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1課時 巖石與土壤的故事一、選擇題1.【麗水市期末】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巖石叫( A )。A.化石 B.浮石 C.石灰石A2.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海洋生物菊石的化石,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C )。A.菊石本來就生活在喜馬拉雅山上,它能適應山上的環境B.菊石因為不能適應海洋環境,所以從海洋中爬到了喜馬拉雅山上C.喜馬拉雅山地區曾經是一片海洋,因為海陸變遷變成了山點撥:菊石是海洋生物,在喜馬拉雅山上有它的化石,這是海陸變遷的結果,曾經的海洋變成了高山。C3.巖石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設施或物品不是用巖石制成的是( C )。A.鵝卵石路 B.石磨 C.陶瓷碗點撥:巖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陶瓷碗是人工制造的。C4.【溫州市期末】科學小分隊展示他們找到的巖石,有人掏出了磚頭和瓦片,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B )。A.磚頭和瓦片都是巖石,因為它們都很硬B.磚頭和瓦片不是巖石,因為它們不是天然材料C.磚頭和瓦片都是巖石,因為它們有獨特的顏色和條痕B二、填空題1.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 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 覆蓋著,有的直接 出來。2.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 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巖石 土壤 裸露 天然 幾百萬 三、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下面是土壤的剖面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土壤的結構圖補充完整。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2.土壤的形成過程極其漫長,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 到 年的時間。3.土壤中最適合小動物活動的部分是( B )。A.下層土 B.表層土 C.基巖點撥:表層土中有植物,適合小動物生存。4.土壤中最堅硬的部分是( A )。A.基巖碎屑和基巖 B.表層土和下層土C.基巖碎屑和下層土幾百 數萬 BA四、材料閱讀題土壤的故事土壤從哪里來?這要從約45.6億年前說起,那時候地球剛剛形成,還是一個沒有完全凝固、黏糊糊的熔巖球,地球表面沒有穩定的地表結構,也沒有土壤,到處都是巖漿的海洋。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逐漸穩定下來,巖漿冷卻,地球上逐漸形成了陸地、大氣和海洋。之后由于地表溫度、濕度的變化,地表上的巖石逐漸變成巖石碎屑。距今約30億年前,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微生物誕生了,這些微生物逐漸遍布在地球表面,有一些就存活在巖石碎屑中,成為巖石碎屑中的有機質。后來這些微生物變得越來越多,進化過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使這些巖石碎屑中的有機質越來越多,最終成為地球上的第一批土壤。1.最初地表上的巖石變成巖石碎屑的原因是( B )。A.人類在開采巖石,變成小碎屑的巖石更適合人類生產生活所需B.地表溫度、濕度的變化C.海陸變遷,海洋中的巖石碎屑挪移到陸地上2.隨著巖石碎屑中的有機質越來越多,它們最終成為地球上的第一批土壤。由此可見,土壤的成分是 (填“單一”或“復雜”)的。點撥:土壤中有很多成分,如空氣、水、各種有機質等。B復雜 (共11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8課時 巖石、土壤和我們一、選擇題1.【衢州市期末】日常生活中,制造鐘表和計算機都要用到的礦物是( A )。A.石英 B.長石 C.石墨2.礦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以下礦物中,可以做裝飾品的是( A )。A.水晶 B.赤鐵礦 C.磁鐵礦AA3.關于巖石、土壤與人類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要合理利用巖石、礦物等資源,重視資源的回收利用B.土壤是大自然中的寶貴資源,如果破壞了要進行土壤修復C.保護土壤要多植樹造林,保護巖石則不要開采C4.【臺州市期末】中國稀土資源豐富,儲存量、開采技術等都位居世界第一。作為中國小公民,你覺得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C )。A.目前我國稀土資源豐富,技術領先,要大量開采,可以抬高價格出售B.稀土資源稀缺,我們就全部保護起來,一律不能開采C.稀土礦不可再生,我們要合理開采和利用C5.