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六上7.2統計圖的選擇知識梳理1、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要表示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時,選用條形統計圖;既要表示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時,選用折線統計圖;要表示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量之間的關系時,選用扇形統計圖。真題練習一、選擇題1.要反映牛奶中水、蛋白質、脂肪等含量,用( )更合適。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C.扇形統計圖 D.統計表2.媽媽要統計一個月各項開支情況,用( )統計圖比較合適。A.條形 B.折線 C.扇形3.李經理計劃制作一個統計圖,清楚表示出3個商場5月份甲、乙兩種商品的銷售情況,制成( )比較合適。A.折線統計圖 B.復式折線統計圖 C.復式條形統計圖 D.扇形統計圖4.野象群一路北上,引起民眾的極大關注,為普及象群知識,需要繪制統計圖。下面各話題,更適合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 ),更適合用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 )。①幾頭成年野象睡眠時間長短比較②野象在亞洲地區分布的百分比③三十年來野象數量增減變化情況④幼年和成年野象一天食量多少情況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③和② D.②和④5.在“陽光體育節”活動中,某校對六(1)班、(2)班同學各50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喜歡乒乓球的人數(1)班比(2)班少B.喜歡足球的人數(1)班比(2)班少C.喜歡羽毛球的人數(1)班比(2)班多D.喜歡籃球的人數(1)班比(2)班少二、填空題6.________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只需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應選用________統計圖。7.暑假快到了,花園社區準備號召同學們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同學們依據自己的情況報名了相關勞動項目,主要有以下四種:A.清除小廣告;B.指導垃圾分類;C.清掃單元樓道;D.撿小區垃圾。工作人員劉阿姨根據同學們的報名情況繪制成兩幅不完整的統計圖。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這次報名共有( )名同學。(2)報名“撿小區垃圾”的有( )名同學。(3)“清除小廣告”的報名人數占報名總人數的( )%。8.某便利店一天共銷售各種三明治40個(具體百分比如圖),當天該店( )三明治的銷售總額最高,最高銷售總額是( )元。類別 單價(元/個)火腿三明治 10牛肉三明治 24芝士三明治 12雞蛋三明治 69.下面的兩幅統計圖都表示六(1)班學生的體重情況。從左下圖可以很容易看出( ),從右下圖可以清楚地看出( )。10.醫生想記錄病人某天8-21時的體溫變化情況,要用( )統計圖。三、解答題11.暑假快到了,學校號召六年級的同學們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同學們依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了相關的勞動項目,主要有以下四種:A.清除小廣告;B.撿拾垃圾;C.指導垃圾分類;D.去敬老院打掃衛生。濤濤根據同學們的選擇情況繪制成兩幅不完整的統計圖。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暑假共有( )名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2)選擇“去敬老院打掃衛生”的有( )名學生,并將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補充完整。(3)請你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12.“抗擊疫情,人人有愛”2020年湖北武漢是新冠肺炎的重災區,各地人民紛紛慷慨捐助。下面是山東省支援湖北,捐助蔬菜情況統計圖。(1)結合圖一圖二相關數據,可知茄子有( )噸,黃瓜有( )噸,土豆有( )噸。(2)請補充完成兩幅統計圖。13.亮亮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主題宣傳活動,負責統計工作。他對部分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圖①),并根據調查結果制成了2個統計圖(圖②和圖③)。圖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活動調查問卷請在最符合的一項后面的括號里打“√”。A.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并會考慮垃圾分類。( )B.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但不會考慮垃圾分類。( )C.基本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偶爾會亂扔垃圾。( )參與垃圾分類調研人數情況統計圖 參與垃圾分類調研人數情況統計圖圖② 圖③(1)在這次宣傳活動中,亮亮一共調查了多少人?(2)請你根據信息,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3)如果你是亮亮,根據調查結果準備做點兒什么呢?請你寫一寫。14.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商場為了解市民對四種不同口味粽子的喜愛情況,對鳳凰小區居民進行了抽樣調查,并繪制成如下兩幅統計圖。(不完整)(1)參加本次調查的居民有( )人。(2)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3)如果鳳凰小區共有居民8500人,愛吃豆沙粽的約有( )人。參考答案1.C【分析】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根據情況選擇即可。