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4課時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一 知識解讀1.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過程是從加熱點往 傳遞的;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過程是從加熱點往 傳遞的。2.熱總是從 的一端傳向 的一端。3.熱可以從 傳遞給 ,或者從物體的 傳遞到 。兩邊 四周 較熱 較冷 一個物體 另一個物體 高溫部分 低溫部分 4. 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 、 和 。通過 ,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傳熱方式叫作 ;通過 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叫作 ;物體以 的形式向外傳熱的過程叫作 。5.離熱源 ,熱傳遞所需的時間 ;離熱源 ,熱傳遞所需的時間 。熱傳遞 熱傳導 熱輻射 熱對流 直接接觸 熱傳導 中介物(如水或空氣) 熱對流 電磁波 熱輻射 越近 越短 越遠 越長 6.圖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7.如圖所示,黑色圓點表示加熱點,箭頭表示熱傳遞的方向。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1:觀察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熱傳遞的方向總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2.實驗器材:金屬條、蠟、酒精燈、火柴、鐵架臺、感溫油墨、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一根金屬條表面均勻涂上蠟,然后將金屬條固定在鐵架臺上。(2)點燃酒精燈,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金屬條的中部,觀察金屬條上蠟的變化。(3)在金屬條上均勻涂抹感溫油墨,加熱金屬條,觀察感溫油墨的顏色變化。 4.實驗現(xiàn)象: 酒精燈加熱點處的蠟先熔化,然后以該點為起點,分別逐漸向兩邊同時延伸熔化;酒精燈加熱點處的感溫油墨先變色,然后以該點為起點,分別逐漸向兩邊同時延伸變色。5.實驗結(jié)論:熱傳遞的方向總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實驗2:觀察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熱傳遞的方向總是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2.實驗器材:金屬圓片、蠟、酒精燈、火柴、鐵架臺、感溫油墨、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的金屬圓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情況。(2)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情況。 4.實驗現(xiàn)象:(1)酒精燈在金屬圓片邊緣加熱時,加熱點處的蠟先熔化(或感溫油墨先變色),然后以邊緣加熱點為圓心逐漸向周圍延伸熔化(或變色)。(2)酒精燈在金屬圓片中心加熱時,加熱點處的蠟先熔化(或感溫油墨先變色),然后以加熱點為圓心逐漸向周圍延伸熔化(或變色)。5.實驗結(jié)論:熱傳遞的方向總是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指點迷津 問題1:實驗中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上涂抹蠟(或感溫油墨)時越均勻,實驗效果越好。加熱后的金屬條和金屬片,不要馬上用手去觸碰,以免燙傷。 問題2: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熱的傳遞方式有什么相同特點? 熱傳遞都是從加熱點出發(fā),然后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這樣的熱傳遞方式都屬于熱傳導。 (共11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5課時 熱在水中的傳遞一 知識解讀1.熱在水中是以 的方式傳遞的。熱對流是熱量由 流體轉(zhuǎn)移到 流體的現(xiàn)象。2.熱可以在物體間和物體內(nèi)傳遞, 、 、 都能傳遞熱。3.熱在 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 ,熱在 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 。4.水受熱后體積會 ,即相同體積的熱水比冷水 ,所以熱水會 運動,冷水會 運動。5.熱在空氣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傳遞,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因此取暖器安裝在房間 ,而制冷氣的空調(diào)一般安裝在房間的 。熱對流 高溫 低溫 固體 液體 氣體 固體 熱傳導 液體和氣體 熱對流 變大 輕 向上 向下 熱對流 下部 上部 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1:加熱試管中的水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2.實驗器材:酒精燈、清水、感溫粉末、試管、鐵架臺、火柴、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溫粉末,攪拌均勻。(2)在試管中加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處理好的水,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3)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端加熱,觀察水的變化。(4)繼續(xù)加熱,觀察水中的熱傳遞過程和方向。(5)記錄水中的熱傳遞現(xiàn)象。(6)熄滅酒精燈,規(guī)范整理實驗器材。