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頻考點情景化對點練學案【人教版 八上】§3 聲現象體系總覽 思維導圖必會知識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產生的條件(1)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放大法”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許多發聲體振動不明顯,不易觀察或找到,必須借助輕小的物體將這樣的發聲體的振動進行“放大”,才容易找到聲源。如圖所示,小紙片在播音的揚聲器中或者發聲的鼓面上振動。2.聲源(1)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2)發生的物體①固體可以發聲:用手刮梳子齒時,梳齒振動發聲;人在講話或唱歌時,用手指摸頸前喉頭部分,會感到聲帶在振動,說明人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風吹樹葉嘩嘩響,樹葉在振動發聲;心臟的跳動聲是心臟振動而發出的;用小槌敲擊音叉時,用手接觸音叉能感覺到音叉在振動,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水花四濺,再次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②液體可以發聲:溪水嘩啦啦地響,說明水振動發聲。③氣體可以發聲:初春時節,柳樹發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條,把皮和芯擰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兩端修齊,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發出聲響,該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而產生的;喇叭能發出聲音是由于喇叭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3.聲音的傳播(1)聲音傳播的方式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種物質叫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3)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4.聲速(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 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聲音在15 ℃的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2)回聲產生:聲音在傳播過程中,如果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回來。利用回聲測距。①回聲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t:a.當△t>0.1 s時,能區分回聲與原聲,即能聽到回聲。b.當△t<0.1 s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不能聽到回聲。②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較好,易聽到回聲;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聲音會被吸收,不易聽到回聲。③回聲的利用與防止:回聲測距與測速(s=vt/2)、電影院的墻壁。必會知識 二、聲音的三要素1.聲音的三要素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強弱叫響度;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2.音調(1)音調: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越快,音調就越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得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2)頻率: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其單位是赫茲簡稱赫,記作Hz。(3)超聲波與次聲波①人耳聽見的頻率范圍。頻率在20~20 000 Hz之間的聲波。②超聲波:頻率高于200 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 Hz的聲波。3.響度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系,振幅越大,響度越高,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1)振幅:振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幅度。(2)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越遠越分散,響度越小。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4.音色聲音的品質,不同的人或樂器發聲的音色都不同。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必會知識 三、噪聲的控制1.噪聲的來源:(1)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2)環保角度:妨礙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說明: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樂音可能成為噪音,但在任何時候噪聲永遠是噪聲,是不能成為樂音的。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1)聲音的強弱:單位分貝,符號dB。(2)人們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0 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 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是30 dB。3.控制噪聲:防止噪聲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傳播,即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即人在耳處減弱噪聲。注意:(1)噪聲只能減弱,不能消除;(2)噪聲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噪聲除草、發電、除塵、診病等。4.樂音和噪聲的對比區 別 名稱 樂音 噪聲定義 聽起來優美動聽的聲音 聽起來嘈雜刺耳的聲音產生原因 物體有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 物體無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環保角度 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音波形聯系 樂音和噪聲都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并沒有嚴格的限制,有些聲音從物理角度是樂音,但從環境保護角度是噪音。大小都用分貝(dB)作單位必會知識 四、聲的利用1.聲與信息關系:聲可以傳遞信息。