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6課時 食物鏈和食物網一 知識解讀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是 、 的。2. 是動物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 而獲得 。3.食物鏈的相關知識: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 食物 食物 能量 (1)生物之間因為 ,構成很多的“ ”狀的聯系,像這樣的 ,叫作 。(2)綠豆苗地中常見的食物鏈:綠豆苗→蚜蟲→瓢蟲→小鳥綠豆苗→蝸牛→小鳥落葉→蚯蚓→小鳥小草→蚜蟲→瓢蟲→蜘蛛→小鳥(3)食物鏈中用箭頭表示“誰被誰吃”的關系,箭頭指向 。食物關系 鏈條 食物關系 食物鏈 捕食者 (4)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的生物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5)食物鏈通常從 開始,到 終止。(6)動植物所需要的 在 上的生物之間依次傳遞著。生產者 消費者 綠色植物 最高級的肉食動物 能量(養分) 食物鏈 4.生物之間因為 相互聯系在一起,呈現一種網狀結構,叫作 。5.綠豆苗地中常見的食物網:食物關系 食物網 6.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那么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二 實驗重現活動:做模擬食物網的游戲1.活動目的:通過模擬食物網中各個環節的聯系,了解食物網中每個角色在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2.活動器材:長繩若干條,圓環若干個。3.活動步驟:(1)在班級中選擇兩位同學作為“生物考察員”,將其他同學分成8~10組,每組同學分別扮演一種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個圓環,思考在田野綠豆苗叢中能吃誰,又會被誰吃掉。(2)“生物考察員”將田野食物網中的幾條食物鏈用“線”和“圓環”聯結起來,形成“食物網”。(3)減少一種“生物”的數量或去掉其中一種“生物”,觀察分析游戲中的“網”會發生什么變化,思考自己扮演的生物會不會受到影響。4.活動現象:(1)每個小組的“生物”和“生物”之間互相捕食,就構成了一個網狀結構。(2)當某個小組中的“生物”數量減少或去掉一種“生物”時,就會被其他小組的“生物”拉走,網狀結構逐漸向某個方向偏移。5.活動結論:(1)各個食物鏈中的生物構成新的食物關系,連成一個網狀就變成了食物網。(2)食物網中的任意一種生物減少或消失,都會使食物網失去平衡。指點迷津 問題:舉例說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間有著哪些食物關系? 如植物長出的葉、花和果實為昆蟲提供食物,昆蟲又成為鳥的食物。又如一片草原上,草為牛、羊提供食物,牛、羊又成為狼的食物。 (共4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5課時 當環境改變了知識解讀1.動物在氣候、食物、空氣、水源等環境發生變化時,會通過一些 來 環境的變化。2.青蛙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行為,如圖所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特殊行為 適應 3.四季的田野記錄表:季節 氣候 草木 蝴蝶 青蛙春 溫暖 發芽 卵→幼蟲 卵→蝌蚪夏 炎熱 茂盛 幼蟲→蛹→成蟲 蝌蚪→青蛙秋 涼爽 枯萎 產卵、死亡 挖洞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4.丹頂鶴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會通過 來適應 。春季氣候回暖,丹頂鶴離開越冬地,遷往東北繁殖地;3月末4月初,繁殖地氣候宜人,丹頂鶴開始配對和筑巢;入秋后,氣溫降低、食物減少,丹頂鶴又遷徙回溫暖的南方越冬。5.當冬季到來,動物們做出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包括 、 、 、 等。遷徙 氣候的變化 冬眠 遷徙 換毛 儲存食物 (共13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4課時 蚯蚓的選擇一 知識解讀1.蚯蚓喜歡生活在 、 的環境里。2.動物的生存都需要 ,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 。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 環境。陰暗 潮濕 一定的環境 不同的需求 適應 動物 圖片 適應環境的特征企鵝 體形肥大,在南極低溫環境下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脂肪堆積厚,在極夜缺少食物的情況下,能以此維系生命天鵝 隨著氣候的變化有遷徙的習性;在深水環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適應其游禽的生活3.動物適應環境舉例:動物 圖片 適應環境的特征青蛙 變溫動物,隨著氣溫的降低有冬眠的習性;青蛙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顏色相協調,有保護作用動物 圖片 適應環境的特征狼 夏季換成短毛,冬季換成長毛蜥蜴 體色與環境顏色一致,有利于自我保護;后肢有力,奔跑速度快二 實驗重現實驗1:了解蚯蚓對光照的選擇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蚯蚓喜歡有光的環境還是黑暗的環境。2.實驗器材:10條健康的蚯蚓、一個長方形盒子(內部涂成黑色)、吸水紙等。3.實驗步驟:(1)準備一個長方形盒子,將盒蓋的一端剪掉一塊。(2)在盒子底部鋪上一層吸水紙,保持濕潤環境,方便蚯蚓爬行。(3)將10條蚯蚓放在盒子內黑暗與明亮的交界處,蓋上盒蓋。(4)5分鐘后打開盒蓋,觀察蚯蚓所處的位置。(5)重復做幾次,并記錄下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4.實驗現象:蚯蚓基本上都處在盒子的黑暗一端。5.實驗結論: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實驗2:了解蚯蚓對干燥或潮濕環境的選擇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蚯蚓喜歡干燥的環境還是潮濕的環境。2.實驗器材:10條健康的蚯蚓、一個長方形盒子、干燥的土壤、濕潤的土壤等。3.實驗步驟:(1)準備一個長方形盒子,在其中一端鋪上干燥的土壤,另一端鋪上濕潤的土壤。(2)將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上盒蓋。(3)5分鐘后打開盒蓋,觀察蚯蚓所處的位置。(4)重復做幾次,并記錄下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4.實驗現象:蚯蚓基本上都爬到了濕潤的土壤中。5.實驗結論:蚯蚓喜歡潮濕的環境。指點迷津 問題1:在“了解蚯蚓對光照的選擇”的實驗中,為什么要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 減少光的反射,營造黑暗的環境。 