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世紀60年代)(10年9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⑴了解清朝晚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⑵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了解洪秀全與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幫助學生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初步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⑶能結合語文、地理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內容要點】一條主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大主題 中國近代史上的侵略戰爭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三大條約 《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四大事件 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知識點1: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一)鴉片走私1、背景:①清朝統治危機四伏②英國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③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2、原因:為了改變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3、危害:(1)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2)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3)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二)虎門銷煙1、背景: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2、時間:1839年3、領導人:林則徐4、地點:廣州虎門5、意義(影響):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一)時間:1840.6~1842.8(二)原因1、直接原因(借口、導火線):中國的禁煙運動 (虎門銷煙)2、根本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三)經過(了解):【1、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英軍封鎖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2、第二階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軍占香港、進攻虎門炮臺、占四方炮臺(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占廈門、定海、寧波、吳松、鎮江到南京下關江面(陳化成吳淞之戰犧牲)三、《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其危害1.《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主要內容 對中國的主要危害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領土主權的完整賠款2100萬銀元 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 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破壞了貿易主權,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其他條約(1)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2)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法國分別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3.影響: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四、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1、目的: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時間:1856.10~1860.103、發動者:英法聯軍4、幫兇:美俄5、借口:英、法分別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6、結果:中國戰敗,圓明園被毀,中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7、過程:(1)1856.10,英軍炮轟廣州,戰爭爆發。(2)1857,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直逼天津,威脅北京。8、《天津條約》的內容: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③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④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五、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1、罪行: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進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2、《北京條約》的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4)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六、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共150多萬平方千米。不平等條約名稱及簽訂時間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璦琿條約》(1858年)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北京條約》(1860年)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北京條約》(1860年) 《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19世紀80年代)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米2、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知識點2: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一、太平天國運動原因:①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②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二、太平天國運動過程:1. 金田起義:標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號召起義。)2. 永安建制: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3. 北伐西征: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4. 定都天京:把南京改為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政府南北對峙的局面。5.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6. 天京陷落:1864年,標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中: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外:華爾的洋槍隊。)三、太平天國的綱領文件:1、《天朝田畝制度》:主要內容: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具有落后性、空想性、革命性2、《資政新編》:洪仁玕頒布,提出向西方學習(第一個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沒有實行的條件。四、評價:1、地位: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2、意義: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3、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易混易錯】1.“香港島”和“香港地區”的區別。(1)《南京條約》中割讓的“香港島”,只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香港地區”的一部分。(2)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司和新界三個部分,其余兩部分是英國通過1860 年中英《北京條約》 (九龍司)和1898 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新界)先后割占和強租去的。2.中國近代史開始于1840年,而不是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而不是割香港。3.《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中沒有南京;廈門既是鴉片戰爭后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4.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侵華罪行,而不是八國聯軍的侵華罪行。5.如果沒有“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對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真實意圖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所以,即使沒有這兩個事件,英法還是會尋找其他借口發動侵華戰爭。6.《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但是,這種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的主張,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7.洪仁玕寫成的《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而非資產階級革命。【核心素養】【史料實證】1.鴉片戰爭前中英力量對比2.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目的) 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戰爭性質 非正義的殖民侵略戰爭侵略國家 英國 英、法、俄、美侵略時長 1840—1842年,歷時兩年 1856—1860年,歷時四年開放口岸 沿海城市 從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時空觀念】1.近代列強發起的四次侵華戰爭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歷史解釋】1、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 有同學認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國家的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或者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封建的。這都是錯誤的。第一,半殖民地的含義是指喪失了部分主權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比如說,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表現在政治上喪失了領土主權、貿易主權等,但清政府在形式上依然對全國實行管理。