應用:B超,回聲定位(聲吶),預報地震、海嘯、臺風等。2.聲與能量關系:聲可以傳遞能量。應用:超聲波清洗物體、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等。說明:凡是聲音能引起其他物體變化的例子,說明聲音傳遞的是能量。聲音未能引起其他物體的變化,而是人們根據所聽到的聲音作出判斷的例子,說明聲音傳遞的是信息。任何聲音的傳播都伴隨著能量的傳播。基礎自測·一.選擇題(共15小題)1.下列四幅圖中,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圖甲:演奏時,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壓琴弦,是為了改變音色B.圖乙: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短,撥動時發聲的音調越低C.圖丙:倒車雷達利用次聲波進行回聲定位,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D.圖丁:橋頭的“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著手控制噪聲的2.在古戰場上,偵察兵將耳朵貼在地面上可盡早聽到來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樣做能盡早聽到馬蹄聲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氣不能傳聲 B.大地能提高偵察兵的聽力C.大地傳聲比空氣快 D.大地能不斷地擴大馬蹄聲3.某課外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象,小紅同學在輸送水的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出清脆的聲音,小明沿鐵管某一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A同學說自己只聽到一次響聲;B同學說自己聽到兩次響聲;C同學說自己聽到三次響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v氣=340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v鐵=5100m/s)。若實驗中小明只聽到一次響聲,則小明的位置距離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 )A.s<42.5m B.s<36.43mC.s≤255m D.255m>s≥36.4m4.如圖甲和乙所示,根據圖中兩則信息,可以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和飛行的蝴蝶B.狗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和飛行的蝴蝶C.狗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蝴蝶,不能發現飛行的蜜蜂D.人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5.在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們一起相聚,共同演唱《一帶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帶一路”的團結與繁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B.藝術家們聲帶振動的頻率小于20HzC.歌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6.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的音調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C.a、c的音調相同 D.b、c的響度相同7.關于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B.頻率越大,音調越高C.不同發聲體它們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響度越大8.吉他在使用前需調弦,目的是把各弦的音調調節成標準音。某同學將吉他調弦器固定在吉他上,在調節G弦過程中,先后兩次撥動G弦,調弦器接收到聲音后顯示界面如圖甲、乙所示,針對上述調弦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B.振動頻率越低,音調越高C.振動幅度第一次大于第二次 D.聲音音調第一次小于第二次9.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方法是: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5s、0.12s、0.185s、0.13s、0.30s,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 )A.B.C.D.10.智能機器人可以用簡單語言與人交流。關于機器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發出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B.機器人發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機器人發出的聲音振動頻率為15Hz D.機器人發出的聲音是在傳遞能量11.如圖是一款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它由一個球形音箱和一個磁懸浮底座組成。音箱懸浮在空中,一邊旋轉一邊播放一首歌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發聲不需要振動B.根據音色可以判斷出是哪位歌手的歌聲C.音箱發出的歌聲在任何時候都是樂音D.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就會變高12.如圖為湖北省博物館展覽的編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打擊樂器。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編鐘可以奏出美妙的樂音,一定不屬于噪聲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擊編鐘,是為了改變響度C.演奏時,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是為了改變音調D.編鐘是靠固體振動發出聲音的13.關于聲現象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聲音以人眼能直接看見的聲波的形式傳播B.圖乙中,波形圖顯示的是物理學角度的噪聲波形C.圖丙中,利用鋼尺可以探究音色與哪些因素有關D.圖丁中,開啟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原理14.一位司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駕車朝西山方向勻速直線行駛,在距西山腳360m處鳴了一聲笛,汽車繼續向前行駛40m時,司機剛好聽到鳴笛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則汽車的速度為( )A.17.9m/s B.18.9m/s C.20.0m/s D.21.9m/s15.小華學習了物理后,學會了對事物進行觀測,以下較為貼近實際的估測數據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長約4mB.在中學生運動會百米賽跑中,獲得冠軍的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可達12m/sC.