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化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7.B【解析】海水的酸性不強,對設備的腐蝕屬于吸氧腐蝕,A錯誤;水煤氣法制氫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提高氫氣的產率,B正確: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的焓變,C錯誤:誠性氫氧燃料電池工作時OH向負極移動,D錯誤。8.D【解析】b點仍處于從正反應建立平衡的過程中,則b點處的逆反應速率小于b點處的正反應速率,b點處SO2和O2的濃度大于a點處的,則a點處的逆反應速率小于b點處的逆反應速率,所以a點處的逆反應速率小于b點處的正反應速率,A正確;0~10min內,O,的平均反應速率v(0,)=2($0)=10.3×2mol2×2LX10-0)mim0.015mol·L1·min-1,B正確;其他條件不變,若在恒壓條件下發生反應,等效于減壓使平衡右移,則平衡時SO的體積分數減小,C正確;列“三段式”:2S03(g)==O2(g)+2S0,(g)起始濃度/(mol·L-1)100轉化濃度/(mol·L-1)0.50.250.5平衡濃度/(mol·L-1)0.50.250.5則K=c(0)·c2(S02)_0.25×0.5c(SO)0.52=0.25;60min后,保持溫度不變,向該容器中再通入0.5molO2和1molS0,則Q=c(0:)·c(S0)_(0.25+0.25)×0.5c'(SO)(0.5+0.5)2=0.1259B【解析】橫坐標由左向右表示溫度降低,縱坐標由下到上表示平衡常數增大,由圖可知,隨溫度降低,平衡常數減小,說明該反應的平衡逆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H>0,A錯誤:溫度為2000K時,橫坐標為5,對應縱坐標為一2,則-1gK=一2,則K=100,由題給化學方程式知K=c2(C0),所以c(C0)=10mol·L-1,B正確;M點不是平衡點,由題圖知此時QC錯誤;溫度不變,平衡常數不變,所以擴大容器容積,CO的濃度不變,D錯誤。10.D【解析】二氧化硫和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單質,二氧化硫中硫的價態降低,表現氧化性,A正確:氨氣轉化為一氧化氯的化學方程式為4NH,十5O,能化劑4NO十6H,O,B正確:通入氯化鋇溶液是為了使SO,(F)形成難溶的BaSO,沉淀,而SO2(C)不能與Ba+反應生成沉淀,因此可以檢驗SO3,再通人品紅溶液,如果品紅溶液褪色,能證明氣體中存在二氧化硫,C正確;設產生x mol NO2、y mol NO,結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和得失電子守恒,可得x+y=0.5、x+3y=6432×2,解得x=0.25、y=0.25,則混合氣體中一氧化氮的體積為5.6L,D錯誤。11.C【解析】由中間產物I轉化為P1,有極性鍵C一N的斷裂和N一N非極性鍵的生成,A正確;由物質2到TS2一P2的能壘最高,是生成P2的決速步驟,B正確;中間產物1的能量比2的大,產物2更穩定,C錯誤;生成的兩種產物的能量都比反應物N與CH的能量低,反應過程為放熱反應,D正確。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化學答案第1頁(共5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C【解析】由于相鄰的兩個磷酸基團都帶有負電荷而相互排斥,使末端的磷酸基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A正確:在細胞中,ATP、GTP、CTP、UTP等都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直接提供能量,B正確:圖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質-Pi和生成蛋白質的兩個反應,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不屬于可逆反應,C錯誤: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基團使蛋白質分子磷酸化,蛋白質被磷酸化后,空間結構發生改變,活性也被改變,D正確。2.B【解析】聾蛾具有“消音”的鱗片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緞紋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紋和折疊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不是定向突變的結果,B錯誤:蝙蝠與飛蛾在捕食與被捕食的過程中共同進化,C正確:聾娥與緞紋蛾是兩個物種,不同物種間存在著生殖隔離,兩者的基因庫不同,D正確。3.B【解析】1、2兩條染色體相應位置上的基因種類不同,該兩條染色體為非同源染色體,A錯誤;由圖可知,非同源染色體間的片段發生了交換,為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基因斷裂并發生交換導致產生了新的基因,B正確:圖中的變異只會引起基因種類和排序的變化,基因數目未變,C錯誤:觀察染色體結構或數目變異的最佳時期為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D錯誤。4.C【解析】當體溫高于37℃時,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大,啟動散熱機制,使機體溫度維持在37℃,因此散熱量大于產熱量,A正確:在致熱源作用下,體溫調定點升高到39℃附近,因此在37℃時冷敏神經元放電頻率大于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機體會有冷的感覺,B正確:由圖可知,在致熱源作用下,熱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一直低于正常情況下的放電頻率,C錯誤;在正常情況和致熱源作用下機體產熱和散熱都能達到動態平衡,D正確。5.C【解析】脊髓屬于中樞神經系統,位于脊柱內,含有大量神經元,A錯誤:病毒侵入人體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會發生,B錯誤:疫苗能夠預防疾病,與機體內保留有記憶細胞有關,C正確:并不是所有的傳染性疾病都有相應的疫苗,D錯誤。