問題2:蚯蚓為什么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因為蚯蚓是靠濕潤的皮膚來呼吸的,蚯蚓很怕太陽,被太陽一曬,蚯蚓的身體表面會變干燥,無法進行呼吸,最后會死亡,所以蚯蚓喜歡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生活。 問題3:不同的動物對環境的需求相同嗎? 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如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天鵝喜歡生活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企鵝喜歡生活在寒冷的環境里等。動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環境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共13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3課時 綠豆苗的生長一 知識解讀1.綠豆種子發芽 陽光,但綠豆苗的生長 陽光。2.綠豆苗的健康生長需要 、 、 、 和 。3.光合作用: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 ,在綠色葉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釋放出 。不需要 需要 陽光 適宜的溫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氣 養分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養料 氧氣 4.光是植物進行 的必要條件。5.空氣是一種 , 和 是空氣的主要成分。6.植物的莖具有 ,植物的根具有 等特性。光合作用 混合物 氮氣 氧氣 向光性 向水性 7.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 。當環境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 的能力。8.植物適應環境舉例:植物 圖片 適應環境的特征香蕉樹 香蕉樹的葉子非常大,這樣的葉子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它生長在降水豐富的熱帶地區環境條件 適應環境 植物 圖片 適應環境的特征松樹 松樹的葉細長,呈針形,這樣的葉子不需要過多的水分,所以它生長在降水相對適中或較少的地區仙人掌 仙人掌的葉已經退化成了非常小的刺狀,它不需要大量水分也能生長,所以它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二 實驗重現實驗1:研究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2.實驗器材:水、土壤、兩個大小相同的花盆、6株已經發芽的綠豆苗等。3.實驗步驟:(1)在兩個花盆中放入同樣多的土壤。(2)在兩個花盆中各移植3株已經發芽的綠豆苗。(3)在兩個花盆中澆同樣多的水。(4)將其中一盆綠豆苗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處。4.實驗現象: 陽光下的綠豆苗莖粗壯、矮小,呈紫色或綠色,葉片呈綠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處的綠豆苗莖細長,呈白色或泛黃,葉片呈黃色,看上去處于病態。5.實驗結論:綠豆苗的健康生長需要陽光。實驗2:研究陽光對綠豆苗生長方向的影響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陽光是否會影響綠豆苗的生長方向。2.實驗器材:兩盆綠豆苗、兩個紙盒等。3.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一面敞開的紙盒,在一個紙盒的左側挖一個圓孔,在另一個紙盒的右側挖一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透入。(2)將兩盆綠豆苗分別放在兩個紙盒的正中間。(3)一個星期后,觀察兩盆綠豆苗的生長狀況。 4.實驗現象:(1)左側挖孔的紙盒中,綠豆苗彎向左側生長。(2)右側挖孔的紙盒中,綠豆苗彎向右側生長。5.實驗結論:植物具有向光生長的特性,即向光性。指點迷津 問題1: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光對植物的生長起什么作用? 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植物可以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養料,同時釋放出氧氣。 問題2:不同環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等條件的需求相同嗎? 不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等條件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植物,環境影響植物的生長,植物也影響著周圍的環境。例如仙人掌生活在炎熱的沙漠,刺狀葉子有利于保持水分。 (共10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7課時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一 知識解讀1.綠豆苗和它周圍的 形成了一個 。2.群落里的各種 與環境中的 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叫作 。 、 等都可以看成一個 。3.群落和生態系統的關系:各種生物 群落 生物 非生物 生態系統 一片樹林 一個湖泊 生態系統 4.生物與生物之間是 、 和 的,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制約 5.生態瓶的相關知識:(1)生態瓶里的 ,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小,氧氣量減少,生態瓶中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 。(2)生態瓶里的 ,產生的氧氣量增多,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 。(3)生態瓶里的 ,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 。如果小魚增加兩倍或四倍,那么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越來越 ,甚至會因 而死亡。(4)生態瓶里的 ,多到一定程度,既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又會減小動物的活動空間,對生態系統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水量減少 增多 水草增多 減少 小魚增加 增多 多 缺氧 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二 實驗重現實驗:設計和制作生態瓶1.