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綜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A【解析】從無人機遙感工作場景圖可以觀察出,無人機遙感測量高度遠遠低于衛星遙感,因此與衛星遙感相比,無人機遙感機動靈活,A正確:無人機遙感作業成本低,B錯誤:衛星遙感高度高,獲取信息面積廣,C錯誤:無人機遙感數據傳輸快,高效便捷,D錯誤。故選A。2.D【解析】在地形高低起伏較大的情況下,無人機可以根據地形起伏自適應改變飛行高度,既能保證影像重疊度,又能確保影像獲取的質量,從而提高測量精度,D正確:減少地面干擾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不斷改變飛行高度不利于節省能源消耗、縮短測量時間,B、C錯誤。故選D。3.A【解析】材料中提出,以色列北部氣候干早缺水,將溫室與魚塘連接在一起,通過地熱水加熱魚塘可以增大蒸發量,調節溫室內部濕度,A正確:溫室與魚塘連接對農業生產結構沒有影響,B錯誤:材料中無法得出農業化肥施用量減少,C錯誤:溫室與魚塘連接對漁產品的價格影響小,D錯誤。故選A。4.B【解析】材料中提出,地下水在深度大于30米的地方溫度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利用地熱水工程量較大,且對技術要求高,成本較高,C、D錯誤:太陽能為清潔能源,與太陽能相比,地熱能并沒有污染小的優勢,A錯誤:太陽能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穩定性差,與太陽能相比,利用地熱水加熱溫室穩定性好,B正確。故選B。5.C【解析】材料中提出圖示為重慶市北碚區城區4個功能區(居住區、文化區、商業區、城區主干道)道路人流量在某日部分時段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功能區人流量在上下班時間出現高峰,圖示時段(白天)人流量整體較低,與居住區的人流量變化特點相符合。故選C。6.A【解析】結合上題及各時段人流量變化特點可以推斷出,甲為居住區、乙為文化區、丙為商業區、丁為城區主干道。文化區人流量變化在學生上下學時間出現高峰,A正確:圖示時段無法判斷城區主干道人流量在一天內的變化,B錯誤:商業區與居住區人流量變化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負相關),C錯誤:居住區人流量達到最大值應為上下班時間,D錯誤。故選A。7.B【解析】首先應理解題干中的“近自然林業”理念。“近自然林業”即使森林保持原始風貌的天然林狀態,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B正確:發展旅游業不一定采用“近自然林業”理念建設森林,從材料中也可以看出,發展旅游業不是森林綠帶建設的主要目的,A錯誤:采用“近自然林業”理念建設森林綠帶也需要日常管理維護,C錯誤:迎合大眾審美不是主要目的.D錯誤。故選B。8.A【解析】材料中提出,森林開發由初期的城市森林、農田擴展到自然保護區,以及城市內部的花園、公園、開放空間等,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維也納被稱為“森林城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森林的生產功能減弱,生態功能提升,A正確:隨著綠帶的建設,綠帶規模會不斷擴大,連續性增強,且綠帶不斷向城市內部延伸,B、C、D錯誤。故選A。9.B【解析】維也納森林綠帶建設采用“近自然林業”理念,因此不應人為增加綠帶內植被種類,提高生物多樣性,A錯誤:通過綠道建設,連接綠帶與城市內部空間,使城市森林更高效地發揮生態服務功能和休閑游憩功能,B正確:建保護區,綠帶內嚴禁任何商業開發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C錯誤:提高經濟林比重,增加綠帶木材產出與“近自然林業”理念相違背,D錯誤。故選B。10.C【解析】讀圖可以看出,渝鄂邊界區旅游經濟聯系強度西高東低。故選C。11.D【解析】材料中提出,渝鄂邊界區位于重慶市和湖北省交界地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歷史環境,因此該區域文化認同相近.①錯誤:行政區交界地帶往往交通薄弱,不利于經濟聯系,②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缺少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③正確:受行政區劃隔離影響,該區經濟發展各自為政,不利于經濟聯系,④正確。故選D」36.【參考答案】(1)相同點:湍流強度隨高度增大而減小,且高度越高湍流強度減小的趨勢越平緩:平均風速隨高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高度越高風速增大的趨勢越平緩。(每點2分,答出2點得4分)》不同點:曹妃甸不同海拔湍流強度小于嘴東:曹妃甸不同海拔風速大于嘴東。(每點2分,答出2點得4分)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地理答案第1頁(共3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綜政治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2.D【解析】本題考查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知識。根據跨境電商的內涵以及跨境電商乘風而上,已成為我國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增長的新“發動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可知發展跨境電商有利于拓展我國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摸式,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③④符合題意。發展跨境電商能降低外貿企業的交易成本,但不一定能提高外貿企業利潤率,①錯誤。材料體現的是進出口貿易,不涉及“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13.D【解析】本題考查人大的知識。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聚焦科技進步法貫徹實施的重點難點問題,以法治力量保障和推動科技創新.有利于加強法律實施情況監督,推動科技進步法貫徹落實到位,推動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②④符合題意。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居于主體地位,①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③錯誤。故選D。14.D【解析】本題考查民主黨派的知識。材料強調,在中共河北省委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民主黨派就災后重建和經濟工作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親密友黨,各民主黨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③④符合題意。民主黨派是我國的參政黨,不能管理地方事務,①錯誤。