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態系統1(二岐分類法)是選擇一對明顯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將植物分為(兩類),后在每類中又根據相對應明顯不同的特征再區分為(兩類),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2.1774年,英國的普利斯特列得出結論:植物會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3.植物體的綠葉能產生(氧氣)。4.1845年,德國的梅耶指出:植物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1864年,德國的薩克斯用實驗驗證了植物綠葉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5.綠色植物的葉在陽光照射下,可以將(二氧化碳)與(水)合成養料(淀粉),同時放出(氧氣)。這個過程叫作光合作用。6.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叫作(食物鏈)。①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為止。②箭頭指向吃者;箭頭方向代表能量流動的方向。③一條食物鏈至少包含 3 種生物。7.在食物鏈中,植物能夠自己制造營養物質,稱為(生產者)。像兔子和狼這樣的生物,要直接或間接依靠生產者而獲得食物,稱為(消費者)。微生物能把動植物尸體分解,稱為(分解者)。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食肉動物)為止。8.許多食物鏈相互交錯連結而形成的復雜(營養)關系叫作(食物網)。在某個環境中,生物種類(越多),食物網越(復雜) ,生物越能 (更好地生存)。9.像草原這樣,能夠滿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夠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條件的場所,叫作(棲息地)。10.生物與其棲息地環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們把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11.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它們生活在多種多樣的棲息地中,生物及其棲息地的多樣性,也使(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12.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棲息地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達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叫作(生態平衡) 。在生態平衡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13.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人或人為引種后大量繁殖,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稱為 (生物入侵) 。我國已知的外來植物超過600種,動物約(40) 種。危害較的生物有紫莖澤蘭、水葫蘆、(美國白蛾)、(桉樹 )等。14.人口快速增長使人類的活動日益增多,(建造城市)、(開發能源)等活動改變了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打破了 (生態系統) 的平衡。15.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水災、旱災、地震、臺風等)和(人為)因素,(人為) 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16.(“月宮一號”)是我國研制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它由植物、動物、人類、微生物組成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包括一個(綜合艙)和兩個(植物艙).( 370)天的生存實驗,刷新了人類密閉生存的世界紀錄。第二單元水的循環1.科學家經過研究和測量,發現一般情況下氣溫會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2.云和霧都是由 (水蒸氣 )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飄浮在空氣中形成的。(霧)在低空,(云)在高空。3、(雨)和(雪)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降水現象。4、人們發明了.當空中的水蒸氣較多時,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會(不斷增大)。當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上升氣流托不住) 的時候就會向下降落,形成雨。5.雨的形成模擬實驗實驗材料 裝有少量水的燒杯、盛有冰塊的金屬圓盤、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各部分作用 酒精燈——持續加熱; 裝冰塊的金屬圓盤——讓水蒸氣在空中遇冷實驗結論 當空中的水蒸氣較多時,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會不斷增大。當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上升氣流托不住的時候就會向下降落,形成雨。6. 為了加快云中小水滴的增長的速度,人們發明了(增雨火箭)。增雨火箭中的(碘化銀)藥粉,可加快小水滴的(凝結)。7.(雪) 是固態水的一種形式,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及其(聚合物)(雪團)組成。8.當低空溫度在(0℃)以下時,高空云層的溫度會更低。云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相當程度,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就會從云層里降落下來,成為(雪)。