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章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2節 聲音的特性 知識點梳理+測評 周測評一、填空題1.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由物體的 產生,以 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2.在音樂中,中音 C 調“1”(“do”)的頻率是 262 Hz,D調“1”(“do”)的頻率是 294 Hz,由此可知,D調“1”比C調“1”的 高(選填樂音的三要素)。3.人或一些動物的發聲頻率處于其聽覺頻率范圍 (選填“之內”或“之外”),且聽覺范圍要廣得多,頻率分布的這種特點便于同類交流并與環境互動。同時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瑪演唱的歌曲《映山紅》,人們仍能分辨出她們的聲音,主要是因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4.同學們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有下面兩種看法,請根據你的認識,對每種看法作出評論。(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運動產生的。”評論: 。(2)“聲音的傳播速度是 340 m/s。”評論: 。5.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二、選擇題6.張強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后,總結出以下四點,你認為其中錯誤的是 ( )A.聲音是靠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C.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小于 340m/sD.真空不能傳聲7.正要上鉤的魚由于突然聽到腳步聲受驚逃走,這時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途徑是 ( )A.大地—空氣—水—魚B.空氣—水—魚C.大地—水—魚D.水—魚8.語音智能門禁系統能“辨音識人”,這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9.如圖所示,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老爺爺所說的話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 ( )A.音調高 B.音調低C.響度大 D.響度小10.演奏弦樂器時,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開,這是在改變聲音的 ( )A.振幅 B.響度 C.音調 D.音色11.如圖所示用木槌敲擊同一個音叉,第一次輕敲,第二次重敲。兩次比較,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重敲音調高B.輕敲響度大C.兩次敲擊音色不同D.兩次敲擊音調一樣高12.在一裝滿水而又足夠長的鐵管一端敲一下,將耳朵貼在鐵管另一端的人聽到的聲音的情況是 ( )A.一聲,聲音是從空氣傳來的B.二聲,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聲音C.三聲,先聽到從水傳來的聲音D.三聲,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聲音13.(雙選)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邊緣,一端伸出約尺長的一半,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并觀察它的振動情況。然后使鋼尺伸出的長度約為尺長的 1/4,再次實驗,得到的結果是 ( )A.聲音變大B.頻率變高C.振動變快D.響度變小三、實驗題14.小東、小南和小西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東把手放在喉頭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在振動。小南把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濺起了水花;小西撥動吉他的琴弦發聲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被琴弦彈開了。(1)他們探究的問題是 。(2)對上面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結論是:。(3)小南同學為了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小東、小南等同學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 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體作媒介;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體作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 小東他們進行了如下兩個小實驗:①兩張課桌緊緊地靠在一起,小東輕敲桌面,小南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②兩張桌子拉開,又進行了一次實驗。(4)小東、小南發現兩個小實驗的結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得出的實驗結論驗證了猜想 是正確的。(5)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A.猜想和假設;B.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C.分析與論證;D.設計實驗;E.提出問題;F.評估;G.交流與合作。你認為小東他們的后一次探究活動依次采取的步驟 是 。1.振動 聲波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從振動的物體發出,以聲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2.音調 解析:音調的影響因素是物體振動的頻率,D調“l”的頻率是294 Hz,大于C調“l”的頻率262Hz,故D調“1”比C調“1”的音調高。3.之內 音色4.(1)錯誤,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錯誤,聲音在15 ℃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解析:(1)振動是一種往復運動,有一定的頻率,振動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2)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介質不同,溫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5.甲和乙 甲和丙6. C 7. C 8. C 9. A10. C 解析: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按下或松開,改變了弦的振動部分的長度,琴弦振動的快慢就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了聲音的音調。11. D 解析:同一個音叉的發聲頻率是固定不變的,故音調不變;音色也是不變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改變了音叉的振動幅度,導致音叉的響度不同。12. D 解析:聲音可分別通過鐵管、水、空氣傳播到人耳。聲音在鐵管中傳播速度最大,最先通過鐵管到達人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慢,最后通過空氣到達人耳。13. BC 解析: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時,鋼尺振動的快慢發生改變,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鋼尺振動得越快,即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故BC 正確。14.(1)聲音產生的原因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紙屑),觀察小塑料泡沫(或碎紙屑)的跳動情況 (4)第一次能聽到輕敲桌面的聲音,第二次幾乎聽不到 ① (5)EADBCF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