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可以超過100dB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鐘二.填空題(共9小題)16.學校文藝匯演中,合唱團高聲歌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是由聲帶 產生的,優美動聽的歌聲是通過 傳播到現場師生的耳中的,優美動聽的歌聲對現場師生而言屬于 (選填“樂音”或“噪聲”)。17.如圖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銅管樂器(小號)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國》,小號內空氣柱 產生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入現場觀眾耳朵中;開幕式現場附近,禁止車輛鳴笛,是為了從 處控制噪聲。18.測速儀在浦儀公路上對某跑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跑車發射兩次信號,兩次發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0s,第一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6s,第二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3s。經測速儀測定,該跑車超速,駕駛員將 受到交警部門處罰。(超聲波速度取340m/s)(1)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測速是利用了超聲波的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及 等特點。(2)如圖乙所示,若t0=0.4s,則靜止的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 m。(3)跑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通過的路程為 m,跑車的速度大小為 m/s。19.下列的聲音波形圖, 的音調相同, 的音色相同, 的響度相同。20.“石磬”是我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被稱為“古樂之祖”,演奏時用木槌敲擊,“石磬”由于 而發出古樸典雅的樂曲聲。如圖所示,用同樣的力敲擊長短不同的石磬,所產生聲音的 不同。我們能夠區分“石磬”和古箏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 不同。(后兩空填聲音特性的名稱)21.如圖,小明和小李用棉線連接兩個塑料杯制成一個“土電話”。他們用“土電話”在相距10m遠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話,這表明 可以傳聲。將棉線換成細金屬絲后,小明和小李聽到對方的聲音更清晰,說明了 傳聲效果更好。22.回聲測距是利用聲波可以 的原理。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若在一次搜救時,超聲測位儀向海底發出超聲波后8s收到信號,則此處海深 米。(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 1500m/s)23.請你根據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動手實踐的經驗及物理課中所學的知識,將如圖所示與聲有關的實例的描述補充完整。(1)如圖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鈴聲的響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如圖乙:當游客在天壇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聽到的聲音格外響亮,這是建筑利用聲音的反射,使 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加強形成的音響效果。24.如圖所示,一個正在發聲的警報器置于密閉的玻璃罩內懸浮(與玻璃罩、底座沒有接觸),阿恩能聽到警報器的聲音。步驟1:開啟抽氣泵后,阿恩聽到警報器的聲音逐漸變弱。步驟2:關停抽氣泵,玻璃罩內傳出微弱的聲音;再放進空氣時,聲音又逐漸變強。多次重復上述實驗,均有上述實驗現象。(1)上述實驗說明了:影響聲音強弱的因素是 。(2)阿恩從氣泵說明書上了解到:抽氣泵無法把玻璃罩內空氣全部抽出根據上述實驗和信息,能否直接得出結論:“真空不能傳聲”?答: 判斷的依據是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5.小組同學共同完成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系列實驗。(1)如圖1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 ,這說明 。此探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圖2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的響鈴聲逐漸 ,直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26.如圖所示,小寧在課后做了以下幾個與聲現象有關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敲擊左邊音叉的時候,既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由此可知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 (選填“能”或“不能”)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中,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叫 。(2)如圖乙所示,將鋼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長度,用越大的力撥動鋼尺,發出聲音的 越大。(3)如圖丙所示,發聲的揚聲器旁的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4)如圖丁所示,用硬紙片在鋼鋸齒上滑動,滑動速度越大,硬紙片振動的頻率越 (選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是由 決定的。27.學校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做了以下兩個實驗探究:(1)如圖甲,將通電的小電鈴放在連通了抽氣機的玻璃罩內,這時將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手機的鈴聲;如果逐漸把瓶內的空氣抽去,你聽到的手機聲的響度 (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把空氣又逐漸地通入玻璃罩內,發現聲音的響度 ;此實驗說明: 。(2)將幾個小紙團放在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的紙盆上,如圖乙,發現紙團跳動的高度與音樂的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有關。在實驗中,撒紙團的作用是 。四.解答題(共3小題)28.(1)如圖甲所示是一款超聲驅狗器,使用時,對著狗一按開關,狗好像聽到巨大噪聲而躲開,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人的聽覺的頻率范圍是多少?人耳為什么聽不見超聲驅狗器發出的聲音?