土壤對人類至關重要,但是如今土壤污染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人類的下列做法不會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C )。A.為了提高莊稼的產量,在田地里過度施肥和噴灑農藥B.外出旅行時,將塑料袋等物品隨意丟棄C.為了打造森林氧吧,種植很多樹木點撥:不能過度施肥和噴灑農藥,也不能將塑料袋等物品隨意丟棄,否則會造成土壤污染。C二、填空題1.巖石可變成土壤,土壤的成分有 、 、 、 、水、空氣以及其他成分。2.計算機里的芯片由 制成,它來自 和其他礦物。沙礫 沙 黏土 腐殖質 硅 石英 三、學習完這個單元,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讓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有關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知識,并回答下列問題。1.典典在路邊采集了一塊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覺有一些捻不碎的顆粒,這些捻不碎的顆粒可能是 。他還感覺土壤濕濕的,這說明土壤中有 。2.典典采集了一塊潮濕的土壤,試圖將其揉成團,發現松手后很容易散開,你覺得這塊土壤可能是( A )。A.沙質土 B.壤土 C.黏質土沙礫(或小石子) 水 A3.典典發現農民伯伯收割完蔬菜后,會用農具翻耕土地,這樣做的目的是( C )。A.讓土壤更加美觀 B.讓土壤曬太陽殺菌C.讓空氣和水分更容易進入土壤C4.關于巖石和土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巖石在一系列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化,最終變成土壤B.巖石和礦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開采C.巖石和礦物是重要的資源,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點撥:巖石和礦物都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合理開采。B四、材料閱讀題金屬礦石常見的金屬礦石包括貴金屬礦石,如金礦、銀礦、鉑礦等;有色金屬礦石,如孔雀石、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等;黑色金屬礦石,如磁鐵礦、菱鐵礦等;稀有金屬礦石,如鈮礦等;放射性礦石,如鈾礦等。地球上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而廢舊金屬是一種固體廢棄物,會污染環境,把廢舊金屬回收后重新制成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并加以利用,既可以減少垃圾,防止污染環境,又可以緩解資源短缺的壓力。1.下列礦物的條痕顏色是紅色的是( B )。A.金礦 B.赤鐵礦 C.黃銅礦2.從安全角度考慮,下列金屬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C )。A.金礦 B.鐵礦 C.鈾礦BC(共11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6課時 觀察土壤一、選擇題1.【金華市期末】俗話說“落葉歸根”,植物的枯葉落入泥土,成為土壤的一部分,它屬于( A )。A.腐殖質 B.無機鹽 C.黏土2.實驗結束后,土壤該如何處置?同學們對此持有不同的說法,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B )。A.倒在廚余垃圾桶內 B.倒在花壇里C.留在水槽里AB3.仔細觀察新鮮土壤,我們可以發現( C )。A.土壤中只有一些顆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子和細沙B.土壤就是一種顆粒大且粗糙的黑色沙土C.土壤中不但有小石子、細沙,還有一些樹葉、小動物等點撥:土壤中包含了大小不同的土壤顆粒、水、空氣、腐殖質和礦物質,甚至還有蚯蚓等小動物。C4.【溫州市期末】把土壤倒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靜置2分鐘,下列現象不會出現的是( B )。A.水面漂浮著腐殖質B.燒杯中的水清澈見底C.土壤顆粒逐漸沉淀,而且顆粒較大的往往在下層點撥:燒杯中的水是渾濁的。B5.下列關于土壤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C )。A.生物的活動不會影響土壤的質量B.觀察到土壤中有許多小草和小蟲子,說明土壤中有微生物C.從表層的土壤中可以找到很多動植物點撥:生物的活動會影響土壤的質量,如蚯蚓的活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土壤中的小草和小蟲子都不是微生物。C二、填空題1.根據顆粒的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 (小石子),其次是 ,接著是比沙還小的 ,最小的土壤顆粒是 。2.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靜置,出現了 現象。請在如圖中填寫土壤顆粒的名稱。沙礫 沙 粉沙 黏土 分層 黏土粉沙沙沙礫三、天天去登山時采集了一些土壤,回去后做了一些科學小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把水倒入土壤中會有氣泡出現,說明土壤中含有( B )。