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秋中江縣教學質量監測(二)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12道德與法治、13-24歷史)1尊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有利于人際關系的融洽和社會的和諧:尊重從我做起, 尊重他人要求我們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 ②欣賞他人,平等待人③包容他人,放縱遷就 ④換位思考,將心比心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言談舉止要文明有禮,公共場所要文明有禮,鄰里相處要文明有禮,出行駕車要文明有 禮,旅游觀光要文明有禮,網上交流要文明有禮....這是因為文明有禮①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②促進社會和諧,體現國家形象③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④可以束縛人們的個性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求我們做到語言文明。下列屬 于用語文明的是①“對不起,打擾一一下!” ②“你耳朵聾了,我叫你幾聲你都聽不見!”③“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④“聽你的還是聽我的,叫你怎么弄,你就怎么弄!”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誠實信用既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更是我們個人的終生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下列 做法體現了誠信這一品質的是①小明主動向班主任檢討了自己違反班級紀律的錯誤行為②某商家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補發了交易中漏發的貨物件③吳某用十年時間兌現了為兒子償還生前所欠債務的承諾④小麗發現同學小紅偷拿他人物品,答應為小紅保守秘密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19歲的中學生小張騎自行車時不小心撞到一輛轎車的尾燈,小張知道自己應當承擔責任, 等了車主一個多小時無果后,他寫了一張紙條表示愿意賠償相應損失,并留下了自己的 聯系方式。如果給這則新聞起個標題,恰當的是A.珍愛生命,遵守規則 B-嚴于律己'寬以待人C.尊重他人,文明有禮 D.踐行誠信,勇擔過錯6.違法行為就在我們身邊,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有①謊報險情 ②破壞鐵路封閉網湖③侵犯他人民事權利④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A.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7.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生活在法治社會,公民應該①堅持依法行政②強化規則意識③增強守法觀念④學會依法辦事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 12歲的學生肖某原本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結識了社會上-群游手好閑的“朋友” 后,他無心學習,經常曠課打罵同學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甚至因偷竊財物被公安機關拘 留。但他沒有接受教訓仍不思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伙同兩個“朋友”攔路 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從肖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們①因為年齡小,違法犯罪不要緊②凡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③預防違法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④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網絡暴力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嚴重污染社會風氣,打擊網絡暴力一直是網信部門的工作 重點。在網絡生活中我們要崇德守法,文明理性表達.當青少年遭遇網絡暴力時,應該A.收集證據,敢于依法維權 B.不理不睬,盡快自我消化C.忍氣吞聲,防止事態擴大 D.以牙還牙,召集網友反擊10.小斌的媽媽找了一份工作,上班15天后被無故辭退,而且公司以試用期未滿為由拒絕 支付報酬。小斌的媽媽想要回自己的報酬,可以A.運用法律知識與公司協商解決 B.在網絡上夸大公司的錯誤做法C.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D.依據法律追究公司的刑事責任11.山河無恙,歲月靜好,只因千千萬萬奮斗者負重前行,擔當盡責。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 承擔相應的責任,承擔責任有利于①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 ②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③擁有更加廣泛的民主權利 ④獲得更加豐厚的物質回報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有人對世界100名各領城中的杰出人士作了問卷調查,其中61人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 業并不是他們最喜歡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業績,除了聰 穎和勤奮之外,是責任感創造了奇跡。這份調查說明了①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人人都能做好②不管是自愿選擇的責任還是非自愿選擇的責任,都應該無悔地承擔③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只要全身心地投入,也能夠做得出色④承擔不是自愿選擇的責任往往比承擔自愿選擇的責任做得更好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鴉片戰爭以后,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棉紡織業出現“無紗可紡”“布市消減大半”的局面,機器生產出的價格便宜的洋紗洋布開始涌入中國,不少農家婦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紡紗織布,原來自己織布解決各家穿著的人,也到市場上買洋布了。這表明鴉片戰爭使A.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我國逐漸喪失領土主權C.傳統的手工業徹底消失 D.清政府和人民負擔加重14.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 中國近代史上列強“以華制華”策略產生的影響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D.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5.陳獨秀說:“吾國之維新也,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二因此,陳獨秀認為救亡圖存最重要的是A.發動武裝革命 B.