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蠟燭的變化》說課稿【新】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蠟燭的變化》。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蠟燭的變化》。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生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已經認識了大量的諸如水、空氣、土壤、動植物、天體等物質變化的具體事實。本課以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蠟燭為例,進一步研究物質的變化,通過探究發現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兩大類。(不提專業名詞)本課教學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蠟燭。通常學生見到的蠟燭都是買來的,對于蠟燭是怎么做出來沒想過,更沒有做過。本環節讓學生親手做一支蠟燭,在感受制作快樂的同時,認識到蠟燭形態發生了變化,但沒有產生新物質。第二部分,先做蠟燭燃燒實驗,通過觀察干燥的燒杯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壁和白瓷碗底部的變化,認識到蠟燭燃燒后產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質。再通過對蠟燭熔化和蠟燭燃燒生成物的比較,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條件允許,可以再做紙片燃燒實驗,讓學生加深認識)第三部分,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判斷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變化屬于哪一類,加深對兩類變化的理解,同時意識到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二、說學情六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已經認識了大量的諸如水、空氣、土壤、動植物、天體等物質變化的具體事實,對蠟燭液、固態的變化以及點燃后的變化也有一定的認知,但僅限于感性認知,對燃燒后產生的物質缺乏關注,缺少深層次探究物質變化規律的意識。三、說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另一類會生成新的物質。[科學探究]:1.能從制作蠟燭和燃燒蠟燭的過程中,發現兩類變化的不同。2.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科學態度]:1.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2.體驗實驗獲得證據、交流獲得結論的重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能列舉出物質變化的實例,體會人類生產生活對物質變化的利用。四、說教學重難點認識物質的兩類變化。【教學重點】尋找證據判斷物質的變化屬于哪一類。【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程要通過創設多樣性的情境不斷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啟發法、討論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六、說教學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教學課件。[學生分組材料]:蠟塊、硬紙板、小刀、酒精燈、三腳架、蒸發皿(或鐵盒、易拉罐)、試管夾、模子、棉芯、蠟燭、燒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本第1頁的一首小詩:樹葉慢慢變色,燭火輕輕搖曳,老屋門上的鎖,長滿銹斑,訴說著時光……一切變化,就在我們的身旁,悄然呈現。2.學生認真朗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寫了哪些物體?這些物體發生了什么變化?這首小詩寫了樹葉、燭火、老門上的鎖三種物體。樹葉慢慢的變了顏色,燭火慢慢地燃燒,老門上的鎖長滿了銹斑。3.教師引導: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物體都在慢慢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是不是一樣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的內容,探索物質的變化。4.這一課,我們先來探索蠟燭的變化。5.板書課題:1.蠟燭的變化(二)、探究新知活動一:做一支蠟燭1.談話:你們會做蠟燭嗎?讓我們動手來做一支蠟燭吧。2.出示課本第2頁的4幅圖片,學生觀察這些圖片,并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初步了解做一支蠟燭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3.所需材料:蠟塊、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燒皿、試管夾、蠟燭模子、棉芯等。4.制作方法:①將蠟塊切成碎屑。②加熱蠟屑成蠟油。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將蠟油倒入模子里。④等蠟油凝固,蠟燭就制成了。5.教師強調:在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正確的方法,在制作蠟燭過程中,不要用手去觸摸燒熱的東西,以防止燙傷。6.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按照步驟制作蠟燭,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蠟燭的制作情況,并適當的加以指導。7.全班交流,展示同學們制作好的蠟燭。在制作蠟燭的過程中,蠟塊發生了哪些變化?蠟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在制作蠟燭的過程中,蠟塊經歷了由固體到液體再到固體的形態變化。始終沒有發生變化的是什么?蠟燭這種物質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蠟燭。活動二:做實驗,觀察蠟燭和紙點燃后發生的變化實驗一:點燃蠟燭,觀察燃燒后的現象1.教師引導:我們剛剛制作了一支蠟燭,雖然蠟燭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但是蠟燭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下面我們來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后的現象。2.出示課本第3頁上面三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幅插圖,并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以及實驗方法。全班交流3.所需材料:燒杯、抹布、蠟燭、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4.實驗方法:①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內壁的情況。②將另一只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內壁的變化。③將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一會兒,觀察它的底部有什么。5.實驗注意點:將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要用一塊干抹布,以免燙手。將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的時候也要用一塊干抹布,以免燙手。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6.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按照步驟進行操作,仔細觀察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制作情況,時刻注意學生的實驗安全。7.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時,燒杯內壁會有變化嗎?燒杯內壁上會有水霧出現。將一只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時,燒杯內壁上會有變化嗎?會有變化,本來透明的燒杯會變得模糊,燒杯內壁上會有一層白色固體出現。將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一會兒,它的底部會有什么現象出現?白瓷碗的底部會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層黑灰。8.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在實驗中產生了一些新的物質,這些新物質分別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實驗二:點燃一小張紙,觀察紙的變化(1).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點燃一小張紙,看看紙點燃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出示課本第3頁點燃紙的實驗圖片,學生觀察這張圖片,了解實驗方法。(3).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點燃一小張紙,仔細觀察紙的變化。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提醒學生燃燒紙張時注意安全。4.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這一小張紙在燃燒前、燃燒時、燃燒后分別是怎樣子的?預設:這張紙在燃燒前是白色固體,片狀。燃燒時出現紅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煙霧,白色固體片狀慢慢轉化為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燃燒后就全部轉化成黑色粉末狀固體。5.教師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張紙在燃燒后變成了不一樣的物質,同時還發出了大量的光和熱。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紙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纖維燃燒不充分,會產生炭黑,剩下的灰燼大多是植物纖維中的無機鹽。活動三:探討物質的變化分類(1).教師引導:通過剛才制作蠟燭的活動,以及燃燒蠟燭和紙張的實驗,我們發現物質的變化是不一樣的。那么物質的變化又分為哪些類型呢?每一種類別又分別有什么特點呢?(2).出示課本第4頁上面的一段文字: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如蠟燭受熱熔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可以表現為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淀或氣體、發光發熱等現象,如蠟燭的燃燒。(3).學生認真朗讀這段文字,初步了解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哪兩大類?每一類物質變化都有什么特點?(4).全班交流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哪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這兩大類物質變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區分的標準是什么?這兩大類物質變化的不同之處在于一類是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了新物質。區分的標準就是有沒有產生新物質。產生新物質的變化表現為什么現象呢?表現為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淀或者氣體發光發熱等現象。活動四:下列現象屬于哪一類變化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周圍的物體都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又屬于哪一類變化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2.出示課本第4頁下面的6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這6幅插圖,看一看這6幅圖中是什么物質發生了變化?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變化?你的理由是什么?預設:圖片1,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鹽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圖片2,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煙花綻放時有氣體、粉塵產生,伴有發光發熱現象。圖片3,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水的三態變化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圖片4,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鐵水變成鋼錠,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圖片5,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火柴燃燒產生灰燼,伴有發光發熱現象。圖片6,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石灰石遇鹽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3.除了書上列舉的這6種現象之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的變化?他們又屬于哪一類變化?你的理由是什么?4.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物質變化并且進行分類說明理由。(三)、課堂總結今天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質的變化有的是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有的是產生了新物質的變化。課后,請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質變化,看看他們究竟屬于哪一類物質變化。七、說板書設計根據六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蠟燭的變化》板書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學反思通過這堂課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收益非淺,也深刻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通過不斷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