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空氣占據空間》實驗改進與創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空氣》第二課01040203實驗教學目標原實驗問題剖析創新實驗亮點創新實驗過程目 錄0506創新實驗效果創新實驗反思01實驗教學目標02原實驗剖析實驗1:把干的紙團放入杯子底部,把杯子慢慢地豎直倒扣到水里,觀察紙團是否打濕實驗把杯底扎小孔,觀察杯中的紙團是否有變化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觀察空氣是否能將水擠開現象1:紙沒濕,說明空氣可以占據空間現象2:紙團濕了,說明水占據了空氣的空間現象3:水從杯子中出來了問題:實驗很難讓同學清晰的看到空氣的流動。同時假如實驗時杯子不垂直,很難達到理想的實驗成效。問題:水進入杯中,紙團都被打濕,桌上散落著一個個濕紙團,既鋪張材料,又不夠衛生。問題:要求杯底的球針與杯子連接處必須嚴密,且需要2人才能完成。03創新實驗亮點實驗材料:燒杯、紅墨水適量、集氣瓶、漏斗、雙孔橡膠塞、橡皮泥、塑料管、氣球、1.三個實驗進行整合,操作更加方便。一個實驗呈現了原教材中三個實驗的效果。2.把無形、無色的空氣變成了看得見、摸得到的一種物質, 同學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占據空間,獲得了生動直觀的實驗成效。3.該實驗充分地激發了同學的聽覺、視覺,使學生能直觀的看到水和空氣之間如何相互占據彼此之間的空間。并且本實驗可以重復進行,方便教學。04創新實驗過程1.將漏斗插入橡皮塞中的其中一個小孔,再通過漏斗向里面注水。我們會發現水慢慢流進瓶中。2.用手堵住橡皮塞的另外一個小孔,繼續將水倒入漏斗中,我們發現水停留在漏斗中,原理:水流進瓶中,空氣從小孔中流出,水占據空氣空間。原理:空氣占據空間,所以水流無法進瓶中。3.將帶氣球的塑料管插入到集氣瓶的小孔中,往集氣瓶中繼續倒水,觀察氣球的變化。原理:沒有加水時,空氣占據了瓶中的空間,加水后瓶中的空間被水占據,空氣被擠到氣球里,導致氣球變大。倒入水前氣球小倒入水后氣球變大4.輕輕的捏鼓起的氣球,觀察氣球和集氣瓶中水位的變化。原理:擠壓氣球后,氣球中的空氣被擠壓到集氣瓶中,占據了水的空間,從而使水面上升。水位不變水位上升05創新實驗效果評價1.實驗組裝和操作既簡單,又可重復利用,便于推廣,實驗原理通俗易懂。2.通過水的流動、氣球的大小、瓶中水面的變化直觀的看到空氣占據空間,變抽象為形象,,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可視性強。,更適合三年級的學生探究。3.本實驗裝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各連接處的密封性,特別是塑料管的密封性不是很好,所以用橡皮泥堵在橡皮塞口效果更加明顯。06創新實驗反思1.本次實驗器材取材簡單,便于操作。2.同一個實驗裝置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到空氣能占據空間。感 謝 聆 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