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泰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學情調查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泰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學情調查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3年秋學期七年級期中學情調查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
A.每個人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
道德與法治試題
B.學習態度是學習的動力來源
(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
C.正確的學習目的能促進進步
(考試時間:道德與法治、歷史共120分鐘題號范通:道德與法治1一23;歷史24一50)
D.興趣可以激發我們的求知欲望
7.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請注意:1.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個部分。
①用心聆聽,重視他人的評價
2答題卡正面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答題范圍,反面為歷史學科的答題范圍。
②嚴格按照他人評價認識自己
3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第I卷共20分
③客觀冷靜分析,不盲從不忽視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20分)
④對人格貶低的評價,平靜拒絕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夢”,其基本內涵是指實現
8.民民在日記中寫到:有一次遇到一道難題,苦思冥想,吃飯也不香,甚至睡不
①國家富強
②民族振興
③人民幸福
④全面小康
好覺;但是一旦經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那種愉悅是不能言表的,總是喜滋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他的這段話說明了
2.“我長大想當飛行員,翻翔藍天。”“我想周游世界,宣傳環保理念。”“我
A.學習是苦樂交織的
B.學習是痛苦不堪的
想建一個大的農場,種植健康無害蔬菜。”…這些夢想有的能實現,有的無法
C.學習是無法放棄的
D.學習是妙不可言的
實現。但有夢想就有希望,因為少年的夢想
9.“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時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時會
A.一定能讓人生的目標實現
B.不應止于心動,更在于行動
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這句話告訴我們,交友的意義在于
C.是與時代脈搏密不可分的
D.能促進我們不斷進步和發展
A.結交真誠友善的朋友
B.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
3.我國古代就有“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等說法。這些古訓給我們的啟
C.給予我們支持和力量
D.讓我們感受自身魅力
示是
10.“牙齒和舌頭也會有打架的時候。”呵護友誼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沖突發
A.努力學習就能掌握所有知識
B.必須樹立終生學習觀念
生時,正確的做法是
C.要以學習知識為終生的目標
D.要珍惜當下學習的機會
A.誰也不理誰,冷漠面對
B.相互協商,尋找合理的解決辦法
4.下列名句與右側漫畫所蘊含道理一致的是
C.主動徹底結束這段友誼
D.保持自尊,坐等對方來說對不起
A.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朋
B.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11.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陳重與雷

C.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義的“膠漆之交”。這三個成語故事說明了
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A.友誼都是一成不變的
B.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
C.友誼是不有在競爭的
D.友誼就是一種等價交換
A.靠腳踏實地的努力
B.只要制訂規劃就行
12.中國是一個詩歌的王國,古往今來,歌領友情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下列能
C.只要有熱情就可以
D.要靠好的運氣才行
夠體現友情的詩句是
①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七年級政治第1頁共6頁
七年級政治第2頁共6頁七年級期中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 ADBBA 6-10 DCACB 11-15 BDCCD 16-20 ACDAB
二、簡析題
21.(1)學習讓我們能夠生存,擁有更充實的生活。(1分)學習點亮我們心中的明燈,激發前進的動力(1分)
(2)①啟發:我們要學會學習(1分),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1分)、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1分),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1分)。答對3點的3分。
②關于學習或讀書的中國名言警句均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其他有關學習或讀書的名言警句也可)
22.①“有時還幽默一下,給曉凱帶來了不少快樂時光”說明友誼會給我們帶來歡樂,讓人向往。
②“曉凱非常感謝這位不知姓名的朋友,也經常噓寒問暖”說明了曉凱懂得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呵護友誼需要用心去關懷對方,網上交往具有虛擬的特點。
③“曉凱斷絕了和這位網友的交往”說明了網上交往要做到自我保護,要正確對待友誼的淡出,網上交往不能沒有原則,友誼也會給我們帶來困擾,增添煩惱。
(每點2分,最多得8分)
三、實踐探究題
23.(1)樹立夢想;堅持將進取變成一種信念;努力是實現夢想與現實的橋梁;學會學習;主動改正缺點、改進不足;不斷激發自已的潛能。(一點1分,最多5分)
(2)客觀地認識自我(1分);積極接納自我,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接納自己,需要接納自己的全部(1分);做更好的自己:①要揚長避短。②要主動改正缺點。③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要為他人、社會帶來福祉。(3分)。
(3)品德方面:增強愛國情感和責任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孝敬父母,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樹立遠大理想;
學習方面: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體育方面: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審美方面: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學會發現美、欣賞美,著裝得體
勞動方面: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熱愛勞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積極參加學校值日,做好自己的值日工作等。(一點1分,共5分)。2023年秋學期七年級期中學情調查
