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浙教版2023-2024學(xué)年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上冊第6章圖形的初步知識6.9直線的相交(2)【知識重點】1.垂線: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2.垂線的性質(zhì):(1)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一條而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2)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3.點到直線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經(jīng)典例題】【例1】在下列圖形中,線段的長表示點P到直線的距離的是( )A. B. C. D.【例2】下列四個說法: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②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③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④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正確的說法的個數(shù)是( )A.1 B.2 C.3 D.4【例3】如圖,直線AB、CD交于O,EO⊥AB于O,∠1與∠2的關(guān)系是( )A.互余 B.對頂角 C.互補 D.相等【例4】如圖,點P為直線m外一點,點P到直線m上的三點A、B、C的距離分別為PA=4cm,PB=6cm,PC=3cm,則點P到直線m的距離為(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結(jié)論都不對【例5】如圖,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C點,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開溝,才能使溝最短?畫出圖形,并說明理由.【例6】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M⊥AB.(1)若∠1=∠2,證明:ON⊥CD;(2)若∠1=∠BOC,求∠BOD的度數(shù).【例7】已知,如圖直線 與 相交于點O, ,過點O作射線 , , .(1)求 度數(shù);(2)求 的度數(shù);(3)直接寫出圖中所有與 互補的角.【基礎(chǔ)訓(xùn)練】1.下列生活實例中,應(yīng)用到的數(shù)學(xué)原理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在兩個村莊之間修一條最短的公路,原理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B.從一條河向一個村莊引一條最短的水渠,原理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把一根木條固定到墻上需要兩個釘子,原理是:兩點確定一條直線D.從一個貨站向一條高速公路修一條最短的路,原理是: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已知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2.如圖,點P在直線外,,,則線段的值可能為( )A.1 B.2 C.3 D.43.下列選項中,過點P畫AB的垂線CD,三角板放法正確的是( )A.A B.B C.C D.D4.下列四個生活、生產(chǎn)現(xiàn)象:①用兩枚釘子就可以把木條固定在墻上;②植樹時,只要定出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③體育課上,老師測量某同學(xué)的跳遠成績;④把彎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縮短路程.其中可用基本事實“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來解釋的現(xiàn)象有(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5.如圖,P是直線l外一點,A,B,C三點在直線l上,且PB⊥l于點B,∠APC=90°,則下列結(jié)論:①線段AP是點A到直線PC的距離;②線段BP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③PA,PB,PC三條線段中,PB最短;④線段PC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如圖,0M⊥NP,ON⊥NP,所以O(shè)N與OM重合,理由是( )A.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B.經(jīng)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過一點只能作一直線 D.垂線段最短7.以下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是( )①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②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相等;③兩條直線相交,有一組鄰補角相等;④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互補.