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年上學期七年級第一次月考地理●生物合卷考試時間: 90分鐘 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班級填涂在答題卡上。2.所在題目的答案都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上無效。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第Ⅰ卷 選擇題一、選擇題(1-20地理,21-40生物,每小題1.5分,共60分)1.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1—26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A.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B.地球是個球體C.地球繞太陽公轉 D.海平面上升2.假如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所需的布料應該不少于( )A.5.1億km2 B.5.1億km C.1.49億km2 D.4萬千米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觀,不但能了解很多地理事物,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還能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某一地點的位置。據此回答3-4題。3.地理課上,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簡易的地球儀模型。北極總是指向( )A.太陽 B.月球 C.北斗七星 D.北極星附近4.觀察地球儀,下列關于經緯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經線都交于南北兩極,長度相等C.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D.所有緯線都互相平等,長度相等5.關于經緯度變化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遞增,最高為90°B.以18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西,向東逐漸遞增C.以0°緯線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遞增,最高為90°D.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遞增,最高為180°讀圖1-27,回答6-7題。6.圖中四點中,位于同一條緯線上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位于南半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圖1-28四地中,地理坐標為(40°N,20°E)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下列事例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 )A.“大洋一號”科考船環球航行成功返回B.“神舟十號”上拍攝到的地球照片C.電視塔越高,收視范圍越大D.日食時,月面上的地球陰影為圓弧讀經緯線圖(如圖1-29),完成第10題。10.圖中四點中,所在經線度數為東經度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讀圖1-30,回答11-13題。11.關于圖中A、B兩點所在經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A、B兩點所在經線始終平行B.A、B兩點所在緯線長度相等C.A點所在經線比B點所在經線長D.A點所在緯線經B點所在緯線短12.圖中A點的經緯度為( )A.20°N,90°E B.23.5°S,90°EC.23.5°N,90°E D.20°S,90°W13.A點在B點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讀經緯網圖(如圖1-31),回答14題。14.圖中C點的地理坐標是( )A.(40°N,20°E) B.(20°S,40°W)C.(20°N,40°E) D.(40°S,20°W)15.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某國發生了8.1級地震,震中位于28.2°N、84.7°E。下面四幅圖能正確表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演示地球自轉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如圖1-50)。讀圖完成16-18題。16.在演示過程中,面對地球儀撥動的正確方法是( )A.自右向左 B.自左向右 C.自上向下 D.自下向上17.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 )A.晝夜現象 B.晝夜更替現象 C.四季變化 D.晝夜長短變化18.地球自轉的周期為( )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19.小明從北京去新疆烏魯木齊出差。在北京登機時太陽剛好升起,飛行幾小時后,到達烏魯木齊時他發現太陽也剛好升起。產生這種地理現象的原因是( )A.四季的變化 B.地球的公轉C.地球的自轉 D.緯度的差異20.小明的爸爸是名船員,最近他從印度尼西亞回國休假。小明想在地球儀上找印度尼西亞,他按箭頭方向轉動地球儀,這樣轉動可以用來( )①演示地球自轉 ②演示地球公轉③探究四季更替產生的原因 ④探究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下列各種現象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雛雞破殼而出 B.七星瓢蟲捕食蚜蟲C.鐘乳石慢慢長大 D.含羞草被碰觸后葉片合攏在校園進行植物調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A.不要隨便攀爬植物 B.不要隨便傷害校園中的各種生物C.要如實地進行記錄 D.以上都是23.下列敘述中,反映生物對環境影響的一項是( )A.竹節蟲具有與樹(竹)枝相似的體形 B.在沙地上植樹造林,可以防風固沙C.仙人掌具有葉刺和肉質莖 D.睡蓮在水下有長長的葉柄伸進泥里24.在設計對照實驗時,正確的做法是 ( )A.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均不同 B.所有變量都相同C.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均相同 D.所有變量都不同2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蘑菇”通常屬于( )A.生產者 B.分解者 C.消費者 D.非生物成分26.在一個池塘里,鯽魚能吃水草,能吃螺螄等小生物,草魚吃水草,烏魚會吃鯽魚苗、草魚苗。下面所寫的,符合池塘中的食物鏈的是 ( )A.水草→鯽魚→烏魚 B.水草←草魚←烏魚C.螺螄←鯽魚←烏魚 D.螺螄→鯽魚→烏魚27.使用顯微鏡時,錯誤的操作是 ( )A.對光時要看到白亮的視野B.安放時鏡座距實驗臺邊緣7cm左右C.當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凹面來對光D.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目鏡28.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體現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B.生物能進行呼吸C.生物能繁殖 D.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29.“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間的關系與詩句中“草”和“豆苗”的關系相同的是( )A.水稻和稗草B.獵豹和羚羊C.蜜蜂和油菜花D.跳蚤和貓30.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中,設置的實驗變量是( )A.土壤的干燥與濕潤 B.光線的明亮與陰暗C.溫度的高與低 D.光線的強弱與土壤的濕潤31.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使用顯微鏡觀察英文字母“d”,看到的物像是“d”對光完成的標志是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D.選用10×目鏡和40×物鏡觀察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400倍32.