9.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附著在地面或物體上的(小水珠)。10.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0℃以下)凝成的(小冰晶),附著在(地面或物體上)。11.(冰雹)常見于(夏季)或(春夏之交),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或更大)的冰粒,在(強對流)天氣條件下形成。雹災是中國嚴重自然災害之一。12.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斷循環。13.水的三態分別是(氣態)、(液態)和(固態)。(溫度)是引起水的三態變化。蒸發、降水、流動這三者是相互(循環)的。14.大自然中的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溫度變化。15、水在自然界的循環模擬實驗實驗材料 水槽、熱鹽水、空碗、塑料薄膜、橡皮筋、冰袋實驗步驟 a.在水盆中倒入小半盆干凈的熱鹽水(40℃) 模擬海洋,再在盆中倒扣一個空碗,模擬陸地。b.將水盆用透明塑料膜蒙住,用一個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一個下垂的錐,正對準陸地上方。c.將實驗裝置放在強烈陽光下暴曬。實驗現象 a.嘗一嘗碗蒂(dì)里的水 ,是淡的;b.當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模擬大自然中的海陸水循環。第三單元能量1.流動的水能推動水車,具有 (能量)。高速行駛的汽車能撞倒護欄,具有(能量)。2.高處的物體、壓縮的彈簧和壓縮的空氣具有的“蓄勢待發”的能量,稱為勢能。行駛的汽車、飛行的子彈具有的“運動”的能量,稱為動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風能、潮汐能、水能都是機械能。3.聲、光、電、熱、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能量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任何東西如果有移動、變化、發光、發熱、發聲的現象,就有某種能量在起作用。4.熔爐里的鐵水,既發光又發熱,具有(光能)和(熱能)。5.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里儲存著(化學能)。6.輸電線輸送了(電能),使列車高速行駛。7.受過訓練的高音歌手,可以用聲音將玻璃杯震碎,聲音具有(聲能)。8.能量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任何東西如果有(移動)(變化)、 (發光)、(發熱)(發聲) 的現象,就有某種能量在起作用。9.當火爐上的水壺的壺嘴被堵住時,(水蒸氣)的力量能把壺蓋頂開。人們從這種現象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10.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換,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用實驗證明了(動能)和(熱能)之間可以相互轉換。11.公元1世紀左右,希臘發明家希羅制作的(“空心汽動圓球)”,可以稱得上是最早使用(熱能)變成(機械能)的“蒸汽機”。12. “沖動”的橡皮塞實驗材料 試管、蘸有酒精的棉花、橡皮塞、燒杯、熱水實驗方案 在試管內塞進一小團蘸有酒精的棉花, 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將試管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加熱,觀察過一會兒有什么現象實驗現象 試管變熱,橡皮塞會沖出試管口。現象分析 說明發生了能量轉換,熱水的熱能轉換成橡皮塞的動能。13. “熱情”的橡皮筋:反復拉伸運動使橡皮筋產生了熱量,機械能→熱能, 說明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14.伏特電池的結構相當簡單,只是用(鋅盤)、(酸性溶液)浸濕的紙張和( 銅盤)按順序相疊而成。15.在( 奧斯特)發現電能生磁后,人們發明了電磁鐵。二、簡答題1.請簡述一下什么是食物網?答:食物網是由許多食物鏈相互交錯而形成的復雜營養關系。2.什么叫食物鏈?請舉例簡單說明。答:.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數量的生物之間發生著食物關系,這種關系叫做食物鏈。例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生物”就是一條食物鏈。3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答: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水災、旱災、地震、臺風等)和人為因素(建造城市,開發能源、打獵、濫砍濫伐等)。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4.云形成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答:云的形成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結的冷空氣。5.雪是怎樣形成的?答:當低空溫度在0℃以下時,高空云層的溫度會更低。云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相當程度,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就會從云層里降落下來,成為雪。6.雨是怎樣形成的?(雨滴是從哪里來的?)答: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云,它們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云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7.說一說云是怎樣形成的?答:地上的水被太陽照射后變成水汽蒸發到空氣中,到了高空,溫度降低,水汽便凝聚成了小水滴或小冰晶,然后又與大氣中的塵埃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千姿百態的云。8.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平衡的保護了,那么我們應該為保護生態平衡做些什么?