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CD,垂足為點O.若∠BOE=40°6',則∠AOC的度數(shù)為 9.如圖,在公園綠化時,需要把管道l中的水引到A,B兩處.工人師傅設(shè)計了一種又快又節(jié)省材料的方案如下:畫法:如圖,⑴連接AB;⑵過點A畫線段直線l于點C,所以線段AB和線段AC即為所求.請回答:工人師傅的畫圖依據(jù)是 .10.已知直線 與直線 相交于點 , ,垂足為 .若 ,則 的度數(shù)為 .(單位用度表示)11.兩條直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四個角,其中:①有三個角都相等;②有一對對頂角相等;③有一個角是直角;④有一對鄰補角相等,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的有 .12.如圖,已知線段AB和線段外一點C,按下列要求畫出圖形.( 1 )畫射線AC、直線BC,取AB的中點D,連結(jié)CD.( 2 )在直線BC上找一點E,使線段DE的長最短.13.如圖,已知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0,OE⊥AB,OF⊥CD,OM是∠BOF的角平分線(1)若∠AOC=25°,求∠BOD和∠COE的度數(shù).(2)若∠AOC=a,求∠EOM的度數(shù)(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培優(yōu)訓(xùn)練】14.如圖,點A是直線l外一點,過點A作于點B.在直線l上取一點C,連接,使,點P在線段上,連接,若,則線段的長不可能是( )A.3.5 B.4.1 C.5 D.5.515.在同一平面內(nèi),已知線段AB的長為10厘米,點A,B到直線l的距離分別為6厘米和4厘米,則符合條件的直線l的條數(shù)為( )A.2條 B.3條 C.4條 D.無數(shù)條16.在 中,C,D分別為邊 , 上的點(不與頂點O重合).對于任意銳角 ,下面三個結(jié)論:①點C和點D有無數(shù)個;②連接 ,存在 是直角;③點C到邊 的距離不超過線段 的長.所有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 .17.如圖,點 在直線 上,點 在直線 上,點 到直線 的距離為 ,點 到直線 的距離為 ,線段 的長度為 ,通過測量等方法可以判斷在 , , 三個數(shù)據(jù)中,最大的是 .18.如圖,在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l1,l2相交于點O,對于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M,若p,q分別是點M到直線l1,l2,的距離,則稱(p,q)為點M的“距離坐標”.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距離坐標”是(3,2)的點共有 個.19.已知直線上兩點B,C及直線外一點A(如圖),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1)畫出射線CA、線段AB;過點C畫CD⊥AB,垂足為點D.(2)比較線段CD和線段CA的大小,并說明理由.(3)在以上的圖中,互余的角為 ,互補的角為 (各寫出一對即可)20.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OM⊥AB于點O.(1)如圖1,若OC平分∠AOM,求∠BOD的度數(shù);(2)如圖2,若,且平分,求的度數(shù).21.平面內(nèi)有任意一點P和∠1,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1)當點P在∠1外部時,如圖1,過點P作PA⊥OM,PB_⊥ON,垂足分別為A,B,量一量∠APB和∠1的度數(shù),用數(shù)學(xué)式子表達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2)當點P在∠1內(nèi)部時,如圖2,以點P為頂點作∠APB,使∠APB的兩邊分別和∠1的兩邊垂直,垂足分別為A,B,量一量∠APB和∠1的度數(shù),用數(shù)學(xué)式子表達∠APB和∠1的數(shù)量關(guān)系.(3)由上述情形,用文字語言敘述結(jié)論: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垂直,那么這兩個角 (4)若∠1=50°,∠P的兩邊和∠1的兩邊垂直,則∠P的度數(shù)為 22.如圖1,某校七年級數(shù)學(xué)學(xué)習(xí)小組在課后綜合實踐活動中,把一個直角三角尺AOB的直角頂點O放在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PQ、MN的垂足O處,并使兩條直角邊落在直線PQ、MN上,將△AOB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zhuǎn)α°(0°<α<180°) .(1)如圖2,若α=26°,則∠BOP= ,∠AOM+∠BOQ= .(2)若射線OC是∠BOM的角平分線,且∠POC=β°①若△AOB旋轉(zhuǎn)到圖3的位置,∠BON的度數(shù)為多少?(用含β的代數(shù)式表示)②△AOB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若∠AOC=2∠AOM,求此時β的值.23.