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2節 聲音的特性 知識點梳理+測評知識點梳理本周知識點 內容 名師點睛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理解聲音的產生應注意的三個問題:(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理解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存在并傳播。 (3)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被人聽見。聲音的傳播 1.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著,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在研究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時,由于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所以只能通過聲音的逐漸變小,推斷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實驗推理法。聲速 1.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 m/s。 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 巧記:振動發聲介質傳,遇到真空要阻斷;常見介質固液氣,固快液中氣最慢。音調 1.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聲音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出的聲音音調就低。 2.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 3.人們把高于 20000 Hz的聲叫做超聲波,把低于20 Hz的聲叫做次聲波。 在理解超聲波與次聲波時應注意:(1)超聲波和次聲波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只是振動頻率不同。(2)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傳播也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3)在相同條件下,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傳播速度與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同。響度 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聲音的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在探究“什么因素決定聲音的響度”實驗中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使音叉的振幅不同。振幅的大小通過乒乓球彈起的高度反映出來,這利用了轉換法(或放大法)。音色 聲音的特性中還有一個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音色是我們分辨不同發聲體的依據,根據聲音辨別不同樂器,就是因為各種樂器的音色不同。 (2)觀察聲音波形圖,從波形的疏密程度來認識音調的高低,從波形的高低來認識響度的大小,從波形的形狀來認識音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知識點練習知識點一 聲音的產生1.讓人心曠神怡的潺潺流水聲,是由 的振動產生的,樂隊委婉動聽的笛聲是由 的振動產生的。2.在撞擊大鐘后,大鐘仍“余音未絕”,其原因是 ( )A.大鐘的回聲 B.大鐘仍在振動C.人的聽覺發生“暫留” D.空氣仍在振動知識點二 聲音的傳播3.聲音以 的形式在空氣中向四周傳播。實驗表明,聲音的傳播 介質, 、 和 都是聲音傳播的介質。4.如圖所示,接通電源,此時能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現用抽氣設備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 。知識點三 聲速5.聲音在以下幾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如下表,下列關于聲音傳播速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 )物質 空氣 (15℃) 空氣 (25℃) 煤油 (25℃) 軟木 銅 (棒) 鐵 (棒)聲速/ (m·s ) 340 346 1324 500 3750 5200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B.溫度不同時,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C.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都比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D.一般來講,聲音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小,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大6.某測量員是這樣利用回聲測距離的:他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1.00 s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0s再次聽到回聲。 回聲測距是利用了聲波的 ,已知聲速為340m/s,則兩峭壁間的距離為 m。知識點四 音調7.各種管樂器在演奏時,樂音是管中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在進行管樂器的演奏過程中,當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時,就改變了振動部分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了所產生樂音的 。8.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20~20000 Hz。大象交流的“聲”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是因為 ( )A.大象發出的聲音太小B.次聲波無法傳入人耳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 20000 Hz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 20 Hz知識點五 響度9.振幅一定的發聲體,人離它越近,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就越 ;當人與發聲體距離一定時,發聲體的 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人在野外喊叫時,為了減小聲音的分散,常把雙手合攏做成喇叭狀圍在口邊,這是為了增大聲音的 。10.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在課堂上“大聲”回答問題才能讓老師和同學們都能聽清楚。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C.速度 D.頻率知識點六 音色11.能分辨出琴聲和笛聲的主要依據是 ( )A.音色 B.音調C.響度 D.頻率12.如圖所示是音叉和長笛發出的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則這兩列聲波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音色均不同1.水 空氣柱 2. B 3.聲波 需要 固體 液體 氣體 4.變小 介質 5. C6.反射 425 解析:根據題意畫出題設情景圖。當人鳴槍時,聲音會向四面八方傳播,其中遇到障礙物的聲音會形成回聲,回聲的傳播情況如圖所示。t =1.00 s,t =1.00 s+0.50 s=1.50 s,s =vt =340 m/s×1.00 s=340 m,s =vt =3407.音調 8. D 9.大 振幅 響度 10. B 11. A12. C 解析: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在波形上顯示為排列的密集程度;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在波形上顯示為偏離平衡位置的距離;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在波形上表現為波的形狀不同。從題圖中可看出這兩列聲波振動的頻率、振幅相同,波的形狀不同,則音調、響度相同,音色不同。故C選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