答;熱愛大自然,大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愛惜動植物,保護生態平衡。優化生產方法,防止環境污染。9.請簡要說明制作生態瓶的注意事項。答:在制作生態瓶的時候,要注意植物應先放;必須考慮放入的生物之間有吃與被吃(捕食)的關系;放入的植物可以多一些,但小動物宜少一些。10.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人工影響天氣的現象?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答:人工增雨,有利于緩解旱情,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人工防霜,減少霜對農作物的危害,增大農作物產量。11.生活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能量?這些能量從哪里獲得?答:生產和生活中需要的能量有電能、光能、熱能、動能、風能等,這些能量都是通過其他能量轉化而來的,比如化學能、太陽能、風能等。12.能量有多種形式,而且可以相互轉換,請你列舉至少兩個生活中能相互轉換的例子。答:太陽能熱水器可以把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電磁鐵把電能轉化為磁能。13. 你們家的有哪些用電器,它們的名稱是什么?使用時是把電能轉換成什么?至少說三種。答:如電視機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聲能,電熱水器將電能轉化為水的熱能,電風扇將電能轉化為風能等。14.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產生熱能?請列舉幾個我們利用熱能的例子。答:.運動跑步、曬太陽、烤火、吃食物、取暖器據取暖等。電吹風吹頭發電飯煲煲飯,用柴草燒火做飯,電熨斗熨燙衣物等。15.在野外沒有火柴和打火機,可用什么辦法生火?答:(1)鉆木取火;(2)用電池和口香糖錫箔紙生火; (3)用太陽光和水氣球 生火; (4)_高錳酸鉀與白糖混合,用木棒碾壓取火。(5)使用凸透鏡。(6)用火石打火。(7)利用車上的電池生火。16.舉例說明生活中用到電磁鐵的的裝置有哪些?答:電磁門鎖,電鈴、電話、電磁起重機等。17.說說自然界的水是如果循環的。答:自然界里的水不斷受熱熱蒸發,變成水蒸氣上升到高空;高空中的水蒸氣不斷受冷形成云,又變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上,地面上 的水又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大海。三、判斷題1、牽牛花的莖屬于纏繞莖。(√)2.光合作用能夠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動植物的呼吸。 (x)3.如果草原上沒有了鷹,野兔會生活得更好。 (x)4.生物入侵就是生態平衡被打破的一種現象。 (√)5.改變生態瓶中的條件,生態瓶中生物的生存狀態不會受影響。(x)6.蛇、水稻、青蛙、鷹的食物關系是水稻→蛇→青蛙→鷹。 (x7.制作生態瓶時必須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因為植物生長需要陽光。(√)8.在麻雀、鷹、小麥構成的食物鏈中,生產者是麻雀。 (x)9.為了維護生態平衡,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x)10.蚯蚓、蜘蛛和蘑菇都屬于分解者。(x)11.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霧則是發生在地面附近。 (√)12.水蒸氣在空中遇冷后,結為水滴落下就是雨。 (√)13.雹災是中國嚴重自然災害之一。 (√)14.植物沒有參與水循環。 (x)15.增雨火箭中的碘化銀藥粉,可加快小水滴的凝結。 (√)16.云和霧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x)17.我們看見的霧、露、霜、雪、雨都是液態的水。 (x)18.雨和雪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降水現象。 (√)19.霜的形成條件之一是空氣溫度在 0℃以下。 (√)20.人工降雨就是讓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們的時候,就降落下來形雨(√)21.物質都有能量。(√)22.瑞典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性。 (x)23.伏特電池將化學能轉換成為電能。(√)24.電熱水器是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電器。 (x)25.火力發電站發電時是把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x)26.高速行駛的汽車能撞倒護欄,具有能量。(√)27.熱、光、聲、電、磁等各種能量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8.電能可以轉換成機械能,但機械能不能轉換成電能。 (x)29.光伏發電就是把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30.能量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水電站可以把水的機械能轉換成電能。 (√)31無數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32.風車被風吹動時風能轉化成了機械能。(√)33.食物鏈通常從兇猛的肉食動物開始,到綠色植物終止。 (x)34.聲音、光、熱、風能、水能都可以被轉化成電能。(√)35.只要天空有云就會下雨。(x)36.人類不能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發展占用動植物的生存空間。(√)37.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中如果一個人環節受到了破壞,不會失去平(x)38.通電的導線可以使小磁針發生生偏轉。(√)39.霧和霜沒有區別都是小水滴況疑結成的。(x)40.電能、光能之間是不能轉化的的。 (x)41.二歧分類法只能用于植物的分類。(x)42.一種生物被另一種生物吃掉,就相當于給這種生物提供了能量。(√)43.“綠豆苗→蚜蟲→瓢蟲”是一條書寫正確的食物鏈。(√)44.