4.實驗現(xiàn)象: 加入感溫粉末的水,開始加熱后,受熱點的水最先變色,變色后的水向上流動,未變色的水向下流動。5.實驗結(jié)論: 熱可以在物體內(nèi)部傳遞。液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相互混合。實驗2:加熱燒杯中的水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2.實驗器材:酒精燈、燒杯、清水、紅墨水、滴管、鐵架臺、石棉網(wǎng)、火柴、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注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2)用滴管吸取紅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熱的地方,擠出2滴紅墨水。(3)用酒精燈給燒杯底部一側(cè)加熱。(4)觀察加熱后的水是怎么流動的,以及水中的顏色怎樣變化。(5)記錄水中的熱傳遞現(xiàn)象。(6)熄滅酒精燈,規(guī)范整理實驗器材。4.實驗現(xiàn)象: 紅墨水先往上流動,上面的冷水往下流動,造成水的內(nèi)部流動和循環(huán),燒杯中水的顏色慢慢變紅。5.實驗結(jié)論: 液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熱對流。指點迷津 問題:在燒杯底部一側(cè)加熱,燒杯內(nèi)的水都會變熱嗎?熱是怎樣傳遞到這杯水的各個部分的? 燒杯內(nèi)的水都會變熱。燒杯底部的冷水受熱后向上流動,上方的冷水向下流動,水的各個部分發(fā)生相對運動,即熱對流,隨著慢慢加熱整杯水就都變熱了。 (共9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1單元 溫度與水的變化一 知識解讀1.物質(zhì)的三種形態(tài)是 、 、 ,物質(zhì)的形態(tài)變化取決于 等因素。固態(tài) 液態(tài) 氣態(tài) 溫度 2.熱的相關知識:(1)我們平時說的“熱”,實際上是一種 。它很容易“跑來跑去”,也就是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2) 是能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變化導致了物體的溫度變化。(3)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 ,常用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能量 熱 熱量 溫度 攝氏度 ℃ 3.水受熱后的相關知識:(1)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會逐漸 ,到 時開始沸騰;停止加熱后,水的溫度一開始保持不變,但水不再沸騰,然后水溫開始 ;靜置一段時間后,再次將水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對水的持續(xù)加熱,水的溫度將一直保持在 不變。(標準大氣壓下)(2)水沸騰時會有 ,這是水變成 散發(fā)到空氣中的現(xiàn)象。上升 100℃ 下降 100℃ 大量氣泡產(chǎn)生并伴有聲音 水蒸氣 4.水的三態(tài)變化:(1)水沸騰時變成 ,水從 變成 。(2)水從常溫持續(xù)下降到 時會 ,水從 變成 。水蒸氣 液態(tài) 氣態(tài) 0℃以下 結(jié)冰 液態(tài) 固態(tài) 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觀察水加熱時的變化現(xiàn)象1.實驗目的:了解水在加熱過程中的溫度及狀態(tài)變化。2.實驗器材:燒杯、清水、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溫度計、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2)測量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變化。(3)待水沸騰時,撤走酒精燈(停止給水加熱),測量水的溫度變化。(4)靜置一段時間后,再次將水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對沸水的持續(xù)加熱,觀察記錄水和溫度的變化。 4.實驗現(xiàn)象:(1)水沸騰前,在被持續(xù)加熱的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逐漸上升。(2)水沸騰后停止加熱,一會兒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開始下降,此時水不再沸騰。(3)對沸水持續(xù)加熱,溫度計的示數(shù)保持不變。5.實驗結(jié)論: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逐漸上升;待水沸騰后持續(xù)加熱,溫度不再變化。指點迷津 問題1:實驗過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燒杯中的水要低于容量的二分之一,以免水沸騰時熱水飛濺;要使用濕布墊著撤走酒精燈或移入酒精燈,避免燙傷。 問題2:水在持續(xù)加熱過程中,溫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停止加熱后,溫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水在持續(xù)加熱過程中,溫度會不斷上升,直到水沸騰。達到水的沸點后,即使繼續(xù)加熱,水溫也不再上升。停止加熱后,溫度會慢慢下降,直到與室溫基本相同。 (共8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3課時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一 知識解讀1.熱通常從溫度 的物體傳向溫度 的物體,導致高溫物體溫度 ,低溫物體溫度 ,直到兩個物體溫度 。2.在實驗中,我們測量物體的溫度通常使用 ,生活中還有更多可以感知溫度的方法,比如使用 和 等,通過觀察 的變化來觀察 。較高 較低 下降 升高 相同 溫度計 感溫紙帶 感溫粉末 顏色 溫度的變化 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觀察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的現(xiàn)象1.