(2)很多同學上學時都帶一個樣式可愛的水杯,如圖乙所示。往水杯倒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中水位的高低,請你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說明其中的道理。29.小強同學在雙休日郊游時,突然遭遇滂沱大雨,電閃雷鳴。此時他注意到一道閃電過后,聽到的是連續的“轟隆隆”的雷聲(此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請你解答下列問題:(1)請你根據小強所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一個物理問題。(2)小強看到某次閃電時立即計時,經3s后才聽到雷聲,請計算小強距閃電處的距離。(3)我們知道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現象,生活和生產中可以利用聲波的反射功能測量距離。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某探測船利用聲吶從海面處垂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經0.6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聲音信號。則此處海底障礙物到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多少米?30.“十一”長假期間,小華一家人開車回大別山老家,在進入山區后他看到如圖所示的標識牌,他們的汽車以11m/s的速度勻速行駛,途中他們汽車的正前方有一處峭壁,小華爸爸按喇叭鳴笛后6s聽到峭壁反射回來的回聲(不考慮氣溫對聲速的影響,取vp=340m/s)。問:(1)圖中40表示 。(2)請你通過計算說明小華爸爸是否超速。(3)小華聽到回聲時汽車與峭壁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基礎自測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5小題)1.D。 2.C。 3.A。 4.D。 5.A。 6.C。 7.A。 8.A。9.D。 10.A。 11.B。 12.A。 13.D。 14.C。 15.A。二.填空題(共9小題)16.振動;空氣;樂音。 17.振動;聲源。18.(1)不能;能量集中;(2)68;(3)51;60。19.A、B、D;A、C、D;A、B、C。 20.振動;音調;音色。21.固體;金屬絲。 22.反射;6000。 23.(1)變小;(2)回聲。24.(1)是否有介質的傳播;(2)不能;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抽氣泵無法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達不到真空。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5.(1)被彈開;物體振動發聲;放大音叉振動;(2)變小;真空不能傳聲。26.(1)振動;能;轉換法;(2)響度;(3)能量;(4)快;高;頻率。27.(1)能;變小;變大;真空不能傳聲;(2)響度;將不易觀察的紙盆的振動放大。四.解答題(共3小題)28.答:(1)人的聽覺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超聲驅狗器發出的聲音頻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因此人耳聽不見超聲驅狗器發出的聲音。(2)往水杯倒水的過程中,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是水杯中的空氣柱,隨著杯中水量的增加,空氣柱越來越短,振動頻率越來越快,音調越來越高,因此聽聲音就能判斷瓶中水位的高低。29.(1)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可提出問題:雷聲是通過什么傳播的?(2)由v=得,閃電發生處到該同學的距離:s=vt=340m/s×3s=1020m;(3)由v=得超聲吶傳播的路程:s′=v′t′=1500m/s×0.6s=900m,障礙物到海面的距離:h=s′=×900m=450m。答:(1)雷聲是通過什么傳播的?(2)小強距閃電處的距離為1020m;(3)處海底障礙物到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450米。30.(1)圖中為限速標志,表示該路段限最高速度40km/h;(2)小華家車速:v車=11m/s=11×3.6km/h=39.6km/h,因v汽車=39.6km/h<40km/h,所以,小華爸爸沒有超速;(3)6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6s=2040m;6s內汽車通過的距離:s汽車=v汽車t=11m/s×6s=66m;設汽車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峭壁為s,則:2s=s車﹣s聲,所以s==987m。故答案為:(1)該路段限最高速度40km/h;(2)小華爸爸沒有超速;(3)小華聽到回聲時汽車與峭壁之間的距離是987m。考點梳理·易錯警示考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產生聲音和聽到聲音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但由于受人的聽覺、聲音的響度等因素影響,有些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人們聽不到;振動停止,聲音不一定消失。“發音停止”是指聲源不再振動、停止向外傳播聲波,但原先傳送出去的聲波仍要繼續傳播。在不考慮聲音損失的情況下,聲源停止振動后,離聲源距離不同的人仍能陸續聽到它原先發出的聲音,聲音并未隨聲源振動停止而消失。只要有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人聽到聲音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振動發聲;(2)有介質傳播聲音;(3)聲波能夠引起人耳鼓膜振動。重要提醒:人的聽覺還受到聲音的頻率的限制,人耳只能聽到20~20000Hz范圍內的聲波。【例1】我們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下列各物體中不是聲源的是 A.放在課桌上的笛子 B.發出悠揚聲音的笛子C.空中飛行的蜜蜂 D.在池塘邊“呱呱”叫的青蛙【答案】【分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有的振動能看到,有的振動看不到,通過轉換法體現。【解答】.放在課桌上的笛子沒有發出聲音,不是聲源,故正確;.發出悠揚聲音的笛子正在發聲,是聲源,故不正確;.空中飛行的蜜蜂正在發聲,是聲源,故不正確;.在池塘邊“呱呱”叫的青蛙,是聲源,故不正確。故選:。1.下列實驗中,主要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用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石頭”B.放在玻璃罩的手機,隨著抽氣,聽到鈴聲變小C.拿一張硬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D.