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電路初探》教學計劃一、教材簡析1、本章教材編排體系:本章教材共四節加一個綜合實踐活動:一、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二、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三、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四、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綜合實踐活動:簡單電路的設計可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介紹電路組成和連接——即一二兩節和綜綜合實踐活動;第二單元主要介紹電流及電流表使用的方法——第三節;第三單元主要介紹電壓及電壓表使用的方法——第四節.知識網絡2、本章教材的地位:本章所學電路組成、電路基本連接方式、電流、電壓概念都是電磁學的地基,后續學習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串并聯電路電阻特點都離不開本章知識。高中學習穩恒電流也是這些知識的延續。決定了它處于基礎地位。屬于重要知識。3、本章教材的特點:(1)注重在探究過程的體驗中逐步深化對電的認識和理解.內容安排上,層層遞進.本章從觀察手電筒人手,了解電路的基本結構;從設計房間電路出發,學習最簡單的串聯、并聯電路;結合練習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探究、比較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從整體上初步把握電路的基本特征;利用與水流的類比,引入電流和電壓的概念,但不涉及這兩個物理量的定義,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2)繼續保持從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并回到生活、社會中去.每節均設置了學生在生活中會碰到的真實問題情境,如手電筒結構的觀察、房間電路的設計、小電燈上標識的認讀等,引導他們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最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簡單電路的設計,促進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3)突出探究主線.本章設置了九個課堂探究活動,以真實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通過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問題串展開學習內容,倡導合作學習,使每一位學生自主進行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通過解決環環相套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到了基本的電路知識,積累了生活經驗.(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本章提出了與每一位學生有關的廢干電池處理問題,提倡學生關注“綠色消費”,并積極協助社區集中處理、回收廢干電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消費觀和社會責任感.二、教學目的要求(一)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1、從能量轉化角度認識電源的用電器的作用;2、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能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電路的實例。3、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二)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初步認識家用電器。知道用電器和電源工作時能量的轉化情況。通過實驗,認識電路,知道電路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能識別通過不用電器電能的轉化,知道通路、斷路和短路。(2)知道什么是電路圖,電路圖的意義。(3)學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的實例。能根據電路圖連接不超過兩個用電器的簡單電路,能動手設計一些有應用價值的串、并聯電路。(4)知道電流及電流的單位,了解身邊常見的電流值。會使用電流表,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5)知道電壓的作用和電壓的獲得.知道電壓及電壓的單位,了解身邊常見的電壓值。會使用電壓表,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2.過程與方法(1)通過動手實驗,認識電路,知道通路、斷路和短路。(2)通過探究,用實驗的方法了解串、并聯電路的區別。(3)通過類比知道用電器工作是因為有電流,知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4)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會用電壓表進行測量電壓。(5)經歷連接電路、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和電壓規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切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讓學生嘗試探究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2)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3)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體驗和增強合作、交流意識。三、教學重點(1)電路的組成,電路中各元件的作用。這是學習知識的基礎,所以是教學重點之一。(2)連接串聯、并聯電路并探究其的基本特點。兩個用電器的串聯和并聯是最基本的連接方式,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要用到。所以這是本章內容的又一個重點。(3)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和電壓的規律。電流表和電壓表是電學儀表中最簡單的儀表,要探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的規律,必須會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去測量,而且以后高中學習還要用到。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和電壓的規律,是電路中的最基本的規律,是生活常識。所以這也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四、教學難點(1)串聯、并聯電路的連接。多數同學沒有接觸過電路連接,更不知道如何規律接線。所以這是本章的一個難點。(2)根據電路圖連接實際的電路和根據實物電路畫電路圖,特點是并聯電路,學生第一次遇到讀電路圖,加上導線是彎曲的,如果不注意對應關系,很容易出錯。由于并聯有分路,找分支點有些同學不注意找規律常常找不準。所以這是本章的難點之一,也是全學期的難點之一。*(3)根據要求設計電路。 要綜合應用串聯、并聯特點和開關斷路、短路作用。是本章的難點(只引導學生討論最基本、最簡單的電路設計,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五、教學關鍵及難點處理引導學生從教室、家庭用電開始認識電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認識電路元件的組成和作用,降低電路認識上的難度。連接好串聯、并聯電路關鍵是正確理解電流流動路徑,何時分何時合。所以在開始學習電路組成時就要讓學生標明電流方向和路徑,從而為正確連接串聯并聯電路埋下伏筆。討論串聯與并聯時讓學生找出分叉點,每一條支路上電流都標出,同時把匯合點找出。加上要求規范畫電路元件的符號,使用符號與實物一一對應。則連接電路錯誤碼率就會降低。另外也要配以適當數量的連接練習加以鞏固。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讓學生觀察使用時按規程要求做,配以適當的讀表練習。用電流表、電壓表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規律,關鍵還是認識電路的連接方式和正確掌握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中的錯誤。六、課時安排 共12課時一、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2課時;二、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2課時;三、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 2課時;四、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 2課時;綜合實踐活動: 1課時;章復習習題課 1課時;本章綜合練習 1課時綜合練習講評 1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