自然界中,生物與生物之間構成了食物關系,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不影響。(x)45.在一條食物鏈中,生產者一定比消費者的數量多。(√)46.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47.人類活動是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48.生態系統中的“弱肉強食”看似很殘酷,但也正是這種爭斗促進了生物間的和發展。(√)49.做一個模擬生態平衡的生態瓶時,最好使用自來水。(x)50.植物可以提供氧氣和養料,所以在制作生態瓶時,植物放得越多越好。(x)51.冰雹產生于強對流天氣。(√)52.露水能預報天氣,早晨有露,那么這天可能是晴天。(√)53.霧和霾是同一種天氣現象,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x)54.云、雪、霧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變化,這是一種產生新物質的變化。(x)55.全地球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總有一天,海水會溢到陸地上來。(x)56.能量能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但不能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x)57.在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情況下,可以用電池和口香糖錫箔紙生火。(√)58.跳高時,向上跳是動能轉換成勢能,向下落是勢能裝換成動能。(√)59.人體的生存和活動,如維持體溫、運動等都都需要消耗能量。(√)60.電能可以轉換為磁能,但磁能不能轉換為為電能。(x)61.用二歧分類法可以給商品分類。 (√)62.食物鏈通常從植物開始,以兇猛的動物結束。(√)63.京新高速公路專門修建了動物通道,確保野生動物能安全遷徙。(√)64.生態瓶里的小魚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說明它們適應了生態瓶里的環境。(x)65.霧和霾是同一種天氣現象,且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x)66.在秋季的早晨,我們經常會看到植物的葉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們稱它為霜。(x)67.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聲能、光能、熱能、電能、動能等不同的形式。(√)68.發條音樂盒在發出音樂時的能量轉換過程是電能→動能、聲能。(√)69.希臘發明家希羅制作的“空心汽動圓球”可以稱得上是最早使用熱能變成機械育的“蒸汽機”。(√)70.1832 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和美國科學家亨利幾乎同時發明了發電機。(√)71.如果食物鏈中某一環的生物消失了,對這條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不會有影響。(x)72.制作的生態瓶時必須放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因為植物生長需要陽光。(x)73.生物的生存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周圍的其他生物無關。(x)74.霧和云都是水蒸氣凝結成的,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 (√)75.水在自然界的循環是永不停止的,因此我們不用節約用水。(x)76.人體的生存和活動,如維持體溫、運動等,都需要消耗能量。(√)77.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聲能、光能、熱能、電能、動能等不同的形式。(√)第四單元浩瀚宇宙1.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2.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將牽引月球做旋轉運云所需的力和地表的重力做比較,發現了天地間共同的自然規律( 萬有引力)定律!3.我們生活在太陽系,(太陽)和(月球) 亙古以來就是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兩個天體.4.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中其他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行。5.在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 (金星)、 (地球) 、(火星) 、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和(海王星)。6.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還存在著數十萬顆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行星 )。天文學家把這個區域稱為(小行星帶)。7.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環繞其赤道的巨大 (土星環) 。土星環主要是由(冰)、(塵埃)和(石塊)混合在一起的碎塊構成的。8.仰望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條朦朧的光帶橫貫天空,這就是 (銀河) 。9.( 銀河系 )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構成的龐大的(恒星)集團。10.銀河系里恒星的總數在(1500億-4000億)顆。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銀河星云) 、(星際氣體)和(塵埃)。11.光年是天文學中使用的(距離)單位。主要用于度量太陽系外天體的(距離)。光年定義為(光在真空中經歷一年所走的距離),真空中光速約是(30萬千米/秒)。12.銀河系的直徑為 (15萬-20萬)光年。人類所觀測的宇宙深度已達到(150億)光年。13.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將全天劃分成 (88 )個星座。