實驗目的:通過觀察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的現(xiàn)象,理解熱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并趨向平衡。2.實驗器材:燒杯、試管、熱水(60℃左右)、冷水(20℃左右)、2支規(guī)格相同的溫度計、濕布等。3.實驗步驟:(1)取一定量20℃左右的涼水裝入試管中。(2)向燒杯中倒入三分之二杯60℃左右的熱水。(3)將盛有涼水的試管下端浸入熱水中。(4)用2支溫度計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情況。(5)每隔一定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示數(shù),并將記錄表上的數(shù)據(jù)制成折線圖。4.實驗記錄:5.實驗現(xiàn)象:(1)試管中的涼水溫度逐漸上升,燒杯內(nèi)的熱水溫度逐漸下降。(2)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水和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6.實驗結(jié)論:熱通常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并趨向于熱平衡。指點迷津 問題1:試管中涼水溫度的變化是怎樣引起的?溫度是怎樣變化的? 涼水溫度的變化是由溫度差引起的,熱水將熱量傳遞給涼水,涼水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熱水溫度則下降。為了便于觀察涼水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可以根據(jù)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折線圖,使變化規(guī)律更加一目了然。 問題2:涼水的溫度會一直上升嗎?熱水的溫度會一直下降嗎? 涼水的溫度不會一直上升,熱水的溫度不會一直下降,隨著涼水的溫度逐漸升高,熱水的溫度逐漸降低,最終涼水和熱水的溫度會達到熱平衡狀態(tài)。 (共9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6課時 哪個傳熱快一 知識解讀1.不同材料的物體,導熱性能是 。2.不同材料的熱傳導本領各不相同,金屬材料傳熱較快,塑料、木頭等材料傳熱較慢。像金屬材料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叫 ;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叫 。3.銅、鋁、鐵三種金屬的導熱性能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 。不一樣的 熱的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 銅 鋁 鐵 4.在生活中,屬于熱的良導體的材料一般用作 、 材料,如鍋具、冰箱散熱鐵片、電腦散熱器、電烙鐵頭等;屬于熱的不良導體的材料一般用作 、 材料,如防寒衣物、鍋柄、熱水瓶的塞子等。5.冬天,我們觸摸金屬時感覺很涼,這是因為 。傳熱 散熱 隔熱 保溫 金屬是熱的良導體,手上的熱量會很快傳遞給金屬 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1:不同材質(zhì)的勺子傳熱本領的比較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熱在不同材質(zhì)中的傳遞能力的強弱。2.實驗器材:塑料勺、木勺、金屬勺、燒杯、開水、感溫油墨等。3.實驗步驟:(1)準備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屬勺,在三種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感溫油墨后晾干。(2)在燒杯中加入約100毫升開水,將三種不同材質(zhì)勺子的勺部同時浸入熱水中。(3)觀察勺柄上感溫油墨的變化,并記錄。4.實驗現(xiàn)象:金屬勺勺柄處的感溫油墨先變色,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5.實驗結(jié)論: 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導熱性能不同。金屬勺傳熱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實驗2:比較銅絲、鋁絲與鐵絲的導熱性能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不同金屬的導熱性能。2.實驗器材:熱傳導器、銅絲、鋁絲、鐵絲(三種金屬絲粗細、長短均相同)、酒精燈、火柴、感溫油墨、濕布等。3.實驗步驟:(1)在銅絲、鋁絲和鐵絲上均勻地涂上感溫油墨后晾干。(2)用酒精燈給熱傳導器加熱,觀察銅絲、鋁絲和鐵絲上感溫油墨的變化情況。4.實驗現(xiàn)象:銅絲上的感溫油墨變色最快,鋁絲次之,鐵絲最慢。5.實驗結(jié)論:銅傳熱最快,鋁次之,鐵最慢。指點迷津 問題:銅、鋁、鐵都屬于熱的良導體,它們的導熱性能為什么還有差異? 不同材料的導熱能力可以用熱導率來衡量,數(shù)值越大,導熱性能越好。銅的熱導率為401W/(m·K),鋁的熱導率為237W/(m·K),鐵的熱導率為80W/(m·K),顯然,即使都屬于熱的良導體,銅、鋁、鐵的導熱性能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 (共7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7課時 做個保溫杯一 知識解讀1.熱的良導體吸熱和散熱 ;熱的不良導體 , 。2.空氣是一種 。3. 和 技術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一般選用熱的不良導體作為 材料。4.保溫杯就是要阻隔熱量的相互傳遞,當保溫杯內(nèi)水的溫度高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要 ;當保溫杯內(nèi)水的溫度低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要 。都快 吸熱慢 散熱也慢 熱的不良導體 保溫 散熱 保溫 減慢杯內(nèi)熱量的流失 阻隔外界的熱量進入杯內(nèi) 5.