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指影響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B.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著與其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D.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只有合作關系33.生態系統的組成是( )A.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動物和植物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所有生物34.下列關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需要以其他生物為食 B.都由細胞構成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3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句中影響該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水分36.下列不屬于生物的是( )A.新型冠狀病毒 B.青霉 C.三葉蟲化石 D.小球藻37.某小組將調查分類,他們將貓、狗、兔子金魚劃分為一類,將榕樹、月季、桂花樹、三角梅劃分為一類。他們的分類依據是( )A.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B.生物的用途C.生物的生活環境D.生物的觀賞價值38.下面是四名同學分別寫出的某一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其中書寫正確的是( )A.陽光→草→兔→狼 B.草→昆蟲→青蛙→蛇C.蛇→青蛙→昆蟲 D.蝗蟲→鳥→細菌和真菌39.“月宮一號”是一個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系統相比,“月宮一號”穩定性較差,原因是 ( )A.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復雜 B.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簡單C.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 D.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40.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 )A.海洋生態系統 B.森林生態系統 C.草原生態系統 D.生物圈地理部分(每空1分,共20分)41.讀圖1-33,回答問題。(5分)(1)圖中小林與小紅的說法, 的話是可信的。(2)小林(A點)的經緯度是 ,小紅(B點)的經緯度是 。(3)比較小林所在經線與小紅所在經線的長度關系: 。(4)小林與小紅沿經線一直向北走,他們是否能夠相遇?42.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1)寫出圖中A、D兩點的經緯度:A: , ; B: , 。(2)判斷A點在B點的 方,C點在A點的 方,D點在A點的 方。(3)A點所在緯線的長度比C點所在緯線的長度(長/短)。(4)如果在南極點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 (方向)。43.讀經緯網圖(圖甲)和地球公轉運動的二分二至圖(圖乙),回答問題。(6分)(1)甲圖A點的經度是 。(2)甲圖中,當A地為一年中的7月時,D地為 月,A、D兩地同一時期季節相反,是由于地球的 轉運動造成的。(3)圖乙①②③④四個位置中,太陽直射南緯23.5°的是 (填序號),此時,隨州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4)當太陽直射點在圖甲C點所在的緯線上,并且向北移動時,則地球處在圖乙公轉軌道上的 (填序號)處附近。生物部分(每空1分,共20分)44. (5分) 為探究“非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某小組用自制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步驟:1:在實驗裝置中央放入10只鼠婦,靜置5分鐘后,分別統計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量。步驟2:再按步驟1的方法重復操作4次。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探究的問題是: 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2)實驗結果應取步驟1、2各重復組的 值,以減小實驗誤差。(3)實驗結果表明,鼠婦喜歡生活在 的環境中,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4)關愛生命,從我做起。做完實驗后,應將鼠婦 。45.(5分)如圖為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制造 ,不僅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蟲和鳥,所以它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2)一條完整的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它一定是從生產者開始的,而 則不參與形成食物鏈。(3)圖中的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通過①、②、③可以看出,它們的生活依賴于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通過④可以看出,動植物遺體被分解后產生的 又能夠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4)綜上所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 的關系。(5)如果人們大量捕殺鳥,使鳥的數量減少,則蟲的數量會 。46.(5分)圖1是某湖水生態系統中碳循環模式圖,圖1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態系統的成分,圖2為圖1中部分生物之間的營養結構關系。請分析回答:(1)圖1中過程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 ,如果圖2這的A、B、C、D 表示圖1中的四種成分,圖1中和A、B、C、D對應的成分是 。(2)圖1中③表示丙成分通過攝食過程,食物中的 流入動物體內。(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該湖泊水質惡化,水體發綠發臭時有發生,對漁業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嚴重威脅。水質惡化主要是由藍藻、綠藻瘋長及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起的。從生態成分來看,綠藻屬于 。(4)為解決水體發綠的問題,有人建議在湖中投放一定數量的魚苗。你認為最適宜投放的魚苗是圖2中的A、B,投放魚苗可以提高該湖泊生態系統的 能力。47.(5分)請根據你學習的顯微鏡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顯微鏡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 ]___和[ ]__。(2)在顯微鏡結構中,能使鏡筒升降的是[ ]__和[ ]__。(3)用圖1所示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裝片時,首先要先對光,轉動[ ]___,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4)如果目鏡16X,物鏡10X,那么細胞被放大了__倍。(5)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看到的物像如圖1中①所示,若要觀察的物像達到圖1中②所示效果,他應將裝片向___移動。地理答案1-5 BADDC6-10 BDBDB11-15 DCABA16-20 BBDCB41、(1)小紅(2)A點:20°N 0° B點:40°N 100°E(3)相等(4)能42、(1)A:40°N 40°W D:20°E 0°(2)正西 正南 東南(3)短(4)北43、(1)180°(2)7 公(3)③ 晝短夜長(4)④生物答案21、C 22、B 23、C 24、A 25、C26、D 27、A 28、B 29、C 30、D31、B 32、A 33、D 34、A 35、B36、C 37、B 38、B 39、C 4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