星座名稱是根據亮星組成的(圖形),結合(神話故事) ,用(人物)、(動物)和(器具)來命名的。14.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 北斗七星)和( 北極星 )是常年可見的。北斗七星屬于(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它由七顆星組成一個(勺形),從星座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15.銀河系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像銀河系一樣的恒星集團,稱為(河外星系) ,簡稱星系。目前已發現(十億)個河外星系。每一個河外星系由數十億甚至數百億顆(恒星)、(星云)和(星際物質)組成。16.河南(登封觀星臺),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17.公元700年左右的( 敦煌星圖)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星圖之一,現存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18.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天文臺)和(太空探測器)將人類太空事業延伸到了(150 億)光年的宇宙空間。19.1609年,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使人們看到了更遠的天空,開創了用(望遠鏡)觀察宇宙的新時代。(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全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哈勃太空望遠鏡)。20.20世紀60年代后,人類不僅登上了(月球) ,而且開始了更多的太空探索。(1)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在太空觀察、研究宇宙的家;(2)“旅行者號”探測器;(3)美國“勇氣號”火星車;(4)“伽利略號”探測器。很久以前,人類只是靠(肉眼)觀測天象,能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7000顆。22.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楊利偉)。23.人類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求真 ,是科學不斷進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推動力!24.每一個河外星系由數十億甚至數百億顆(恒星)、(星云)和星際物質組成,我們認識的河外星系有(大麥哲倫星云) 和 (仙女大星系)。25.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北極星)的位置幾乎不變,總是出現在地球的北方天空,因此它 成為夜行者的指路明燈。以觀察天象有規律的變化來定(四季)的方法,就叫作(“ 觀象授時 ”)。26.我國2016年建成了全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第五單元 我們來造橋1.在進行橋梁建造時,一般都要通過(招投標) 的過程,來確定橋梁的設計和施工。2.按照甲方招標通告要求,勘察城市方地形環境,結合已有橋梁資料,通過綜合分析,制訂 (橋梁設計方案) 。3.20 世紀30 年代,(茅以升)臨危受命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為中國現代橋梁史翻開嶄新的一頁。4.部件之間連接牢固可以增大橋的(承受力)。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①提出問題;②合理假設、猜想;③設計研究方案;④實驗、調查、搜集數據;⑤整理分析數據,做出判斷——⑥做出科學結論。2、確定選題的過程為:①提出選題;②分析甄別選題,即可行性分析;③確定選題,確定選擇的題目,并梳理出研究的基本思路。3、研究計劃般包括:研究的問題;我的假設;研究方法;材料準備;研究步驟。4、水的溫度越高,鹽在水里溶解的速度越快;溫度越低,溶解的速度越慢。第六單元創造與發明1.觀察、探索自然事物,人們常常可以得到某種啟示,再根據其科學原理進行(創造)和(明)。2.流線型外形可以減小物體在水中或空氣中運動時的(阻力)。3. (魚)和(鳥)的流線型外形,是潛艇、飛機、賽車、高速列車等運動物體外形的原型。4.科學家發現了( 電) 的秘密之后,人們根據其科學原理發明了很多新產品。手電筒便是其中一項。5.1879 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最早的碳絲電燈。6.1898 年,英國發明家(米歇爾)發明了管狀手電筒。手電筒從此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7.手電筒最重要的部分是(電源)、( 導線)、 (燈泡)和 (開關) 。8.發明有首創和改進之分,無論首創還是改進,都體現了人們的( 創新意識) 。9.(創意設計)是發明的關鍵。完成設計之后就可以試著制作了,遇到問題再修改和(完善) 。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x”)1.雖然太陽遠比月球距離地球遠,但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 (√ )2.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 (√)3.我國 2016 年建成了全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 (√ )4.星座名稱是根據亮星組成的形狀,結合命名人的喜好來命名的。 (x)5.銀河系里恒星的總數在 1500 億-4000億顆。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銀河星云、星際氣體和塵埃。 (√ )6.雖然季節不斷變更,但我們看到的星空是不變的。 (x )7.河南登封觀星臺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 )8.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動。 (x )9.天體間的距離太遙遠,天文學家用億千米作為距離單位。 ( x)10.火星也適合人類生存,只是人類現在還沒有到要離開地球的地步。( )1.