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
第一部分 單項選擇題(24分)
24.學習歷史要求“論從史出”,下列說法最能證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了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這一結論的是
A.《山海經》中的遠古神話傳說 B.《韓非子》關于遠古時代的記述
C.遺址中的灰燼、燒石和燒骨 D.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和論述文章
25.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境內的人類逐漸懂得耕種農作物、飼養家畜、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開始了定居生活。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取火的出現 B.生活方式的轉變
C.飼養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
26.假設有人想拍攝有關我國早期水稻種植的專題片,你認為最符合拍攝要求的外景地是
A. 元謀人遺址 B. 北京人遺址 C. 河姆渡遺址 D. 半坡遺址
27.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一場以玉琮、玉鳥等良渚文化元素為主題的迎賓儀式“水潤秋輝”,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良渚文化與下列哪個主題有關
A.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B.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C.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D.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28.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通風防潮;半坡人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防風保暖。兩種建筑風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糧食作物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自然環境不同 D.建筑觀念不同
29.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歷史。下面是小李同學復習夏、商、周三代歷史時制作的年代尺。從①處開始,中國歷史開始進入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東周
30.1976年在陜西臨潼零口出土了著名的“利簋”。器內底鑄銘文33字,記載了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此記載與《尚書·牧誓》的記錄相符。由此可知
A.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西周 B. 文獻記錄更具有真實性
C.考古發現是歷史研究的唯一依據 D. 文物與文獻可互相參證
31.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收集了關于齊桓公、管仲、晉文公等人物的系列資料。由此可知,他們研究的是
A.夏朝建立 B.武王伐紂 C.春秋五霸 D. 戰國七雄
32.唐朝詩人胡曾寫道“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該詩描述的社會現象出現在
A.商朝 B.戰國 C.秦朝 D.唐朝
33.中國文明社會經過長期的沉積和發酵,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其中“思想大爆炸”體現出這一時期
A.兼并戰爭不斷 B.制度變革深刻 C.經濟發展迅速 D.思想學術繁榮
34.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下列“諸子百家”及其思想對應正確的是
A.孟子——民貴君輕 B.墨子——無為而治
C.韓非子——“兼愛”“非攻” D.莊子——以法治國
35.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閱讀小明同學繪制的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示意圖(局部),其中空白處應該是
A. 夏朝 B. 商朝 C. 戰國 D. 東漢
36.如圖,框內是某同學整理的中國古代史筆記,據此可知,他學習的主題是
武王伐紂 四羊方尊 戰國七雄 孔子老子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C.華夏民族最終形成 D.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37.對同類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是學習歷史的基本素養。根據下面圖片可得出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桀駕人車 炮烙之刑 烽火戲諸侯
A.地方勢力膨脹 B.統治者行暴政 C.長期對外征戰 D.治國理念落后
38.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末期,變法圖強成為時代潮流,此時地處西部邊陲的秦國正經歷著一場浴火重生的“黑色裂變”,開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之列。文中的“黑色裂變”是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百家爭鳴
39.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中說:“商鞅變法無論是在富國強兵還是在中央集權方面,都最為徹底。”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商鞅的才能和決心 B. 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C.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D. 人民群眾的擁護和響應
40.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多個諸侯國,到了春
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
個諸侯國了,最終如下圖所示,這表明,在爭霸與
兼并的過程中
A.社會經濟高速發展
B.民族交融逐漸加強
C.國家逐漸走向統一
D.百家爭鳴文化繁榮
41.學習歷史要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觀,需要掌握正確的年代換算方法。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這一年是
A.公元前3世紀前期 B.公元前3世紀后期
C.公元前2世紀前期 D.公元前2世紀后期
42.在“大一統”理論指導下,秦朝設立了諸多的中央官職,其中掌管行政事務的是
A.太尉 B.通判 C.御史大夫 D.丞相
43.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研究秦朝的第一手史料是
A.電視劇《大秦帝國》 B.《史記》關于秦始皇的記載
C.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 D.中國郵政發行的《秦長城》特種郵票
44.聯系秦朝歷史,結合下圖,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①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職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統一了文字,并以隸書刻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5.《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