第二,半封建社會的含義是原有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在中國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比如,經濟上東南沿海地區的絲、茶生產依賴于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但在中國廣大內地,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2、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3、太平天國運動和以往的農民起義在斗爭對象上有什么不同?這是為什么?以往的農民起義斗爭的對象是本國統治者,農民運動的任務主要是反封建;太平天國斗爭的對象不僅是本國統治勢力,還有外國侵略者。因為鴉片戰爭以后,外國商品的傾銷,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破產。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費用和對英賠款,加緊搜刮人民。中國人民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唯物史觀】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失敗的原因、啟示:1)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對后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2)原因: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教訓:太平天國運動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1.(2019·吉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842年8月,在鴉片戰爭戰敗的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是最基礎也最主要的知識點,牢記即可。解答時,由于是最基礎的知識,沒什么技巧可言。2.(2022.長春)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答案] 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了《天津條約》,通過該條約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故選B;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主要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外國侵略勢力尚未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排除A;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此時外國侵略勢力已經深入長江中下游,排除CD。3.(2020.長春)180年前的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這場戰爭使得( )A.圓明園遭受英法聯軍劫掠 B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C .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D .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終結.[知識點]鴉片戰爭的影響[答案] B[詳解]考查點:鴉片戰爭。解題思路:根據180年前的戰爭可以推算出這場戰爭是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B項符合題意; A項圓明園遭受英法聯軍劫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與題干內容不符, 排除; C項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 D項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終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故選B.4.(2020.長春)19世紀中期,在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同時,中國發生了( )A.李自成起義. B .太平天國運動C .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知識點]太平天國的興衰[答案] B[詳解]考查點:太平天國運動。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的時間19世紀中期結合所學知識對選項事件的時間進行判斷。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到1864年,屬于19世紀中期,C項符合題意; A項李自成起義時間是1627到1645年,屬于17世紀,排除; C項義和團運動時間是1899到1900年,屬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 D項武昌起義時間是1911年,屬于20世紀初,排除。故選B。5.(2019.長春)“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鳥給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 任便立法治理” , 材料出自(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知識點]鴉片戰爭的影響[答案] A[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 任便立法治理’可知:是清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的史實。1842年簽訂的 《南京條約》清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故A符合題意。《虎門條約》 是1843年和英國訂立的, 《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分別是清政府和美國法國訂立的,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緊扣“香港一島”一詞。1.(2023·吉林模擬)近代某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據此判斷該條約( )A.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B.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C.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見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根據材料“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的設置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A符合題意;《馬關條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排除B;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排除C;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與題干不符,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等知識。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2.(2023·長春模擬)近代某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據此判斷該條約( )A.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B.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C.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見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根據材料“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的設置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A符合題意;《馬關條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排除B;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排除C;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與題干不符,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等知識。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3.(2023·長春模擬)有歷史學家說:“如果不是林則徐禁運鴉片,英國資產階級也會找另一個借口來發動戰爭。”英國發動戰爭更深層次的意圖是( )A.爭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貿易關系B.用武力保護鴉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C.變中國為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D.將先進的工業文明成果推廣到中國【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林則徐禁煙只是英國利用的借口,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運動,英國也會利用其他事件為借口侵略中國,故C符合題意;用武力保護鴉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屬于客觀原因,故B不符合題意;爭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貿易關系、將先進的工業文明成果推廣到中國與題干無關,故A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4.(2022·長春二模) 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大戰 D.威海衛戰役【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直接參與到抗英戰爭中,并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不過后面他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于是憤而辭歸,立志著書立說,于是寫了一本書叫《圣武記》。在這本書中,他細述了過去清王朝在軍事上或武功上的輝煌勝利,為的就是與當時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軍事上的頹廢、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題干這一“頹勢”出現于鴉片戰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不符,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一般,讓學生正確認識鴉片戰爭,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5.(2022·吉林一模)道光帝愧對祖先,因為在他手上曾丟失了土地。這塊“土地”是指( )A.海南島 B.臺灣島 C.香港島 D.釣魚島【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政府在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這里的“土地”是指香港島。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香港島是題干中的這塊“土地”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南京條約》的內容以及影響。6.(2022·松原一模)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A.《北京條約》 B.《南京條約》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南京條約》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7.(2020·長春模擬)“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該內容出自(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C.