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下§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傳染病的概念,能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2、了解病原體及其類型;3、了解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4、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預防傳染病的三種措施。一、知識點梳理:1、傳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 的疾病。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 、 、真菌和寄生蟲等。2、病原體是指使人或動物發生 的生物。3、傳播途徑是指 所經過的途徑。4、易感人群(者)是指對某種 缺乏 而容易感染病的人。5、傳染源是指能夠 的人或動物。6、傳染病都具有 性和 性。7、傳染病的種類很多,人的傳染病,按照 ,可以分為 道傳染病、 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等。8、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 、 、 三個環節。當傳染病流行時,切斷其中 環節,流行即可終止。二、例題講解例題1、流感、健康人、流感病人、流感病毒、流感病人的飛沫分別屬于( )①傳染源 ②傳染病 ③傳播途徑 ④易感人群 ⑤病原體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①⑤③ D.⑤①②③④例題2、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導致的肺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是空氣和飛沫B.新冠病毒是原核生物,它無細胞結構不具生命特征C.對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隔離治療、封存受病毒污染的冷鏈食品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部分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漿可用于臨床治療,說明人體感染病毒后體內發生了特異性免疫反應例題3、下列關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與艾滋病人握手會感染艾滋病B.艾滋病病毒的結構可以使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C.和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不會感染艾滋病D.性接觸、血源傳播和母嬰傳播是艾滋病病毒傳播的三個主要途徑例題4、下列關于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極大B.引起人們患結核病的病原體是結核桿菌C.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從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種的卡介苗屬于抗原D.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學生休學治療屬于保護易感者例題5、近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該病能從禽類傳染給人,哺乳動物之間可通過飛沫傳播。請回答:(1)分析可知,H7N9禽流感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該病屬于 傳染病。(2)從傳染病流行的環節看,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屬于 ;與人體細胞相比該病病原體的結構特點是 。(3)為驗證一種新藥對H7N9禽流感的療效,實驗者給感染動物甲注射了新藥,給另外一種感染動物乙注射等劑量的常規藥劑。寫出你對該實驗的改進建議: 。三、隨堂練習:1、夏季是細菌性痢疾的多發季節,為預防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防疫部門嚴禁學校食堂二次銷售部分剩余飯菜,該傳染病的類型和防疫部門要求的防護措施分別屬于( )A.消化道傳染病 切斷傳播途徑 B.呼吸道傳染病 控制傳染源C.消化道傳染病 保護易感人群 D.消化道傳染病 控制傳染源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HIV既是病原體又是傳染源 B.與艾滋病患者共同進餐易被感染C.目前可以通過計劃免疫預防感染艾滋病 D.HIV主要侵犯免疫系統而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3、H7N9 禽流感是一種可通過禽類感染人類的疾病,專家提醒,食用禽產品時要充分煮熟。從傳染病的預防來看,該措施屬于( )A.控制傳染源 B.保護易感者 C.切斷傳播途徑 D.消除病原體4、預防新冠病毒肺炎,不合理的做法是( )A.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減少與感染或潛在感染患者的接觸B.出入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多飲水C.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D.關愛野生動物、流浪動物,它們被宰殺時應救助回家飼養5、分析如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傳染病傳播過程中的( )A.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B.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C.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源 D.易感人群、傳染源、易感人群6、人在被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后,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將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擊斃并就地焚毀。以上過程體現了預防傳染病流行的哪些措施( )A.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 B.保護易感人群和控制傳染源C.保護易感人群和切斷傳播途徑 D.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7、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得力的控制措施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冬春季節是流行感冒的高發期,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不流暢的場所B.夏秋季節是細菌性痢疾高發期,應注意滅蠅和養成勤洗手的習慣C.艾滋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潔身自好和避免輸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是關鍵D.易感人群沒有明顯的年齡的差異,可通過預防接種獲得對傳染病的非特異性免疫8、霧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和鹽粒等顆粒物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能見度降低。在傳染病流行時,如果遇到霾天氣,空氣流動性差,有害細菌和病毒向周圍擴散的速度變慢,導致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濃度增大,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風險增高。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霾天氣外出時要戴合格的口罩,這樣不但能有效過濾顆粒物,還能有效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的結構特點是 ;(3)從傳染病角度看,流感病毒是 。四、課后練習:1、甲、乙、丙三人參加醫院體檢,在體檢時發現:甲的肝功能檢查結果是GPT(俗稱轉氨酶)明顯增多,而乙通過驗血發現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檢查時發現是紅綠色盲患者,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問題分別屬于哪一方面的疾病?