A.統一鑄幣 B.郡縣制 C.北擊匈奴 D.休養生息
46.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筑長城;漢武帝實行鹽鐵專營,北擊匈奴。他們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促進經濟發展 B.加強思想控制 C.鞏固統治 D.抵御外來侵略
47.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物進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B.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等
C.秦始皇在位期間,連年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D.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26分)
48.(8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承載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摘編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華夏族在形成過程中體現出了怎樣的特點?(1分)在華夏族形成過程中有兩位首領作出了突出貢獻,因此后人尊稱他們什么?(1分)
材料二:
(2)圖1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請寫出其名稱和用途。(2分)圖2中這種被稱為甲骨文的文字有何歷史影響?(1分)
材料三:李冰設計的都江堰工程不僅能自動調節水量,還可以自動分沙排沙。據《華陽國志 蜀志》記載,都江堰工程建成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根據材料三,概括該水利工程的功能和對周邊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2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華文明形成的認識。(1分)
49.(9分)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進步的靈魂。從先秦到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思想領域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1分)材料所示工具的演變過程反映了什么問題?(1分)
材料二:商代,國家的外部形式表現為方國聯盟,是一個松散的聯盟。西周,新封的諸侯多是王室至親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對地方的統治權,并通過宗法禮制,確定天子與諸侯的君臣關系,形成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國歷史》
(2)根據材料二,商、西周時國家外部形式的特點分別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西周分封諸侯的目的。(1分)
材料三: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定有序。
——《中國傳統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
(3)材料三中“法治”“德治”分別源于這一時期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2分)
材料四:惟商鞅變法,不顧人言,只能驟至富強,亦以召怨天下。……雖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4)依據材料四歸納秦亡原因是什么?(1分)你認為材料四的觀點是否正確?請簡述你的理由。(1分)
50.(9分)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和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漢時期的中央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維系“大一統”,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范、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秦漢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據的年代里,追求統一仍始終是各族統治者和民眾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奮斗目標。
——黃樸民《“大一統”之夢》
(1)材料一中秦朝統治者用以“規范、整齊”思想的措施是什么?(1分)漢武帝加強思想規范的具體做法又是什么?(1分)
材料二:
(2)史料是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種類型。上圖所示均屬于哪一類型的史料?(1分)結合所學,能從圖2文物的出土得到什么歷史信息?(1分)
材料三:“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摘編自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載:“漢……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了解決分封王國帶來的弊端,秦朝和西漢王朝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學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 著作 觀點
翦伯贊 《秦漢史十五講》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不是因為他是一個王朝的創立者,而是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
朱紹侯 《中國古代史上冊》 秦始皇無休止地征發徭役,據歷史記載,僅修建驪山陵就動用刑徒及奴隸70萬人,加上防備匈奴的有30萬,戍守五嶺的有50萬,如果再算上修馳道、搞運輸的人,全國服役的人估計不下200萬人。當時全國約有2000萬人口,其中有200萬壯勞力脫離生產。同時,秦始皇時刑法已經非常苛重,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
(4)從上表中任選一種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明確概括出材料中的觀點;說明理由要有史實依據,敘述完整,條理清晰,不得照抄原文。(3分)
2023年秋學期七年級期中學情調查
歷史答案
24-28 C D C A C 29-33 A D C B D 34-38 A C B B A 39-43 B C B D C
44-47 C D C D
48(1)特點: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1分)。尊稱:人文初祖(1分)。
(2)名稱:司母戊鼎(1分);用途:禮器(祭祀用)(1分);影響: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1分)。
(3)功能:能自動調節水量,可以自動分沙排沙(1分)。
影響: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保障了農業的灌溉,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1分)。
(4)認識: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創新促進社會發展;等等(1分)。
49(1)標志:鐵制農具的使用(1分)。反映了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得到改進,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1分)。
(2)特點:松散的方國聯盟(1分);通過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1分);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統治(1分)。