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就停止振動【答案】【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2)聲音在傳播時,需要介質,即氣體、液體和固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3)聲音的音調是由頻率決定的;(4)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解答】解:、用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石頭”,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不符合題意;、放在玻璃罩的手機,隨著抽氣,聽到鈴聲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不符合題意;、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發聲體振動的快慢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聲音的音調是由頻率決定的,故不符合題意;、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就停止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符合題意。故選:。2.“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于2016年10月17日發射成功,這使人們對宇航員的生活和工作更為關注。他們在飛船外工作時,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對話,其主要原因是 A.太空中噪聲太大 B.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C.太空上聲音傳播速度太慢 D.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答案】【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解答】解:宇航員在飛船外工作時,因為飛船外是真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他們在飛船外工作時,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對話,故錯誤,正確。故選:。3.下列常見的聲現象中,能夠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是 A.將耳朵緊貼桌面,輕敲桌子,聽到清晰的敲桌聲B.潛泳者能聽到河岸邊“噼里啪啦”的鞭炮聲C.站在小溪邊能聽到溪水“嘩嘩”流淌著的聲音D.打電話時從手機中聽到對方的回復聲【答案】【分析】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解答】解:、將耳朵緊貼桌面,輕敲桌子,聽到清晰的敲桌聲,是通過固體進行傳播的,故錯誤;、潛泳者能聽到河岸邊“劈里啪啦”的鞭炮聲音,說明聲音可以通過水(液體)進行傳播,故正確;、站在小溪邊能聽到溪水“嘩嘩“聲,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的,故錯誤;、打電話時從手機中聽到對方的回復聲,是通過電磁波進行傳播的,故錯誤。故選:。考點2 聲速【例2】秋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終點計時員看到發令槍冒煙開始計時,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秒表讀數為13.49秒。若計時員聽到槍聲開始計時,則運動員跑完百米的計時成績可能是 A.13.78秒 B.13.68秒 C.13.20秒 D.13.49秒【答案】【分析】根據速度公式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計算。【解答】:聲音從起點傳播到百米終點需要的時間為:;若計時員聽到槍聲開始計時,則運動員跑完百米的計時成績為:,故正確,錯誤。故選:。1.關于聲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被障礙物反射回來,聲速變小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一定是C.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變大D.聲音在鋼鐵中傳播速度比水中快【答案】【分析】(1)聲音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聲速不變。(2)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空氣的溫度有關;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的大。(4)聲音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比水中的大。【解答】:、聲音被障礙物反射回來,聲速不變,故錯誤;、聲音在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故錯誤;、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變小,故錯誤;、聲音在鋼鐵中傳播速度比水中快,故正確。故選:。2.(2023秋 灞橋區校級月考)如表記錄了敲擊大鐘時,鐘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和氣溫的數據,根據表中數據推斷正確的是 氣溫 0 10 20 30聲音速度 318 324 330 336 342 348A.氣溫為時,空氣中聲音的速度可能是B.在西安,夏天比冬天聽到回聲所需時間更長C.氣溫越低,大鐘自身振動得越慢D.氣溫越高,鐘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答案】【分析】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解答】.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聲音速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氣溫越高,鐘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當氣溫為時,空氣中聲音的速度應該大于,故錯誤,正確;.氣溫每升高,聲速增大,隨著的增大,將增大,鐘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所以夏天比冬天聽到回聲所需時間更短,故錯誤;.氣溫高低影響聲音的傳播速度,但是不影響聲音的音調,故錯誤。故選:。3.如表是一些介質中的聲速,根據數據,下列關于聲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介質 聲速 介質 聲速 介質 聲速空氣 331 煤油 1324 冰 3230空氣 340 水(常溫) 1500 銅(棒 3750軟木 500 海水 1531 大理石A.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也可能不同B.聲速的大小不只與介質的種類有關C.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減小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體中傳播速度【答案】【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一般情況下,固體中的聲速最大,液體次之,氣體中最小。【解答】解:、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故正確;、聲速的大小不只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溫度有關,故正確;、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減小,故正確;、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一般大于在液體中傳播速度,故錯誤。故選:。