材料不涉及依法執政,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15.D【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的知識。開展對口援疆工作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推動新疆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新疆改革發展穩定,有助于促進各族干部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④符合題意。我國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建立,①錯誤。新中國成立后,各民族人民已經當家作主,③錯誤。故選D。16B【解析】本題考查國際關系的知識。日本與韓國擔心受連累其實就是擔心其國家利益受損.體現了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索,①④符合題意。②與題干不構成因果聯系,排除。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且該題肢與題干不構成因果聯系,③排除。故選B17.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外交的知識。中國堅持與世界各國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理念,更有與沿線國家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決心。這表明我國在某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堅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發展③④符合題意。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①錯誤。我國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但不主導世界多極化發展.②錯誤。故選D。18.A【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河北省石家莊市大力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是基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市民的閱讀體驗,是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一次生動實踐,①③符合題意。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19.A【解析】本題考查文化交流和傳播的知識。中國瓷器很早以前便傳人阿拉伯世界,而且在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歷史遺址中,都可以找到中國瓷器的身影,這表明瓷器是中國和阿拉伯文化交融的重要見證,①符合題意。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瓷器逐漸成為重要的貿易品之一,表明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②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吸收外來文化,且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排除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的說法錯誤,④排除。故選A。20.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的知識。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基于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能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題意。傳統文化進校園能夠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但不是根本途徑,①錯誤。材料不涉及文化創新,也不涉及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21.D【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知識。從詩詞散文到繪畫工藝等,牡丹以各種形態融人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部分,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近年來,菏澤牡丹走上世界舞臺,成為促進文化交流的“特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政治答案第1頁(共3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綜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24.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周武王通過分封前朝貴族,維護其所得利益,拉攏前朝貴族以強化對新政權的認可,從而維系周的統治,B項正確。題干表述與消除商朝殘余勢力明顯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旨與國家統一無關.排除C項:華夏認同觀念在當時尚未產生,排除D項25.C【解析】根據材料“形象來源于對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壺的模仿,而鑄造工藝以及通過魚(余)諧音…來源于中原”,由此可知西漢中期至東漢時期扁壺的形象和文化寓意都發生變化,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取得河套后大量遷徙中原及南方漢人屯田實邊,推動了民族的交融,從而產生了這一兼只游牧民族特色和中原文化的器其,C項正確。材料中是中原與邊疆游牧民族之間的交流,并非中外,排除A項:材料中只是提到鑄造工藝來源于中原,體現不出鑄造工藝如何,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中強調中原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少數民族封建化是指生產方式、文化制度向封建化轉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26.A【解析】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安史之亂后,北方地區長期戰亂,而江南地區則相對穩定.隨著經濟開發,水利建設也不斷展開,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就已經開始開發了,排除B項: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代,排除C項:材料只是體現了北方水利工程建設的減少,無法得出與唐朝分崩離析的關系,排除D項。