【詳解】要反映牛奶中水、蛋白質、脂肪等含量,用扇形統計圖更合適。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應根據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統計表各自的特點進行解答。2.C【分析】條形統計圖能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根據情況選擇即可。【詳解】媽媽要統計一個月各項開支情況,用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應根據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各自的特點進行解答。3.C【分析】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從圖中直觀地看出數量的多少,便于比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看清數量的多少,還能通過折線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量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由此進行選擇即可。【詳解】由分析可知:要清楚表示出3個商場5月份甲、乙兩種商品的銷售情況,應選擇復式折線統計圖;故答案為:C【點睛】明確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C【分析】折線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根據統計圖的特點來判斷,即可求解。【詳解】③中三十年來野象數量增減變化情況反映的是數量增減變化情況,因此更適合用折線統計圖;②中野象在亞洲地區分布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應選用扇形統計圖。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根據統計圖的特點來選擇統計圖。5.D【分析】用50人乘16%,求出(1)班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再對比(2)班,判斷A選項的正誤;用50人乘14%,求出(1)班喜歡足球的人數,再對比(2)班,判斷B選項的正誤;用50人乘40%,求出(1)班喜歡羽毛球的人數,再對比(2)班,判斷C選項的正誤;用50人乘30%,求出(1)班喜歡籃球的人數,再對比(2)班,判斷D選項的正誤。【詳解】A.50×16%=8(人),8<9,所以喜歡乒乓球的人數(1)班比(2)班少,A選項正確;B.50×14%=7(人),7<13,所以喜歡足球的人數(1)班比(2)班少,B選項正確;C.50×40%=20(人),20>18,所以喜歡羽毛球的人數(1)班比(2)班多,C選項正確;D.50×30%=15(人),15>10,所以喜歡籃球的人數(1)班比(2)班多,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睛】本題考查了扇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找出有用信息是解題的關鍵。6.折線 條形【分析】條形統計圖能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求解。【詳解】由分析可得:折線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只需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應選用條形統計圖。【點睛】此題應根據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各自的特點進行解答。7.(1)50(2)15(3)10【分析】(1)觀察兩個統計圖,發現報名B的人數20人,占總人數的40%,據此求出總人數;(2)報名D撿小區垃圾的人數,用總人數減去其他的人數;(3)用“清除小廣告”的報名人數除以報名總人數解答即可。(1)(名)(2)(名)(3)【點睛】本題考查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分析數據情況。8.雞蛋 132【分析】扇形統計圖中用整個圓表示總數量,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比,用乘法計算出各種三明治銷售的個數,最后根據“總價=單價×數量”求出各種三明治的銷售總額,即可求得。【詳解】火腿三明治:40×20%×10=8×10=80(元)牛肉三明治:40×5%×24=2×24=48(元)芝士三明治:40×20%×12=8×12=96(元)雞蛋三明治:40×55%×6=22×6=132(元)因為132元>96元>80元>48元,所以當天該店雞蛋三明治的銷售總額最高,最高銷售總額是132元。【點睛】把一天的三明治銷售總個數看作單位“1”,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9.六(1)班各種類型體重的具體學生人數 六(1)班各種類型體重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分析】條形統計圖能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根據情況選擇即可。【詳解】面的兩幅統計圖都表示六(1)班學生的體重情況。從左下圖可以很容易看出六(1)班各種類型體重的具體學生人數,從右下圖可以清楚地看出六(1)班各種類型體重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例如:六(1)班營養不良的有5人,占六(1)班學生人數的15.6%。【點睛】此題應根據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各自的特點進行解答。10.折線【分析】條形統計圖能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根據情況選擇即可。【詳解】由統計圖的特點可知:醫生想記錄病人某天8-21時的體溫變化情況,選用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點睛】此題應根據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各自的特點進行解答。11.