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今日說法》采訪李某的犯罪經歷,上學期間,他就自由散漫。初中損學后,他更無規則意識,①經常借他人財物不歸還。②后來因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被公安機關拘留15日。③成年后多大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判斷①②③李某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性質的違法行為?(3分)(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3)對李某最終的判決結果屬于附加刑的是什么?我國刑法規定還有哪些附加刑?(答出兩點即可)(3分)(4)青少年應該怎樣預防犯罪?(8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習近平主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為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榮昌區某校八年級(3)班組織了以“增強責任意識”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貴任,責任伴隨人的一生,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3分)我所扮演的角色我所承擔的貴任我是父母的子女①我是中學生②我是國家小公民③(2)無論是誰,承擔責任都意味著付出和回報,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三、非選擇題28.(14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流(ch1,剝奪)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二十五艘環咸海口外。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可。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芙之戰,敗牛,英、法、俄、美并為有釣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查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依、法、您以仗義歸過,責報殊奢,而中國復率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化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鈴制。中國乃不國矣。一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黃并這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原因。(6分)(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4分)(3)結合所學知識,對陳旭麓“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4分)29.(14分)報刊是時代的晴雨表,也是歷史的風向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梁啟超在戊戌變法時期的重要文章《變法通議》等均發表于《時務報》。梁啟超為《時務報》撰寫的政論,痛陳愛國救亡、呼吁變法維新,言論新穎,在愛國知識分子和一部分開明官僚中引起強烈反響…其他維新人士也紛紛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侶言變法,抨擊頑固守舊勢力,因此《時務報》頗受讀者歡迎,數月間行銷萬余份,“為中國有報紙以來所未有”。一摘編自陳國慶,聶蘇秦《中國近代思想史綱》材料二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償矣,后當竭力從事于社會上革命。社會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屬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須以和平手段從事。中國現有無數荒野地段,未經開墾,故社會革命事業比諸歐、美各國較易達到目的。一摘編自《民報》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創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間刊登了許多宣傳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類別歸類列表(部分)如下:類別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啟蒙)652文學3910科學社會主義179俄國研究A41國民革命013(1)根據材料一,概括《時務報》對戊戌變法所起的作用。(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時務報》能夠“數月間行銷萬余份”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動政治近代化的同時,還推動了中國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青年》雜志在宣傳主題上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報刊宣傳內容的變化說明我國近代化探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30.(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從清政府自身的角度來看,洋務運動是一場自救運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洋務運動則是一次極低程度的近代化運動。一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從材料中任選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①觀點明確;②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晰。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