27.D【解析】材料主要體現了在宋代繪畫中,色彩的地位下降,更加注重意境,筆墨趣味取代色彩渲染。這體現了當時理學對藝術精神的影響,故D項正確。題干主旨與格物致知的內涵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旨體現不出國勢衰微及消極避世等,排除B、C兩項。28.D【解析】根據“夾些演說,大可長人識見”“河山還我,建獨立之閣”及所學可知,他們希望通過戲劇進行思想啟蒙,發揮戲劇應有的社會作用,從而達到思想解放與救亡圖存的目的,故D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開始的,排除A項:材料主旨與政治改良無關,排除B項:陳獨秀的觀點體現不出革命思想,排除C項。29.B【解析】據材料“1936年8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要求全國各界一致聯合…組織國防政府”等信息及所學可知,該信寫于抗日救亡運動日流高漲的背景之下,且當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形成,B項正確,排除D項。北伐戰爭于1928年就已結束,排除A項:材料內容出現于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咯決戰無關.排除C項。30.D【解析】據表格內容可知,萬隆會議所確立的這些原則實際上是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這有利于20世紀5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開拓,如建交高潮的到來等,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矛頭直指美國霸權主義,排除A項:1955年召開萬隆會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出臺于1953年,排除B項:萬隆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與發展,而不是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排除C項。31.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與1979年相比,1985年進口機器等制造業產品比例明顯提升,出口初級產品比例有所下降,這有利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C項正確。A項“完善”與史實不符,排除:國企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外貿規摸的擴大,排除D項。32.D【解析】克卜物用數學方法推算出行星循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轉,證明了地動說,反映了17世紀科學成為探求自然和解決各種問題的手段,即是秉持理性態度去印證自然現象,而不盲從過去的理論,D項正確,排除B項: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挑戰地心說,排除A項:材料中的內容是天文數學家揭示自然法則,而不是人類社會行為法則,且以理性尋找支配人類行為的法則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特色,排除C項。33.A【解析】從白銀流向可知,中國成為從歐洲和美洲流出白銀的主要去向,成為世界范圍內白銀的主要輸出方向,結合圖片和史實,可以得出:明清時期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在外貿中處于優勢地位,故而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歷史答案第1頁(共4頁)》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科綜合25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200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150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01146100無人機遙感技術作為航空遙感手段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地形高低時技起伏較大的情況下,無人機可以根據地形起伏自適應改變飛行高度。下圖示意無人機遙感工作5.圖中甲功能區為場景。據此完成1~2題A.商業區B.文化區C.居住區D.城區主干道6.圖中各時段A.文化區人流量變化受學生上下學時間影響大B.城區主干道人流量變化一天內出現兩次高峰C.商業區與文化區人流量變化具有明顯相關性D.居住區在中午時段的人流量達到一天中最大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森林資源豐富,堅持采用“近自然林業”理念建設森林綠帶。森林開發由初期的城市森林、農田擴展到自然保護區,以及城市內部的花園、公園、開放空間等,有效緩解1.與衛星遙感相比,無人機遙感了城市熱島效應,雛也納被稱為“森林城市”。據此完成7~9題。A.機動靈活B.作業成本高7.維也納堅持采用“近自然林業”理念建設森林綠帶的主要目的是C.獲取面積廣D.數據傳輸慢A.發展旅游產業B.保護生態系統2.無人機根據地形起伏自適應改變飛行高度主要是為了C.降低維護成本D.迎合大眾審美A.減少地面干擾B.節省能源消耗8.維也納森林綠帶由城市森林演變為城市內部的花園、公園、開放空間等過程中C.縮短測量時間D.提高測量精度A.生態功能提升B.破碎程度加劇溫室技術是以色列生態農業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色列北部缺水地區,溫室和魚塘C.規模不斷減小D.向遠郊區延伸連接在了一起,靠地熱水(地下水在深度大于30米的地方溫度保持相對穩定)加熱溫室和魚9.為加強維也納“森林城市”建設,當地政府應塘,之后用于灌溉。據此完成3~4題」A.增加綠帶植被種類,提高生物多樣性3.將溫室與魚塘連接在一起,可以B.建設綠道,連接綠帶與城市內部空間A.調節溫室內部濕度B.調整農業生產結構C.建保護區,綠帶內嚴禁任何商業開發C.減少農業化肥施用D.提高魚產品的價格D.提高經濟林比重,增加綠帶木材產出4.與太陽能相比,利用地熱水加熱溫室的優勢是渝鄂邊界區位于重慶市和湖北省交界地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具有相A.污染小B.穩定性好C.技術要求低D.成本低似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歷史環境,但區域之間經濟聯系水平普遍不高,是典型的經濟發展下圖示意重慶市北碚區城區4個功能區(居住區、文化區、商業區、城區主干道)道路人流“洼地”。下圖示意渝鄂邊界區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空間關系,線段粗細代表聯系強度。據此完量在某日部分時段的分布。據此完成5~6題成10~11題。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科綜合第1頁(共12頁)一輪復習聯考(三)全國卷文科綜合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答案.pdf 地理答案.pdf 政治答案.pdf 文綜.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