(3)法家(1分) 儒家(1分)
(4)原因:變法招致天下人怨恨而導致秦朝的滅亡(1分)。
不正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1分,只判斷不陳述理由,不給分)
50(1)秦朝:焚書坑儒(1分)。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分)
(2)史料:實物史料(1分)。歷史信息:“漢并天下瓦當”體現出漢王朝大一統的氣象(1分)。
(3)秦朝:實行郡縣制(1分)。西漢: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1分)。
(4)觀點1: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杰出的君主。(1分)
論述:他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他創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大修馳道,加強中央與全國各地區的聯系,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2分)
總之,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杰出的封建統治者。
觀點2:秦始皇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1分)
論述:他統治時期徭役繁重,賦稅沉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刑法殘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加劇了社會矛盾。(2分)
所以,我認為秦始皇統治時期實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的滅亡,他是一個暴君。2023年秋學期七年級期中學情調查
A.商朝
B.戰國
C.秦朝
D.唐朝
33.中國文明社會經過長期的沉積和發酵,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造
歷史試題
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其巾“思想大爆炸”體現出這一時期
A.兼并戰爭不斷B.制度變革深刻C.經濟發展迅速
(考試時間:60分鐘
D.思想學術繁榮
滿分:50分)
34.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
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24分)
了諸子百家彼此潔難,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下列“諸子白家”及其思想對
24.學習歷史要求“論從史出”,下列說法最能證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了用火,還會長時間
應正確的是
保存火種”這一一結論的是
A.孟子一一民貴君輕
B.墨子一一無為而治
A.《山海經》中的遠古神話傳說
B.《韓非子》關于遠古時代的記述
C韓非子一一“兼愛”“非攻”
D.莊子一一以法治國
C.遺址中的灰燼、燒石和燒骨
D.歷史研究者的推測和論述文章
35.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閱讀小明同學繪制的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
25.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境內的人類逐漸懂得耕種農作物、飼養家畜、磨制石器和燒制陶
示意圖(局部),其中空白處應該是
器,開始了定居生活。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取火的出現
B.生活方式的轉變
西周
東周
C,飼養水平的提高
秦朝
春秋
西漢
D.生產工具的改進
26.假設有人想拍攝有關我國早期水稻種植的專題片,你認為最符合拍攝要求的外景地是
h,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A.夏朝
B.商朝
C.戰國
D.東漢
27.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一場以玉琮、玉鳥等良渚文化元素為主題的迎賓儀式“水潤
36.如圖,框內是某同學整理的中國古代史部分筆記,據此可知,他學習的主題是
秋輝”,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良渚文化與下列哪個主題有關
武王伐紂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草
四羊方尊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戰國七雄
28.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通風防潮;半坡人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孔子老子
防風保暖。兩種建筑風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草
A.糧食作物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C.自然環境不同
D.建筑觀念不同
C.華夏民族最終形成
D.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29.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歷史。下面是小李同學復習夏、商、周三代歷史時制作
37.對同類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是學習歷史的基本素養。根據下面圖片可得出夏、商、西周滅
的年代尺。從①處開始,中國歷史開始進入
亡的共同原因是
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30.1976年在陜西臨潼零口出土了著名的“利簋”。器內底鑄銘文33字,記載了武王伐紂
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此記載與《尚書·牧誓》的記錄相符。由此可知
桀駕人車
炮烙之刑
烽火戲諸侯
A.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西周
B.文獻記錄更具有真實性
A.地方勢力膨脹B.統治者行暴政C.長期對外征戰
D.治國理念落后
C.考古發現是歷史研究的唯一依據
D.文物與文獻可互相參證
38.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末期,變法圖強成為時代潮流,此時地處西部邊陲的秦國正經歷著
31.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收集了關于齊桓公、管仲、晉文公等人物的系列資料。由此可
一場浴火重生的“黑色裂變”,開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之列。文中的“黑色裂變”
知,他們研究的是

A.夏朝建立
B.武王伐紂
C.春秋五霸D.戰國七雄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
D.百家爭鳴
32.唐朝詩人胡曾寫道“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該詩描述的社會現象出現在
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
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新晃| 汉寿县| 乐昌市| 上犹县| 怀宁县| 长汀县| 东光县| 大连市| 普兰县| 南京市| 哈巴河县| 璧山县| 大名县| 余干县| 景泰县| 德江县| 临夏县| 邯郸市| 沙湾县| 朝阳区| 海丰县| 鹤庆县| 崇义县| 巴马| 绍兴县| 剑河县| 洮南市| 黄陵县| 肥东县| 津市市| 永平县| 维西| 盘山县| 青阳县| 泗水县| 开阳县| 平远县| 东至县| 杭锦旗|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