《望廈條約》 D.《北京條約》【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解決本題的關鍵詞是“大英”“一島”,由此做出正確判斷。依據材料“今大皇帝準將……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英兩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給英國。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題干中的“大英商船”、“一島給予大英國”等關鍵詞是重要的答題提示。8.(2023·松原模擬)“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圓明園)化為一片灰燼。”與這則材料相關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圓明園)化為一片灰燼。”可知, 這反映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還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B項正確;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2023·九臺模擬)下面文本框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時的目錄,據此判斷此課時的學習內容是( )△英法發動侵華戰爭△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根據材料“英法發動侵華戰爭、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及所學可知,反映的是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歷史信息,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犯下了火燒圓明園的歷史罪行,B項正確;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排除A項;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排除C項;1900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借口,發動了侵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0.(2023·長春二模)有人說,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海盜式的擴張”,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帶來了不 可估量的損失。下列各項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B.列強獲得大量賠款C.外國公使進駐北京D.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圓明園【答案】D【知識點】火燒圓明園【解析】根據題干“有人說,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海盜式的擴張’,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結合所學知識,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在北京制造了火燒圓明園,給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D符合題意;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與文化無關,排除A;列強獲得大量賠款與文化無關,排除B;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并不能對中國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影響,結合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1.(2023·長春模擬)以下屬于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是( )A.圓明園遺址 B.《李鴻章傳》C.紀錄片《太平天國》 D.電影《甲午風云》【答案】A【知識點】火燒圓明園【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史料是指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尚存的各種實物。具體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遺址和遺跡;傳世和出土的文物。圓明園遺址屬于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故A符合題意;《李鴻章傳》屬于文獻史料,故B不符合題意;紀錄片《太平天國》、電影《甲午風云》屬于圖像史料,故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火燒圓明園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12.(2022·二道模擬)“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材料描述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被改變,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B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13.(2022·寬城模擬)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10月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符合題意,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4.(2022·吉林一模)小昊同學設計《列強凌辱下的近代中國》黑板報,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鴉片戰爭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C.《璦琿條約》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D.1902年中國人居住在北京東交民巷【答案】C【知識點】沙俄侵占中國領土【解析】據所學知,1858年中俄簽訂《瑗琿條約》,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是沙俄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A項鴉片戰爭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歷史事實,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題意;B項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不符合歷史事實,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不符合題意;C項《璦琿條約》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符合歷史事實,符合題意;D項1902年中國人居住在北京東交民巷不符合歷史事實,1901年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近代列強侵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近代列強侵華的相關知識。15.(2023·德惠模擬)下圖是近代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后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不斷減少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腹地D.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解讀材料關鍵信息“左圖:第一次鴉片戰爭,開放五大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右圖:甲午中日戰爭,開放四大通商口岸,杭州、蘇州、沙市、重慶”,據此分析: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侵略不斷深入加劇,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不斷減少表述錯誤,排除A;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通商口岸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甲午戰爭時期已伸入沿江內地,反映了列強侵略勢力不斷深入中國腹地,故C項正確;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排除D;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是圖片分析解讀性試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列強侵略戰爭與通商口岸的分布,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程度與材料圖片解讀能力,基礎知識運用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關鍵中掌握牢固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通商口岸的開辟與分布特點,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積累,以此為基礎,分析材料、解讀圖片信息,逐項排查,不難得出正確答案。16.(2023·長春模擬)下列關于太平天國運動興衰的歷史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A.北伐西征——初步建立政權組織B.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C.永安建制——頒布了《資政新篇》D.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答案】D【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人民反抗清朝的統治風起云涌。1851年, 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D項符合題意;通過永安建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排除A;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排除B;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難度較低,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17.(2023·九臺模擬)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巢起義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起義【答案】D【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堅持斗爭14年,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故D符合題意;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故A不符合題意;黃巢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不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故B不符合題意;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方,這次起義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與題意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天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18.(2022·吉林模擬)19世紀中期中國爆發的以“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為目標的農民運動(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C.