考點3 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分不開。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也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也和聲音的集中程度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可以區別不同的發聲體,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例3】如圖所示,是兩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箏時的情景,表演者動作優美,琴聲婉轉悠揚。關于古箏在演奏中涉及的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琴聲的響度可分辨出古箏的聲音B.彈奏時,手指越用力,琴聲的音調越高C.古箏發出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D.撥動不同的琴弦,琴聲的音色不同【答案】【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3)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解答】、能根據聲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箏,故錯誤;、彈奏古箏時,手指越用力,振幅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錯誤;、古箏發出聲音是由弦的振動產生的,故正確;、撥動不同的琴弦,琴聲的音調不同,琴聲的音色相同,故錯誤。故選:。1.《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關于節目中描寫聲的詩詞,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句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B.“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鳥叫聲傳入人耳不需要介質C.“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是根據音調辨別出來的D.“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指聲音的響度沒變【答案】【分析】音調: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音色: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解答】.不敢高聲語是指不敢大聲說話,即聲音的音量大,所以“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正確;.由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所以鳥叫聲傳入人耳需要空氣作為介質,故錯誤;.笛聲是根據音色辨別出來的,故錯誤;.由于不同的人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鄉音無改是指聲音的音色沒變,故錯誤。故選:。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配對中,錯誤的是 A.“震耳欲聾”——音調高B.“長嘯一聲,山鳴谷應”——回聲C.“隔墻有耳”——固體也能傳聲D.“聞其聲,知其人”——發聲體不同,音色不同【答案】【分析】(1)音調: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音色: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2)隔墻有耳,是怕墻另一側的人聽到說話聲,從物理學角度要分析聲音是通過什么傳過去的。【解答】.“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而不是音調高;故錯誤;.“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是由于聲音在山谷間來回反射形成的回聲,故正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故正確;.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因音色是不同的,“聞其聲,知其人”是因為不同人發聲的音色不同,據此可以辨別不同人的聲音,故正確。故選:。3.濟南龍門山喊泉,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噴出高低起伏的水柱,控制噴泉水柱高度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頻率 C.音色 D.響度【答案】【分析】響度指聲音的強弱,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和特色。【解答】噴泉會跟隨聲音的大小,噴出高低起伏的水柱,所以是利用聲音的響度控制該噴泉水柱高度,故錯誤,正確。故選:。考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對噪聲概念的理解易錯。對噪聲的界定有兩種表述:一是從物理學角度,二是從環保角度,應該說,符合其中之一的聲音就屬于噪聲,所以,樂音在不同的環境下可以成為噪聲。【例4】下列減弱噪聲的措施中,通過阻斷噪聲傳播的是 A.如圖甲,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如圖乙,道路旁安裝隔聲板C.如圖丙,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建筑工地停工D.如圖丁,小區內禁止鳴笛【答案】【分析】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據此分析判斷。【解答】、安裝消聲器,屬于在聲源處有效減弱噪聲產生,故不符合題意;、道路旁安裝隔聲板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符合題意;、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建筑工地停工,屬于在聲源處有效防止噪聲產生,故不符合題意;、禁止鳴笛,屬于在聲源處有效防止噪聲產生,故不符合題意。故選:。1.深夜,非法改裝的摩托車的排氣管發出的轟鳴聲引發“炸街式”的擾民,市交警部門查獲后責令車主拆除改裝部件恢復原狀,下列控制噪聲的方式與此相同的是 A.陽臺的窗戶安裝雙層隔音窗 B.在學校周圍植樹C.車間里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中考考場周圍禁止鳴笛【答案】【分析】控制噪聲有三種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非法改裝的汽車、摩托車的排氣管發出的轟鳴聲引發“炸街式”的擾民,交警部門責令車主拆除改裝部件恢復原狀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陽臺及窗戶安裝雙層隔音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不合題意;、在學校周圍植樹,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不合題意;、車間里工人戴上防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不合題意;、中考考場周圍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符合題意。故選:。2.下面一些關于控制噪聲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B.