A.水分 B.空氣 C.有機質2.把水倒入土壤中,攪拌后靜置一會兒,最先沉下來的是( C )。A.沙 B.粉沙 C.沙礫點撥:沙礫的顆粒最大、最重,所以最先沉下來。BC3.把水倒入土壤中攪拌后,浮在表面的黑色物體是( B )。A.礦物質 B.腐殖質 C.土壤顆粒4.觀察土壤沉積實驗時,靜置一段時間后,上層的水( C )。A.仍然渾濁不清 B.清澈后又變渾濁 C.變清澈了點撥:靜置一段時間后土壤會分層,上層的水會變清澈。BC5.土壤沉積實驗中,沉積下來的土壤( A )。A.層次分明,下面顆粒大,上面顆粒小B.是不規則的沉積物C.層次分明,下面顆粒小,上面顆粒大點撥:土壤沉積實驗中,顆粒大的、重的沉在最下面,顆粒小的、輕的在最上面。A四、材料閱讀題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由礦物質、有機質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土壤最根本的作用是為農作物提供養分和水分,同時也是農作物根系伸展、固定的介質。土壤中含有固體、液體和氣體。固體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等,液體主要是土壤中的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為農作物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除此之外,影響土壤的因素還有氣候因素、人為因素和動物因素等。總的來說,土壤是地球上很有價值的資源,我們要珍惜土壤。1.土壤是一種混合物,由固體、 和 共同組成。2.氣候因素、人為因素和動物因素會影響土壤的肥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在適宜的溫度下,微生物分解物質的速度不同,會影響土壤的肥力B.人類可以通過在土壤表面大小便來增加土壤的肥力C.一般可以在土壤中飼養一些蚯蚓等小動物來提高土壤的肥力點撥:在土壤表面大小便是不文明的行為。液體 氣體 B(共14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4課時 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一、選擇題1.下面三種盒子不適合用來存放做好的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是( B )。A.紙盒 B.鐵盒 C.塑料盒點撥:不能用鐵盒存放巖石和礦物標本,因為有些巖石和礦物的成分會和鐵發生反應,會破壞巖石和礦物。B2.【溫州市期末】科學鑒別礦物的基本步驟是( A )。A.收集礦物特征,對照資料識別B.請教老師,對照資料識別C.收集資料,對照資料識別點撥:鑒別礦物時,先收集礦物特征,然后對照標本圖鑒識別。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在自然保護區、礦山或采石場采集巖石和礦物,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允許B.在野外采集到的巖石,可以放在火中烤,去除它的雜質C.為了采集到珍稀的巖石標本,我們要勇攀高峰,不懼危險點撥:不能把巖石放在火中烤,以免破壞巖石原有的成分;采集巖石要注意安全。A4.【溫州市期末】華華不小心將制作巖石標本的順序打亂了,請你幫她排序( A )。a.展示制作完成的標本 b.準備需要的材料 c.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子內,標簽對應放好 d.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和礦物,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e.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f.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A.bedfca B.becdfa C.abfedcA5.在野外采集到不知名的巖石,我們可以進行鑒定并制作成標本。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 )。A.裝巖石標本的盒子需要牢固一點,如鐵盒B.將巖石標本裝入盒子前,要看看巖石上的水是否已經干了C.貼標簽要及時,防止貼錯了A二、填空題 搜集巖石和礦物,將它們做成 保存起來,既能豐富 、開闊眼界,還能增加 ,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有趣味的事情。標本 知識 生活情趣 三、為了更好地研究巖石和礦物,龍龍搜集并制作了15個標本。請回答下列問題。1.以下標本中,你認為屬于巖石或礦物的,就在其后面的括號里打“√”。陶瓷( ) 鵝卵石( √ )磚塊( ) 水泥塊( ) 石英( √ )點撥:巖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質,陶瓷、磚塊、水泥塊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質。√√2.1號巖石是龍龍在地質公園里采集的,據考證是 8000 萬年前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這塊巖石形似珊瑚,當地人稱其為“珊瑚巖”。