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根據材料 “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是中國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之“拜上帝會”。太平天國運動 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C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A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B不符合題意;鴉片戰爭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太平天國運動,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19.(2022·白山模擬)課堂小結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歷程為“宗教構夢、軍事追夢、方案筑夢、內亂毀夢”。其中“方案筑夢”應該是( )A.創立“拜上帝會” B.攻克武昌,攻占南京C.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D.天京事變【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這就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這就是課本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理解識記。20.(2022·綠園模擬)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說明太平天國( )A.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沒有徹底革命精神 D.沒有實行宗教改革【答案】A【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太平天國初具建國規模。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洪秀全是農民起義的領袖,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乏科學的理論作指導,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據題干關鍵信息“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可知,這段話指太平天國缺乏科學理論指導,A項正確;不能充分依靠人民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沒有徹底革命精神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沒有實行宗教改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經過和意義。21.(2022·長春模擬)下圖文獻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關于該文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實施B.使全國土地得到平均分配C.解決了廣大農民的土地問題D.有利于消除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答案】A【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根據題干“天朝田畝制度”結合所學知識,1853年,洪秀全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但是,《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實現,故選項A符合題意;B.使全國土地得到平均分配 ,不符合題意;C. 解決了廣大農民的土地問題 ,不符合題意;D.有利于消除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備選項回答,注意細心分析理解,不要死記硬背。22.(2022·朝陽一模)下圖所示的起義的發動者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發動這次武裝起義的背景不包括( )A.鴉片戰爭失敗,加深了清政府統治危機B.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C.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組織【答案】D【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由圖片“金田起義”可知,武裝起義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ABC都是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的背景,但不符合題意,排除;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組織發生在金田起義之后,永安建制不是金田起義爆發的背景,選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以太平天國運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23.(2023·榆樹三模)19世紀中期,在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同時,中國發生了( )A.李自成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答案】B【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本題可根據題干關鍵信息“19世紀中期”“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年——1859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到1864年,屬于19世紀中期,故B符合題意;A項李自成起義時間是1627到1645年,屬于17世紀,故A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時間是1899到1900年,屬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C不符合題意;武昌起義時間是1911年,屬于20世紀初,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天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材料分析題24.從19世紀中期開始,古老的中國遭受了列強的一系列侵略,根據年代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示中A處涉及的戰爭是什么?該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B處所指的是哪一戰爭?此戰爭中英法聯軍在清政府都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指的是哪一階段的戰爭?(寫出對應的字母)(3)結合所學,分析以上戰爭均以失敗告終的原因。【答案】(1)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C。(3)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清政府軟弱無能;西方列強正處于資本主義制度上升時期,科技先進;清朝經濟、軍事落后等。(符合題意即可)【知識點】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1)根據圖示可知,圖示中A處涉及的戰爭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根據圖示可知,圖示中B處涉及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戰爭中英法聯軍在清政府都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指的是C階段的中法戰爭。(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以上戰爭均以失敗告終的原因是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清政府軟弱無能;西方列強正處于資本主義制度上升時期,科技先進;清朝經濟、軍事落后等。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C。(3)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清政府軟弱無能;西方列強正處于資本主義制度上升時期,科技先進;清朝經濟、軍事落后等。(符合題意即可)【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19世紀清政府遭受的四次侵略戰爭以及帶來的危害。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一綱領貫穿于整個運動的全過程,如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北伐、西征,破江北、江南大營等前期軍事活動,太平天國后期,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情馳騁…都是為了保衛、鞏固或擴大綱領的實踐成果。材料二:洪秀全登上天王寶莊后,大搞家天下,封其子洪天貴福為幼主,天京事變后,失去制約的天王更是“未肯信外臣,專信同姓之重”……出現天王不能控制主將,主將不能指揮軍旅的危險局面。太平天國日漸衰微,最后的滅亡在所難免。(1)材料一中“綱領”的名稱是什么?寫出“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取勝的兩例戰役。(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天京事變”的轉折性影響是什么?根據材料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是什么?(3)結合材料及所學,總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答案】(1)《天朝田畝制度》。浦口大捷、三河大捷。(2)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滅亡(失敗)。(3)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1)根據“這一綱領貫穿于整個運動的全過程,如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北代、西征,破江北、江南大營等前期軍事活動,太平天國后期,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情馳浮……都是為了保衛、鞏固或擴大綱領的實踐成果”可知,材料一中“綱領”的名稱是《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取勝的戰役有浦口大捷、三河大捷。(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秋,楊秀清意圖篡位。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太平軍損失慘重,人心土氣受到嚴重影響。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根據材料“太平天國日漸衰微,最后的滅亡在所難免。”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是滅亡(失敗)。(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故答案為:(1)《天朝田畝制度》;戰役:浦口大捷、三河大捷。(2)影響: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結局:滅亡(失敗)。(3)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天朝田畝制度》、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取勝的戰役、天京事變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等知識。