在城市中禁鳴汽車喇叭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C.體育館、劇院的內墻要用吸音材料來裝飾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D.在飛機旁工作的人員要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分析】防治噪聲污染可以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及噪聲的接收這三個環節進行防治,結合選項分析判斷是否正確即可。【解答】、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錯誤;、在城市中禁鳴汽車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錯誤;、體育館、劇院的內墻的吸音材料可以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但不能防止噪聲的產生,故錯誤;、在飛機旁工作的人員要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為了在耳處減弱噪聲,故正確。故選:。3.城市建設和管理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兩旁植樹;穿城而過的高鐵兩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廣場舞的大媽要把音量調小一些,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減小噪聲污染 B.減小大氣污染C.綠化美化環境 D.緩解“熱島效應”【答案】【分析】減弱噪聲噪聲污染主要從三種方式上來進行: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接收處減弱。【解答】城市道路兩旁植樹、穿城而過的高鐵兩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斷噪聲的傳播;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跳廣場舞的大媽要把音量調小一些,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所以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減小噪聲污染。故選:。4.噪聲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學習或工作。在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 A.射擊時戴耳罩 B. 禁止大聲喧嘩C. 安裝雙層中空玻璃 D.安裝噪聲監測系統【答案】【分析】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射擊時戴耳罩可以防止噪聲進入人耳,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錯誤;.禁止大聲喧嘩可以防止噪聲的產生,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錯誤;.安裝雙層中空玻璃可以阻斷噪聲的傳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正確;.安裝噪聲監測系統只能了解噪聲的強度,不能減弱噪聲,故錯誤。故選:。考點5 聲的利用對回聲定位的應用易錯。回聲是聲音從聲源發出,遇到山崖、墻壁等障礙物反射回來又傳入人耳的聲音.利用回聲可以測定距離 例如要測定發聲體到障礙物的距離,發聲體發出特定的聲音,并接收到回聲信號,記錄下回聲和原聲之間的時間間隔t,在查出聲音傳播速度的條件下,即可求出距離s=vt【例5】下列事例中,屬于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A.利用回聲定位制成的超聲導盲儀探測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B.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D.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答案】【分析】聲既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解答】、利用回聲定位制成的超聲導盲儀探測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故符合題意。故選:。1.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醫生用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傳遞能量B.圖乙中,倒車雷達是利用人能聽得到的聲波來探測障礙物的C.圖丙中,聲波清洗眼鏡使用的是超聲波,說明聲能夠傳遞能量D.圖丁中,摩托車的消聲器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2)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3)控制噪聲有三個途徑: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和在人耳處。【解答】、醫生用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傳遞信息,故錯誤;、倒車雷達是利用人聽不到的超聲波來探測障礙物的,故錯誤;、聲波清洗眼鏡使用的是超聲波,說明聲能夠傳遞能量,故正確;、摩托車的消聲器能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錯誤。故選:。2.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言對話的交互方式,實現影音娛樂、生活服務信息查詢等多項功能的操作。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A.智能系統可根據語音指令完成相應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智能系統是高科技產品,它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對系統發布“大點兒聲”的指令,目的是要改變聲音的響度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是聲音的音色【答案】【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3)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解答】、可以直接根據用戶的語言指令來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正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箱依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才能發出聲音,故錯誤;、“大點兒聲”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響度,故正確;、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根據的是聲音的音色不同,故正確。故選:。3.超聲波洗牙就是通過超聲波的高頻震蕩作用,去除牙齒上的牙結石、煙漬等,可以幫助治療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對牙面的損害非常小。以下關于超聲波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洗牙利用的是聲音能夠傳遞信息B.