根據以上描述,你認為 1號巖石屬于 (填“巖漿巖”“變質巖”或“沉積巖”)。點撥:巖漿巖是火山爆發時熾熱的巖漿冷卻凝固后形成的。巖漿巖 3.龍龍挑選了5號、7號、9號三塊巖石,想比較它們的硬度,于是他拿出銅鑰匙分別在三塊巖石上進行刻畫,結果如圖所示。據此判斷 巖石最硬。 點撥:9號巖石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所以是最硬的。9號 4.龍龍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巖石與礦物標本盒,你認為他做得如何?( A )。A.做得比較好,但是沒有貼標簽B.做得不好,隨意擺放而已C.做得很完美,符合制作要求A四、典典周末去郊外采集明礬石,但是他不認識這種礦物,于是他隨意選了三塊帶回家進行探究,其中一塊的探究結果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在無釉白瓷板上留下了灰色的痕跡;能用指甲刮出痕跡;不能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到科學書上的字;用手電筒照射,呈現出玻璃的光澤。1.從探究結果中發現,該礦物的硬度是 。點撥:由探究結果可知,能用指甲刮出痕跡,說明該礦物的硬度是軟。軟 2.根據該礦物的透明度,典典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到的現象可能是( C )。A.礦物 B.礦物 C.礦物點撥:由探究結果可知,不能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到科學書上的字,說明該礦物是不透明的。C3.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明礬石的特點是:白色、透明、有玻璃光澤、質地硬。由此可以判斷典典探究的這塊礦物 (填“是”或“不是”)明礬石。點撥:明礬石是硬的、透明的、白色的,而這塊礦物是軟的、不透明的、灰色的,所以這塊礦物不是明礬石。不是 (共10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單元綜合素養提優天然光滑軟較軟較硬硬礦物石英長石云母無釉瓷板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銅做豆腐(合理即可)做中藥(合理即可)巖石腐殖質沙質土黏質土壤土易錯點1礦物的透明度是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的,一般把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如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科學書上的字,能清晰看到字的是透明,能勉強看到字的是半透明,不能看到字的是不透明。容易將”透明度”和“光澤”兩個概念混淆而出錯。【例】下面礦物的特征中,可以描述為不透明的是( B )。A.將整塊礦物放在書上,看不到字B.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不到字C.用手電筒照射礦物,發出金屬光澤B易錯點2光澤是礦物表面對可見光的反射能力,一般有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綢光澤、蠟燭光澤、泥土光澤等。容易對“反光”和“透光”兩個概念理解不清而出錯。【例】判斷一塊巖石的光澤,比較有效的做法是( A )。A.借助手電筒照射,看巖石表面的反光情況B.借助手電筒照射,依據巖石的透光情況去判斷C.根據巖石外表的光滑程度去判斷A易錯點3把潮濕的土壤團成小球,不容易散開的說明黏性比較好。探究土壤滲水性的實驗中,如果下面杯中水量較少,說明該土壤的滲水性不好,但是保水性好,適合種植一些喜水的植物。容易對黏性、滲水性的概念理解不清而出錯。【例】下列關于沙質土的描述正確的是( A )。A.滲水性比較好 B.容易團成小球 C.容易積水A易錯點4礦物條痕的顏色比外表的顏色更可靠,外表顏色是肉眼直接看到的礦物表面的顏色,觀察條痕顏色需把礦物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顏色就是礦物的條痕顏色。容易將礦物鑒定時的現象和肉眼觀察到的結果混淆而出錯。【例】如圖是典典撿到的礦物的圖片,我們不能推斷出的信息是( C )。A.外表顏色 B.形狀 C.條痕顏色C(共12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3課時 巖石的組成一、選擇題1.分別將黑色的云母和白色的云母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條痕顏色( B )。A.都是黑色 B.都是白色 C.分別是黑色和白色點撥:白色的云母和黑色的云母的主要組成物質是相同的,因為含有的雜質不同,所以表面顏色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條痕顏色是相同的,都是白色。2.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由硬到軟的順序是( A )。A.石英>長石>云母 B.云母>長石>石英C.云母<長石=石英BA3.【臺州市期末】天天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不能透過礦物看到科學書上的文字,可以推測該礦物的透明度是( C )。A.透明 B.半透明 C.