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世紀60年代)(10年9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⑴了解清朝晚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⑵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了解洪秀全與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幫助學生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初步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⑶能結合語文、地理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內容要點】一條主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大主題 中國近代史上的侵略戰爭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三大條約 《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四大事件 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知識點1: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一)鴉片走私1、背景:①清朝統治危機四伏②英國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③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2、原因:為了改變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3、危害:(1)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2)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3)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二)虎門銷煙1、背景: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2、時間:1839年3、領導人:林則徐4、地點:廣州虎門5、意義(影響):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一)時間:1840.6~1842.8(二)原因1、直接原因(借口、導火線):中國的禁煙運動 (虎門銷煙)2、根本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三)經過(了解):【1、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英軍封鎖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2、第二階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軍占香港、進攻虎門炮臺、占四方炮臺(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占廈門、定海、寧波、吳松、鎮江到南京下關江面(陳化成吳淞之戰犧牲)三、《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其危害1.《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主要內容 對中國的主要危害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領土主權的完整賠款2100萬銀元 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 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破壞了貿易主權,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其他條約(1)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2)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法國分別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3.影響: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四、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1、目的: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時間:1856.10~1860.103、發動者:英法聯軍4、幫兇:美俄5、借口:英、法分別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6、結果:中國戰敗,圓明園被毀,中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7、過程:(1)1856.10,英軍炮轟廣州,戰爭爆發。(2)1857,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直逼天津,威脅北京。8、《天津條約》的內容: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③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④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五、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1、罪行: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進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2、《北京條約》的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4)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六、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共150多萬平方千米。不平等條約名稱及簽訂時間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璦琿條約》(1858年)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北京條約》(1860年)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北京條約》(1860年) 《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19世紀80年代)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米2、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知識點2: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一、太平天國運動原因:①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②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二、太平天國運動過程:1. 金田起義:標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號召起義。)2. 永安建制: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3. 北伐西征: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4. 定都天京:把南京改為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政府南北對峙的局面。5.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6. 天京陷落:1864年,標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中: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外:華爾的洋槍隊。)三、太平天國的綱領文件:1、《天朝田畝制度》:主要內容: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具有落后性、空想性、革命性2、《資政新編》:洪仁玕頒布,提出向西方學習(第一個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沒有實行的條件。四、評價:1、地位: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2、意義: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3、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易混易錯】1.“香港島”和“香港地區”的區別。(1)《南京條約》中割讓的“香港島”,只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香港地區”的一部分。(2)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司和新界三個部分,其余兩部分是英國通過1860 年中英《北京條約》 (九龍司)和1898 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新界)先后割占和強租去的。2.中國近代史開始于1840年,而不是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而不是割香港。3.《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中沒有南京;廈門既是鴉片戰爭后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4.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侵華罪行,而不是八國聯軍的侵華罪行。5.如果沒有“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對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真實意圖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所以,即使沒有這兩個事件,英法還是會尋找其他借口發動侵華戰爭。6.《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但是,這種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的主張,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7.洪仁玕寫成的《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而非資產階級革命。【核心素養】【史料實證】1.鴉片戰爭前中英力量對比2.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目的) 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戰爭性質 非正義的殖民侵略戰爭侵略國家 英國 英、法、俄、美侵略時長 1840—1842年,歷時兩年 1856—1860年,歷時四年開放口岸 沿海城市 從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時空觀念】1.近代列強發起的四次侵華戰爭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歷史解釋】1、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 有同學認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國家的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或者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封建的。這都是錯誤的。第一,半殖民地的含義是指喪失了部分主權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比如說,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表現在政治上喪失了領土主權、貿易主權等,但清政府在形式上依然對全國實行管理。第二,半封建社會的含義是原有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在中國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比如,經濟上東南沿海地區的絲、茶生產依賴于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但在中國廣大內地,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2、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3、太平天國運動和以往的農民起義在斗爭對象上有什么不同?這是為什么?以往的農民起義斗爭的對象是本國統治者,農民運動的任務主要是反封建;太平天國斗爭的對象不僅是本國統治勢力,還有外國侵略者。