超聲波頻率很高,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利用超聲波可以預測地震D.超聲波洗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答案】【分析】(1)(4)音能夠傳遞信息,聲音能夠傳遞能量;(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地震、臺風發生時會發出次聲波。【解答】、用超聲波洗牙利用的是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錯誤,正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錯誤;、地震、臺風發生時會發出次聲波,根據發出的次聲波可以檢測地震和臺風,故錯誤。故選:。4.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D.潛艇上的艦員不能夠聽見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的響度太大【答案】【分析】(1)超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3)聲吶系統說明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4)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解答】、超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錯誤;、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故錯誤;、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故正確;、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所以潛艇上的艇員不能聽見超聲波,故錯誤。故選:。拓展延伸·例題1.在現代汽車中一般都安裝有汽車雷達,它能實時測量出汽車周圍是否存在障礙物,并通過顯示屏顯示出障礙物的距離。它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超聲波發射器向外面某一個方向發射出超聲波信號,在發射的同時開始進行計時,超聲波通過空氣進行傳播,傳播途中遇障礙物就會立即反射傳播回來,超聲波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時刻就立即停止計時。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計時器通過記錄時間t,就可以測算出從發射點到障礙物之間的距離s,即s= 。但是超聲波雷達有一定的局限性,超聲波傳播速度受天氣影響很大,并且當汽車高速行駛時,使用超聲波測距無法跟上汽車的車距實時變化,誤差較大。另外超聲波散射角度大,方向性差,在測量較遠的目標時,其回波信號會比較弱,影響測量精度。因此,超聲波雷達往往用在短距離測距中。(1)請補充完整文中橫線處的填空。(2)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文中的雷達裝置 (選填“能”或“不能”)安裝在火星探測器上使用。(3)如圖2為一超聲波測量儀器的使用說明書和實驗裝置圖:①一同學將銅鈴放到乙的右邊,并與甲在一條直線上,當銅鈴離乙變遠,液晶顯示屏的數值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②如圖所示,已知s1=20cm,s2=90cm,液晶顯示屏上顯示:2.00,則此時聲速為 m/s。【答案】(1)vt;(2)能;(3)①不變;②350。例題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雪花落水也有聲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是有科學道理的,但是缺少發現它們的眼睛。一般的常識告訴我們,雪花落水靜悄悄,毫無聲響,不過,雪花落水真的會產生聲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雜志上,幾個科學家聯名發表文章,宣布了他們的上述結論。首先要說明的是,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間,高于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但是,海里的鯨魚就能聽到雪花落水所產生的聲響,并且這些聲響令鯨魚異常煩躁。然而,請不要想當然,這些聲音不是雪花與水面撞擊發出的,而是……冷戰時期,當時美國海軍要監視蘇聯潛水艇的活動,他們發現,在下雨的時候,水下聲吶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聲干擾,甚至干脆無法監聽。著名的約翰 霍甫金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普羅斯佩勒提教授是個奇才,普羅斯佩勒提斷定,這些聲音不是雨滴撞擊水面發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氣泡振動發出的。克拉姆有一個設備:一個每秒可拍攝1000張照片的高速水下攝影機,利用這臺攝影機,他們確實在下雨時發現水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還在不斷地收縮、膨脹、振動。普羅斯佩勒提的理論基礎和數學能力也很高,他通過計算得出,下雨時哪些噪聲的頻率和衰減情況確實與氣泡的振動狀況協調一致,從而證實他們的理論完全正確。他還發現,大氣泡振動產生低頻聲波,小氣泡振動產生高頻聲波,普羅斯佩勒提通過理論分析指出,氣泡是要將自己的體積與水的密度相適應,才不斷收縮和膨脹的。事情還沒有結束,人們告訴他們,漁民常抱怨,在下雪時他們的聲吶也常常偵聽不到魚群。一開始,他們也不信,因為雪花中含有30%以上的水,空氣不多。但是,他們不是簡單否認,而是要用實驗來驗證。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們在一個汽車旅館的游泳池找到了證據,雪花落水時也產生氣泡,同樣,這些氣泡也振動,從而發出聲波。其實,無論是人們打水漂時所聽到的細微聲響,還是瀑布的隆隆震響,都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石塊及巖石與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氣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從事科研的人們在發現真理的時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屬于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2)聲吶裝置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種生物 。A.蝙蝠 B.貓 C.狗 D.大象(3)雪花落水發出的聲音對人來講不是噪音,站在鯨魚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聲。(4)科學家們發現,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 而發聲,這個聲音能被鯨魚聽到,說明 能傳播聲音。(5)在探究雨滴落水產生聲音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進行了下列的過程,請你把它們按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 (填序號即可)。A.歸納分析 B.進行實驗 C.提出假設 D.得出結論【答案】(1)超聲波;(2)A;(3)是;(4)振動;海水;(5)C、B、A、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