( )A.傳染病、遺傳病、心血管病 B.傳染病、心血管病、遺傳病C.遺傳病、心血管病、傳染病 D.心血管病、傳染病、遺傳病2、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因,該病毒感染人體后,會破壞人體免疫功能而導致各種病癥的出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IV是艾滋病的傳染源 B.抗病毒治療能徹底清除體內的HIVC.HIV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繁殖 D.白細胞吞噬侵入人體的HIV病毒屬于特異性免疫3、下列有關新冠肺炎的說法錯誤的是( )A.新冠病毒具有細胞結構,變異速度快B.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方式C.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D.新冠肺炎患者體內一般會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4、近年,山東省部分地區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人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以下事實中,與該病疫情的大范圍傳播無關的是( )A.病原體為多種腸道病毒 B.可通過食物、飛沫和接觸等傳播C.兒童對該病的抵抗力較弱 D.大多數患者通過治療即可恢復健康5、近年來禽流感等傳染病流行,向人類發出了新的挑戰。下列有關傳染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A.病毒是傳染源B.傳染病有傳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C.積極研制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D.傳染病的流行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6、人被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發病后死亡率幾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數萬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被咬傷后要及時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抗毒血清含有抗體,狂犬病疫苗屬于抗原C.家里飼養的狗、貓等寵物應及時接種疫苗 D.被狗、貓咬傷后注射疫苗屬于非特異性免疫7、據外媒報道,美國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來,許多農場發現H5N2禽流感病毒,影響700萬只火雞及母雞等產品。科學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第一次處理方法 結果 第二次處理方法 結果甲組雞 注射脫毒禽流感病毒 無病癥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乙組雞 不注射任何病毒 無病癥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有病癥A.人類的計劃免疫中,如接種乙肝疫苗,相當于實驗中的甲組B.若甲組雞第二次處理后無病癥,則說明該脫毒流感病毒可作為疫苗研發C.經過上述處理后,給甲組雞注射馬立克氏病毒,它們也不會患馬立克氏病D.乙組雞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8、下列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A.建議廣大民眾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B.許多科研機構積極行動,努力研制對該病的疫苗C.對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隔離、檢查、治療D.對醫院、火車站、機場等重點區域進行嚴格消毒9、我國多地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導致多人死亡.以下有關H7N9禽流感的說法,正確的是( )A.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種單細胞生物B.為了預防禽流感,不能食用煮熟的雞蛋和雞肉C.不管是否處于禽流感疫區,都應將禽類捕殺掉D.當出現流感癥狀時,應及時就醫,不擅自服藥治療10、教室里部分學生患了流感,于是學校組織醫務室對教室進行消毒處理,這是為了(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以上三項都是11、進入3月份以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復雜,呈多點爆發,黨和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請回答:(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發,說明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 的特點;(2)下列為預防新冠肺炎所采取的措施中,屬于控制傳染源的是 (填字母編號) 。A.學校要求大家上學放學時要科學佩戴口罩 B.要求師生少聚集、勤洗手,做好教室通風C.對核酸檢測陽性患者送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D.對18周歲以上的人群免費接種第三針疫苗12、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種類多、分布廣、個體微小、結構簡單,與人類關系密切。(1)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 機物分解成無機物,無機物被植物再利用;(2)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有些病毒能造福人類,有些病毒會給人 類和動植物帶來疾病等危害, 如新冠病毒等。個別地方出現了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 狀感染者屬于 ,需進行隔離觀察或治療。13、布魯氏菌病是一類人畜共患傳染病。癥狀多表現為反復高熱、大汗,乏力、關節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布魯氏菌是細胞內寄生的細菌。該病傳播途徑主要有直接接觸、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三種。請回答問題。(1)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布魯氏菌是 ;(2)新型冠狀病毒也會引起發熱,新型冠狀病毒與布魯氏菌在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 ;(3)布魯氏菌感染后可以用利福平(屬于一種廣譜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抗生素的利用為細菌性疾病患者帶來福音,但濫用抗生素卻催生“耐藥細菌”。①滴眼用利福平藥盒上出現“OTC”標志,說明該藥屬于 ,可按所附說明進行服用;②細菌后代中存在變異,抗生素對細菌進行了 ,耐藥細菌被保留下來,經過逐代積累,即使加大抗生素劑量仍無法殺滅。14、“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由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病.2015年5月28日,一名韓國“中東呼吸綜合征”患者進入我國,有關部門迅速將其收治入院,隔離治療。(1)引起MERS的病毒結構簡單,由 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2)將患者隔離治療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3)某些傳染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接種的疫苗屬于 ________ (填字母)。A.抗體 B.抗原 C.病原體15、某中學九(1)班的學生開展了一項調查,他們隨機調查了本校九年級10個班共100名學生在去年不同季節流感的發病情況。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調查人數 患病人數 患病時間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男生 52 16 8 1 2 5女生 48 14 5 2 1 6總人數 100 30 13 3 3 11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項調查的主要目的是 。