不透明點撥:礦物的透明度分三種,不能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到其他物體的為不透明。C4.如圖所示的礦物中,( B )礦物的硬度為硬。A.用指甲刻畫 B.用小刀刻畫 C.用小刀刻畫點撥:礦物的硬度分四種,A礦物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說明其硬度為軟;B礦物用小刀不能刻畫出痕跡,說明其硬度為硬;C礦物用小刀能刻畫出痕跡,說明其硬度為較硬。B5.【臺州市期末】下列關于巖石和礦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巖石組成了自然界中各種礦物B.巖石只由一種礦物組成C.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礦物點撥:巖石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C6.我們身邊有許多用巖石及礦物制成的物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石墨可以用來制作潤滑劑B.砂巖適合制作浮雕C.石膏的硬度是最大的,因此適合用于制作模型、點豆腐等點撥:石膏的硬度不是最大的,金剛石才是硬度最大的礦物。C二、填空題1.所有巖石都是由 組成的,有些巖石由 組成,有些巖石由 組成。研究巖石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巖石中的 。2.花崗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 巖,礦物顆粒 ,主要由 、 和 三種礦物組成。3.把礦物放在白色的 上摩擦,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條痕。礦物 一種礦物 多種礦物 礦物 巖漿 粗糙 石英 長石 云母 無釉瓷板 三、龍龍采集了一塊礦物,他把礦物洗凈后帶回學校進行研究,請你和他一起分析吧!1.龍龍拿出銅鑰匙、小刀在礦物上面刻畫,他這是在研究礦物的( B )。A.顏色 B.硬度 C.光澤2.龍龍打開手電筒照射礦物,他這是在研究礦物的( C )。A.顏色 B.硬度 C.光澤BC3.最后,龍龍用礦物碎片的邊緣去看科學書上的字,發現能看清楚書上的字,這說明該礦物的透明度是( A )。A.透明 B.半透明 C.不透明點撥:礦物的透明度分三種,能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看到其他物體的為透明。A4.關于礦物的顏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礦物的外表顏色就是礦物的條痕顏色B.礦物的條痕顏色是觀察礦物的重要特征,是判斷礦物種類的重要依據之一C.識別礦物時,礦物的外表顏色比礦物的條痕顏色更重要點撥:礦物的條痕顏色比外表的顏色更可靠,是判斷礦物種類的重要依據之一。B四、材料閱讀題礦 物礦物是組成巖石的基礎,它必須是均勻的固體,必須具有特定的化學成分。一般而言,礦物必須具有特定的結晶構造(非晶質礦物除外),必須是無機物,所以煤和石油不屬于礦物。自然界目前已知的礦物近 4000 種,常見的礦物僅200余種。其中以硅酸鹽礦物和石英居多,約占礦物總量的91%,這些礦物是組成巖石的主要礦物,稱為造巖礦物。當巖石中一些礦物富集(如磁鐵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開采利用,這些礦物稱為有用礦物或礦石礦物。許多生產部門,如采礦、選冶化工、建材、農藥農肥、寶石以及某些尖端科學技術都離不開礦物原料。1.礦物必須是均勻的 。2.礦物必須是無機物,所以煤和石油 (填“是”或“不是”)礦物。點撥:礦物必須是無機物,而煤和石油是遠古時期動植物的遺體形成的,是由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固體 不是 (共12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2課時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一、選擇題1.【杭州市期末】地質學家主要是根據巖石的( C ),對巖石的種類做出判斷。A.顏色 B.光滑程度 C.薄片的成分和顆粒2.【寧波市鎮海區期末】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用金剛鉆(金剛石的俗稱)在瓷器上鉆洞修補,利用的是它( A )的特征。A.硬度大 B.光滑 C.有金屬光澤CA3.下列巖石中,不存在條紋或層次的是( B )。A. B. C. 點撥:A巖石中存在條紋,B巖石中存在小孔,C巖石中存在層次。B4.根據巖石顆粒的大小和結構可以鑒別巖石的種類。有一種巖石顆粒較粗,用手觸摸比較粗糙,晶瑩潤澤,結構緊密,且有不同的顏色,這種巖石是( B )。A.大理巖 B.花崗巖 C.砂巖點撥:這些特征描述的是花崗巖,特別是那句“且有不同的顏色”是花崗巖的典型特征。B5.觀察巖石的特征時,下列行為不合適的是( C )。A.比較巖石的軟硬時,我們可以通過互相刻畫來判斷B.看巖石顏色,用手指感受其光滑程度C.通過巖石的顏色直接判斷巖石的種類點撥:不能僅僅通過巖石的顏色直接判斷巖石的種類,有些巖石的顏色相似,但是種類不同。C二、填空題1.典典觀察一塊巖石后記錄如下:用肉眼看呈花斑狀,用手摸起來較粗糙,用鼻聞起來沒有氣味,用銅鑰匙、小刀刻畫后發現較硬。典典是從 、 、 等方面對該巖石進行觀察的。2.觀察巖石顆粒時,可以發現 、 、 等不同的顆粒。顏色 粗糙程度 硬度(合理即可) 顆粒細密 顆粒粗疏 顆粒粗大 三、觀察巖石的特征1.