6D【解析】單體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A、B正確:將水稻(2N)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的幼苗均是單倍體植株(N),C正確:6號單體(♂)×正常二倍體(♀)的后代中,子代中單體占5%,正常二倍體占95%,說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D錯誤。29.(8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1)種群基因庫(2)白天主要選擇在低開闊地棲息,夜間主要選擇在開闊地棲息(2分)自然選擇(3)突變和基因重組動物甲的祖先種群中的個體奔跑能力存在差異,在生存斗爭的過程中,跑得慢的個體被天敵捕食淘汰,跑得快的個體得以生存并將這種基因遺傳給后代,使后代種群中跑得快的個體所占比例逐漸增多,從而逐漸進化為現在的動物甲種群(2分,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該地草食動物甲的全部個體稱為種群,全部個體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庫。(2)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動物甲白天主要選擇在低開闊地棲息,夜間主要選擇在開闊地棲息,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3)研究發現,動物甲的種群相對于其祖先種群奔跑能力更強,在進化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動物甲的祖先種群中的個體奔跑能力存在差異,在生存斗爭的過程中,跑得慢的個體被天敵捕食淘汰,跑得快的個體得以生存并將這種基因遺傳給后代,使后代種群中跑得快的個體所占比例逐漸增多,從而逐漸進化為現在的動物甲種群。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生物答案第1頁(共3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物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4.D【解析】實線所表示的過程初始電流較小,故接入的電阻應該為大的電阻,即R,,此時充電時間較長,即電容器充電越慢,A、B錯誤;根據公式q=It知I一t圖像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電荷量,充電結束電容器所帶電荷量q=CE兩次相等,所以實線與橫軸所圍面積等于虛線與橫軸所圍面積,C錯誤,D正確。15.B【解折】在星球表面,萬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有GM發”=G1,GM”=G,又V=專RV,=號R、RRp1=M地_M火,聯立解得一=、D,B正確。V:V:16,B【解析】負點電荷在電勢越低的地方,電勢能越大,電子在x1處的電勢能最大,A錯誤;9一x圖像斜率絕對值表示電場強度大小,由圖可知電子在x1處受到的電場力為0,由牛頓第二定律知電子在x1處的加速度為0,B正確:x處的斜率不為0,所以x:處的電場強度不為0,C錯誤;電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運動,動能和電勢能總和保持不變,電子在x2處的電勢能大于在x處的電勢能,所以在x2處的動能小于在x處的動能,D錯誤。17.C【解析】設正方體棱長為1,通電導線中的電流大小為1,則A點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巨及}A'點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2k18.C【解析】電子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應為Q·P,A錯誤;由左手定則知,電子向M表面偏轉,M表面電勢低于N表面電勢,B錯誤;穩定時,洛侖茲力與電場力平衡,有eB三e解得Um=BL1,C正確;電IB流I=neuS=nedL1,聯立解得nednD錯誤。19.BC【解析】滑片P向下滑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減小,電路中總電阻減小,干路電流增大,即電流表A,示數增大,路端電壓減小,電壓表V示數減小,電阻R,分壓增大,并聯支路電壓減小,即電壓表V示數減小,通過電阻R,的電流減小,即電流表A2示數減小,總電流等于通過電流表A2、A的電流之和,所以電流表A,示數增大,A錯誤,B正確:由于電流表A,示數增大,A,示數減小,A示數增大,有△I,=△I一△I2,C正確:由閉合電路歐湖定律可得匯→光r+R,則有<,D錯誤)△I,=r△1120.BC【解析】設兩極板間的距離為21,極板長度為1,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偏轉位移相同,有《=2a,a=9,由于電場強度和電荷量都相同,所以1 √m,則粒子引H、H、H在兩板間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2:3,A錯誤,B正確:由1=L,知v】,粒子H,H,H進入電場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6:盡:2,根據√/mp=mv可知,三種粒子入射時的動量大小之比為1:√2:√3,C正確,D錯誤。21.BD【解析】質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一,要使質子每次經過電場都被加速,需交流電源的周期與質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相同,A錯誤:設質子第1次經過狹縫后的速度為1,圓周運動的半1 4mU徑為r,有Umi四B=m解得2心同理,質子第2次經過狹縫后的半徑r:日則r,:,=2:1,B正確:設質子到出口處被加速了m次,則mU=2mw,qB=mR,質子在加速器中的運動時間1一蘭T.聯立解得1=M-緊C輯誤D正確2CJ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綜物理答案第1頁(共4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C圖中的變異會引起基因數目、種類和排序發生改變D.