(2)上述調查是通過 方法確定調查對象的。(3)去年春季,該校九年級男生中流感的發病率為 。(4)分析表中數據,你認為去年該校九年級學生流感發病有何規律?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病原體 傳播 病毒 細菌 2、傳染病 3、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4、傳染病 免疫力 5、散播病原體 6、傳染 流行7、傳播途徑 呼吸 消化 8、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任一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流感就是一種傳染病,其病原體是流感病毒,患流感的人是流感病的傳染源;流感患者噴出的飛沫中帶有流感病毒,流感病人的飛沫就是傳播途徑;未患流感的健康人吸入流感病毒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健康人是流感病的易感人群.A、B、D三項不符合題意,C項符合題意。例題2、D解析: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就會變成結晶體。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所以,A: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A錯誤。B:新冠病毒是原核生物,它無細胞結構,但是具有生命活動,B錯誤。C:對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C錯誤。D:部分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漿可用于臨床治療,說明人體感染病毒后體內發生了特異性免疫反應,D正確。例題3、A解析:A、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因此艾滋病的病原體是病毒,空氣、飲食、握手、擁抱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因此與艾滋病人握手不會感染艾滋病,A錯誤,符合題意;B、艾滋病病毒的結構可以使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B正確,不符合題意;C、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因此和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不會感染艾滋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D正確,不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 A、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極大,A正確,不符合題意;B、肺結核的病原體是結核桿菌,這是一種細菌,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給兒童接種的卡介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活性,進入人體后不會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于抗原,C正確,不符合題意;D、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學生休學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D錯誤,符合題意。例題5、(1)呼吸道(2)傳染源;無細胞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的(3)取同種、相同生理特征H7N9禽流感感染的小動物若干只,平均分為兩組,編號為甲組、乙組解析: (1)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H7N9禽流感通過飛沫傳播,屬于呼吸道傳染病。(2)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屬于傳染源,引起禽流感的病毒與人體細胞相比,該病毒無細胞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的。(3)為保證變量唯一,實驗對象數量足夠多,取同種、相同生理特征H7N9禽流感感染的小動物若干只,平均分為兩組,編號為甲組、乙組進行實驗。三、隨堂練習:1、A 2、D 3、C 4、D 5、B 6、B 7、D 8、1)切斷傳播途徑2)沒有細胞結構 3)病原體四、課后練習:1、B 2、C 3、A 4、D 5、A 6、D 7、C 8、D 9、D 10、B11、(1)流行性 (2)C12、(1)分解者(2)傳染源13、(1)病原體 (2)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非處方藥;選擇14、(1)蛋白質(2)控制傳染源(3)B15、(1)研究中學生流感并發率與季節、性別的關系 (2)隨機抽樣(3)15.4% (4)春、冬季病發率高、男女發病率沒有明顯差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下科學§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教學設計課題 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的第2課時,細菌和病毒的基礎上,學習有關傳染病的知識。傳染病及其預防知識是新課時確定的重要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本課時內容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教材提供具體的事例和生活材料,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二是遵循認知心理規律,用豐富的圖片材料替代理論說教,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概念,三是緊扣社會和個體需求,課堂活動聯系生活實際,并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學生對于傳染病并不陌生,有較多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但學生的前概念又影響其忽視科學性,不清楚傳染病的病因,不重視具體的預防措施,故教學中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生心理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傾聽、觀看、分析等進行自主探究、分析歸納,從而內化知識。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傳染病的概念,能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了解病原體及其類型;了解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預防傳染病的三種措施。科學思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升觀察能力、思考分析和歸納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調查當地常見傳染病,提升社會調查的實踐能力。態度責任:關注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提升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重點 病原體及其種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難點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病的傳播及其預防措施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細菌的結構是怎樣的? 2、細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 治療,這種藥物能殺死 ,但又不損傷 。 3、病毒是沒有 結構的微生物,只有 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存活。 4、流感是 侵入人體細胞引起的。 針對第4題,指出流感就是一種傳染病,而流感病毒是它的病原體,由此引出新話題:傳染病。