如圖(1), 點 為直線 上一點,過點 作射線 , 將一直角的直角頂點放在點 處,即 反向延長射線 ,得到射線 .(1)當 的位置如圖(1)所示時,使 ,若 ,求 的度數(shù).(2)當 的位置如圖(2)所示時,使一邊 在 的內(nèi)部,且恰好平分 ,問:射線 的反向延長線 是否平分 請說明理由:注意:不能用問題 中的條件(3)當 的位置如圖 所示時,射線 在 的內(nèi)部,若 .試探究 與 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不需要證明,直接寫出結(jié)論.【直擊中考】24.如圖,設(shè)點P是直線 外一點,PQ⊥ ,垂足為點Q,點T是直線 上的一個動點,連結(jié)PT,則( )A.PT≥2PQ B.PT≤2PQ C.PT≥PQ D.PT≤PQ25.如圖,在線段 、 、 、 中,長度最小的是( )A.線段 B.線段 C.線段 D.線段26.如圖,點A,B,C在直線l上,PB⊥l,PA=6cm,PB=5cm,PC=7cm,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是 cm.27.如圖是的正方形網(wǎng)格,請僅用無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圖(保留作圖痕跡).(1)在圖1中作銳角,使點C在格點上;(2)在圖2中的線段上作點Q,使最短.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1 / 1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浙教版2023-2024學(xué)年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上冊第6章圖形的初步知識(解析版)6.9直線的相交(2)【知識重點】1.垂線: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2.垂線的性質(zhì):(1)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一條而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2)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3.點到直線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經(jīng)典例題】【例1】在下列圖形中,線段的長表示點P到直線的距離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因為A選項中PQ垂直于MN,選項B、C、D中PQ都不垂直于MN,所以線段PQ的長表示點P到直線MN的距離的是A選項.故答案為:A.【例2】下列四個說法: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②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③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④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正確的說法的個數(shù)是( )A.1 B.2 C.3 D.4【答案】B【解析】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故①正確;②同一平面內(nèi),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故②不正確;③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故③正確④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故④不正確,故答案為:B.【例3】如圖,直線AB、CD交于O,EO⊥AB于O,∠1與∠2的關(guān)系是( )A.互余 B.對頂角 C.互補 D.相等【答案】A【解析】∵EO⊥AB于O,∴∠AOE=90°,∴∠1+∠2=90°,∴∠1與∠2互余,故選:A.【例4】如圖,點P為直線m外一點,點P到直線m上的三點A、B、C的距離分別為PA=4cm,PB=6cm,PC=3cm,則點P到直線m的距離為( )A.3cm B.小于3cmC.不大于3cm D.以上結(jié)論都不對【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PC長度為3cm,是最小的,則點P到直線m的距離小于或等于3cm,即不大于3cm.故選C.【例5】如圖,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C點,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開溝,才能使溝最短?畫出圖形,并說明理由.【答案】解:如圖,過C作CD⊥AB,垂足為D,在D處開溝,則溝最短.因為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線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例6】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M⊥AB.(1)若∠1=∠2,證明:ON⊥CD;(2)若∠1=∠BOC,求∠BOD的度數(shù).【答案】(1)證明:∵OM⊥AB,∴∠AOM=∠BOM=90°,∴∠1+∠AOC=90°,∵∠1=∠2,∴∠2+∠AOC=90°,即∠CON=90°,∴ON⊥CD;(2)解:∵∠1= ∠BOC,∴∠BOM=2∠1=90°,解得:∠1=45°,∴∠BOD=90°﹣45°=45°【例7】已知,如圖直線 與 相交于點O, ,過點O作射線 , , .