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直線運動學習目標1、知道直線運動的兩種類型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直線運動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明確現實中真正的勻速直線運動是不存在的。了解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公式和變形公式的應用。能熟練的運用公式進行相關的計算。學習重點勻速直線運動概念及其規律.學習難點認識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路程無關學習過程【活動】“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勻速直線運動實驗演示:將1m長的內封氣泡的玻璃管豎直靠在黑板上,使氣泡由管底豎直上升,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思考:①從氣泡在直玻璃管中的運動情況可知,氣泡的運動路線是直線還是曲線?②氣泡有一定的大小且啟動時速度是慢慢增加的,因此測量零點放在何處?;③實驗中我們既要記下氣泡運動的各段路程,又要測出運動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如果兩項測量同時做會很不方便,也很難做到精確,那我們能采取什么方法解決這個矛盾?④書本上實驗所用的管子,每隔10 cm測一次時間,間隔太短,來不及測怎么辦?⑤怎么準確確定氣泡通過的是20 cm、30 cm、40 cm等的位置?⑥使玻璃管翻轉后豎直放置,每隔10 cm測一次時間,間隔太短,來不及測怎么辦?目標二:能夠根據特點區分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認識平均速度觀察蘋果下落時的頻閃照片,分析蘋果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議一議:為什么不是勻速直線運動呢?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結論:變速直線運動:(1) 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2)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變速直線運動比較復雜,在粗略描述其運動情況時,仍可使用v=s/t表示速度,但這個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目標三:認識平均速度,明白題目所說的是哪一段路程注意:平均速度只能大體上反映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快慢程度,它只表明一種平均“快慢程度”,所取路程、時間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因此說平均速度時必須說明哪一段時間或路程才有意義。閱讀書本P114例題思考:如何理解“火車完全通過隧道”和“火車全部在隧道內”,你有什么辦法?(要求:把文字轉化為圖像)練一練:一座大橋長3400米,一列火車長為800米,且火車通過大橋時每秒鐘行14米,從車頭開上橋到車尾離開橋共需多少時間?(要求:獨立完成,準備展示或小組內相互批改)【課堂檢測】A組1、如下圖中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相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填“甲”或“乙”)物體在做變速直線運動,因為2、下列哪個運動可以看作勻速直線運動? ( )A.從樓上落下的物體 B.隨輸送帶運動的紙箱 C.即將起飛沿跑道滑行的飛機 D.進站的火車(t/ss/m甲乙)3、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路程與時間的關系為s=υt,在圖中,甲、乙兩直線分別是兩運動物體的路程s和時間t關系的圖像,由圖可知兩運動物體的速度大小關系是( )A.υ甲>υ乙 B.υ甲<υ乙C.υ甲<υ乙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4、一個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通過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B.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C.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D.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相等5、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百米賽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終以12.5 s的優異成績獲得冠軍。關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賽跑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6、公共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用固定于路邊照相機連續兩次拍照的時間間隔為2s,車長為12m,如圖所示。2S內汽車運動的距離為______m。汽車行駛的速度約為 m/s。B組7、一個小球從空中自由下落,經5s落地,已知小球最后2s下落的高度是80m,則小球在整個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小于40m/s B.等于40m/sC.大于40m/s D.無法確定8、一座大橋,下層鐵路橋全長6000米,其中正對江面的正橋部分長2400米,一列長為300米的火車完全通過江面正橋用了3分鐘,如果這列火車以這個速度行駛,它完全通過這座鐵路橋需要多長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