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與地他球有些相似。(x )2.彗星不是太陽家族的重要成員 它是繞木星運動的。 (x )3.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按照一定的軌道,在環繞太陽運動。(√ )4.在銀河系里,大部分恒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范圍內,側面看上去像一個鐵餅(√ )5.至今天為止,國際上通用的星座有 88 個。(√ )6.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最遠的是海王星。(x )7.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也是宇宙的中心。(x )8.人們肉眼看到的銀河是銀河系的一部分。(√ )9.北斗七星在一年四季中是沒有任何變化的。(x )10.河外星系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構成的龐大的恒星集團。(x )11.在進行橋梁建造時,一般都要通過招投標的過程,來確定橋梁的設計和施工。( √)12.按照設計圖紙制作橋梁時,各部件之間要連接牢固,增大橋的承受力。 ( √)13.創造與發明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和變化。 ( √)14.愛迪生發現了電的秘密之后,根據其科學原理發明了手電筒。 (x )15.1820 年,意大利科學家福特獲得了電流、電荷、電路等方面的重大發現。 (x )16.現代手電筒與老式手電筒的所利用的科學原理完全不一樣。 ((x )17.發明有首創和改進之分,無論首創還是改進,都體現了人們的創新意識。 (√)18.橋梁建造是一個多系統的工程。 ( √)19.錢塘江大橋的建成為中國現代橋梁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20.在用竹棍制作橋梁時,要想使竹棍連接更牢固,使用乳膠就夠了。 (x )21.雷達、飛機都是模仿生物設計產品。( √)22.愛迪生發明了手電筒。 (x )23.設計師對物品的設計會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 √)24.現在使用的手電筒比以前的有了很大的改進。( √)25.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物品是在生物的啟示下創造發明的。( √)26.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召開金點子征集會,激發解決問題的靈感。( √)27.生活中多思考,我們也能成為發明家。( √)28.現在的工具都是經過長明實踐才發明的,沒有缺點。 (x )29.改進物品設計的思路狹窄 ,對設計師來說有很大的困難。(x )30.現在科技很發達,就不需要發明創造了。 (x )1.雖然太陽遠比月球距離地球遠,但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2.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 (√)3.我國 2016 年建成了全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4.星座名稱是根據亮星組成的形狀,結合命名人的喜好來命名的。(x)5.銀河系里恒星的總數在1500億-4000億顆。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銀河星云、星際氣體和塵埃。(√)6.雖然季節不斷變更,但我們看到的星空是不變的。(x)7.河南登封觀星臺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8.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動。(x)9.天體間的距離太遙遠,天文學家用億千米作為距離單位。(x)10.火星也適合人類生存,只是人類現在還沒有到要離開地球的地步。(x)11.在進行橋梁建造時,一般都要通過招投標的過程,來確定橋梁的設計和施工。(x)12.按照設計圖紙制作橋梁時,各部件之間要連接牢固,增大橋的承受力。 (x)13.創造與發明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和變化。 (x)14.愛迪生發現了電的秘密之后,根據其科學原理發明了手電筒。(√)15.1820年,意大利科學家福特獲得了電流、電荷、電路等方面的重大發現。(x)16.現代手電筒與老式手電筒的所利用的科學原理完全不一樣。(√)17.發明有首創和改進之分,無論首創還是改進,都體現了人們的創新意識。 (√)18.橋梁建造是一個多系統的工程。 (√)19.錢塘江大橋的建成為中國現代橋梁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20.在用竹棍制作橋梁時,要想使竹棍連接更牢固,使用乳膠就夠了。(√)21.地球是太陽系里的一顆行星,除了圍繞太陽運轉,還在不停地自轉。(√)22.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23.在實際建造橋梁時,工程師要考慮橋的結構、材料,周邊的環境,有時還要考慮燈光的設計。(√)簡單題請寫出八大行星的名稱。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生、海王星。星座可以幫我們辨認方向,找到北極星后怎么確定東南西北?答:面朝北極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右面是東,左面是西。說說什么是太陽系?答: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 ,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50多顆已知的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等。4.你知道的星座有哪些 答: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天琴座、天鵝座、天鷹座等。2.如何利用大熊座找到北極星 答: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 ”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長約5 倍距離,君那顆亮星就是北極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