如果華華想觀察巖石的光澤,她需要借助的工具是( B )。A.放大鏡 B.手電筒 C.小刀點撥:小刀用于鑒定巖石的軟硬,放大鏡用于觀察巖石的顆粒大小等。B2.如果華華研究的是大理巖的軟硬程度,下面( A )圖不符合。 點撥:大理巖較軟,但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可以用銅鑰匙和小刀刻畫出痕跡。A3.華華用小鋼銼將巖石銼出了一部分粉末,她銼粉末是為了研究巖石( B )。A.表面的顏色 B.顆粒的顏色 C.顆粒的輕重4.華華用肉眼觀察到某巖石有許多小孔,基本可以判斷該巖石屬于( A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點撥:巖漿巖是熾熱的巖漿冷卻凝固后形成的,可能會形成一些小孔,如浮石。BA四、材料閱讀題巖石的種類與成因地質學家根據巖石的成因,把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類。巖漿巖是由熾熱的巖漿冷卻凝固后形成的巖石。常見的巖漿巖有花崗巖、玄武巖、浮石、繩狀巖、流紋巖、氣泡石等。沉積巖是由碎石、泥沙等物體沉積形成的巖石。這些物體經過風、流水的搬運,然后沉積下來,再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后就會形成巖石,其中被泥沙掩埋的動植物遺體變成了化石。常見的沉積巖有石灰巖、砂巖、頁巖等。巖石受到一定的高溫和高壓而發生變化,礦物會重新排列,性質也會發生變化,這樣形成的巖石叫變質巖。比如石灰巖變質形成大理巖,頁巖變質形成板巖。1.聰聰去雁蕩山研學的路上看到很多流紋巖、氣泡石,這些巖石屬于( A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2.化石一般存在于( B )中。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AB(共11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5課時 巖石、沙和黏土一、選擇題1.【嘉興市期末】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分別揉成團,( A )更容易散開。A.沙 B.黏土 C.兩者一樣點撥:黏土的黏性比沙好,所以揉成團后沙更容易散開。A2.天天很喜歡用泥巴捏動物模型,你建議他去( B )找材料。A.沙灘上 B.田野里 C.懸崖邊點撥:捏動物模型需要黏土,在田野里可以找到黏土。B3.下列關于巖石變化的過程,正確的是( A )。A.巖石→巖石碎裂→小石子和沙B.小石子和沙→沙土混合→巖石C.巖石碎裂→巖石→小石子和沙點撥:巖石在太陽、風等的作用下碎裂,變成小石子和沙。4.用手指分別蘸取少量潮濕的沙和黏土,在白紙上涂痕,可以發現( B )。A.沙的涂痕更深 B.黏土的涂痕更深C.沙和黏土的涂痕一樣深AB5.下列描述屬于沙的特征的是( B )。A.顆粒大,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球,無法涂痕B.顆粒大,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球,涂痕不均勻C.顆粒細,感覺細膩,容易團成球,涂痕均勻B6.【杭州市期末】關于巖石、沙和黏土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巖石能在太陽、風、水等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沙和黏土B.火山和地震的作用不會形成巖石、沙和黏土C.用水把沙和黏土混合可以變成巖石點撥: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巖石會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A二、填空題1.在聞巖石、沙和黏土的氣味時,我們應該用 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采用 、 等方法研究巖石、沙和黏土。2.用手觸摸巖石、沙和黏土,感覺 最粗糙, 最細膩。扇聞 團球 涂痕(合理即可) 巖石 黏土 三、典典在研究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請你和他一起記錄吧!1.請填寫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1)巖石:堅硬,顆粒 (填“粗糙”或“細膩”), 團成小球。(2)沙:堅硬,顆粒 (填“粗糙”或“細膩”),白紙上涂痕顏色 。(3)黏土:軟,顆粒 (填“粗糙”或“細膩”),白紙上涂痕顏色 。粗糙 不能 粗糙 淺 細膩 深 2.典典將一些巖石、沙和黏土裝進一個布袋中,然后把手伸進去摸,最容易摸到的是( A )。A.巖石 B.沙 C.黏土3.典典把布袋放入水中,很快水就變渾濁了。他倒出袋子里的東西,發現袋子很臟,這些粘在袋子上的“臟東西”是( C )。A.巖石 B.沙 C.黏土點撥:黏土顆粒細膩,黏性強,容易粘在袋子上。AC四、材料閱讀題沙和黏土沙和黏土是巖石風化的產物,也是土壤的主要成分。沙是一種直徑為0.0625~2毫米的礦物和巖石碎粒,由暴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經物理風化、碎裂而成。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因此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黏土是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的。