(1)求 度數(shù);(2)求 的度數(shù);(3)直接寫出圖中所有與 互補的角.【答案】(1)解:∵ ,∴ ,∵ ,∴ =60°;(2)解:∵ =60°,∴ ;(3)解:∵ ,,,∴與 互補的角為: 、 、 .【基礎(chǔ)訓(xùn)練】1.下列生活實例中,應(yīng)用到的數(shù)學(xué)原理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在兩個村莊之間修一條最短的公路,原理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B.從一條河向一個村莊引一條最短的水渠,原理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把一根木條固定到墻上需要兩個釘子,原理是:兩點確定一條直線D.從一個貨站向一條高速公路修一條最短的路,原理是: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已知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答案】B【解析】A、在兩個村莊之間修一條最短的公路,原理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故A不符合題意;B、從一條河向一個村莊引一條最短的水渠,原理是: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已知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故B符合題意;C、把一根木條固定到墻上需要兩個釘子,原理是: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故C不符合題意;D、從一個貨站向一條高速公路修一條最短的路,原理是:連結(jié)直線外一點與已知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如圖,點P在直線外,,,則線段的值可能為( )A.1 B.2 C.3 D.4【答案】D【解析】∵,∴于點B,∴,∴可能,故答案為:D.3.下列選項中,過點P畫AB的垂線CD,三角板放法正確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CD與AB不垂直,故A不符合題意;B、CD沒有經(jīng)過點P,故B不符合題意;C、CD經(jīng)過點P,且CD⊥AB, 故C符合題意;D、CD與AB不垂直,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下列四個生活、生產(chǎn)現(xiàn)象:①用兩枚釘子就可以把木條固定在墻上;②植樹時,只要定出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③體育課上,老師測量某同學(xué)的跳遠成績;④把彎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縮短路程.其中可用基本事實“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來解釋的現(xiàn)象有(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現(xiàn)象可以用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來解釋;③現(xiàn)象可以用垂線段最短來解釋;④現(xiàn)象可以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釋.故答案為:B.5.如圖,P是直線l外一點,A,B,C三點在直線l上,且PB⊥l于點B,∠APC=90°,則下列結(jié)論:①線段AP是點A到直線PC的距離;②線段BP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③PA,PB,PC三條線段中,PB最短;④線段PC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線段AP是點A到直線PC的距離,錯誤;②線段BP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正確;③PA,PB,PC三條線段中,PB最短,正確;④線段PC的長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錯誤.故選A.6.如圖,0M⊥NP,ON⊥NP,所以O(shè)N與OM重合,理由是( )A.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B.經(jīng)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過一點只能作一直線 D.垂線段最短【答案】B【解析】如果OM⊥NP,ON⊥NP,所以直線ON與OM重合,其理由是:經(jīng)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故選:B.7.以下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是( )①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②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相等;③兩條直線相交,有一組鄰補角相等;④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互補.