝華;放熱;(2)D;(3)低;(4)乙;(5)靠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高于0℃。【解析】(1)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圍繞晶核凝華使晶核長大成雪晶,該過程中水蒸氣需要放熱;(2)雪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放熱形成的,根據閱讀材料可知,云層下氣溫較高不屬于雪的形成條件,故選D;(3)由于鹽水的凝固點低于水的凝固點,且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所以,向路面撒鹽可以讓雪在低溫下熔化以達到除雪的目的;(4)雪是晶體,其熔點是0℃,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故雪在零攝氏度時,吸收熱量而熔化但溫度不變,當雪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溫度升高到室溫后,水的溫度不變,故選乙;(5)根據閱讀材料可知,空中形成的雪花靠近地面時空氣在0℃以上,部分雪熔化,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每個困難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開爾文的思想很豐富,數學能力很強,在物理學的各個方面都開辟了許多新的道路。他在當時科學界享有極高的名望,受到英國本國和歐美各國科學家的推崇。他在1904年出版的《巴爾的摩講演集》的序言上關于如何對待困難有這幾句話:“我們都感到,對困難必須正視,不能回避;應當把它放在心里,希望能夠解決它。無論如何,每個困難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雖然我們可能一生也可能沒找到。”開爾文終生不懈地致力于科學事業,他不怕失敗,永遠保持著樂觀的戰斗精神。1896年,在紀念他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50年的會上,他說過:“我在過去55年里所極力追求的科學進展,可以用‘失敗’這個詞來標志。我現在不比50年以前當我開始擔任教授時知道更多關于電和磁的力,或者關于以太、電與有重量的物體之間的關系,或者關于化學親合的性質。在失敗中必有一些悲傷;但是追求科學本身,所付出的必要努力,帶來了很多愉快的爭論,這就使科學家避免了苦悶,而且或許還會使他在日常工作中相當快樂。”開爾文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對自己的科學生涯的總結。課標要求自學考點思維方法考點例題講析單元模擬檢測中考加油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03 物態變化(原卷版) .doc 單元03 物態變化(解析版)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