因為鴉片戰爭以后,外國商品的傾銷,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破產。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費用和對英賠款,加緊搜刮人民。中國人民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唯物史觀】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失敗的原因、啟示:1)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對后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2)原因: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教訓:太平天國運動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1.(2019·吉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2022.長春)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2020.長春)180年前的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這場戰爭使得( )A.圓明園遭受英法聯軍劫掠 B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C .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D .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終結.4.(2020.長春)19世紀中期,在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同時,中國發生了( )A.李自成起義. B .太平天國運動C .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5.(2019.長春)“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鳥給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 任便立法治理” , 材料出自(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1.(2023·吉林模擬)近代某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據此判斷該條約( )A.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B.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C.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見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2.(2023·長春模擬)近代某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據此判斷該條約( )A.方便了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B.標志著列強侵略深入到中國腹地C.導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見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3.(2023·長春模擬)有歷史學家說:“如果不是林則徐禁運鴉片,英國資產階級也會找另一個借口來發動戰爭。”英國發動戰爭更深層次的意圖是( )A.爭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貿易關系B.用武力保護鴉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C.變中國為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D.將先進的工業文明成果推廣到中國4.(2022·長春二模) 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大戰 D.威海衛戰役5.(2022·吉林一模)道光帝愧對祖先,因為在他手上曾丟失了土地。這塊“土地”是指( )A.海南島 B.臺灣島 C.香港島 D.釣魚島6.(2022·松原一模)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A.《北京條約》 B.《南京條約》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7.(2020·長春模擬)“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該內容出自(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C.《望廈條約》 D.《北京條約》8.(2023·松原模擬)“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圓明園)化為一片灰燼。”與這則材料相關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2023·九臺模擬)下面文本框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時的目錄,據此判斷此課時的學習內容是( )△英法發動侵華戰爭△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10.(2023·長春二模)有人說,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海盜式的擴張”,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帶來了不 可估量的損失。下列各項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B.列強獲得大量賠款C.外國公使進駐北京D.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圓明園11.(2023·長春模擬)以下屬于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是( )A.圓明園遺址 B.《李鴻章傳》C.紀錄片《太平天國》 D.電影《甲午風云》12.(2022·二道模擬)“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材料描述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3.(2022·寬城模擬)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4.(2022·吉林一模)小昊同學設計《列強凌辱下的近代中國》黑板報,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鴉片戰爭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C.《璦琿條約》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D.1902年中國人居住在北京東交民巷15.(2023·德惠模擬)下圖是近代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后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不斷減少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腹地D.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16.(2023·長春模擬)下列關于太平天國運動興衰的歷史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A.北伐西征——初步建立政權組織B.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C.永安建制——頒布了《資政新篇》D.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興起17.(2023·九臺模擬)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巢起義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起義18.(2022·吉林模擬)19世紀中期中國爆發的以“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為目標的農民運動(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C.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2022·白山模擬)課堂小結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歷程為“宗教構夢、軍事追夢、方案筑夢、內亂毀夢”。其中“方案筑夢”應該是( )A.創立“拜上帝會” B.攻克武昌,攻占南京C.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D.天京事變20.(2022·綠園模擬)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說明太平天國( )A.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沒有徹底革命精神 D.沒有實行宗教改革21.(2022·長春模擬)下圖文獻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關于該文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實施B.使全國土地得到平均分配C.解決了廣大農民的土地問題D.有利于消除社會的不平等現象22.(2022·朝陽一模)下圖所示的起義的發動者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發動這次武裝起義的背景不包括( )A.鴉片戰爭失敗,加深了清政府統治危機B.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C.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組織23.(2023·榆樹三模)19世紀中期,在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同時,中國發生了( )A.李自成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材料分析題24.從19世紀中期開始,古老的中國遭受了列強的一系列侵略,根據年代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示中A處涉及的戰爭是什么?該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B處所指的是哪一戰爭?此戰爭中英法聯軍在清政府都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指的是哪一階段的戰爭?(寫出對應的字母)(3)結合所學,分析以上戰爭均以失敗告終的原因。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一綱領貫穿于整個運動的全過程,如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北伐、西征,破江北、江南大營等前期軍事活動,太平天國后期,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情馳騁…都是為了保衛、鞏固或擴大綱領的實踐成果。材料二:洪秀全登上天王寶莊后,大搞家天下,封其子洪天貴福為幼主,天京事變后,失去制約的天王更是“未肯信外臣,專信同姓之重”……出現天王不能控制主將,主將不能指揮軍旅的危險局面。太平天國日漸衰微,最后的滅亡在所難免。(1)材料一中“綱領”的名稱是什么?寫出“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取勝的兩例戰役。(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天京事變”的轉折性影響是什么?根據材料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是什么?(3)結合材料及所學,總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吉林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學案 原卷版.docx 【吉林專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八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學案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