實驗目的:設計制作一個生態瓶。2.實驗器材:1個大油桶、剪刀、自然水域中的水、干凈的沙、水草、浮萍、小魚、田螺、小蝦等。3.實驗步驟:4.實驗現象: 生態瓶中的小魚、小蝦、田螺等排出的糞便積累在沙中,形成了植物生長的肥料,各種生物和諧地生活在一起。5.實驗結論:生態瓶中的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指點迷津 問題1:為什么要選擇自然水域中的水而不直接用自來水? 自然水域中的水富含有機物、腐殖質和微生物,如果無法獲取自然水域中的水,可以用隔夜水來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將自來水事先靜置24小時,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使其中的含氯化學物質分解除去。 問題2:制作生態瓶的材料為生態瓶里的生物提供了哪些條件? 水、沙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環境;水中的空氣為動植物的呼吸提供了充足的氧氣來源。 問題3:為了讓生態瓶里的各種生物和諧地生存下去,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生態瓶中的生物數量應適量,絕對不要放會相互捕食的小動物。同時將生態瓶放到陽光充足,但不會被陽光直射的地方,保證溫度適宜。 (共9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2課時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一 知識解讀1.綠豆種子發芽需要 、 、 ,三個條件要 。2. 和 不是綠豆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 同時具備 土壤 陽光 二 實驗重現實驗1: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2.實驗器材:兩個塑料盒、兩個透明塑料杯、水、36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紙巾、冰箱、標簽紙、記號筆等。3.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干凈的塑料盒并編號,然后在盒底鋪上一層紙巾。(2)在兩個塑料盒中各放入18粒綠豆種子。(3)在兩個塑料盒中澆入同樣多的水,使紙巾保持濕潤。(4)將其中一個塑料盒蓋上塑料杯后放在冰箱里,另一個蓋上塑料杯后放在常溫下。(5)幾天后,記錄綠豆種子的發芽數。4.實驗記錄:種子總數(粒) 已發芽數(粒) 未發芽數(粒) 我們的解釋1號組(18℃) 18 16 2 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2號組(4℃) 18 1 17 5.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實驗2: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2.實驗器材:兩個塑料盒、水、48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紙巾、兩個相同的透明塑料杯(其中一個內部被黑紙蓋住)、標簽紙、記號筆等。3.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干凈的塑料盒并編號,然后在盒底鋪上一層紙巾。(2)在兩個塑料盒中各放入24粒綠豆種子。(3)在兩個塑料盒中澆入同樣多的水,使紙巾保持濕潤。(4)將其中一個塑料盒用透明塑料杯蓋住,另一個用帶黑紙的不透明塑料杯蓋住。(5)幾天后,記錄綠豆種子的發芽數。4.實驗記錄:種子總數(粒) 已發芽數(粒) 未發芽數(粒) 我們的解釋1號組(有光) 24 24 0 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2號組(無光) 24 24 0 5.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指點迷津 問題1:在實驗中,我們為什么要蓋上透明塑料杯? 除了要研究的條件外,保持其他環境條件完全相同,避免外界環境對種子發芽產生影響,破壞對比實驗的公平性。 問題2:在探究綠豆種子發芽和溫度的關系實驗中,我們發現冰箱中(4℃)有1粒種子發芽了,這是為什么? 4℃是保持綠豆種子活性的最低溫度,生命力頑強的綠豆種子依舊會發芽,但整體發芽率很低。 (共7張PPT)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1課時 種子發芽實驗一 知識解讀1.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 開始的。2.植物種子發芽需要 ,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芽。3.我們研究種子發芽,一般采用 實驗。在實驗中,只能改變 ,保證 。4.在研究種子發芽的實驗中,每一個玻璃皿中放3粒種子,是為了 。如果只放一粒種子,可能會因自身原因(如:種子處于休眠期,種子的胚損壞等)不能發芽,影響實驗結果。種子發芽 一定的條件 對比 一個條件 其他條件不變 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準確 二 實驗重現實驗: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土壤1.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土壤。2.實驗器材:兩個玻璃皿、水、土壤、6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標簽紙、記號筆等。3.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干凈的玻璃皿并編號。(2)在其中一個玻璃皿里鋪上一層土壤,另一個不鋪土壤。(3)在兩個玻璃皿里各放入3粒綠豆種子。(4)定期給兩個玻璃皿澆同樣多的水。 4.實驗現象:幾天后,兩個玻璃皿中的綠豆種子都發芽。5.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土壤。指點迷津 問題1:在實驗中,我們為什么要設置兩組進行對比?為什么要在每一個玻璃皿中放3粒種子? 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放3粒種子是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準確。 問題2:在實驗中,我們可能觀察到什么現象,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能得到什么結論? 如果兩組都發芽或者都不發芽,說明種子發芽或不發芽跟土壤沒有關系;如果有土壤的發芽,沒有土壤的不發芽,說明種子發芽需要土壤;如果沒有土壤的發芽,有土壤的不發芽,說明土壤影響種子發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種子發芽實驗.pptx 第2課時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pptx 第3課時 綠豆苗的生長.pptx 第4課時 蚯蚓的選擇.pptx 第5課時 當環境改變了.pptx 第6課時 食物鏈和食物網.pptx 第7課時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