(1)200;(2)60;圖見詳解;(3)提出問題:撿拾垃圾的人數比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多百分之幾?100%【分析】(1)觀察扇形統計圖,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0%,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是40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即可求出暑假共有多少名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2)根據分析(1)可求出總人數,用清除小廣告的人數除以總人數,求出清除小廣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把總人數看作單位“1”,用1減去清除小廣告、撿拾垃圾、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去敬老院打掃衛生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并補充到扇形統計圖中,再用總人數乘去敬老院打掃衛生的人數占比,求出去敬老院打掃衛生的人數,并補充到條形統計圖中。(3)提出問題:撿拾垃圾的人數比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多百分之幾?用撿拾垃圾的人數減去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多的人數除以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即可得解。【詳解】(1)40÷20%=200(名)(2)20÷200=0.1=10%1-10%-40%-20%=30%200×30%=60(名)補充如下:(3)提出問題:撿拾垃圾的人數比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多百分之幾?(答案不唯一)(80-40)÷40=40÷40=100%答:撿拾垃圾的人數比指導垃圾分類的人數多100%。【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2.(1)81,54,18(2)見詳解【分析】(1)根據統計圖可知,芹菜有27噸,占總蔬菜的15%,根據除法的意義,用除法即可求出蔬菜的總噸數;由條形統計圖可知,黃瓜大約有50多噸,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出總蔬菜的30%是多少,然后與黃瓜的噸數對比;若等于50幾,則黃色的區域就是黃瓜,灰色的區域就是土豆,同理,反之則黃色的區域是土豆,灰色的區域是黃瓜;用蔬菜的總噸數減去芹菜、茄子和黃瓜的噸數即可求出土豆的噸數;(2)把蔬菜的總噸數看作單位“1”,用1減去芹菜、茄子、土豆和黃瓜占總噸數的百分率即可求出灰色部分的百分率;再結合(1)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即可。【詳解】(1)27÷15%=180(噸)180×45%=81(噸)180×30%=54(噸)180-27-81-54=153-81-54=72-54=18(噸)茄子有81噸,黃瓜有54噸,土豆有18噸。(2)1-30%-45%-15%=70%-45%-15%=25%-15%=10%如圖所示:【點睛】本題考查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明確用除法是解題的關鍵。13.(1)240人;(2)(3)見詳解【分析】(1)把這次活動調查的總人數看作單位“1”,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并會考慮垃圾分類的有120人,占總人數的50%,根據“量÷對應的百分率”求出這次活動調查的總人數;(2)先求出基本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偶爾會亂扔垃圾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率,再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求出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但不會考慮垃圾分類的人數和基本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偶爾會亂扔垃圾的人數各是多少,再根據所求數據補全條形統計圖,最后標注對應數據;(3)調查結果顯示能將垃圾放到規定地點,但不會考慮垃圾分類的人數還有很多,應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增強人們垃圾分類的意識,垃圾分類從自己做起,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120÷50%=240(人)答:亮亮一共調查了240人。(2)240×(1-40%-50%)=240×0.1=24(人)240×40%=96(人)(3)制作宣傳海報,在垃圾桶旁邊放提示牌,提醒人們注意垃圾分類,開展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引導大家做好垃圾分類。(答案不唯一)【點睛】理解并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是解答題目的關鍵。14.(1)600(2)見詳解(3)1700【分析】(1)把調查的總人數看作單位“1”,其中喜歡肉粽的有150人,占總人數的25%,根據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解答。(2)把調查的總人數看作單位“1”,喜歡紅棗粽的占15%,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出喜歡紅棗粽的人數,再用減法求出喜歡蛋黃粽的人數,據此完成條形統計圖。(3)把該小區人數看作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解答。【詳解】(1)150÷25%=150÷0.25=600(人)(2)600×15%=90(人)600-(150+120+90)=600-360=240(人)作圖如下:(3)8500×(120÷600)=8500×0.2=1700(人)【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