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是定義,能判斷;②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相等,則四個角都是直角,能判斷;③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組相鄰的角相等,根據(jù)鄰補角的定義能求出這兩個角都是直角,能判斷;④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組對頂角的和為180°,根據(jù)對頂角相等求出這兩個角都是直角,能判斷.所以,四個都能判斷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故選D.8.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CD,垂足為點O.若∠BOE=40°6',則∠AOC的度數(shù)為 【答案】49°54'【解析】 解:∵OE⊥CD,∴∠EOC= 90°.∵∠BOE=40°6',∴∠AOC= 180°- 90°-40°6' =49°54'.故答案為:49°54'.9.如圖,在公園綠化時,需要把管道l中的水引到A,B兩處.工人師傅設(shè)計了一種又快又節(jié)省材料的方案如下:畫法:如圖,⑴連接AB;⑵過點A畫線段直線l于點C,所以線段AB和線段AC即為所求.請回答:工人師傅的畫圖依據(jù)是 .【答案】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解析】由于兩點之間距離最短,故連接AB,由于垂線段最短可知,過點A作AC⊥直線l于點C,此時AC最短,故答案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10.已知直線 與直線 相交于點 , ,垂足為 .若 ,則 的度數(shù)為 .(單位用度表示)【答案】64.8°【解析】由題意可得∠BOD=∵∴∠EOD=90°∴.故答案為:64.8°.11.兩條直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四個角,其中:①有三個角都相等;②有一對對頂角相等;③有一個角是直角;④有一對鄰補角相等,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的有 .【答案】①③④【解析】①如圖,若∠AOC=∠COB=∠BOD,∵∠AOD=∠COB,∴∠AOC=∠COB=∠BOD=∠AOD,∵∠AOC+∠COB+∠BOD+∠AOD=360°,∴∠AOC=∠COB=∠BOD=∠AOD=90°,∴AB⊥CD;所以此選項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②∠AOC=∠BOD,∠AOD=∠COB,但不能說明有角為90°,所以此選項不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③若∠AOC=90°,∴AB⊥CD,所以此選項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④若∠AOC=∠AOD,∵∠AOC+∠AOD=180°,∴∠AOC=∠BOD=90°,所以此選項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故能判定這兩條直線垂直的有:①③④;故答案為:①③④.12.如圖,已知線段AB和線段外一點C,按下列要求畫出圖形.( 1 )畫射線AC、直線BC,取AB的中點D,連結(jié)CD.( 2 )在直線BC上找一點E,使線段DE的長最短.【答案】解:(1) 如圖,射線AC、直線BC、線段CD為所作.(2)如圖,線段DE為所作.13.如圖,已知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0,OE⊥AB,OF⊥CD,OM是∠BOF的角平分線(1)若∠AOC=25°,求∠BOD和∠COE的度數(shù).(2)若∠AOC=a,求∠EOM的度數(shù)(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答案】(1)解: ∵OE⊥AB,∴∠AOE=90°,又∵∠AOC=25°,∴∠COE=∠AOE-∠AOC=90°-25°=65°,∠BOD=∠AOC=25°,(2)解: ∵∠AOC=α,∴∠BOD=∠AOC=α,∵OF⊥CD,∴∠DOF=90°,∴∠BOF=∠DOF-∠DOB=90°-α,又∵OM平分∠BOF,∴∠BOM=∠BOF=(90°-α)=45°-α,∵OE⊥AB,∴∠BOE=90°,∴∠EOM=∠BOE-∠BOM,=90°-(45°-α),=45°+α.【培優(yōu)訓(xùn)練】14.如圖,點A是直線l外一點,過點A作于點B.在直線l上取一點C,連接,使,點P在線段上,連接,若,則線段的長不可能是( )A.3.5 B.4.1 C.5 D.5.5【答案】D【解析】∵過點A作于點B.在直線l上取一點C,連接,使,點P在線段上,連接,又∵,∴,∴,∴不可能是5.5,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在同一平面內(nèi),已知線段AB的長為10厘米,點A,B到直線l的距離分別為6厘米和4厘米,則符合條件的直線l的條數(shù)為( )A.2條 B.3條 C.4條 D.無數(shù)條【答案】B【解析】①如圖1,在線段AB的兩旁可分別畫一條滿足條件的直線;②作線段AB的垂線,將線段AB分成6cm,4cm兩部分.故選:B.16.在 中,C,D分別為邊 , 上的點(不與頂點O重合).對于任意銳角 ,下面三個結(jié)論:①點C和點D有無數(shù)個;②連接 ,存在 是直角;③點C到邊 的距離不超過線段 的長.