1.沙是一種直徑為 0.0625~2毫米的礦物和巖石碎粒,由暴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經過 、碎裂而成。2.一般的黏土是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 A )后形成的。A.風化 B.火山爆發 C.地震3.下列描述不屬于黏土的特征的是( C )。A.黏性強 B.可塑性好 C.滲水性好點撥:黏土的黏性強、可塑性好,但是滲水性差。物理風化 AC(共10張PPT)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第7課時 比較不同的土壤一、選擇題1.【金華市期末】天天的媽媽最喜歡用( A )種植蔬菜。A.壤土 B.沙質土 C.黏質土點撥:壤土黏性、滲水性、保水性都適中,適合種植絕大多數植物。2.下列土壤中,最適宜種植花生的土壤是( C ),最適宜種植水稻的土壤是( B )。A.壤土 B.黏質土 C.沙質土點撥:花生適合滲水性好的土壤,如沙質土;水稻適合保水性好的土壤,如黏質土。ACB3.【金華市期末】聰聰對采集到的土壤進行深入研究,下表所示為他所測得的土壤成分比例表。聰聰采集的土壤屬于( A )。成分 空氣 水 沙粒 沙礫 黏粒 腐殖質比例 25% 25% 14% 16% 15% 5%A.壤土 B.沙質土 C.黏質土點撥:分析表格,可以發現沙粒(14%)和黏粒(15%)的含量差不多,因此屬于壤土。A4.下列關于黏質土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B )。A.空隙較大、透氣性好、滲水性好、保水性也好B.空隙小、透氣性差、滲水性差、保水性好C.空隙小、透氣性差、滲水性差、保水性也差點撥:黏質土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所以黏性好,空隙小,透氣性和滲水性差,保水性好。B5.在探究土壤的滲水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水滴漏的速度快,說明土壤的滲水性好B.杯中滲出的水多,說明土壤的滲水性差C.滲出的水清澈,說明土壤的滲水性差A二、填空題1.人們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沙粒較多的土壤叫 ;含黏粒較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含量適中的土壤叫 。2.濕沙雖然能成形,但經手觸摸,仍然是 (填“松散”或“緊致”)的;而濕黏土能搓成各種形狀,把手弄得很臟,說明黏土有較強的 。沙質土 黏質土 壤土 松散 黏性 三、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要求三種土壤的質量 ,水的體積 ,然后分別將水緩慢地倒入三個制作的漏斗中。相同 相同 2.實驗中,將塑料瓶做成漏斗狀,并鋪上紗布,鋪紗布的目的是( B )。A.阻止水流下去B.水經土壤滲透后通過紗布流下去,土壤留在紗布上,能有效觀察到水在土壤中的滲透情況C.觀察到更清澈的水B3.實驗結束后,漏斗中滲出的水最多的土壤是( B )。A.壤土 B.沙質土 C.黏質土B四、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種植不同的植物。請根據圖示,為下列植物選擇它們適宜生長的土壤。1.虎皮蘭的根系不喜濃肥,但對土壤的滲水性要求很高,澆水稍微過量就容易爛根。種植虎皮蘭應選擇的土壤是 (填“A”“B”或“C”,下同)。A 2.種植荷花,通常選用肥沃的河泥,一般于早春將水排盡,施入基肥后再添加新河泥,然后灌入充足的水栽種。冬季灌水深度需保持在 1.1米以上,可使荷花的根、莖安全越冬。種植荷花應選擇的土壤是 。3.花生俗稱“落花生”,是因為它開花受精后子房柄會迅速伸長并鉆入土中,然后發育成莢果。它適宜種植在透氣性強、疏松性好的土壤中。種植花生應選擇的土壤是 。點撥:不同土壤的含沙量不同,因此滲水性、保水性、透氣性都不同,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C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巖石與土壤的故事-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2課時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3課時 巖石的組成-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4課時 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5課時 巖石、沙和黏土-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6課時 觀察土壤-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7課時 比較不同的土壤-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8課時 巖石、土壤和我們-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綜合素養提優-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