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杠桿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杠桿的特征,認識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能準確畫出動力臂與阻力臂。2.知道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簡單的計算。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學習重點:杠桿平衡條件;能對常見的杠桿進行歸類。學習難點:力臂的概念和畫法。第一課時學習過程:認識杠桿:1、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夠饒著 轉動的 叫杠桿。2、杠桿的五要素:支點( )、動力( )、阻力( )、動力臂( )、阻力臂( )(1)支點:(2)動力:(3)阻力:(4)動力臂:(5)阻力臂:課堂檢測1.畫出下列圖中動力臂及阻力臂。(F1)(O)(F2)(F2) (圖2) (圖1)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1、問題: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呢?2、猜想:3、實驗步驟(1)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注意:測量前調節平衡螺母,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2)杠桿支點的一側掛上適量的鉤碼(選一個圓環掛),作為動力,杠桿支點的另一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選一個圓環掛),作為阻力,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將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記錄在表格中。(3)改變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應調節動力和動力臂的大小。(4)重復上面的實驗,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實驗表格中.4、實驗探究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并填寫在表格中。(注意成員分工,邊實驗邊記錄)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123...5、實驗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若用F1、F2、L1、L2分別表示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表示為: 。課堂檢測2.若物體重60N,OA=40cm,OB=30cm,圖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是多大?3.畫出下面圖形的阻力及阻力臂和動力臂。(F1)第二課時學習過程:三、杠桿的分類: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省力 杠桿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即 ) 撬棒、起子、鍘刀、動滑輪、輪軸、 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 杠桿 鑷子、筷子、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即 ) 天平、定滑輪課堂檢測:下列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羊角錘 鑷子 釣魚竿 筷子A B C D5.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L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 )(L) (L)(L)(G) (G) (G) (G) (L)6.畫出下列圖中動力臂及阻力臂。(O) (圖3)7.如圖所示,畫出使輕質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和對應的力臂。作業布置:1.關于杠桿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杠桿必須是一根直棒B.杠桿不一定要有支點C.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D.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總是使杠桿向相反的方向轉動2.畫出下面圖形的阻力及阻力臂和動力臂。(F1) (G)(G)3.圖甲所示的杠桿是平衡的。若如圖乙所示,在支點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杠桿(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A端上升C.不能平衡,B端上升 D.無法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