所有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 .【答案】①②③【解析】①如圖所示:C、D分別為 的邊OA、OB上的點,∵OA、OB為射線,∴這樣的點有無數(shù)個,故結(jié)論①正確;如圖所示:連接CD,∠ODC的大小不確定,但過點C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OB垂直,∴當CD⊥OB時,∠ODC一定是直角,故結(jié)論②正確;如圖所示:CD可看作是點C到射線OB上任意一點的連線,∵直線外一點到直線上所有點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點C到邊OB的距離一定小于等于CD的長,故結(jié)論③正確.故答案為:①、②、③.17.如圖,點 在直線 上,點 在直線 上,點 到直線 的距離為 ,點 到直線 的距離為 ,線段 的長度為 ,通過測量等方法可以判斷在 , , 三個數(shù)據(jù)中,最大的是 .【答案】【解析】過點A作AD垂直于 垂足為D,過點B作BH垂直于 垂足為H,連接AB,由題意得:AD=a, BH=b,AB=c;根據(jù)點到直線垂線段最短,可知AB>AD,AB>BH∴c>a,c>b;∴c最大故答案:c18.如圖,在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l1,l2相交于點O,對于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M,若p,q分別是點M到直線l1,l2,的距離,則稱(p,q)為點M的“距離坐標”.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距離坐標”是(3,2)的點共有 個.【答案】4【解析】因為兩條直線相交有四個角,因此每一個角內(nèi)就有一個到直線l1,l2的距離分別是3,2的點,即距離坐標是(3,2)的點,因而共有4個,故答案為4.19.已知直線上兩點B,C及直線外一點A(如圖),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1)畫出射線CA、線段AB;過點C畫CD⊥AB,垂足為點D.(2)比較線段CD和線段CA的大小,并說明理由.(3)在以上的圖中,互余的角為 ,互補的角為 (各寫出一對即可)【答案】(1)解:如圖,射線CA、線段AB及線段CD就是所求的圖形;(2)解:CA>CD,理由如下:∵CD⊥AD,∴CA>CD;(3)∠DAC,∠DCA(或∠DBC,∠DCB);∠ADC,∠BDC.【解析】(3)∵∠DAC+∠DCA= 90°,∴∠DAC與∠DCA互余. (答案不唯一,也可以寫∠DBC和∠DCB)∵∠ADC+∠BDC=90°+ 90°= 180°,∴∠ADC與∠BDC互補.故答案為:∠DAC,∠DCA(或∠DBC,∠DCB);∠ADC,∠BDC.20.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OM⊥AB于點O.(1)如圖1,若OC平分∠AOM,求∠BOD的度數(shù);(2)如圖2,若,且平分,求的度數(shù).【答案】(1)解:∵OM⊥AB,∴∠AOM=90°,∵OC平分∠AOM,∴∠AOC=45°,∴∠BOD=∠AOC=45°。(2)解:∵OM⊥AB,∴∠AOM=∠BOM=90°,∵OM平分∠NOC,∴∠COM=∠NOM,∴∠AOC=∠BON=∠BOD,∵∠BOC+∠AOC=180°,∠BOC=4∠NOB,∴∠NOB=36°,∴∠MON=90° ∠NOB=90° 36°=54°21.平面內(nèi)有任意一點P和∠1,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1)當點P在∠1外部時,如圖1,過點P作PA⊥OM,PB_⊥ON,垂足分別為A,B,量一量∠APB和∠1的度數(shù),用數(shù)學(xué)式子表達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2)當點P在∠1內(nèi)部時,如圖2,以點P為頂點作∠APB,使∠APB的兩邊分別和∠1的兩邊垂直,垂足分別為A,B,量一量∠APB和∠1的度數(shù),用數(shù)學(xué)式子表達∠APB和∠1的數(shù)量關(guān)系.(3)由上述情形,用文字語言敘述結(jié)論: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垂直,那么這兩個角 (4)若∠1=50°,∠P的兩邊和∠1的兩邊垂直,則∠P的度數(shù)為 【答案】(1)∠APB=∠1(2)∠APB+∠1=180°(3)相等或互補(4)50°或130°【解析】(1)如圖,∠APB=∠1,故答案為:∠APB=∠1;(2)如圖,∠APB+∠1=180°,故答案為:∠APB+∠1=180°;(3) 結(jié)合(1)和(2)的結(jié)論得: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垂直,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故答案為:相等或互補;(4)結(jié)合(3)的結(jié)論得: ∠P=∠1=50°或 ∠P=180°-∠1=130°,故答案為:50°或130°.22.如圖1,某校七年級數(shù)學(xué)學(xué)習(xí)小組在課后綜合實踐活動中,把一個直角三角尺AOB的直角頂點O放在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PQ、MN的垂足O處,并使兩條直角邊落在直線PQ、MN上,將△AOB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zhuǎn)α°(0°<α<180°) .(1)如圖2,若α=26°,則∠BOP= ,∠AOM+∠BOQ= .