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傳染病 1、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2、常見的傳染病: 春季:水痘、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夏季:細菌性痢疾、霍亂、痢疾、傷寒、甲肝等; 秋季:流感、肺炎、紅眼病、手足口病等; 冬季:流感、水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以及手足口病等。 3、與傳染病相關的幾個概念: (1)病原體: 病原體是指使人或動物發生傳染病的生物,包括細菌(病原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以及其他媒介等。 如,流感病毒就是流感的病原體;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是志賀桿菌,蛔蟲病的病原體是蛔蟲卵,等。 (2)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如,患流感的人就是流感的傳染源;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傳染源;乙肝患者是乙肝的傳染源;感染禽流感的雞是禽流感的傳染源,等。 (3)傳播途徑(傳染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如,混有流感病人飛沫的空氣就是流感的傳播途徑。 (4)易感人群(易感者):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如,某地,除流感病人外的其他健康人都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讀圖:讀流感病毒的傳播過程圖,可知: 1)流感的病原體是 ; 2)流感的傳播途徑是 ; 3)流感的傳染源是 ; 4)流感的易感人群是 ; 5) 流感的流行需要的條件是: 。 4、傳染病流行的環節: 傳染病流行的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這三個環節應同時具備,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 5、傳染病的特征: 傳染病區別于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并廣泛流行。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 二、常見的傳染病 1、傳染病的類型: 傳染病的種類很多,人的傳染病,按照傳播途徑,可以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等。 1、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疾病。 1)病原體寄生部位:肺及呼吸道黏膜 2)傳播途徑:飛沫和空氣傳播 3)典型病例:流感、肺結核、麻疹、水痘等。 2、消化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是一種由消化道傳播的一種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病人的排泄物(如嘔吐物、糞便等)傳播的,是屬于病從口入的疾病,病原體隨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攜帶者體外,經過生活接觸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體內而感染。 1)病原體的寄生部位:消化道黏膜 2)傳播途徑:飲用水和食物3)典型病例:細菌性痢疾、蛔蟲病、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等。 3、血液傳染病 血液傳染病是由寄生于人體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體所引起、以吸血昆蟲為傳播媒介的傳染病。 1)病原體寄生部位:血液和淋巴 2)傳播途徑: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3)典型病例:流行性乙腦、瘧疾、鼠疫、艾滋病等。 4、體表傳染病 體表傳染病是由于直接或間接與患病的人動物接觸或者與含有病原體的土壤水接觸,病原體經過皮膚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 1)病原體寄生部位:體表的皮膚 2)傳播途徑:接觸傳播3)典型病例:狂犬病、破傷風、沙眼、疥瘡等。 三、傳染病的預防 1、預防傳染病的原理: 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當傳染病流行時,切斷其中任何一環節,流行即可終止。 2、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①控制傳染源; ②切斷傳播途徑; ③保護易感人群。(1)控制傳染源:將傳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圍內,不讓它傳染到其他區域。 控制傳染源的措施是隔離傳染源(傳染源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可能傳染病的動物等)。一旦發現盡快隔離。 常見方法: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打針、吃藥等。對部分患病動物還可采取捕殺、焚毀等。 (2)切斷傳播途徑: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斷病原體從傳染源轉移到易感人群的過程,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 常見的方法:勤洗、通風、消毒、不聚集等。 (3)保護易感人群: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人體抵抗某種傳染病的能力。 常用方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對健康人進行預防接種,等。 視頻:流感的預防 過介紹傳染病的概念,且從學生可能聽說過或接觸過的四季常見的傳染病入手,使學生對傳染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對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詞,先進行介紹,便于后續介紹的知識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檢測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時糾正,深化理解;從讀圖分析中獲得新的知識:流行的三個必要環節。在上述基礎上了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傳播途徑,便于后續學習解決的方法。在知道各類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的基礎上,提出預防的具體措施。這樣突出重點也解決了難點。課堂練習 1、某同學患上肺結核,已知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則下列措施中,錯誤的是( A ) A.把該同學送到醫院的呼吸道科與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療 B.向市疾控中心匯報 C.讓與該同學有接觸的人員接受檢查與跟蹤觀察 D.對所處教室、宿舍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2、我國每年死于肺結核的兒童居各類傳染病死亡原因之首。為加強防治,一旦發現肺結核患者應立即:①給患者打針、吃藥、隔離治療;②對患者的房間及用具消毒;③給接觸患者的人進行預防注射。這些措施分別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B ) A.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 B.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C.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源 D.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3、春季2-3月份是流感的高發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C ) A.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傳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屬于消化道傳染病 D.