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
詩情畫意
請你欣賞:
思考問題:
1. 中國描繪大自然的作品為什么稱為“山水畫”,而非“風景畫”?
2.中國山水畫與西方油畫風景畫有什么區別?
春山積翠圖軸(中國畫) 明 代 戴進
秋山高隱圖軸(中國畫) 明 代 藍瑛
富春山居圖局部1
蜀道難行圖(中國畫) 現代 蕭謙中
萬山重疊一江曲(中國畫)現代 李可染
水村圖(中國畫 局部) 元代 趙孟頫
雪圖(中國畫) 宋代 馬遠
思考:這種“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手法為中國畫意境的渲染起了什么作用?
在書畫里,一般來說有形的東西都是用墨來畫的,黑的也就是有形的,起到造型效果的,是畫筆畫到的.計白,也就是留白,我們也要讓他做有形,起到造型效果,也要象是畫筆畫到的一樣.所以我們在畫畫時不能只想要有墨的地方,也要考慮到沒有墨的地方.要把空出來的白的地方也看成是一幅整畫的一部分,也是一個構成部分.
古人說:“山水之道,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八字盡之矣”。包含兩層意思,一要有虛有實;二要“虛者實之”(虛的地方要是沒有東西,也要隱含有實的意味)。
林間小路(油畫) 1689 霍貝瑪(荷蘭)
焦點透視
借筆線條表現了山之渾厚滋潤、水之空靈悠遠的意境。
富春山居圖(中國畫 局部) 元代 黃公望
溪山行旅圖 (中國畫)宋代 范寬
大氣磅礴、沉雄高古
全景式構圖,“以大見小”。
構圖多取局部,“以小見大”。
中國山水畫不講究焦點
透視,它提倡對表現對象進
行“面面觀”。取景置物,不
固定在一點而是各取最佳角
度組成畫面。這種方法總結
為“三遠法”。
高遠法、深遠法、平遠法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中國畫) 現代 李可染
"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是幾種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林泉高致》 郭熙(宋)
高遠
平遠
深遠
人在畫中游 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
匡廬讀書圖(中國畫 青綠山水)1918 黃山壽
柳蔭搖渡圖(中國畫 水墨山水)現代 黃賓虹
多變的筆墨表現了中國山水畫無限的空間與意境,筆墨技法是為意境而設計的,畫家通過筆墨、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淋漓盡致地表現無限的精神空間,形成情景相融,畫中有詩的獨特風格。
沁園春·雪(1936年)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畫)傅抱石 關山月
縱5.5米
長9米
藏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迎賓廳
江山如此多嬌是毛澤東主席一生唯一為繪畫作的題字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選句) 宋代 蘇軾
梅石溪鳧圖(中國畫) 宋代 馬遠
寒江獨釣圖(中國畫)宋代 馬遠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
巫峽秋濤圖(中國畫) 現代 陸儼少
早發白帝城 唐代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山水畫家
所追求的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的境界。
大自然——畫家——山水畫是怎樣的關系?
(自然為師)
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的作品稱為“山水
畫”而非“風景畫”,是有其獨特含義的。
中國山水畫從成熟之日起,就不再把
表現客觀對象(光、形、色)作為自己的
最終目標,而逐漸趨向于對(認識客觀世
界的)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表達,體現了東
方藝術追求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審美理想。
課后拓展:
1. 在群中閱讀文章《有關中國畫意境的賞析》文章。
2. 從網絡中找到《清明上河圖》,了解作品并體會“人在畫中游”的欣賞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