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部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2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B C C D A D A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C A D D B C二、簡要分析題(共10 分)15.(1)①該觀點是片面的。②“發表言論是個人自由”是正確的。憲法規定,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③“可以隨心所欲”是錯誤的。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建立規則是為了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所以公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要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1點1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5.(2)行為性質:陳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警示: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⑤提高媒介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網絡正能量。(行為性質1分,警示1點1分,答出四點即可,共6分)三、實踐探究題(本大題共 12 分)16. (1)①“鹽城市圍繞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設,采取線上線下多舉并施”有利于加強對青少年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網絡保護和政府保護;②“組織參觀教育陣地,開展法治公益活動”有利于豐富青少年法治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③“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青少年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捍衛者;④ “精選法治教材及音像制品,打造青少年學法用法教育平臺”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觀念,增強法治意識,做守法公民;⑤“開辟法治教育第二課堂”有利于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1點2分,3點6分,答做法不給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6.(2)國家:①堅持科學立法,完善網絡相關法律法規;②加大對網絡亂象的打擊力度,嚴格執法;③明確網絡安全的責任主體和追責機制。平臺:①壓實網絡平臺責任,加強網絡監管;②對于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和分級,針對網絡行為設置相應獎懲措施。家庭:注重家庭保護,父母應加強對子女的監督引導,以良好的家風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引導學生文明上網,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個人: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瀏覽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1點2分,任三個角度3點共6分,只答一個角度最多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10 ABDCB CABBDDCBDA BCDDA二、非選擇題 (本題共2小題,共30分,第21題15分,第22題15分)21.(15分)(1)1840年;(1分) 《馬關條約》;(1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逐步加深;2分)天京事變;(2分)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少遠大的理想等;2分)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2分)鄧世昌率領致遠艦沖撞敵艦,與敵同歸于盡。(2分)精神:愛國主義、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感悟: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中國人民始終保持著頑強的抗爭精神,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只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在世界上立足。(言之有理即可,2分)22.(15分)(1)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任意寫兩個即可得2分)努力:創辦民用企業、創辦軍事工業、建立新式海陸軍、興辦近代學堂、派遣留學生和翻譯西方科學與軍事書籍等。(任意寫2點即可得2分)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1分)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任意寫兩個即可得2分)①孫中山;②三民主義;(2分)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成立了中華民國。(或“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2分)陳獨秀;(1分)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機遇;或者起到思想鋪墊等(1分)感悟: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階段,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中國人身上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注意:錯別字一律不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