政治制度革新 C.解放民眾思想 D.提倡學術自由16.《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 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 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這兩種形勢的是A.《南京條約》簽訂和義和團運動 B.《馬關條約》簽訂和瓜分狂潮C.《辛丑條約》簽訂和辛亥革命 D.《馬關條約》簽訂和新文化運動17.黃海海戰后,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是A.鄧世昌 B. 丁汝昌 C.左宗棠 D.林則徐18.從“自強求富”到“變法維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與“賽先生”,這 展現了中國社會對近代科學文化的理解和選擇。在這一過程中,一以貫之的主題是A.否定儒家正統思想 B.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C.弘揚科學與民主精神 D.探索國家獨立與富強19.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國A.師夷長技思想萌發 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C.維新變法開始興起 D.自然經濟徹底解體20. 1898年,《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天演” “物競”“淘汰”“天擇”等術語漸漸成為報紙文章的常用語,許多愛國志士愛用這類術語作為子女的名字。這主要表明《天演論》在當時中國的宣傳 A.開啟了西方學術成果的傳播 B.適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C.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D.阻礙了傳統思想的發揚光大21.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一直為這場運動缺乏傳統文化支撐、處于浮游漂離狀態而苦惱,五四運動令他們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傳統價值的立足點。這里的“立足點”是A.尊孔復古 B.三民主義 C.民主科學 D.愛國主義22.1914年出版的《單級國文教科書》第八冊記載辛亥革命如下:“我國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臨時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議和,歷時未決,內閣總理袁世凱調停期間,隆 裕太后及宣統帝遂遜位讓國。臨時政府遷于北京。國民以袁世凱有大功,更舉為臨時大 總統。翌年十月國會選舉正式總統,袁世凱當選。政府改組,列邦承認,我國基礎由是 始定。”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描述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歷史進程 B.突出了革命黨對辛亥革命的貢獻C.有利于時人正確地認識辛亥革命 D.為鞏固袁世凱專制統治提供支持23.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因為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B.北京學生舉行抗議活動C.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 D.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24.有人把中國前期近代化的各種方案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 洗腦”。下列對應正確的是A.“自我療傷”——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思想啟蒙運動B.“溫藥治療” ——促進了民眾的覺醒,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C.“猛藥重治”——是變革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D.“開顱洗腦”——確立起了民主科學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第II卷 非選擇題(共7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道小題,共36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校八年級(2)班的同學最近在班里組織了一次調查實踐活動,主題是“中學生誠信 狀況調查”。下表是調查結果:(1)上述調查結果反映了什么問題。結合上述調查結果,請你簡述學校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的原因.(4分)(2)以誠修身,以信立德,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為此該班向全校學生發出“誠信伴我行” 的行動倡議,請你寫出倡議書的內容要點。(6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3年9月初,某校組織同學們召開了一次以法律知識大講堂活動。假如你也參加了此 次活動,完成下列任務。【預防犯罪】《今日說法》采訪李某的犯罪經歷,上學期間,他就自由散漫。初中輟學后,他更無規 則意識,①經常借他人財物不歸還。②后來因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被公安機關拘留 15 日。③成年后多次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判斷①②③李某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性質的違法行為?(3分)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分)(3)對李某最終的判決結果屬于附加刑的是什么?我國刑法規定還有哪些附加刑?(答出 兩點即可)(3分)(4)青少年應該怎樣預防犯罪? (8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習近平主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為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榮昌區某校八年級(3)班組織了以“增強責任意識”為主 題的班會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責任伴隨人的一生,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3分)我所扮演的角色 我所承擔的責任我是父母的子女 ①我是中學生 ②我是國家小公民 ③(2)無論是誰,承擔責任都意味著付出和回報,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三、非選擇題28.(14分)甲午之役,民族之痛。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 上的強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褫(chi,剝奪)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二十五艘環威海口外。海軍蘇新敗,并匿不出。……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可。