(2)若射線OC是∠BOM的角平分線,且∠POC=β°①若△AOB旋轉(zhuǎn)到圖3的位置,∠BON的度數(shù)為多少?(用含β的代數(shù)式表示)②△AOB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若∠AOC=2∠AOM,求此時β的值.【答案】(1)64°;180°(2)①∵∠MOP=90°,∠POC=β°,∴∠MOC=90°-β°,∵OC是∠BOM的角平分線,∴∠MOB=2∠MOC=180°-2β°,∴∠BOP=90°-∠MOB=90°-(180°-2β°)=2β°-90°,∵∠PON=90°,∴∠BON=∠BOP+∠PON=2β°-90°+90°=2β°;②如圖,當OB旋轉(zhuǎn)到OP的左側(cè)時,∵OC是∠BOM的角平分線,∴∠COB=∠MOC,∵∠AOC=2∠AOM,∴∠AOM=∠MOC,∴∠COB=∠MOC=∠AOM,∵∠COB+∠MOC+∠AOM=90°,∴∠COB=∠MOC=∠AOM=30°,∴∠POC=β°=90°-∠MOC=90°-30°=60°,②如圖,當OB旋轉(zhuǎn)到OP的右側(cè)時,設(shè)∠AOM=x,∵∠AOC=2∠AOM=2x,∴∠MOC=3∠AOM=3x,∵∠COB+∠MOC+∠AOM=90°,∴∠COB=∠MOC=∠AOM=30°,∵OC是∠BOM的角平分線,∴∠COB=∠MOC=3x,∴∠AOB=∠AOC+∠BOC=5x=90°,∴x=18°,∴∠MOC=3x=54°,∴∠POC=β°=90°-∠MOC=90°-54°=36°,綜上,β的值為60°或36°.【解析】(1)∵∠MOP=90°,α=26°,∴∠BOP=90°-26°=64°,∵∠AOB=∠MOQ=90°,∴∠AOM=90°-∠BOM,∠BOQ=90°+∠BOM,∴∠AOM+∠BOQ=90°-∠BOM+90°+∠BOM=180°,故答案為:64°;180°;23.如圖(1), 點 為直線 上一點,過點 作射線 , 將一直角的直角頂點放在點 處,即 反向延長射線 ,得到射線 .(1)當 的位置如圖(1)所示時,使 ,若 ,求 的度數(shù).(2)當 的位置如圖(2)所示時,使一邊 在 的內(nèi)部,且恰好平分 ,問:射線 的反向延長線 是否平分 請說明理由:注意:不能用問題 中的條件(3)當 的位置如圖 所示時,射線 在 的內(nèi)部,若 .試探究 與 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不需要證明,直接寫出結(jié)論.【答案】(1)解:∵∠NOB=20°,∠BOC=120°∠NOB+∠BOC+∠COD=180°∴∠COD=180°-20°-120°=40°(2)解:OD平分∠AOC∵∠MON=∠MOD=90°∴∠DOC+COM=∠MOB+∠BON∵OM平分∠BOC∴∠COM=∠MOB∴∠DOC=∠BON∵∠BON=∠AOD(對頂角相等)∴∠AOD=∠DOC∴OD平分∠AOC(3)解:∵∠BOC=120°∴∠AOC=180°-120°=60°∵∠MON=90°∴∠MON-∠AOC=30°∴∠AOM+∠AON-∠AON-∠NOC=30°∴∠AOM-∠NOC=30°【直擊中考】24.如圖,設(shè)點P是直線 外一點,PQ⊥ ,垂足為點Q,點T是直線 上的一個動點,連結(jié)PT,則( )A.PT≥2PQ B.PT≤2PQ C.PT≥PQ D.PT≤PQ【答案】C【解析】根據(jù)點 是直線 外一點, ,垂足為點 ,是垂線段,即連接直線外的點 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距離最短,當點 與點 重合時有 ,綜上所述: ,故答案為:C.25.如圖,在線段 、 、 、 中,長度最小的是( )A.線段 B.線段 C.線段 D.線段【答案】B【解析】由直線外一點到直線上所有點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可知答案為B.故答案為:B.26.如圖,點A,B,C在直線l上,PB⊥l,PA=6cm,PB=5cm,PC=7cm,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是 cm.【答案】5【解析】∵PB⊥l,PB=5cm,∴P到l的距離是垂線段PB的長度5cm,故答案為:5.27.如圖是的正方形網(wǎng)格,請僅用無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圖(保留作圖痕跡).(1)在圖1中作銳角,使點C在格點上;(2)在圖2中的線段上作點Q,使最短.【答案】(1)解:如圖,即為所求作的三角形;(2)解:如圖,即為所求作的點;【解析】(1)先找出點K,它滿足∠AKB=90°,且AK=BK,然后找到如圖所示的點C,滿足∠ACB<∠AKB,即∠ACB<90°,且△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底角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所以△ABC是銳角三角形;(2)根據(jù)垂線段最短,需要滿足PQ⊥AB,如圖,根據(jù)正方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找到點Q的位置即可。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3-2024學(xué)年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上冊第6章圖形的初步知識6.9直線的相交(2).docx 浙教版2023-2024學(xué)年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上冊第6章圖形的初步知識6.9直線的相交(2)(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