觀察染色體變異一般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理科綜合試題4.動物實驗表明,在下丘腦中分布著許多對溫度變化敏感的神經元,當局部溫度升高時放電頻率增加的神經元稱為熱敏神經元,當局部溫度下降時放電頻率增加的神經元稱為冷敏神經注意事項:元。如圖是不同溫度條件下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放電頻率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下列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敘述錯誤的是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1.d冷神經元一正常情況下種獨元坡巾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熱敏神欲元致熱源橋:用下神經元放電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滿分300分SS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0-16F-19Na-23S-32C1-35.5Ca-40Mn-55Fe-56Ni-59Cu-640藥3名37383剪40一下正腦混度T: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注:放電頻率即單位時問產生的興布次數,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A.正常人體溫高于37℃時,機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1.非活性蛋白質和活性蛋白質的構象轉換是通過磷酸基團的共價修飾實現的。ATP的結構簡B.在致熱源作用下,機體體溫在37℃時會有冷的感覺式如圖一所示,蛋白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過程如圖二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C,在致熱源作用下,熱敏神經元對溫度變化的反應比正常情況增強NID.在正常情況和致熱源作用下,機體產熱和散熱都能達到動態平衡5.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染性很強,侵染脊髓使兒童患小兒麻痹癥,現在尚無特異性治療小兒麻ATP樂白款牌ADP痹癥的藥物,對該病的控制主要依賴于疫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0-P0-P-0-P-0-C120蛋質一雀白質P1A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內,含有少量神經元山,0B.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人體后只會發生細胞免疫蛋白磷滾晦C.疫苗能夠預防疾病與機體內保留有記憶細胞有關OHOH圖圖二D.傳染性的疾病都可以通過疫苗進行預防A.a、B和Y三個位置上磷酸基團中,Y位的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6.水稻(2N)中,有時會發現單體植株(2N一1),例如缺少一條6號染色體的個體,稱為6號單體B.細胞中生命活動消耗的能量并不都由ATP直接提供植株。利用6號單體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C.圖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質一P和生成蛋白質的兩個反應屬于可逆反應雜交親本實驗結果D,蛋白質磷酸化后,其空間結構和活性都發生改變6號單體(牟)×正常二倍體(個)子代中單體占50%,正常二倍體占50%2.蝙蝠利用回聲定位獵殺飛蛾。科學家發現,緞紋蛾前翅尖端有奇怪的波紋和折疊,能強烈地正常二倍體(♀)×6號單體()子代中單體占5%,正常二倍體占95%反射聲音,從而躲避蝙蝠的捕食;聾蛾則沒有這樣的能力,但其身上具有“消音”的鱗片,使蝙蝠難以發現。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6號單體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變異A聾蛾具有“消音”的鱗片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該變異類型可以作為進化的原材料B.緞紋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紋和折疊是定向突變所致C.將水稻(2N)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的幼苗均是單倍體植株C.蝙蝠與飛蛾在捕食與被捕食的過程中共同進化D.由表中數據可知,染色體數目異常的雕配子有較高的致死率D,聾蛾與緞紋蛾兩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兩者的基因庫不同7氫能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受到全球范圍的高度重視。有關氫能下列說法3.下圖為某生物細胞中1、2兩條染色體斷裂并交換后發正確的是生的變化,染色體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下列名新裂斗交換A利用海水制氫,海水對金屬設備的腐蝕屬于析氫腐蝕D V分析正確的是B.水煤氣法制氫,升高溫度有利于提高氫氣的產率A.1、2兩條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1GA,0DC.新型催化劑能降低水光解產生氫氣的焓變B圖中的變異為染色體結構變異,產生了新基因D.堿性氫氧燃料電池工作時OH一向正極移動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科綜合試題第1頁(共16頁)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理科綜合試題第2頁(共1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答案.pdf 物理答案.pdf 理綜.pdf 生物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