對未患流感的同學注射流感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4、美洲出現的一種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蟲媒病,病原體為寨卡病毒。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畸形有直接關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 ) A.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這種蟲媒病 B.寨卡病毒屬于細菌病毒 C.為了預防該傳染病,要盡量消滅蚊蟲,這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D.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攜帶者都是該病的傳染源 5、《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熱播,中國人更需要“舌尖上的安全”。下列有關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錯誤的是( C )A.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否則容易滋生細菌 B.即使是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也不可以使用 C.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避免與艾滋病患者接觸D.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學生,應適當多吃魚、肉、奶、蛋等食品6、近年,每到春天,由諾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就會增多,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發熱等。該病以腸道傳播為主,病程較短,沒有疫苗和特效藥,但即使不治療,一般患者3天也會自愈,對腹瀉者只需防脫水等。(1)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后,不能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原因是 。(2)醫生建議,生吃蔬菜水果前要徹底清洗,必要時應去掉果皮食用,此外一定要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從預防傳染病措施來看,這些措施屬于 。[參考:(1)病毒性腸胃炎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只能對細菌起作用。(2)切斷傳播途徑]7、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最高風險因素。為此,科學家研發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1)如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 。(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 (2)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HPV疫苗屬于 。 [參考答案:(1)35~40(2)保護易感人群]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2張PPT)第三章 人與健康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2節 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傳染病的概念,能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了解病原體及其類型;了解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預防傳染病的三種措施。科學思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升觀察能力、思考分析和歸納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調查當地常見傳染病,提升社會調查的實踐能力。態度責任:關注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提升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知識回顧1、細菌的結構是怎樣的?2、細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 治療,這種藥物能殺死 ,但又不損傷 。3、病毒是沒有 結構的微生物,只有 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存活。4、流感是 侵入人體細胞引起的。細菌是單細胞生物,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不成形的細胞核等部分構成,有些細菌還具有鞭毛和莢膜等特殊結構。抗生素細菌人體細胞細胞寄生流感病毒流感具有傳染性,是傳染病。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體。新知導入一、傳染病1、傳染病: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常見的傳染病:春季:水痘、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夏季:細菌性痢疾、霍亂、痢疾、傷寒、甲肝等;秋季:流感、肺炎、紅眼病、手足口病等;冬季:流感、水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以及手足口病等。新知講解3、與傳染病相關的幾個概念:(1)病原體:病原體是指使人或動物發生傳染病的生物,包括細菌(病原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以及其他媒介等。如,流感病毒就是流感的病原體;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是志賀桿菌,蛔蟲病的病原體是蛔蟲卵,等。(2)傳染源: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患流感的人就是流感的傳染源;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傳染源;乙肝患者是乙肝的傳染源;感染禽流感的雞是禽流感的傳染源,等。新知講解(3)傳播途徑(傳染途徑):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混有流感病人飛沫的空氣就是流感的傳播途徑。(4)易感人群(易感者):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如,某地,除流感病人外的其他健康人都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讀圖:讀流感病毒的傳播過程圖,可知:1)流感的病原體是 ;2)流感的傳播途徑是 ;3)流感的傳染源是 ;4)流感的易感人群是 ;5) 流感的流行需要的條件是: 。流感病毒帶流感病毒的飛沫(帶流感病毒的空氣)流感患者健康人同時具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健康人(缺一不可)4、傳染病流行的環節:傳染病流行的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應同時具備,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5、傳染病的特征:傳染病區別于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并廣泛流行。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視頻:什么是傳染病新知講解二、常見的傳染病1、傳染病的類型:傳染病的種類很多,人的傳染病,按照傳播途徑,可以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等。新知講解1、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疾病。1)病原體寄生部位:肺及呼吸道黏膜2)傳播途徑:飛沫和空氣傳播3)典型病例:流感、肺結核、麻疹、水痘等。新知講解2、消化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是一種由消化道傳播的一種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病人的排泄物(如嘔吐物、糞便等)傳播的,是屬于病從口入的疾病,病原體隨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攜帶者體外,經過生活接觸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體內而感染。