軍士露刃接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 當中國盛時,一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英之戰,敗釁,英、法、俄、美并為 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上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 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原因。(6分)(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4分)(3)結合所學知識,對陳旭麓“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4分)29.(14分)報刊是時 代的晴雨表,也是歷史的風向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梁啟超在戊戌變法時期的重要文章《變法通議》等均發表于《時務報》。梁啟超為《時務報》撰寫的政論,痛陳愛國救亡、呼吁變法維新,言論新穎,在愛國知識分子和一部分開明官僚中引起強烈反響 其他維新人士也紛紛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倡言變法,抨擊頑固守舊勢力,因此《時務報》頗受讀者歡迎,數月間行銷萬余份,“為中 國有報紙以來所未有”。——摘編自陳國慶,聶蘇秦《中國近代思想史綱》材料二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償矣,后當竭力從事于社會上革命。社會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屬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須以和平手段從事。中國現有無數荒野地段,未經開墾,故社會革命事業比諸歐、美各國較易達到目的。—摘編自《民報》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創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間刊登了 許多宣傳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類別歸類列表(部分)如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時務報》對戊戌變法所起的作用。(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時務報》能夠“數月間行銷萬余份”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動政治近代化的同時,還推動了中國 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青年》雜志在宣傳主題上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 (4分)(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報刊宣傳內容的變化說明我國近代化探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分)30.(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從清政府自身的角度來看,洋務運動是一場自救運動。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 看,洋務運動則是一次極低程度的近代化運動。——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從材料中任選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①觀點明確;②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晰。2023年秋中江公教學質量監測(二)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參考答笨及評分細則1-5:(A(AD6-10:BDAA1I-12:A(13.【答案】A【解析】據題干材料說明路片戰爭后:由于洋布的輸入:導致東南沿海筋織業破產,中國論為列強的商品病場和源料產地: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被丁破,反映的是封建自然經濟升始解體,故選A項;從材料中得出鴉片戰爭后手工業和市場的變化:無法看出我國逐斬喪關領土主權:排除}項:路片戰爭后不少農家婦女不得不特止手工紗織布”,但無法得出“傳統的手工業徹底消失”,且這種說法太絕對,排除C項:從題干材料中可得出科片戰爭后手工業領域的變化情況,無法得出清政府和人民負擔加重,搖除刀項14.【答案】C【解析】900年,為鎮壓義和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川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線、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停國的《辛丑條約》沙: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測。結合題月關鍵“列強‘以華制華:”“彩響”,可知與《半丑條約》的簽訂相關,故遠心15.【答案】C【解析】據“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可知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送知識分子認識到辛亥蘋命失敗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因此,陳熱秀認為救亡閣存最查要的足解放民眾息想,〔特合題意。無論是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發動武裝蘋命還是戊戊變法、辛亥蘋命的政治制度堂新,最終都寶告失敗,排除AB;陳獨秀肯在提出敢亡圖存的失敗總結,而非學術層而:排除).故選C。16.【答案】C【解析】1901年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符合“甚至整個民族被通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1911卓的辛亥蘋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圖主義,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蘋命,符合“奮起救亡,勇于變蘋”,C特合題意.《南京條約》是1842年,《馬關條約》是1895年,均不是題千所指二十世紀:排除ABD。故選(17.【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在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故選A項;丁汝昌是在威海衛戰役時自殺殉國,排除B項:左宗裳創辦禍州船政局,收復新疆,沒有參加這場戰役:樣除℃項:林則徐虎門銷煙、領導鴉片戰爭前期反英斗爭,與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黃海海戰無關,指除)頂18.【答案】1)【解析】材料中“自強求富”到“變法雛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與“賽先生”分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戊戍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戊戍變法,辛亥蘋命、新文化運動的共同點是深宗國家掀立與高強,故選)項,八年繳道德與法治、史(答案冫第1項(共4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