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1課時)【主題與課時】部編版歷史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3課時)課程標準 課標解讀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1、了解東晉的興衰 2、了解南朝的政治歷程 3、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表現,使學生認識到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習重點】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情況。【學習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資源與建議】通過視頻、地圖、歷史劇、材料等資源了解東晉南北朝的更替,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課前準備】1、江南:泛指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古人又稱江東或江左。2、門閥世族:因祖宗顯貴而占據一方幾百年的世家大族,他們政治上高官厚祿壟斷政權,經濟上有大量人口和土地。3、“荊揚晏安,戶口殷實”指荊州揚州一帶和平安定,人口眾多,經濟富足。4、 (漢代)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nòu]……(民)無積聚而多貧。——《史記》 “火耕而水耨[nòu]”指原始的水稻耕作。5、(南朝宋)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en豐收)則數郡忘饑。——《宋書》【學法建議】通過自主學習,閱讀史料實證、歷史情景劇表演,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分析探究中逐步突破重點和難點。【評價任務】1、通過觀看紀錄片,完成課堂活動一,掌握“東晉的興亡”的基礎知識;2、通過閱讀文本,完成課堂活動二,使學生能梳理出南朝政權的更替,總結南朝政治特點;3、通過表演情景劇,分析史料,完成課堂活動三,使學生能分析概括出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及其影響。【自主學習】1、梳理東晉的建立。(建立者、時間、都城)東晉時期的政治特點是什么?2、東晉北伐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最終的結果、原因是什么?3、南朝時期的政權有哪些?4、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是什么?表現有哪些?【習題演練】一、單項選擇題1、《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當時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當時的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③北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④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區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23·內蒙古通遼·3)西晉永嘉年間,匈奴人劉曜攻破洛陽,殺死貴族、官僚、庶民三萬余人,洛陽變成一片瓦礫,從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戰亂之中。上述歷史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是( )A.促進民族交融,推動孝文帝漢化改革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遷,促進江南開發C.打擊北方門閥勢力,推動了歷史發展D.消除了民族隔閡,鞏固了大一統國家3.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因為它曾做過六個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為都城的六個朝代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①三國中的吳 ②宋 ③齊 ④梁 ⑤陳 ⑥東晉4.東晉時期,江南地區出現“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與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關( )A.八王之亂B.祖逖北伐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5.閱讀材料并回答。材料一 (漢代)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nòu]……(民)無積聚而多貧。——《史記》材料二 (南朝宋)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en豐收)則數郡忘饑。——《宋書》(1)分析比較材料一與材料二,說明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根據所學,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哪些?能得到哪些啟示?【學后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在知識和學習方法方面收獲了什么,學習到祖逖怎樣的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