1)病原體的寄生部位:消化道黏膜2)傳播途徑:飲用水和食物3)典型病例:細菌性痢疾、蛔蟲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等。新知講解3、血液傳染病血液傳染病是由寄生于人體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體所引起、以吸血昆蟲為傳播媒介的傳染病。1)病原體寄生部位:血液和淋巴2)傳播途徑: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3)典型病例:流行性乙腦、瘧疾、鼠疫、艾滋病等。新知講解4、體表傳染病體表傳染病是由于直接或間接與患病的人動物接觸或者與含有病原體的土壤水接觸,病原體經過皮膚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1)病原體寄生部位:體表的皮膚2)傳播途徑:接觸傳播3)典型病例:狂犬病、破傷風、沙眼、疥瘡等。新知講解三、傳染病的預防1、預防傳染病的原理: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當傳染病流行時,切斷其中任何一環節,流行即可終止。2、預防傳染病的方法:①控制傳染源;②切斷傳播途徑;③保護易感人群。新知講解(1)控制傳染源:將傳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圍內,不讓它傳染到其他區域。控制傳染源的措施是隔離傳染源(傳染源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可能傳染病的動物等)。一旦發現盡快隔離。常見方法: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打針、吃藥等。對部分患病動物還可采取捕殺、焚毀等。新知講解(2)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斷病原體從傳染源轉移到易感人群的過程,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常見的方法:勤洗、通風、消毒、不聚集等。新知講解(3)保護易感人群: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人體的抵抗某種傳染病的能力。常用方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對健康人進行預防接種,等。視頻:流感的預防:(點擊可播放)活動:你能說出圖中做法分別屬于哪項預防措施嗎?消滅蚊蟲不隨地吐痰生吃瓜果要洗凈按時做好預防工作傳染病人要及時隔離病死的動物要深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新知講解4、性病及預防:有些傳染病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稱為性傳播疾病。如淋病、生殖器皰疹、梅毒和艾滋病等。不要隨便發生性行為,是一種非常重要、有效的預防性病的措施。使用避孕套對防止性傳播疾病有一定作用。如果發現不幸染上性傳播疾病,應立即去醫院診治,避免引起并發癥,對身體造成永久的損害。隨堂練習1、某同學患上肺結核,已知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則下列措施中,錯誤的是( )A.把該同學送到醫院的呼吸道科與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療B.向市疾控中心匯報C.讓與該同學有接觸的人員接受檢查與跟蹤觀察D.對所處教室、宿舍進行全面、徹底消毒A隨堂練習2、我國每年死于肺結核的兒童居各類傳染病死亡原因之首。為加強防治,一旦發現肺結核患者應立即:①給患者打針、吃藥、隔離治療;②對患者的房間及用具消毒;③給接觸患者的人進行預防注射。這些措施分別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A.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B.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C.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源D.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B隨堂練習3、春季2-3月份是流感的高發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物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傳染源C.病毒性流感屬于消化道傳染病D.對未患流感的同學注射流感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C隨堂練習4、美洲出現的一種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蟲媒病,病原體為寨卡病毒。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畸形有直接關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這種蟲媒病B.寨卡病毒屬于細菌病毒C.為了預防該傳染病,要盡量消滅蚊蟲,這屬于保護易感人群D.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攜帶者都是該病的傳染源D隨堂練習5、《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熱播,中國人更需要“舌尖上的安全”。下列有關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錯誤的是( )A.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否則容易滋生細菌B.即使是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也不可以使用C.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避免與艾滋病患者接觸D.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學生,應適當多吃魚、肉、奶、蛋等食品C隨堂練習6、近年,每到春天,由諾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就會增多,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發熱等。該病以腸道傳播為主,病程較短,沒有疫苗和特效藥,但即使不治療,一般患者3天也會自愈,對腹瀉者只需防脫水等。(1)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后,不能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原因是: 。(2)醫生建議,生吃蔬菜水果前要徹底清洗,必要時應去掉果皮食用,此外一定要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從預防傳染病措施來看,這些措施屬于 。病毒性腸胃炎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只能對細菌起作用切斷傳播途徑隨堂練習7、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最高風險因素。為此,科學家研發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1)如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 。(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2)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HPV疫苗屬于 。35~40保護易感人群課堂總結板書設計3.2 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傳染病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pptx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學案.doc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3.2來自微生物的威脅(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什么是傳染病.mp4 預防流感.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