如圖所示為保溫瓶內(nèi)膽原理圖: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誰的保溫效果更好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對熱水的保溫效果。2.實驗器材:杯子(不銹鋼)、配套的杯蓋、溫度計、泡沫塑料、毛巾、一些包裹杯子的材料等。3.實驗步驟:(1)小組合作,同時向配有不同保溫措施的杯子里倒入200毫升同樣溫度的熱水。(2)用溫度計同時測量各個杯子里的水溫,及時記錄。(3)靜置10分鐘后,再次同時測量各個杯子里的水溫,及時記錄。4.實驗記錄:杯子狀況 開始溫度(℃) 10分鐘后溫度(℃) 溫度變化量(℃)無蓋的杯子 60 48 12加蓋的杯子 60 53 7外包毛巾、無蓋的杯子 60 51 9外包毛巾、加蓋的杯子 60 56 4嵌入泡沫塑料中、加蓋的杯子 60 58 25.實驗結(jié)論: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并加蓋的方法保溫效果最好。指點迷津 問題:制作保溫杯時,我們要從哪些方面考慮減慢熱量的傳遞? 制作保溫杯時,我們要從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三個方面考慮減慢熱量的傳遞。杯子加蓋,這是為了防止液面上方的氣體流動,以減少熱傳導與熱對流。杯身用保溫材料包裹能夠減少熱傳導和熱對流,生活中常見的保溫杯都是用雙層的真空隔熱層來阻斷熱傳導和熱對流。杯子內(nèi)膽的內(nèi)壁還可以鍍銀,這樣可以在保溫杯的內(nèi)壁形成一層反射面,通過反射熱輻射,有效降低因熱輻射而散失的熱量。 (共11張PPT)第四單元 熱第2課時 水的蒸發(fā)和凝結(jié)一 知識解讀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熱量后,會發(fā)生 。2.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 ,需要 。3.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 ,需要 。4.生活中的蒸發(fā)現(xiàn)象: 、 等。形態(tài)變化 蒸發(fā) 吸收熱量 凝結(jié) 放出熱量 濕衣服晾干 水洼變干 5.生活中的凝結(jié)現(xiàn)象: 、 、 等。云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 ,飄浮在高空。 是水蒸氣受冷 而成的 ,飄浮在低空。 是低空中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 。 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 。燒開水時冒出的白氣 清晨葉子上的露珠 霧 小水珠或小冰晶 霧 凝結(jié) 小水珠 霜 小冰晶 雪 小冰晶 6.影響水蒸發(fā)快慢的因素:(1) :水的溫度 ,水蒸發(fā)得 。(2) :水的表面積 ,水蒸發(fā)得 。(3) ;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得 ,水蒸發(fā)得 。水的溫度 越高 越快 水的表面積 越大 越快 水面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 越快 越快 二 實驗重現(xiàn)實驗1: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水蒸發(fā)快慢和溫度的關系。2.實驗器材:2個相同的燒杯、清水、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2支規(guī)格相同的溫度計、天平、濕布等。3.實驗步驟:(1)用天平稱量兩杯水(杯+水)的質(zhì)量,保持起始質(zhì)量一致。(2)將一杯水放在常溫下,另一杯水加熱至80℃,分別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3)放置3分鐘后,稱量兩杯水(杯+水)的質(zhì)量。(4)記錄并對比實驗結(jié)果。4.實驗現(xiàn)象:3分鐘后,常溫下的水質(zhì)量較大,加熱過的水質(zhì)量較小。5.實驗結(jié)論: 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蒸發(fā)得越快;溫度越低,水蒸發(fā)得越慢。實驗2:觀察水蒸氣的凝結(jié)現(xiàn)象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觀察水蒸氣的凝結(jié)現(xiàn)象,了解水蒸氣凝結(jié)快慢與溫度的關系。2.實驗器材:燒杯、冰塊若干、2支規(guī)格相同的溫度計、食鹽、干布等。3.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加入冰塊,用干布將燒杯外壁的水珠擦拭干凈,靜置一會兒。(2)用兩支溫度計分別同時測量燒杯內(nèi)冰塊的溫度和燒杯附近空氣的溫度。(3)觀察燒杯外壁的情況,并記錄燒杯內(nèi)外溫度計的示數(shù)。(4)在裝有冰塊的燒杯中加入一些食鹽,繼續(xù)觀察燒杯外壁的情況,并記錄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4.實驗現(xiàn)象:(1)燒杯外壁有小水珠出現(xiàn)。(2)燒杯內(nèi)的溫度比燒杯外的溫度低。(3)加入食鹽后,燒杯內(nèi)的溫度下降得更快了,小水珠形成得更多更快了。5.實驗結(jié)論:水蒸氣遇冷會凝結(jié)成水,溫度越低,凝結(jié)速度越快。指點迷津 問題1:水加熱到80℃后為什么還要靜置3分鐘之后才稱量質(zhì)量? 因為水蒸發(fā)成水蒸氣是有一個過程的,靜置的時間越長,加熱后的水蒸發(fā)的量就越多,與常溫下水的蒸發(fā)情況的對比更明顯。 問題2:在冰塊中加入食鹽的作用是什么? 在冰塊中加入食鹽是為了獲得更低的溫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單元 溫度與水的變化.pptx 第2課時 水的蒸發(fā)和凝結(jié).pptx 第3課時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pptx 第4課時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pptx 第5課時 熱在水中的傳遞.pptx 第6課時 哪個傳熱快.pptx 第7課時 做個保溫杯.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